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聰慧
為“母親”減負,WWF在行動
邵聰慧

北京的地鐵站臺里,塞滿了各式各樣的廣告。在巨幅的視覺沖擊后,眾多內容不能在人們的心底留下痕跡,唯獨其中一個公益廣告,很多人看后記憶猶新。“4個孩子,11份工作,近 20 項職責,誰是最繁忙的母親”,面對這些文字,聯想起日常生活的心酸和重重壓力,我們不禁對這個“母親”生出由衷的敬仰。就在納悶這個“母親”究竟是誰的時候,謎底揭曉,她就是“負重的長江”。
千百年來,依靠長江之水繁衍生息的人們,非常自然地將其稱之為“母親河”。過去幾十年間,重工業的發展、水壩的建設以及不合理的土地利用使長江成為世界上受污染和破壞最嚴重的河流之一。在過度捕撈、資源開發的各種利益訴求下,長江承受著一個平凡母親不能承受的生命強度。
為了保護這條中國的母親河,過去 30 年里,世界自然基金會(下文稱 WWF)在長江流域開展了 100多個保護項目,總計資金投入 3500萬美元。對這則公益廣告的內容,WWF有著明晰的解釋:“4種工作”,是指WWF在長江區域參與保護工作的4種生態系統,包含高原濕地生態系統,森林生態系統,湖泊濕地生態系統,河口濕地生態系統;“1 1個孩子”,是指長江干流所經省級行政區總共有11個,從西至東依次為青海省、四川省、西藏自治區、云南省、重慶市、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江蘇省和上海市;“近20項職責”,是指長江流域生態系統的生態服務功能,包括涵養水源、調節氣候、保持水土、凈化空氣、生態旅游、航運、發電、防風固沙、生物棲息地、物質生產、科研文化、固氮釋氧、生物多樣性保護等。
WWF 在中國的工作始于 1980年的大熊貓及其棲息地的保護,是第一個受中國政府邀請來華開展保護工作的國際非政府組織。面對長江嚴重的生態威脅,WWF 中國總干事盧思騁說:“物種保護的重要性,不僅僅在于物種本身,更在于整個棲息地及更大的生態系統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