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敏
(大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規劃建筑設計院)
道路加寬改造作業辦法
李 敏
(大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規劃建筑設計院)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增長,城市化建設的不斷推進,部分已然建設完畢的道路功能已經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需要,因此加強對原道路的改造,提升道路交通的荷載能力勢在必行。而對以往完工的道路進行再次加寬改造,其關鍵因素在于道路的加寬施工方法及施工設計。通過以202國道某段道路改造加寬為視角點,對舊路加寬作業方法和施工理論技術進行了闡述和分析,希望能探索出更加合理、科學的道路加寬改造方法。
道路;加寬;改造
在對202國道某段道路進行加寬改造前,其原路面建設設定為雙向六車道,而按照相關規劃部門的指示和意見:改造后的國道斷面其中間為綠化帶,寬4 m;兩側機動車道均為12.25 m,人行道 2 m,硬路肩 0.4 m,綠化帶 1.5 m,路基均加寬6 m。
對舊路基加寬施工時,為了確保新路基的路面承載能力,以延長路基的使用壽命。在改造施工時,尤其要重視開裂處的施工方案,要嚴格控制和延緩結合部處的開裂,才能確保改造公路路基的質量,避免發生坍塌事故。
在路基改造過程中,由于新舊路基會存在一定的差異,如路基施工材料、橫截面承載壓力、厚度以及強度等方面的性能各不相同,尤其是新舊路基質量的差別。在同一個界面上,其新舊路基結合處沒有處理好,就會帶來路基質量安全隱患。由此可見,新舊路基改造工藝是一項比較復雜且施工難度較大的工作,新舊路基改造質量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
如施工人員的施工技術,特別是混凝土施工時,路基的密實度如果達不到相關標準,那么,改造后的路基在使用過程中,就會產生裂縫,而嚴重制約著路基的使用周期。由于新舊路基改造質量不一樣,工作人員要結合部位兩邊新舊路基沉降情況,根據不同的沉降量和沉降速度,選擇不同的施工應接點,控制路基的彎應拉力。目前由于施工技術水平還有待于進一步提升,新舊路基結合面的強度較低,使得結合處開裂施工工作比較難以正確選擇開裂處,從而引起后期路基沉降問題。
此外,由于改造后的路基邊坡邊腳,使得路基會受填充重力的影響,在改造施工時會發生一定位置的偏移,進而帶動上面的填土下沉和外側移動,使得路基承載力下降,最終必然都導致路基向橫向或者豎向移動。這些因素都影響著加寬路基的質量,其新舊路基的處理開裂是關鍵的施工工藝,只有處理好開裂工作,才能減少路基的下沉,避免路基發生偏移。
(1)在施工前要清理路面肩邊坡上的雜物,并且要將翻新露肩,然后重新碾壓,以確保露肩達到相關設計要求,質量也符合標準。在處理路肩時,工作人員還可以從硬路肩開始動工,清除舊路基邊坡壓實密度不足的問題。這種改造方法能有效的加強新舊路基的結合程度,避免后期的不均勻下沉問題。
(2)施工人員要使用正確的銜接開挖方式,根據施工規范對新舊路基銜接的研究施工,盡可能的增加臺階數量,以便增加新舊路基的橫截面。通過這種施工方法能有效的減少路基的不均勻下沉,增加舊路基邊坡壓實度,使得新舊路基銜接度增加。同時做好排水工作和相應的安全防護工作。
(3)新老基路結合帶之間的壓實度應重點處理,使用打夯機對結合帶采取分薄層填筑方式進行壓實,必要時可借助沖擊碾壓方式對壓實加強,這有利于提升新老路基結合帶之間的壓實度。在采取縱向挖掘路槽時,應在保持土工格柵施工的合理性,強化新舊老路之間的橫向關聯,避免裂縫反射發生。
(4)在路基坡度進行處理時,應保證路基坡度的合理性,對于迎水面可采取砌石方式進行護坡,對于不過水路段和背水面段可采取草皮護坡。
通過對國道202道路進行加寬改造過程中,對上述影響舊路加寬路基質量因素進行失分情況統計,如下表1。
表1 影響舊路改造加寬段質量的因素失分統計表
通過對上述表1進行分析,可以發現對舊路進行改造加寬段后路段的質量主要與壓實度的檢測合格率有關,只有將壓實度提升,縮小其不合率,將其控制在規定的范圍以內,是提升改造加寬路段路基質量的有效手段。
(1)強化基層,加強控制平整度。改造路基基層質量很大程度由其強度決定,而對基層強度影響因素主要有以下幾點:施工所用混合料的含水量、壓實度及配合比等,而加強對以上影響因素的控制,是保證基層質量的關鍵。如,在實際施工過程中,承包單位應該嚴格把關混合料的質量,把握好碾壓次數,并通過試驗指導對施工進行檢驗,使得分層施工的質量能得到保證。同時,基層平整度的把握會對面層的平整和厚度造成一定的影響,為了避免上述問題出現,可以采取水泥穩定沙爍分層進行施工,采取攤鋪機進行分層作業。
(2)對瀝青面層的攤鋪質量進行控制,保證接縫處理的質量。在使用瀝青對改造基層進行處理時,應該保證質量,避免對路面的整體外觀和質量造成影響。接縫處理主要為縱向接縫和橫向接縫。不同的接縫處理,其錯開距離不同,采取縱向上下層接縫時,保證至少錯開15 cm,橫向錯開至少為1 m。
在對道路改造加寬的過程中,還需要對曲線道路進行處理,而加寬改造處理還需符合相關規定標準。一般來說都是根據兩機動車輛在對向行駛時兩車之間的相對位置以及行車側向擺動所計算出來的幅度以及在曲線上的變化來對原有的舊路基進行加寬處理。而在設計的過程中,都會有車型尺寸、曲線半徑以及行車速度等參數。下圖1為兩車在曲線上對向行駛的分析圖。
圖1 兩汽車對向行使的道路加寬計算示意圖
在設計的過程中,還需要考慮到消防車、工程車等類型車輛,并需要結合其最高行駛速度進行計算。以上只是對彎道加寬該種的簡單計算模型,在特殊的道路中,還需考慮更多的因素,如車輛密集度等。
由于道路的改造加寬具有一定特殊性,很難保證改造路段兩邊路面和路基與原本路面相對平橫一致,而為了保障兩邊沉降性抑制,就必須保證整個改造施工質量過硬,保證強夯度,這有助于新舊路面沉降性一致。同時,對曲線路段進行加寬改造時,必須將各種運輸因素考慮進來,結合科學計算的手段,保證施工路段改造寬度的合理、科學。
[1]徐士勇.試析城市道路的加寬與改建旌工[J].民營科技,2009,(4).
[2]蘇宏.道路加寬改造工程路基施工技術分析[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1,(22).
[3]黃志華.舊路加寬的路基綜合處治的設計體會[J].中國水運(下半月),2010,(7).
[4]崔偉.舊水泥混凝土道路加寬改造技術[J].交通世界(建養機械),2011,(11).
[5]康偉中.舊路改造工程中路基路面綜合處治設計[J].公路與汽運,2013,(3).
U416.1
C
1008-3383(2014)04-0043-02
2013-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