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小良 楊 雷 張忠江
淺析軍用軟件質量管理存在的問題
■ 楊小良 楊 雷 張忠江
軟件質量作為軟件開發方和用戶的共同質量價值觀的體現,只有通過科學的軟件質量管理模式、系統的軟件質量工程體系,貫穿到軟件的整個開發和維護的生命周期,才能切實有效地發揮其作用。
軍用軟件在武器裝備上的應用規模不斷增大,對系統功能與性能的影響也越來越大,現代武器裝備已不再是單純的“硬件工程流”,也不是以硬件為中心的“系統工程流”,而是先進行硬件與軟件的綜合和功能分配,而后按“硬件工作流”和“軟件工作流”分別開發硬件和軟件,最后再對硬件和軟件進行系統集成。
然而,隨著軟件規模的日益增大,軟件質量問題也日益突出,它可能造成軟件交付延期、軟件開發成本的不斷增加、軟件的功能缺陷,甚至是整個工程項目或武器系統的失敗。因此美國國防部門上世紀末就提出了“軟件危機”的警告,但是隨著軟件的發展,這個危機還沒有得到徹底解決。
軟件質量作為軟件開發方和用戶的共同質量價值觀的體現,只有通過科學的軟件質量管理模式、系統的軟件質量工程體系,貫穿到軟件的整個開發和維護的生命周期,才能切實有效地發揮其作用。這就是大力推動貫標GJB5000A的主要原因,軍事代表作為用戶質量價值的代表,如何介入軍用軟件過程管理,強化軟件質量監督也是值得我們探討的問題。
軟件項目是一種特殊的項目,它創造的產品或者服務是邏輯載體,沒有具體的形狀和尺寸,只有邏輯的規模和運行的效果。軟件作為知識產品,因為其復雜性難以度量,軟件管理工程的發展還很不成熟,軟件產品質量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構筑軟件時所使用的軟件開發和維護過程的質量。作為軟件質量監督的軍事代表,在對軟件監督的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困難:
1.1 缺乏系統和專業的軟件工程知識指導
軍事代表很多是非軟件工程專業人員,對軟件工程、CMM管理思想和軟件質量評估等缺乏專業知識,對軟件的開發流程和活動相對陌生,很難從源頭去發現問題并監管,欠缺軟件過程管理和評價的經驗。
1.2 缺乏軟件質量評價標準和規范
軟件質量的評價沒有統一的、正式的標準和規范要求。軍事代表對軟件,尤其是嵌入式軟件的質量監督、階段評審和驗收一般與硬件同時進行,僅憑借整體功能能否實現或系統的某個測試結果來驗證軟件的運行狀態來評定軟件的質量。評審中,對軟件的可靠性、編碼的規范性、文檔的齊全性等都沒有進行全面審核和驗證。
1.3 軟件質量指標無法量化和有效控制
軍事代表對許多軟件質量特性的了解基本上都是軟件開發完成后,通過使用和測試來監督的,而在開發過程中,在沒有最終可運行產品的情況下,這些指標是難以跟蹤和衡量的。
1.4 軟件研制過程參與程度有限
軍事代表雖然參與了一些軟件開發的活動,但范圍和深度明顯不能滿足軟件高質量監督的要求。主要表現在:項目需求分析時介入力度不夠,有時無法體現用戶的明確目標;軟件研制過程中沒有按照軟件工程化的要求分階段進行,無法明確開發進度并評估風險;軟件項目組織不完整,職責不分明,用戶不能及時、有效地發現問題并跟蹤等。
1.5 監督及驗證手段有待健全
軟件開發是一種腦力活動,開發過程也較抽象,軟件產品有時更無法單獨驗證。由于基礎投入、測試條件和專業人員素質等原因,軍事代表有時無法直接監督和跟蹤軟件質量現狀。軟件的易于更改特性,更是讓軍事代表做不到實時、全面的監控。軟件產品形成后,由于其載體特性,軍事代表對軟件功能的驗證只能限于測試、演示和分析,軟件質量特性不能全面衡量。
1.6 文檔、實物一致性難以考證
軟件開發的支撐性產品包括文檔和實物。各類軟件在驗收及交付前提供的軟件文檔非常多,對實物的描述也不盡一致,文檔中的設計、約束和需求追溯等在實物上不能完全體現。軍事代表很難對其進行有效的審查,也就很難保證軟件文檔的質量和文檔、實物一致性的考核,影響軟件質量的評估。
對軟件產品的質量監督,是當今高新裝備質量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然而我國對軟件質量的監督工作起步較晚,且專業技術知識還未形成一套成熟的管理經驗,需解決的問題頗多,為此,探索軟件質量監督合理的模式和方法將是今后軟件工作者和軍事代表一項重要的課題。本文所涉及的有關內容僅供參考。
(作者單位:空軍駐洛陽某軍代室)
中航工業昌飛青年CATIA工藝建模大賽暨第十屆“振興杯”職業技能大賽圓滿落幕
為貫徹落實中航工業“龍騰計劃”,培養和造就一支知識型、技能型航空青年技術人才隊伍。中航工業昌飛在35周歲以下團員青年中開展了青年CATIA工藝建模大賽暨第十屆“振興杯”全國青年職業技能大賽焊工、工具鉗工和計算機網絡管理員選拔賽。
此次比賽在形式上也進行了創新,由以往的理論考試加上機操作,改變為理論考試與上機操作同時進行。理論也由以側重基礎工藝知識為主,改變為以鈑金、機加、裝配等多門類工藝知識相互融合為主。上機操作則由以往的用CATIA看三維圖,AUTOCAD畫二維圖,改變為用CATIA直接建立鈑金和機加零件數模。這對參賽選手的技能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使競賽更加貼合工作實際。

“技術、技能強,企業才能強”,作為承擔國家航空武器裝備科研生產任務的昌飛廣大青年,深感身上的使命和責任。此次選拔賽各工種前三名的選手將進行系統的培訓,并代表景德鎮市參加江西省“振興杯”選拔賽爭奪進入全國總決賽的資格。(胡志勇 江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