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尊堂 北京綠十字
綠十字農村社區建設中的環境治理
榮尊堂 北京綠十字
北京綠十字是環保NGO,成立初期在北京的學校和社區中開展環境宣傳和教育活動。2003年,湖北襄樊市舉辦了“情系南水北調手拉手心連心”活動,調水受益地區的十多家環保NGO應邀參加,綠十字創始人孫君就在其中?;顒又?,襄樊市委領導邀請孫君到襄樊農村地區進行考察,希望能推進農村綠色社區的可行性建設。緊接著,北京綠十字與谷城縣五山鎮人民政府合作開展“五山模式”生態文明村建設,綠十字從此步入了農村建設的專業化領域。
城市垃圾分類已經有十多年的歷史,城市垃圾會有轉運處理,而農村垃圾卻無人顧及。有些農村發展個體養殖和小作坊致富,大量生產廢水和禽畜糞便隨意排放在農戶的房前屋后,池塘中不時漂浮著死去的禽畜,長期無人清理,天熱時臭氣熏人,下雨時污水橫流,農村的環境問題日趨嚴重。因此,近11年來,綠十字與政府合作的新農村建設項目,都是以環境治理為抓手,從垃圾分類切入,開展環境整治。
孫君曾經在“地球村”負責過北京延慶縣井莊鎮碓臼石村的農村建設,那時他被村民尊為“村長”,村里環境治理和經濟發展,不論大小事務都聽他的。但是離開以后,當地村干部感到迷茫,不知怎么繼續,慢慢的又回到了原來的臟亂局面。所以,從實施“五山模式”生態文明村建設的堰河村開始,吸取了教訓,孫君改變了用長官意志操作項目的方法,針對農村環境的現狀,從改變干部和村民的觀念出發,重視發展主體農民的意愿,實施垃圾分類,讓村民從改善生態環境,發展綠色經濟中提高生活質量,增加收入。

在堰河村資源分類中心講垃圾分類的知識。

在這里會走路的孩子就會垃圾分類。

治理后的堰河環境優美河水清澈。
起初,村干部有顧慮,“你們是北京的文化人,又有環保局環衛局,都分不好,我們咋能行?”但是村里的相關利益群體都有迫切改變現狀的愿望:村民想增加收入,外出打工者很想改變家鄉的面貌,干部希望在任上有所作為,茶場的老板想改變茶葉滯銷的局面……因此,對他們進行培訓,提出具體操作和體制機制建設的建議予以引導,組織學生小分隊進行監督,他們就會很快行動起來。這樣做,發展主體在實施過程中又提高了自身的能力,農村社區也因此獲得了持續發展的能力和動力。
從2003年開始的堰河村社區建設,垃圾分類一直堅持到現在,村里的小孩們都學會了將垃圾分類后放入垃圾桶。往日田間溝坎里的成堆垃圾不見了蹤影,小河漸漸恢復了往日的盈盈碧水,到村里參觀游覽的人越來越多。成功的案例告訴我們,農村垃圾分類只要方法和引導得當,實現“生產發展,生活寬裕,村容整潔,鄉風文明,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目標不是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