曠榮 曠菂
湖南省攸縣民營企業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成為社會就業、民生、經濟發展的生力軍,但受民營經濟生存大環境的影響,加上民企自身短板制約,民企遭遇新時期的發展困境。據了解,攸縣絕大部分民企被稅查過,其中80%上規模的房地產企業、礦山企業受過司法調查,被查企業有的從此一蹶不振、陷入困境,有的老板身陷囹圄、企業頻臨破產,弱勢生存成為民營經濟不得不面對的現狀。
一、民營經濟自身的短板
缺規范管理。民企多從個體戶轉型,受老板自身素質制約,管理難規范,表現在“三亂”上,一是“人亂”, 民企多為家族企業,表現形態為近親繁殖、親情經營、組織人事架構紊亂;二是“事亂”,管理上難能按部就班,遇事“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企業缺乏系統治理,生產經營組織亂、統籌性差;三是“錢亂”,財務管理是企業的命脈,資金亂企業亂,財務空企業衰,一些企業老板把財務當家務,資金想花就花,想挪就挪,想怎樣就怎樣,財務失度失控,亂象頻發。
缺自我保護。法律意識差。一些企業生產經營“不找市場找市長”,走“傍官路線”,經濟上與“官”牽扯不清,把命運寄托在“傍官”上,“官”榮俱榮,“官”損俱損,賄賂犯罪頻發。稅財意識淡。一些企業利令智昏,置國家稅法于不顧,大肆偷稅漏稅,追求非法利潤;一些企業管理混亂,缺稅財管理技術,不懂得合理避稅,人為增加財務成本,人為制造“稅麻煩”。該縣王xx開煤炭銷售公司,進貨未收發票抵扣,自開票做賬,被稅偵部門查處,被判10年有期徒刑,不僅人身陷囹圄、公司也被迫破產。自保能力弱。一些企業主遇到“涉法”問題就“慫”,不面對不擔當,能躲則多,能逃避則逃避,能“錢了”則“錢了”,依法維權能力弱。
缺發展后勁。難脫“土冒”, 民企“土法治企”,發展之初比的是膽氣,拼的是力氣,發展之后,單憑膽氣與力氣無法支撐企業發展; 難烙“大餅”,企業發展靠的是經營管理,比的是對市場的掌控,企業老板視野窄、市場駕御能力弱,就無法把企業做強做大; 難上“高速”,企業良性發展是系統工程,它不僅要人事的優化,也要管理的優化,更要產品、市場、經營的優化,民企人事、管理、產品、市場、經營上的“痼疾”,限制了其高速發展。
缺包容環境。民企地位存先天弱勢。受國家推行的“國進民退”政策影響,民企像“私生子”,得不到應有重視,游離在邊緣行業,民企質不高體不壯,加上自身競爭力弱,抗風險能力較差;資源配置遭遇普遍歧視。國家賦予民企法權地位弱,民企難得到社會認可,難得到銀行融資及政策性扶持,民企想市場中的 “平等待遇”, “難于上青天”; 駕馭企業能力先天不足。民企起步晚、發展慢,民企老板普遍素質差,多難適應市場變化,控企業能力較弱。
缺獨立人格。一是依附官場。部分民企起步初,與官府保持這樣那樣的聯系,經營上靠政府項目生存,久而久之,企業老板依附成性,有的民企原本是干部家屬企業,權力尋租經營特性明顯;二是依附司法。一些民企違規違法經營,走“踩鋼絲路線”,為規避法律、逃避打擊,企業老板不得不“傍司法”,尋找“保護傘”,誘發了腐敗;三是依附政策。有的民企創辦伊始,就是政策的派生物,市場化程度不高,靠政策吃飯,政策興企業旺,政策息企業衰,企業命運被政策“綁架”。
二、社會排斥民營經濟詬病難除
難逃“稅查門”。國家稅體制存“體制原罪”缺陷,導致了稅結構失衡、稅負擔過重、稅賦不公。對中少民企來講,照規章納稅,納掉企業全利潤,無異于自廢武功,不納或少納無疑碰稅法紅線。民企偷漏稅普遍存在,成為稅犯罪的“高發區”、“高危區”,主責是“稅體制原罪”。對于執法部門來講,偷漏稅是常態,你明白我明白,大家心照不宣,查誰與不查誰,裁量權在我,看不慣就查,看得慣就不查, 執法隨意性大,還有的把民企當“唐僧肉”,企業任其“宰割”。據不完全統計,攸縣民營企業大都被稅偵部門稽查過,有的民企老板受打擊后一蹶不振,企業衰落甚至破產。
難過“司法門”。政府主導的社會經濟活動中,干部尋租現象普遍存在,民企難獨善其身,不依附尋租,就得不到獲利機會,依附尋租,就會掉入犯罪陷阱。據了解,攸縣相當一部分民企,有這樣那樣的違規違法現象,具規模的民企老板,大都因行賄被司法查處過。該文原載于中國社會科學院文獻信息中心主辦的《環球市場信息導報》雜志http://www.ems86.com總第535期2014年第03期-----轉載須注名來源一些企業累查累犯,累犯累查,沒有被調查的企業,亦誠惶誠恐。攸縣xx礦業公司,年繳國家稅費1000余萬,年利潤過千萬,2012年,董事長涉嫌行賄被司法調查,引發債權人擠兌債務危機,企業陷入困境、頻臨破產。
難躲“歧視門”。一是包容性較差。社會對中少民企關注不夠,政府漠視民企權益、刁難民企現象時有發生,民企難成市場平等競爭主體。攸縣澳苑公司投資酒埠江旅游酒店,2011年與攸縣政府簽投資合同,因當地政府及規劃作梗,投資1000多萬,三年多不能建設,投資方苦不堪言;二是融資難。有的民企遭政策性貸款歧視,即使是無歧視的,也得不到銀行應有重視,民企普遍融資渠道窄,依賴民間高息融資生存。攸縣系資源大縣,資源性稅費約占財政收入50%,但資源企業很難得到銀行貸款支持;三是政府重視不夠。大企業大稅戶,一家大企稅頂多家小企,政府只關心大企業,大企業找政府,往往有求必應,甚至銀行借錢,政府也會出面協調;中少民企求政府,常常遭冷落,能推的則推,能躲的則躲,民企無法享受“平等待遇”。
難避“短命門”。民營中少企業先天不足,抗險能力低,遇到問題就成 “死命門”,若政府不予救濟不扶持,企業多在劫難逃。攸縣大力發展產業經濟,歷經“五輪會戰”、“工業園開發”,期間開辦的中小企業大都難逃“短命門”歸宿,縣委、政府年年念產業 “經”,產業卻始終難成氣候,產業經濟發展多年,始終難扭轉所占經濟比重低的局面。
三、保護民營經濟刻不容緩
賦予民營經濟法權地位。民營經濟的實質是財產權,民營經濟本質上就是私權,保護民營經濟就是保護私有財產權。財產權是公民的基本權利,也是國家的物權法的基礎,沒有對民營經濟的有效法律保護,就不可能有完整的國家物權基礎,更不可能有完整國家經濟制度。現實中,民營經濟法權地位低,不僅體現在高端行業受限上,而且體現在民營經濟弱勢法律保護上,特別是司法中,受“過程決定結果”法理誤導,不管財產來源合法與否,濫用司法“沒收”、“處罰金”手段,利用公權力剝奪私有財產權,其實質是國家公權力對私有財產權的公然漠視,也是對公民基本權利赤裸裸的侵犯與踐踏。攸縣一司法部門,收一行賄嫌疑人取保候審500萬保釋金,兩年時間既不對人作出處理,又不退保釋金,意在見“財”起意。
引導規范民營經濟行為。一是依法治企。“走正道、使正勁”是民企出路,法律是雙刃劍,用好法能以法護身,不重視法則會被法反傷。現實中,民企依法治企意識淡,踏踩法律紅線時有發生, “法險”當然難窺避;二是專業管企。現代企業精髓是技術管理,用“技術管理”理念經營企業,人事技術能提高效率,經營技術能創造最大利潤,稅財技術能合理窺稅、降成本增效益;三是管理活企。企業最高目標是賺錢,企業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企業不贏利,企將不企,用依法原則規范企業行為,用專業原則組織管理企業團隊,用效益的原則引導企業經營,是現代企業的必由之路。
增強民企自我保護意識。法律護企意識。防范風險的有效手段是依法治企,企業行為合不合法,決定企業的命運,事關企業和老板的核心利益,依法護企、依法治企 “經”,要年年念、月月念、日日念。專業護企意識。企業經營是系統工程,需要專業間的協調、配合、統籌,用專業管理企業,用專業守護企業,是現代企業的要求。市場護企意識。企業是市場競爭的主體,企業的出路在市場。民企必須樹“市場護企”意識,摒棄“傍官路線”,打造“人格獨立型”企業。
整肅“打劫”民企行為。一是治理“打劫”民企犯罪。民企代表社會發展方向,民企擔綱社會經濟主力,民企構成民生經濟基礎,民營經濟作用不可替代。堅決抵制把民企當“唐僧肉”,治理 “變相打劫”民企的亂象;二是取締歧視民企政策。壟斷高端行業門難進,融資歧視詬病難除,市場競爭難公平,取締民企歧視性“清規戒律”,是民企快速發展的重要條件;三是打擊危害民企的腐敗。民營經濟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公民的基本權利,司法體制上的濫用公權力、危害民營經濟、侵害公民財產權行為,本質上是司法腐敗,必須予以打擊。
民營經濟所面臨弱勢生存的現狀堪憂,不解決好勢必影響社會穩定、影響經濟發展大局,如何解決考驗著各級黨和政府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