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口鎮:『鄉土味』留住鄉村游的根
背起行囊,走在鄉間小路,觀小橋流水,品熱情淳樸,享溫馨舒適……到鄉村去體驗農家生活樂趣,已經成為遼寧省營口市市民放松身心的一種休閑方式。營口市鄉村旅游起步于2003年末,目前全市已有鄉村旅游點40多個,踏青賞花、垂釣采果、品水庫魚、嘗農家飯菜已成為營口鄉村生態游的特色,同時也使一些村莊借著鄉村游的春風,踏上經濟發展的快車道。
歸州鎮房身村距離白沙灣黃金海岸僅1千米。而白沙灣因其海岸蜿蜒、沙灘細軟的特點被譽為“遼東第一灘”,云集八方游客慕名而來,而許多游客的第一印象卻是:路不好走。
2013年,房身村白沙灣海濱浴場共接待游客160萬人次。依托白沙灣浴場,當地已發展50個床位以上的農家樂85家,成為鄉村游的亮點。但當地百轉千回的道路,讓許多外來游客摸不著頭腦。
“現在我們正在修建道路,修3.8千米的村道主道,加寬1.8千米水泥路面。同時,修建兩側排水溝,并加以花壇式美化、綠化、亮化,我們計劃7月份完工,讓游客們少走冤枉路。”房身村村書記周國詩說。
由于缺乏道路指引、路不好走,也使得房身村農家樂失去了部分潛在客源。歸州鎮分管旅游的副鎮長苗帥說:“這條路,對村民來說是連接白沙灣黃金海岸的‘黃金致富’大道。路修好了,將成為房身村老百姓致富的最大‘靠山’。以后還準備推出鄉村游自駕手冊、鄉村游地圖等,介紹哪些鄉村好玩,各有什么特色以及行車線路等。”
“笑笑農家樂”是歸州鎮的第一家農家院,在房身村率先吃了“螃蟹”。“笑笑農家樂”于2008年開始投入使用,每年6月末至9月末進入海邊旅游旺季,無數外地游客紛至沓來。去年“笑笑”一家忙活3個月,收入26萬元。
“目前,鄉村游客源多是自發組織、自駕出行,經營鄉村游利潤并不高。”沈陽一家旅行社負責人坦言。真正的鄉村游尚未排上各大旅行社的日程,營口市眾多旅行社中也只有少數幾家推介鄉村游路線。和國內長線游相比,鄉村游的利潤太薄了,一般的鄉村也不會按業內慣例與旅行社分享利潤。
來考察線路的沈陽沈之旅旅行社負責人張成說:“都市人習慣了高樓林立,營口大海、溫泉、沙灘結合,我們沈陽看不到大海,希望推介這條線路,長期合作。但在鄉村游推動前期,肯定是賺不到什么錢,只有線路、產品形成氣候后,客源增多,才能實現薄利多銷。”
鄉村游的推動需要企業的助推和參與,同時也需要政府的大力作為。鄉村旅游規劃由于涉及大量的不動產和不可再生資源,需要政府投入足夠的智力支持,并能協調開發商、當地政府和居民之間的利益。這不僅涉及旅游開發,更涉及地區的整體經濟規劃,應當作為政府的當務之急。
在房身村,幾乎家家戶戶都有農家院。2013年7月份才建成的“白家大院”屬于村里的“新一代”農家樂。剛進到院子里,就能感受到濃濃的田園鄉間風情,質樸清新。新蓋的農家院別墅、錯落有致的蘋果樹、葡萄、棗樹,游客在品嘗美味的大鍋燉魚、海鮮飛蟹的同時,還可以體會到采摘葡萄、蘋果、桃子的快樂。老板白亮1家原來是開服裝廠的,看村里人紛紛嘗到甜頭兒,也加入了農家院的行列。老板娘說:“去年到現在,不到一年收入10多萬。到旺季,得雇傭幾個村民來幫忙,日薪120元到150元。”
歸州鎮副鎮長苗帥介紹,在加速推進鄉村旅游從同質開發向差異化發展方面,歸州鎮有獨特的優勢。這里有滿族民俗文化、有文物點、古跡近百件。他說:“我們要以農家院為突破口,除了亮化、美化、綠化、凈化,更要有‘文化’。要不斷學習、完善,將當地的滿族風情、八旗文化等,融入到鄉村游中。如今村民變市民,晚上,我們也要多舉辦篝火晚會、文化演出等活動,邀請身邊的‘草根明星’一同體驗‘廣場文化’。未來的鄉村應以文化來帶動旅游,并通過口碑式營銷來逐漸形成帶有文化烙印的品牌,給都市人提供更多的休閑選擇。”
來源:《營口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