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碩揚
非公經濟參與國防和軍隊建設面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
■ 劉碩揚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我國非公經濟已經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為推動軍民融合深度發展,不斷提高我軍能打勝仗能力,必須加快完善體制機制、消除各種壁壘、積極培育龍頭企業、拓寬非公經濟參與國防和軍隊建設的領域,不斷發揮非公經濟在國防和軍隊建設中的重要作用。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我國非公經濟的發展必將邁上新臺階。如何更好地發揮非公經濟在國防和軍隊建設中的作用,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大戰略問題。
非公經濟參與國防和軍隊建設,是指有計劃、有步驟地吸收利用我國經濟中的非公有制經濟成分,為加強國防和軍隊建設提供產品與服務的過程和活動。搞好非公經濟參與國防和軍隊建設,有其客觀必然性。
(一)推動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客觀需要
推動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對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作出的重要戰略部署,是順應時代潮流和現實發展的客觀要求,是我軍根植人民、服務人民、軍民共建、鞏固國防和強大軍隊的內在需要,是實現富國和強軍相統一的重要途徑。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動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就是要努力形成全要素、多領域、高效益的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格局。經過改革開放以來三十多年的發展,目前,我國非公經濟已經幾乎覆蓋了國民經濟建設的各個領域,掌握并使用著幾乎所有的經濟要素。隨著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化,非公經濟發展的領域會更加寬廣,占有的生產要素的數量會更多、質量會更高。如果不能把握這個大趨勢,積極鼓勵引導非公經濟參與國防和軍隊建設,必然會對構建全要素、多領域、高效益的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格局帶來不利影響,制約國防和軍隊建設的發展。
(二)不斷提高能打勝仗能力的客觀需要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和發展,特別是在信息時代,軍民技術的邊界日益模糊,通用性的比例較機械化時代有了質的提高。民用技術,特別是民用信息技術在信息化戰爭中的比重不斷加大,戰爭所涉及和需要的資源,幾乎覆蓋了整個國家的戰略資源。在信息化社會,能打勝仗的根基已經不僅僅是根植于傳統的國防科技工業部門,而是深深植入經濟社會的全部。隨著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的不斷完善,我國非公經濟的發展會越來越快,在全社會中占據的比例可能進一步提高。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如果不能充分利用非公經濟為國防和軍隊建設服務,將把相當一部分優質社會資源排斥在國防和軍隊建設大門之外。因此,要提高我軍能打勝仗的能力,必須科學運籌使用國家、社會的全部經濟、技術、信息、人才等資源。只有這樣,才能為戰斗力生成和提升提供強大的物質和技術基礎。
(三)充分發揮非公經濟服務國防和軍隊建設的積極性的客觀要求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非公經濟迅速發展,已經成為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非公經濟的迅速發展,得益于改革開放以來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得益于國家的安全和諧與穩定。因此,絕大多數非公經濟企業家,對黨、對國家、對民族有著極深的感情,渴望用自己企業的產品、技術和服務報效黨、報效國家,為捍衛國家安全貢獻自己的力量。但是,由于現實中客觀存在的體制機制、法律法規等因素的制約,盡管我國非公經濟已經開始服務于國防和軍隊建設,但范圍還不夠寬,層次還不夠高,極大地制約了非公經濟服務國防、報效國家的積極性,也造成了極大的國防和軍隊建設資源的浪費。因此,制定切實可行的政策,積極引導非公經濟參與國防和軍隊建設,可以有效地調動非公經濟為國防和軍隊建設服務的積極性。
符合現代化建設需求的工業園區
2007年7月6日,中國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發布《非公有制經濟參與國防科技工業建設指南》。這一指南的發布,標志著我國非公經濟參與國防和軍隊建設邁入了一個全新的歷史時代。幾年來,我國非公經濟參與國防和軍隊建設成就喜人,但也存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矛盾和問題。
(一)審批程序有待進一步簡化
《非公有制經濟參與國防科技工業建設指南》的出臺,規范了非公經濟參與國防和軍隊建設的程序,為非公經濟參與國防和軍隊建設提供了基本的制度框架。但是,在參與建設的審批方面,目前還存在著門檻過高、程序過于繁瑣等問題。非公經濟必須獲得武器裝備科研生產許可證等四證,方能參與武器裝備的研制,且程序過于復雜,能夠為非公企業參與建設的正規服務單位太少。特別是在保密資質審查上,存在一刀切的問題,不論企業生產的產品是什么,一律需要通過保密資質審查,獲得保密資質,這就使非公經濟參與國防和軍隊建設受到了一定制約,同時,在資質條件認證與審批過程中,還存在著審批時間過長等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非公經濟的參與難度,不利于非公經濟參與國防和軍隊建設的推進。
(二)壟斷保護有待進一步消除
長期以來形成的軍工行業的壟斷保護,是當前非公經濟參與國防和軍隊建設必須解決的一個大問題。非公經濟的參與,在一定程度上意味著原有軍工行業的壟斷的打破,而壟斷的打破,則意味著利益關系的調整。出于保護自身利益的內在驅動,軍工行業對非公經濟參與國防和軍隊建設有一種天然的排斥沖動。這種沖動在實踐中則表現為軍工企業的壟斷保護性競爭。在實踐中,這種保護性壟斷問題集中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采取行政方法實施保護性壟斷,即利用行業手中掌握的行政權力和行政資源,將非公企業排斥在外。二是采取資源壟斷方法實施保護性壟斷,即將一些軍工產品生產所需要的有形資源和無形資源壟斷起來,將非公企業排斥在外;三是采取市場壟斷實施保護,即控制軍品市場的進入,將進入門檻提高到高不可攀的程度,將非公企業排斥在外。
(三)企業收益有待進一步穩定
受國家安全產品的公共屬性和市場經濟屬性的雙重制約,軍品特別是武器裝備的生產存在著國家安全目標與企業經濟效益目標背離的可能性。作為國家安全的提供者,政府關心的首先是保衛國家安全的需要,經濟效益目標必須服從安全目標。但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的企業是獨立經營、自負盈虧的法人實體。作為一個自負盈虧的實體,企業在關心安全目標的同時,必然會十分關心企業的經濟效益。為獲取穩定的經濟效益,企業需要獲得穩定的產品訂單,需要產品生產達到一定規模。而目前非公企業在獲取穩定的訂單等方面,都還存在一定的困難。同時,軍品生產往往周期比較長、占用資金量大、質量要求更高。這些因素的存在,會給企業經濟效益目標的實現帶來一些影響。特別是如果企業不能獲取穩定的、具有一定規模的訂單,將對企業的經濟效益目標產生比較大的影響,并制約非公企業參與國防和軍隊建設的積極性。
(四)信息渠道有待進一步通暢
非公經濟是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步伐逐步成長發展起來的新經濟成分。其產生和成長過程是在國防和軍隊體系之外,與國防和軍隊體系的聯系先天不足。加之保密等規定的制約,使得國防和軍隊體系與非公經濟之間聯系的緊密度更加不足。聯系不緊,必然影響信息的傳遞,導致信息傳遞不順暢。在現實中,這個問題集中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需求信息傳遞不暢通。非公企業很難獲得國防和軍隊建設的有關需求信息,找不到門,見不到人,不知道需求是什么,這也是非公經濟企業普遍反映的一個問題。二是供給信息傳遞不暢通。隨著我國非公經濟的發展,其技術水平、產品開發能力等,已經大幅度提高,很多非公企業已經具備了為國防和軍隊發展提供服務的能力。但是由于客觀存在的各種壁壘,導致了國防和軍隊主管部門不能完全了解非公經濟企業的各種能力。
繁忙的加工車間
針對當前存在的影響和制約非公經濟參與國防和軍隊建設的主要問題,應按照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關于全面深化改革的總體要求和部署,采取切實有效措施,積極鼓勵、認真謀劃、充分引導優勢非公經濟參與國防和軍隊建設,努力實現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戰略目標。
(一)不斷完善非公經濟參與國防和軍隊建設的體制機制
導致當前非公經濟參與國防和軍隊建設存在諸多問題的重要原因在于體制機制設計得不合理。因此,必須抓住完善體制機制這個“牛鼻子”,從國家到地方再到行業,構建有利于推動非公經濟參與國防和軍隊建設的體制機制。應進一步完善非公經濟參與國防和軍隊建設的領導體制。站在國家安全和發展的戰略全局高度,打破地方保護主義、行業保護主義和部門保護主義的藩籬,建立起對各種非公經濟參與國防和軍隊建設的統一規劃和管理領導體制。應不斷完善非公經濟參與國防和軍隊建設協調對接機制。構建橫跨國防和軍隊與非公經濟兩大系統的統籌協調機制。比如,可以建立軍隊、國防科工局、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定期聯合辦公制度,研究解決非公經濟參與國防和軍隊建設的有關迫切問題,及時解決各種矛盾,努力促進需求和供給的有效對接。
(二)切實消除阻礙非公經濟參與國防和軍隊建設的各種壁壘
鼓勵優勢非公經濟參與國防和軍隊建設,必須以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清除市場壁壘、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的思想為指導,著力消除各種壁壘。當前最主要的是要消除不合理的準入壁壘。應制定科學合理的政策,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簡化非公經濟參與國防和軍隊建設的審批程序,優化審批流程,明確規定審批時限。應著力消除各種不合理的行政壁壘,在處理市場和政府作用的問題上,應堅持兩點論,既要發揮“看得見的手”的作用,也要發揮“看不見的手”的作用,使市場作用和政府作用相互補充、相互協調、相互促進,實現市場和政府的有機統一,推動非公經濟參與國防和軍隊建設持續健康發展。應注重消除市場壁壘,從廣度和深度上推進市場化改革,減少政府對資源的直接配置和對微觀主體活動的直接干預,加快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軍品市場體系,建立公平開放透明的軍品市場規則,把市場機制能有效調節的交給市場來調節,把政府不該管的事交給市場,讓市場在所有能夠發揮作用的領域都充分發揮作用,推動資源配置實現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優化,讓企業有更多活力和更大空間。
(三)積極培育非公經濟參與國防和軍隊建設的龍頭企業
綿陽國家科技城,中國特色軍民融合科技城
“優勝劣汰”是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生存與發展必須遵循的基本法則。隨著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逐漸加強,一批優秀的非公企業必然會從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這為培育非公經濟參與國防和軍隊建設的龍頭企業提供了難得機遇。應以有利于提高戰斗力為根本標準,培育龍頭企業。要選準培育的苗子,把那些產品確實符合打勝仗需要、技術代表未來發展方向的企業培育起來。應以建設現代軍事力量體系為著眼,培育龍頭企業。應采取切實措施,為非公經濟參與國防和軍隊建設的龍頭企業的生長創造平等競爭的環境和條件。應堅決消除軍工企業憑借其優勢壟斷地位實施的各種不正當競爭行為。應通過加大市場的開放力度,培育龍頭企業。目前,最為切實可行的辦法是對那些國防和軍隊建設需要的“貨架”產品,有計劃、有步驟地全部放開,以便讓更多的非公企業參與到國防和軍隊建設需要的“貨架”產品的采購中來。應通過政策優惠,培育龍頭企業。對于那些列入承制目錄的非公企業,應在資金、稅收等方面給予適當的支持,有針對性地開展業務培訓和技術指導,建立科研院所對口幫帶和支援的長效機制,切實提高其綜合競爭力。
(四)穩步拓展非公經濟參與國防和軍隊建設的領域
隨著國家安全面臨的威脅的新變化,未來維護國家安全的任務,不僅僅在傳統的陸海空領域,而是拓展到陸??仗祀姷榷嗑S空間。因此,不斷拓寬非公經濟參與國防和軍隊建設的新領域,必須以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總體安全觀為指導,堅持以維護當前特別是未來我國總體安全為準則,在對非公經濟各領域進行充分科學論證和充分評估的基礎上,有組織、有計劃地逐步拓展進入的領域。應科學評估非公經濟參與國防和軍隊建設的企業。有針對性地遴選具有發展前景、技術和產品占據領先地位、部隊建設確實需要、能夠為捍衛國家總體安全做出貢獻的非公企業,將這些企業列入供應商備選范圍。應穩步拓展非公經濟參與國防和軍隊建設的領域。堅持試點先行、摸索規律、總結經驗、穩步拓展的原則,通過編制非公經濟參與國防和軍隊建設指南或目錄的方法,在政府相關職能部門的指導下,積極穩妥地拓展非公經濟參與國防和軍隊建設的領域。應對非公經濟參與國防和軍隊建設加強監督和管理,引導他們妥善處理安全效益和經濟效益之間的關系,始終做到把國家安全效益放在第一位,保證非公經濟參與國防和軍隊建設始終沿著正確的方向發展。
劉碩揚,國防大學研究生院在讀博士生;武警警種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