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春鳳
不靠譜的“水果酵素”
匡春鳳

時下,一股“水果酵素”風潮席卷全國各地。據網上流行的說法,“水果酵素”不但有減肥、養顏、排毒的功效,還能凈化血液、改善體質、抗炎、抗腫瘤、預防脫發……這“水果酵素”到底是什么,效用真有那么神奇嗎?筆者近日就此采訪了中國食品發酵工業研究院的一位專家。
據專家介紹,“酵素”是個舶來詞,它其實就是“酶”。日語稱“酶”為“酵素”,“酵素”這個詞從日本流入臺灣,又從臺灣流入大陸。酵素是生物體本身所產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一種蛋白質,是維持生命與細胞活性的物質。打個比方,人體如同一家精密的化工廠,每天都在進行著各種化學反應。這其中,需要靠各種各樣的酶,即所謂“酵素”配合運作。酵素可以增強人體新陳代謝,清除體內不全代謝產物(就是人稱的體內垃圾或毒素),迅速活化生理機能,制造新的細胞。
酵素主要在體內合成,隨著年齡的增長,會使體內酵素合成減少。在化學變化過程中,部分酵素也會有損耗,除了由人體自己制造補充以外,還可以從食物中補充,使體內的酶維持平衡狀態。由于酶在高溫下會失去活性,中國人熱衷煎炒烹炸的飲食習慣,使得外源性酵素的攝入減少。
網上流傳的“水果酵素”的做法,是將糖、水果、水按照1:3:10的比例進行密封發酵。糖和水果中的糖分為密封罐里的細菌提供 “食物”,將水果中的果膠以及所含的有機物、維生素和碳水化合物進行分解。專家介紹,如果制作過程中不夠衛生,霉菌同時大量繁殖,那么制造出來的“水果酵素”會受到嚴重污染。飲用含有“毒菌”的“水果酵素”,對人體有害無益,更不要談減肥、養生、“排毒”的功效。
專家詳細解釋說,即使在衛生條件安全的情況下用新鮮水果加糖密封腌制,那么產生出來的到底是什么?假如其中有酶,又是哪些類型的酶?目前并沒有任何靠譜、科學的實驗能夠將這些問題說清楚。事實上,自制的“水果酵素”不可能“精確制導”,按照需求產生有益的酶;相反,由此產生出來的酶很可能對身體有害。如果長期服用,造成身體損傷,就得不償失了。
據中國食品發酵工業研究院專家介紹,日本是最早開發酵素食品的國家,其商業化生產始于上個世紀。20多年前,酵素食品生產技術傳入臺灣。
我國大陸地區酵素食品尚未獲得準入許可證。目前,所售的合法酵素食品均為進口,其價格一般在1200-3500元/750ML之間。消費者如果要購買這些產品,一要認清產地,凡標注大陸地區生產的產品均為非法生產產品;二要注意價格,如果價格過低,需請謹慎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