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晉
運動類眾籌紅火背后的隱憂
李晉
運動類籌款想要籌到更多錢,最主要的還是加強公益組織的品牌建設,形成品牌和用戶關系的共建。
從2011年上海聯勸的“一個雞蛋的暴走”、中國青基會“挑戰8小時”到中國扶貧基金會的“善行者”,行走距離也從10公里、20公里、30公里,飆升至50公里、100公里。近幾年,內地很多公益組織開始試水“徒步+公益”的運動類公眾籌款活動。
運動類籌款以新穎的參與者體驗在受到公益機構及公眾歡迎的同時,也面臨成本高、執行難、風險大、參與者流失等困局,如何持續發展,正成為各公益組織待解之難題。
“善行者”火爆的背后,是空前的成本和執行壓力。
作為內地首個百公里的公益徒步活動,“善行者”自啟動以來,由于報名者眾多,遠遠超出了450支隊伍的設置。為此,7月1日晚,中國扶貧基金會舉辦了“善行者百公里備選隊伍抽簽”儀式,從備選的69支隊伍中產生38支公眾自由組隊隊伍參加比賽。
“幾千人挑戰、幾千人后援團,還有上千名志愿者,”中國扶貧基金會副秘書長陳紅濤坦言,“如何組織好這些人壓力很大,繼而帶來的就是成本壓力。”
由于“善行者”并未設最低籌款額限制,陳紅濤直言,如果籌款在200萬左右,按規定,提取10%的執行費用,僅為20萬,再加上一人100元報名費,覆蓋成本是遠遠不夠的。為此,扶貧基金會不得不游說老捐贈人給予贊助和支持。

5月22日,由中國扶貧基金會主辦的2014扶貧善行者公益徒步活動在居庸關長城舉行。CFP/供圖
“一個雞蛋的暴走”已成功舉辦三年,據專門從事公益領域研究的瑞森德公司統計,該活動籌款總額從2011年的67萬增長到2013年的423萬,增長了5倍以上。活動參與人數從第一年的1200人增加到第三年的2200人。活動成本則分別為8萬、16萬和30萬。
“這是一個很棒的成本控制”,瑞森德執行總裁劉盛對此贊賞有加。為了節約成本,活動組織者讓義工參與了核心籌備工作,并提倡參加者自助式參與。
“一個雞蛋的暴走”項目負責人肖潔坦言,“我們不是一個公關公司,舉辦大型活動,資源和資金是最大的問題,如果沒有眾多志愿者和團體的幫助,很難舉辦這個大活動。”
肖潔也表示,每個活動都不可避免地面對參與者的流失,“但這并不代表(公眾)不關心公益了,公眾也可以義工或捐贈人的身份來參與活動。”
如何讓公眾認同運動類籌款活動的價值理念并持續參加,也是令基金會傷腦筋的事情。
國外一份針對運動類籌款活動的報告顯示,此類活動的一個顯著特點是,參賽者的流失率非常高,原因在于參賽者沒有得到持續且個性化的服務。
此外,由于國內相關制度的不健全,使得公眾對籌款用途存在質疑。
當前,內地的運動類籌款基本上都是為某個領域的公益項目定向籌款。劉盛表示,“按照國外和中國香港的模式,未來最理想的狀態應是非定向捐贈,基金會可以按照項目需求,決定款項用途,但目前還很難達到,這將會給公益組織帶來很大的風險,因此,內地很多公益組織作了妥協。”
據肖潔介紹,“一個雞蛋的暴走”在第一年定向為貧困地區兒童捐贈每日一個雞蛋后,第二年開始了兒童領域的非定向捐贈實踐,隨即招來諸多質疑。
肖潔也表示,沒有定向捐贈目標,公眾肯定會追問錢去哪了,以目前這種不信任的環境還很難操作。經過艱難溝通和摸索,目前,活動已實現為0~18歲兒童籌款的非定向捐贈。
除了信任風險外,如果要想舉辦活動,還需要得到當地政府部門的支持。
某基金會工作人員體會最深的是,由于大型公眾活動報備流程較長,涉及環節很多,不可控性較強,對活動順利舉行會造成影響。
肖潔的另一個困擾是,隨著“一個雞蛋的暴走”的成功,很多地方也在不停地復制和效仿。“我們愿意和同行分享成功的經驗,不怕被抄襲,但完全抄得一模一樣,而活動品質又跟不上,就會嚴重影響這類活動的發展。”
運動類籌款想要籌到更多錢,最主要的還是加強公益組織的品牌建設,形成品牌和用戶關系的共建。
面對近年來扎堆出現的運動類籌款活動,劉盛認為,盡管面臨著成本高、執行難、風險大、參與者流失率高等問題,但仍證明是可行的門檻較低的公眾籌款活動。
在內地,運動類籌款還剛剛起步,需要時間和過程讓公眾接受這種公益理念,營造全民參與的公益環境,而對于公益組織來說,這也是很有市場和影響力的品牌宣傳活動。
對此,清華大學NGO研究所博士后褚鎣也坦言,運動類籌款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公益組織的品牌建設,對于基金會來說,通過這樣的方式無法籌到更多錢,主要是為了形成品牌和用戶關系的共建。
褚鎣說,這類活動,對于大機構可以長期辦,但并不是為了籌錢,而是為了更好地營造客戶關系,把客戶的回饋活動植入進來,比如高爾夫慈善賽,客戶可以揮第一桿等等,這樣才是可持續的。
因此,他建議,對于那些中小機構,不能單純追求參與人數的規模,必須要跟品牌結合,找準切入口,盡力做到小而美,而不是大而全。
盡管目前國內缺乏公益環境和公眾認同,但劉盛對于這類籌款活動還是充滿期待。他以英國一家從事心臟病研究的基金會為例,一年內,該基金會舉辦了79個運動類籌款活動,包括37個騎行、33個跑步、7個徒步、1個游泳、1個爬樓梯比賽,這些活動為該基金會帶來了1億英鎊的籌款。
“這是一個非常驚人的案例,證明這類的公眾籌款活動潛力巨大,也已經成為人們生活的一種方式。”劉盛滿懷期待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