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利/財政部駐大連專員辦監察專員
談構建專員辦“三位一體”的廉政制約機制
●王國利/財政部駐大連專員辦監察專員

反腐倡廉的主要措施就是解決“不想、不敢和不能”腐敗的問題。專員辦設置紀檢組長,構建權力制約機制,就是立足解決“不能”腐敗的問題。這一重大制度安排,體現財政部黨組更加注重預防和懲治腐敗、更加注重保護干部安全,在專員辦發展中具有重要意義。在專員辦構建起內部制度監督、紀檢組長崗位監督和財政部紀檢監察巡視監督的“三位一體”的廉政制約機制,可以有效防止權力失控、決策失誤和行為規范,在體制機制上奠定反腐倡廉的基礎。
(一)專員辦廉政風險主要來自兩個方面
一方面,外部財政監督風險。如果不能正確履行監督檢查與審核審批職責,吃拿卡要報及收受服務對象禮品禮金等就形成風險。另一方面,專員辦內部管理風險,包括人事管理、財務管理、資產管理、綜合管理等。如果不能正確行使管理責任,就容易出現不廉潔行為。一是在人事管理上有可能存在用人唯親現象;二是在財務資產管理上,在大額費用支出、重點項目支出和重要資產管理中,容易出現違規現象;三是在專員辦綜合管理上容易出現重大事項“一言堂”和管理中的隨意性,給工作造成損失。
(二)專員辦廉政風險因素分析
一是領導班子不健全(包括紀檢組長配備不全)和制約機制存在缺陷,集體領導和黨組議事規則無法實現;二是沒有專職內審機構,內控監督沒有制度性安排;三是對重點崗位交流輪崗機制不健全。
兩年來,大連專員辦認真貫徹落實財政部關于強化廉政建設主體責任的要求,積極嘗試建立內控制約機制,規范政務運行流程,加大政務公開力度,內控管理規范化水平不斷提升。
(一)堅持集體領導和公開公示
制定并執行《大連專員辦黨組議事規則》和有關政務公開等配套制度。凡全辦有關隊伍建設,財政監督和內部政務行政管理等事項,均由專員辦黨組(專員)會議集體研究決策,形成會議紀要并向全體干部公開;凡有關黨務、政務和事務的重要工作,一律實行公開公示,征求意見;涉及干部職工利益的重大事項堅持票決后執行。
(二)建立內審制約制度
組建專職內審機構——審理室,并制定《專員辦內審監督管理辦法》。堅持重要文件發布、大額采購、項目支出和重要審核審批、所有專項檢查,在提交專員會議之前,由審理室復核審理,出具《復審意見書》,建立檢查(審核)、審理、處理“三分離”機制,有利于規避財政監督和內部管理的風險。
(三)發揮紀檢監察的作用
一是紀委書記列席黨組(專員)會議,履行決策監督職責。二是明確機關紀委對專員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度履行督察職責。三是明確機關紀委負責對專項檢查重大案件處理移送工作的責任,履行執法監督職責。四是授權機關黨委對專員辦重大內部管理事項全程參與,履行過程監督職責。如公務員年度考核民主測評、處級干部選拔任用、重大財務后勤項目審計等,從制訂方案、組織實施,到獨立復核制衡、結果確定,機關紀委都作為監督人員,全程跟蹤監督。五是公開紀檢監察電話,履行信訪監督職責。對專項檢查(審核)工作通知在門戶網站進行公開公示,公布紀檢舉報電話,邀請被查單位在檢查組檢查(審核)期間,對檢查(審核)人員的執法和廉潔自律情況進行監督。
(四)建立五項考評激勵制約制度
制訂五項考評辦法,內容涵蓋信息調研、檢查審核、檔案管理和黨建、廉政建設等專員辦工作的所有方面。結合公務員年度考核同步開展,通報考評結果,嚴格兌現獎懲,強化各項工作的控制管理。
(五)逐步推進內部管理程序化
將各類內部管理制度逐步規范成為各項工作流程,設計使用《業務流程審批單》、《后勤流程審批單》等,促進各項工作按流程運轉,逐步做到財政監督和內部管理工作制度化、程序化和表格化。一是建立財務經費年度內審制度。審理室每年初對上年度機關財務經費、食堂經費、工會經費支出情況進行內部審計。二是推行財務預算收支公開制度。在全辦年度工作會議上,通報財務預算收支情況,詳細解答涉及職工切身利益、職工著重關注的問題。三是大額項目支出除按照財政部有關項目管理和政府采購及招標等管理要求外,還要通過內審。
(一)選配好和管理好專員辦領導班子,是確保派出機構廉政和勤政的基礎
從全系統整合人才資源,加大力度,采取上掛下派、交流換崗、下巡上報等組合拳,把各辦的班子配備好并強化垂直管理,一方面要確保其身在地方,心系中央;另一方面要確保其廉政和勤政。
(二)解決專員辦內部管理中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的問題
建議財政部組建專員辦專職審理處。廉政風險防控和權力制約的關鍵是業務流程再造和內部管理機制制衡。設立專職內審機構進行完善的制約,會形成一線檢查(審核)的業務處室不管處理處罰,管處理處罰的內審處不在一線的相互制衡的體制機制,再配合以工作日志制度,使被查(審)單位找不到說情的人。
(三)完善紀檢監察工作機構,建立“三位一體”的專員辦廉政監督制約機制
“三位一體”的監督制約機制是指單位內部的制度監督(如決策監督、責任監督、過程監督),紀檢組長崗位監督和財政部紀檢監察巡視監督。制度監督是基礎,其本質是內部控制,是專員辦內部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紀檢組長崗位監督是執行監督,確保制度落實,處于承上啟下的核心環節;財政部紀檢監察巡視監督是對紀檢組長崗位監督質量的再監督。三種監督相互聯系、相互協調,逐層強化制約,形成一個有機體系。
專員辦紀檢組長是這一體系的核心,專職分管機關黨委紀委和內審處工作。考慮目前專員辦的人力資源情況,可以暫定內審處與機關黨委紀委實行一個機構兩塊牌子,即機關黨委專職副書記兼機關紀委書記和內審處長,設1至2名專兼職工作人員。對上對口駐部組局巡視辦,中間制衡領導班子,對下監督落實廉政風險防控,充當“裁判長”。從根本上解決運動員、裁判員角色混淆的問題。
(四)抓住專員辦轉型發展的機遇,推進專員辦財政監督頂層設計和機制建設
完善專員辦財政監督頂層設計和機制建設的核心是確保財政監督和專員辦成為中央財政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發揮重要作用。一是要放棄一些管不好的繁瑣具體審核工作;二是保留和完善涉及中央地方重大利益關系和中央重大財政政策的監管職責,實行充分授權,體現責權統一,減少財政部機關事務性工作壓力;三是逐步實現財政部機關管政策管宏觀,并對專員辦工作質量實施再監督,專員辦在操作層面確保中央財政政策在各地落實,使專員辦逐步成為政府間財政關系體制政策的執行者,形成相互制約、相互補充的中央財政管理格局。
(五)進一步整合財政部對專員辦監管資源,形成監管合力,構建激勵約束機制
財政部相關司局用好用足對專員辦人財物的監管資源,構建對專員辦全過程、全方位、立體監督激勵約束機制。如駐部組局的紀檢監察監督和巡視辦監督,人事司的干部管理和干部監督,監督檢查局的行政管理和內審監督,辦公廳的事務管理和機關黨委的黨建指導監督等。建議進一步整合監管資源,既做到全覆蓋無盲區,又避免重復交叉。■
(本欄目責任編輯:周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