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代權,劉長艷,向 瓊,馬代慈
(1.宜昌市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湖北宜昌443000;2.宜昌市夷陵區計劃生育服務站,湖北宜昌443001;3.秭歸縣計劃生育服務中心,湖北宜昌443600;4.宜昌市計劃生育服務中心,湖北宜昌443000)
育齡婦女非意愿妊娠原因分析與對策研究
王代權1,劉長艷2,向 瓊3,馬代慈4
(1.宜昌市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湖北宜昌443000;2.宜昌市夷陵區計劃生育服務站,湖北宜昌443001;3.秭歸縣計劃生育服務中心,湖北宜昌443600;4.宜昌市計劃生育服務中心,湖北宜昌443000)
采取整群抽樣調查方法,對2011年1月—2013年5月在秭歸縣、夷陵區計劃生育服務站因非意愿妊娠而實行人工終止妊娠對象,通過查閱病歷資料和調查問卷,了解非意愿性妊娠原因及相關因素。1 360例非意愿妊娠中,未婚為21.62%,已婚為78.38%;人群分布在20~39年齡段(73.82%);孕次分布主要在孕2~孕3的對象為57.87%;非意愿妊娠中避孕措施失敗者為44.34%,無措施者為55.66%。避孕措施因素宮內節育器為10.51%,避孕套為10.51%,避孕藥為8.24%,外用為6.62%,其他為8.46%。存在僥幸心理和取出宮內節育器(IUD)后續措施沒能跟進是無措施者導致非意愿妊娠的主要原因。避孕知識知曉率為98.90%,對緊急避孕的知曉率僅為15.37%,知道哺乳期需避孕者為18.38%。醫務人員、計生干部、宣傳資料是已婚人群獲取避孕知識的主要途徑,農民及農民工對象獲取免費服務高于城鎮居民、國家工作人員、商業服務人員及外來流入人員。
育齡婦女;非意愿妊娠;人工流產;影響因素
本文旨在調查了解育齡婦女非意愿妊娠的原因及影響因素,研究措施與對策,降低非意愿妊娠發生率,提高育齡婦女生殖健康水平,為人口計生和醫療衛生等部門開展相關工作提供建議和參考。
宜昌市衛生計生委成立“育齡婦女非意愿妊娠原因分析與對策研究”課題組,選調高級職稱專業技術人員為課題組成員。通過設置調查問卷,組織調查人員培訓,先進行預調查,修改完善調查表格后進行正式調查。本調查采取整群抽樣調查方式,調查對象為2011年1月—2013年5月因非意愿妊娠來秭歸縣、夷陵區計劃生育服務站人工流產(人流)、藥物流產(藥流)、引產的育齡婦女。調查成員通過查閱病歷檔案資料,在知情同意的前提下進行電話調查問卷,調查內容包括人口學特征、婚育史、術前避孕措施狀況、避孕知識知曉率情況、接受隨訪服務情況等。所有調查問卷均經專人審核,對有邏輯錯誤和有疑問的對象進行復核確認,共獲得有效調查問卷1 360份,其中秭歸縣776份、夷陵區584份。
所有調查問卷經專人審核,剔除不合格問卷。所有合格問卷采用EpiData 3.1軟件建立數據庫并進行錄入確認,采用SAS 9.1軟件包進行統計學處理。
1)非意愿妊娠一般人口學特征與人工終止妊娠方法構成見表1。

表1 非意愿妊娠一般人口學特征與人工終止妊娠方法構成Table 1 General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for unwanted pregnancy and means of termination of pregnancy 例(%)
1 360例對象中,早期人流和藥流占86.62%,中期妊娠引產占13.38%;未婚占21.62%,已婚占78.38%;人群分布在20~39年齡段,占73.82%;職業分布集中在農民和農民工人群,占62.57%,這與調查地區為農村地區有關;低學歷(初中及以下)人群非意愿妊娠占55.37%,比重高于高學歷(高中及以上)人群(44.63%);孕次分布主要在孕2~孕3的對象占57.87%,低孕次對象(孕1對象)占17.50%,主要為未婚對象(221/238,92.86%),高孕次對象(孕4及以上)335例,占24.63%,主要為已婚對象(331/335,98.81%),孕5、孕6、孕7、孕8、孕9對象分別有68例、24例、10例、8例、3例,對象中最高為孕10產2,有7次人流史,本次為無措施懷孕,系身體不適不能采取避孕措施的對象。調查對象中,未生育者占22.87%,生育1個子女者占70.29%,生育2個子女者占6.62%,生育3個子女者占0.22%。既往補救次數0次的占46.03%,1次的占31.39%,2次的占15.74%,3~7次的占6.84%,最高補救次數為7次,共有4人。
2)非意愿妊娠主要原因及年齡分布見表2。

表2 非意愿妊娠主要原因及年齡分布Table 2 Main reasons for unwanted pregnancy and age distribution 例(%)
非意愿妊娠主要原因為避孕措施失敗(603/ 1 360,44.34%)和無措施(757/1 360,55.66%)。無措施人群非意愿妊娠各年齡段分布無顯著差異(P>0.05),避孕措施失敗對象20~29歲、30~39歲年齡段與<20歲和40~49歲年齡段比較均有顯著差異(P<0.05),這與這兩個年齡段婦女處于生育旺盛期,性生活頻繁有關。
3)避孕措施失敗原因見表3。

表3 避孕措施失敗原因分布Table 3 Reasons for contraceptive failure
避孕措施原因主要為宮內節育器(IUD)移位、脫落和帶器妊娠143例,避孕套143例,避孕藥112例,外用避孕藥膜(栓、膠凍)90例,其他(含安全期避孕方法、體外排精、緊急避孕、皮埋)115例,占采取避孕措施對象比例和占全部非意愿妊娠對象比例分別為23.71%和10.51%、23.71%和10.51%、18.57%和8.24%、14.93%和6.62%、19.07%和8.46%。避孕套失敗主要是使用方法不當、未堅持全程使用、滑脫、破裂等,口服避孕藥失敗原因主要為漏服。
4)未采取避孕措施主要原因見表4。

表4 未采取避孕措施主要原因Table 4 Reasons for not using contraception
無避孕措施對象主要存在僥幸心理、取出IUD后無措施、身體不宜采取措施、未能獲得避孕方法、哺乳期、夫妻分居分別占無措施人數比例和占全部非意愿妊娠對象比例為47.29%和26.32%、21.27%和11.84%、9.25%和5.15%、9.25%和5.15%、7.27%和4.04%、5.68%和3.16%,存在僥幸心理和因各種原因取出IUD后續措施沒能跟進是無措施導致非意愿妊娠的主要原因。
5)IUD種類與非意愿妊娠相關性。本次調查共發現因IUD移位、脫落、帶器妊娠導致的個案共143例,分別是:Tcu 68例、母體樂22例、圓環4例、安舒環7例、吉尼環10例、愛母環23例、花式環5例、圓宮環4例,本次沒有就不同IUD使用人數、使用年限進行統計,故不同品種IUD非意愿妊娠發生率無法統計。IUD施術單位與失敗發生率有明顯相關性,統計顯示鄉級服務機構(88/143、61.5%)與縣級及以上服務機構(55/143、38.5%)有顯著差異(P<0.05)。
6)不同年齡段避孕知識知曉情況見表5。

表5 不同年齡段避孕知識知曉情況Table 5 Acquisition of contraceptive knowledge among different age groups 例(%)
避孕知識知曉率隨著年齡增加而增加,非意愿妊娠對象中避孕知識知曉率為98.90%,20歲以下年齡段知道3種以上避孕方法的人群與20歲以上人群比較有顯著差異(P<0.05);非意愿妊娠對象對緊急避孕的知曉率僅為15.37%(209/1 360),知道哺乳期無措施可能懷孕的對象只有18.38%(250/1 360)。
7)避孕知識獲取途徑情況見表6。

表6 避孕知識獲取途徑情況Table 6 Ways of acquisition of contraceptive knowledge 例(%)
避孕知識來源途徑有書籍電視網絡、計生干部、宣傳資料、朋友及同伴、醫務人員,分別為13.23%、22.99%、20.59%、14.81%、28.39%。20歲以下通過書籍電視網絡和通過朋友同伴獲取避孕知識與20歲以上各年齡段比較有顯著差異(P<0.05),醫務人員、計生干部、宣傳資料是已婚人群獲取避孕知識的主要途徑。
8)接受免費服務情況見表7。

表7 接受免費服務情況Table 7 Analysis on acceptance of free services例(%)
非意愿妊娠免費領取避孕藥具、免費落實補救措施、術后接受免費隨訪服務的分別為62.35%、69.56%、72.94%,農民及農民工對象獲取免費服務高于城鎮居民、國家工作人員、商業服務人員及其他(包括外來流入人員),統計有顯著差異(P<0.05)。
1)要高度重視非意愿妊娠的危害性。調查地區為農村山區,生育秩序良好,出生政策符合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群眾的生育觀念先進,出現非意愿妊娠首先選擇的是早期人流(藥流)來終止妊娠。本次調查早期人流和藥流占86.62%,補救對象主要為未生育者(22.87%)和生育1個子女的對象(70.29%)。調查對象中,中期妊娠引產占13.38%,主要原因為部分群眾相關知識缺乏,對引產的危害性認識不足,懷孕后未及時發現或雖發現因農忙等原因錯過早期人流時機[1]。人工終止妊娠作為一種補救措施,雖然較為安全,但仍可能出現出血、損傷、感染、月經不調、慢性盆腔炎和繼發不孕等并發癥。有研究顯示,有手術流產史的不孕癥患者占繼發不孕的88.2%,重復流產對婦女生殖健康影響更大[2]。人工流產已成為世界關注的公共衛生問題[3]。此次調查未婚對象占21.62%,高孕次對象(孕4及以上)占24.63%,前者對以后的生育甚至優生可能產生直接不利影響,后者可能導致嚴重的并發癥甚至生命危險,嚴重影響育齡婦女的身心健康。需引起人口計生、衛生、教育、婦聯等部門高度重視。
2)青春期健康教育刻不容緩。調查顯示,未婚女性主要通過書籍電視網絡和通過朋友同伴獲取避孕知識,未婚對象避孕知識知曉率比較低,調查對象中對緊急避孕的知曉率僅為15.37%。調查發現,低學歷人群非意愿妊娠比重高于高學歷人群,非意愿妊娠低齡化現象呈逐年上升趨勢,提示相關部門要重點關注未婚人群和低學歷人群的宣傳教育和服務管理,提高其非意愿妊娠風險防范意識。暢通緊急避孕服務咨詢渠道,避免非意愿妊娠發生。教育部門要直面中小學性健康教育現狀,加強青春期健康教育,讓學校教育成為青少年獲取性健康教育的主渠道,適時開展心里疏導和引導,增強學生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
3)發揮計生網絡優勢開展宣傳倡導。調查發現,非意愿妊娠中無措施占55.66%,未采取避孕措施對象的原因有:存在僥幸心理、取出IUD后無措施、身體不宜采取措施、未能獲得避孕方法、哺乳期、夫妻分居,最根本的原因還是育齡婦女對懷孕原理不清楚,對妊娠補救危害性認識不足,相關部門宣傳指導不到位。在避孕知識獲取途徑方面,醫務人員、計生干部、宣傳資料是已婚人群獲取避孕知識的主要途徑。人口計生等相關部門要充分利用計生干部隊伍和專業技術隊伍,繼續堅持宣傳教育為主的方針,加強宣傳倡導和知識普及,提高育齡人群避孕知識知曉率;大力推行避孕節育知情選擇,引導育齡人群自覺采取以長效為主的綜合避孕措施,有效規避非意愿妊娠發生。
4)向育齡群眾提供個性化的服務。調查發現,非意愿妊娠中避孕措施失敗占44.34%,避孕措施失敗排序依次為:IUD移位脫落和帶器妊娠、避孕套、避孕藥、外用避孕藥膜(栓、膠凍)、其他。有研究顯示:農村已婚育齡婦女不了解避孕方法副作用使用者占21.6%,由醫生決定避孕方法比例最高,年齡、工作、生育史、文化水平、避孕決定者等因素影響農村婦女的避孕選擇[4];而經過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等部門專業指導、定期接受IUD隨訪、有過人流史的對象對避孕知識的知曉率、避孕的自覺性以及非意愿妊娠風險防范意識都明顯增強。計劃生育技術服務人員在提供避孕節育服務中,應根據育齡人群的文化程度、身體狀況、接受性、認知度等綜合因素詳細宣傳避孕知識,及時準確傳遞避孕信息,幫助育齡婦女掌握正確的使用方法,規范指導群眾自主選擇使用。
5)加強技術服務機構服務能力建設。調查顯示,鄉級服務機構放置IUD失敗率(88/143,61.5%)明顯高于縣級及以上服務機構(55/143,38.5%)。醫療衛生和計劃生育技術服務部門應加強服務機構的能力建設,提高計劃生育技術服務水平。同時要加強術后隨訪服務,提倡哺乳期和早期人流后及時選擇放置IUD,避免哺乳期妊娠導致的高危引產及減少人工流產后重復流產[5]。調查顯示,非意愿妊娠對象對哺乳期避孕知曉率只有18.38%,提示產后哺乳期婦女的避孕問題不能忽視,尤其是剖宮產哺乳期婦女更值得關注。哺乳期閉經避孕僅適合少數婦女,通常情況下有相對較高的失敗率,而且也不適合長期應用[6]。相關行政部門和技術服務部門要區分不同育齡人群,重點關注特殊人群,采取個性化的避孕措施宣傳和服務。
6)積極推行計劃生育基本公共服務全覆蓋。《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管理條例》和《流動人口計劃生育工作條例》[7]分別規定,國家向農村實行計劃生育的育齡夫妻免費提供避孕、節育技術服務。流動人口在現居住地依法免費獲得避孕藥具,免費享受國家規定的其他基本項目的計劃生育技術服務。調查顯示,農民及農民工對象獲取免費服務的比率高于城鎮居民和外來務工人員,且城鎮居民、國家工作人員、外來流入人員獲得免費避孕藥具、免費基本項目的計劃生育手術比率較低。提示有關部門需進一步加大計劃生育基本項目免費服務政策宣傳,督促計劃生育技術服務部門嚴格執行國家免費服務政策,推進計劃生育公共服務的均等化和全覆蓋。
[1] 秦 坤,龔會蓉,伍 燕.364例中期妊娠引產相關原因調查與分析[J].中國計劃生育和婦產科,2011,4(1):30-32.
[2] 劉曉璦.人工流產與繼發不孕[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9,25(10):749-751.
[3] 周 穎,李玉燕,王麗宇,等.北京市項目社區已婚育齡婦女人工流產現況調查[J].中國計劃生育和婦產科,2011,4(1):8-11.
[4] 蔡建華,張 妍,俞 華,等.農村已婚育齡婦女避孕選擇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計劃生育學雜志,2010,18(9):522-526.
[5] 程利南.人工流產后的避孕指導與服務[J].中國計劃生育學雜志,2008,16(2):126-128.
[6] 左文莉.剖宮產后再次妊娠的風險及其避孕方法選擇[J].中國計劃生育學雜志,2011,19(4):250-252.
[7] 國家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流動人口計劃生育工作條例[EB/ OL].http://www.moh.gov.cn/zhuzhan/wsjsfg/201105/f0adb15f27 654a119b870db6aca8dfde.shtml.
Analysis on reasons of unwanted pregnancy by women of child-bearing age and its strategies
Wang Daiquan1,Liu Changyan2,Xiang Qiong3,Ma Daici4
(1.Health and Family Planning Commission of Yichang City,Yichang,Hubei 443000,China;2.Family Planning Service Center of Yiling District,Yichang,Hubei 443001,China;3.Family Planning Service Center of Zigui County,Yichang,Hubei 443600,China;4.Family Planning Service Center of Yichang City,Yichang,Hubei 443000,China)
This paper makes relative questionnaire from cluster sampling of induced abortion from Jan.2011 to May 2013 as well as looking up medical records to analyze reasons of unwanted pregnancy.Among 1 360 cases of unwanted pregnancy,21.62%are unmarried,78.38%are married;age distribution ranges between 20~39(73.82%);pregnant time distri-bution is between the second and third pregnancy(57.87%);44.34%is due to contraceptive failure,55.66%is due to no contraceptive use;IUD accounts for 10.51%of choice of contraceptive measures,use of condoms is 10.51%,contraceptive is 8.24%,external use is 6.62%,other mean is 8.46%.The main reasons of unwanted pregnancy are due to taking chances with no contraceptive use or no contraceptive use after removal of IUD;98.90%of interviewed subjects know contraceptive knowledge,15.37%know emergency contraception,18.38%know the necessity of contraception measures for nursing mothers.Married people get information of the contraception knowledge mainly from medical workers,family planning cadres,publicity materials.More farmers and migrant workers are willing to get free services than urban residents,government employees,commercial service personnel and other migrants.
women of child-bearing age;unwanted pregnancy;induced abortion;influencing factor
R169
A
1009-1742(2014)05-0011-05
2014-04-03
2013年度宜昌市衛生計生委課題項目
王代權,1971年出生,男,湖北宜昌市人,副主任醫師,研究方向為計劃生育技術;E-mail:wdqyc@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