尹鳳龍 趙輝
摘 要:為了發展民族的居住文化,必須與弘揚中國優秀的居住文化傳統相結合,以弘揚民族居住文化、促進民族居住文化的發展為根本目的,文章重點就傳統建筑裝飾文化對現代建筑裝飾的影響進行了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現代家庭裝修;民族傳統文化;發展
現代建筑裝飾設計是運用物質技術手段和建筑美學原理,結合傳統文化元素與現代精神,創造出功能合理,格調溫馨、舒適優美,富有特色的人居空間,滿足人們物質和精神生活需要的室內環境。在多年建筑裝飾工程的實踐中,面對許多包含了不同的裝飾內容,不同的地域和人文環境,不同的功能需要,不同的風格和文化內涵的工程項目,對它們所表現出的裝飾藝術風格進行了探索和研究。
1、傳統文化在建筑裝飾中的應用
建筑裝飾是一門集技術和藝術于一體的學科,因此,當我們已進入了一個高度現代化、信息化的社會,新材料、新結構、新工藝、新技術的應用,以及多元的綜合觀念和思維方式的更新,對傳統地域性建筑形式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影響。在這種背景下,傳統建筑形式的人文因素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不可估量的沖擊。長期以來,我們面對著一個傳統地域性建筑形式與現代設計如何結合的問題。文化趨同是當今世界發展的大趨勢,它有利于打破地區的隔閡,體現了現代科技的發展給人類帶來的共同的利益。中國傳統建筑裝飾風格注重的是室內布置、線形、色調以及家具、陳設的造型等方面,它吸取了傳統裝飾中的“形”和“神”的特征。例如吸取了我國傳統木構架建筑特征的室內藻井、天棚、掛落、雀替等,它們的構成和裝飾,體現了明、清家具的造型和款式特征,多采用對稱的空間構圖方式,筆彩莊重而簡練,空間氣氛寧靜雅致而簡樸。這些建筑是以木材為主要建材,充分發揮木材的物理性能,創造出獨特的木結構或穿斗式結構,它們講究構架制的原則和建筑構件的規格化,重視橫向布局,是利用庭院組織空間,利用裝修構件分合空間,注重的是環境與建筑的協調,很善于運用環境創造氣氛。
2、傳統建筑裝飾對現代建筑裝飾的積極影響
傳統建筑裝飾及其要素是在深厚的傳統文化孕育之中形成的,是現代建筑裝飾的創作源泉,為現代建筑裝飾發展提供養分和支撐。
現代裝飾是以工業化為背景發展起來的,強調的是機械性和重復性,不能滿足當代裝飾的多樣化需求,傳統建筑裝飾的語言、圖案、紋樣、形制為當代設計形態創作提供了豐富的原型。建筑裝飾是文化的載體,傳統建筑裝飾存在的要素,包括形態要素、造型要素、材料要素、文化要素等能讓我們了解形態背后所反映的社會經濟和社會文化,這些實體存在的要素不僅會帶給我們強烈的視覺盛宴,同時還可以給現代裝飾的設計原型進行比對篩選和情境驗證,也可以為裝飾設計提供理論基礎。在現代室內設計中常自覺應用傳統建筑裝飾的設計理念和設計手法,如“師法自然”、“因地制宜、巧于因借”等,取得了非常好的藝術效果。應用最為廣泛的就是頗具文化內涵的會所、餐飲、休閑場所更為消費者所喜歡,很多家裝也把中國傳統園林的設計理念融入其中,享受自由向往生活的無限樂趣。
3、傳統建筑文化對現代建筑裝飾的消極影響
中國傳統裝飾要素在不斷的發展和傳承中,在當代裝飾更新應用中必然經歷新陳代謝的過程,面對現代社會的要求,原有的落后的意識形態,民風民俗在相當長一段內還將存在,必然會對現代裝飾產生消極的影響,比如在材質應用上、環境體量上、審美取向上已經不可能與現代裝飾融合。認清傳統建筑裝飾的消極影響,特別是文化意識形態上的消極影響,在現代裝飾中有意摒棄是我們的必然選擇。
傳統的生產方式多是手工作業,產量底下,受單個從業者認識和技藝的影響。因而產能化低。工匠心態影響嚴重。在我國漫長的封建社會里,受等級觀念的制約,匠人只能按照業主的要求干活,不敢有自己的設計意圖,即使創新也不能被接受,只有被動的接受任務,其職業習慣就是重復自己已經掌握的技藝。匠人沒有尊嚴,在長期的精神桎梏下,逐漸失去了創新意識,也就無法養成自己的獨立人格尊嚴,更本就不可能形成“家”,有著專家的職業榮耀。總之,在那種生存條件下,惟命是從是他的基本心態。現代的生產方式是工業化的大生產,作業方式是機械或全自動作業,要求發揮從業者的主觀能動性和自我創造性。傳統建筑裝飾技術發展緩慢,建筑裝飾材料單一。我國歷代的人才培養主要是通過師徒相授或家族傳授的途徑[18]。這種人才培養模式,根本培養不了大家。哪怕是天才,因為客觀環境的制約,會造成他心胸狹窄,視野短小,無法獲取創作的奇想靈感,即使天資聰穎,受師傅教誨的制約,他不敢越雷池半步,也很難有推陳出新的實踐勇氣,最終重復師傅,成為匠人。這種人才培養方式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學生沒有經過系統的理論基礎知識學習,對科學常識和科學原理缺位,學生獲得的僅是師傅教給直接與建筑有關的純技術知識,這樣的學生只能是匠人,更本就不可能成為建筑藝術家。這也是三千多年來,我國的建筑藝術和建筑風格只能在原來的基礎上作漸進式的改進和提高,始終不能更新換代的直接原因。除此之外,我國匠人教育還存在“傳內不傳外”、“傳男不傳女”的做法。師徒間人情單薄,為了生活,絕大部份師傅教徒弟還要留一手“絕招”,技藝在傳承中不但沒有提高,還大量消失。
4、結束語
通過以上對于傳統文化對現代建筑裝飾的影響分析,不難看出這些建筑裝飾,不管任何形態,其來源都不是為美觀而美觀的,而都是從實質出發得來的。這些建筑裝飾中,對于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都有深刻的反映,包藏著豐富的中國傳統文化信息。對這些建筑裝飾中進行研究,能夠有助于我們對于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入了解,從而能夠更好的繼承傳統。這就需要我們現代的建筑裝飾對傳統建筑裝飾中糟粕的摒棄和精華的繼承、保護、發展、創新等多層內涵。
參考文獻:
[1]李毅,傳統文化與現代關系的歷史探索[J],遼寧教育學報,2011
[2]王世仁,中國近代建筑與建筑風格[J],建筑學報,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