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論
新聞由頭:近日,福建省效能辦經福建省委組織部、省發改委、省環保廳同意后下發通知,取消對被列為限制開發區域的34個縣(市)的GDP考核,實行農業優先和生態保護優先的績效考評方式。
福建取消34個縣(市)的GDP考核,有利于科學布局,取消一些不適合當地實際,污染重、耗能大的項目,發展一些高科技、低能耗、高附加值的產業。還能讓各級領導干部放下包袱,輕裝上陣,不搞擺花架子的“虛功”,切實把精力集中到解決實際問題上。
沒有了指標不等于沒有目標。福建取消34個縣(市)的GDP考核指標,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講,是對這些縣(市)的各級干部提出了更嚴、更高的要求,增強了這些縣市干部的緊迫感和責任感。取消GDP考核后,目標怎么定,定得是否科學合理,是否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特別是在實行農業優先和生態保護方面如何取得成效,檢驗著這些縣(市)各級領導的管理能力和業務能力。
福建取消34個縣(市)的GDP考核指標,是實現“中國夢”的生動實踐,官員的責任也會變得更重。但愿全國各地都能像福建那樣少一些壓指標的浮夸,多一些務實的目標,從而使我們的社會發展更科學、更和諧。
新聞由頭:連日來,魯甸地震災情,牽動著人們的心。而據媒體報道,在豫陜皖等地,連續多日的大旱,也讓民眾深受煎熬。
網民之所以呼吁“關注云南,別忘河南”,背后其實有一種無奈的擔心。或許隨著輿論注意力的轉移,可能導致救災資源的轉移。但同時,因為上級政府和公眾注意力的轉移,出現旱災的一些地方政府可能感到壓力頓減,于是消極救災。在不少旱區,災民不止面臨著莊稼因旱絕收、收入來源被截斷的風險,更面臨著最緊迫的吃水難題。這就要求主導救災的地方政府部門不能跟著鎂光燈走,不能因為公眾對旱災關注不夠,就消極救災,對受困于旱災的民眾麻木不仁。
無論旱災還是地震,輿論的聚焦對救災確有促進作用,但最終應起主導作用的仍是地方政府。但愿網民的呼吁對地方政府是一種督促,能加大救災投入,否則因救災不力而被輿論“關注”的時候,就為時已晚了。
武漢:
與其造湖,何如護湖
新聞由頭:武漢市規劃在漢口王家墩中央商務區開挖大型人工湖,占地面積約49.7公頃,湖水面積約23公頃,將成為武漢最大的人工水體公園,相關方案正在公示。
對武漢這樣一座近年來在飽受爭議中大拆大建的城市來說,人工湖開挖之舉是否具有正當性、必要性、科學性,自然又免不了社會輿論的廣泛聚焦,甚至出現眾聲喧嘩的境況。
經營城市,土地財政常被某些地方政府視為營造政績巴比倫塔的葵花寶典,但再厲害的寶典其實亦經不起竭澤而漁式的折騰。尊重科學,敬畏民意,才是人間正道。
北京:
緩解水危機,開關在市民手里
新聞由頭:最新消息稱,今年10月,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將正式引長江水進京。這對于一直喊渴的北京來說,無異于雪中送炭。
數據顯示,北京每年形成的水資源量平均只有21億立方米,而年用水總量達36億立方米。這是總的用水缺口。在這個缺口之中,則有著許多畸形用水的現實。在相當意義上說,這種畸形用水會把北京的用水緊張推向嚴重。
可以說,能夠緩解北京水危機的真正開關在市民手里。你節約用水,不浪費水,對所需的水進行最大限度利用,北京的水資源與用水量就會逐漸形成良性平衡。相反,則會導致惡性循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