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德筆


澳網奪冠后,李娜凱旋。候在機場的,有湖北官方人物。在隨后的會見中,湖北省委、省政府宣布獎勵李娜80萬元。這讓李娜和當地政府,都受到了批評。
獎勵李娜,湖北有專門的法規政策
湖北省政府獎勵李娜,已經不是第一次
這已經不是李娜第一次從湖北省政府拿到六位數的獎金了。兩年多以前的2011年,李娜獲法網冠軍,拿到人生第一個大滿貫,湖北省政府獎了她60萬,在表彰大會上,李娜一反常態地感謝國家。今年,李娜獲澳網冠軍,同樣是來自湖北省政府,獎金的數額變成了80萬。同樣水漲船高的還有人們的質疑。
也許就在5年多前(北京奧運會),體育冠軍們獲得來自政府的高額獎勵,還會被視作美談,至少還沒有鋪天蓋地的質疑。現在,情況完全不一樣了。諸如“李娜這么有錢,不需要這80萬”、“還有這么多困難的人需要幫助,為什么不給他們?”的質疑滿天飛。
還有人質疑,地方政府如此獻殷勤,實乃借李娜名氣為自己貼金。2011年李娜奪得法網女單冠軍后,表彰會上領導致辭說:李娜勇奪法網女單冠軍,打破了此項賽事一直由歐美運動員占據絕對優勢的格局,意義非常重大,充分展示了李娜同志個人的競技實力、作為一名中國共產黨黨員創先爭優的不懈追求和中國新一代運動員的良好風貌,更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和綜合國力日益增強的一個體現,也是向黨的90華誕敬獻的一份厚禮。
不過相對以上種種質疑,更銳利的批評來自法律的視角:納稅人的錢可以這么用嗎?
80萬獎勵的性質是“行政給付”,需要有法可依
國家并不是不能獎勵“先進人物”,比如大家很熟悉的國家科學技術獎。為了發這個獎,國務院頒布了《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條例》,其中明確規定“獎勵經費由中央財政列支”,并且對“獎勵誰,獎多少”都有嚴格的制度要求。
在行政法理論上,給李娜的80萬獎勵,叫“行政給付”,屬于授益性的行政行為。按行政法治的原則,任何政府機關作出的行為,都必須要有法律依據,也就是俗稱的“(政府的行為)法無明文規定不可為”。
獎勵世界冠軍,也是行政機關在運用自己的權力,為了防止權力被濫用,必須遵守以上原則。因此,獎李娜80萬有沒有法律依據非常重要。如果沒有依據的話,湖北省政府就根本沒有權力撥款獎勵,獎勵行為就是非法的。
然而我國相關獎勵運動員的法律法規基本是針對“體制內”
1995年出臺的《體育法》第8條規定:“國家對在體育事業中做出貢獻的組織和個人,給予獎勵”。然而考慮到《體育法》出臺時的背景——即體育是完全的舉國體制,法律中所言的獎勵應該是針對體制內組織或個人。隨后出臺的、作為《體育法》實施細則的《運動員教練員獎勵實施辦法》也證明了這一點。
1996年由當時的國家體委、人事部發布的《運動員教練員獎勵實施辦法》,第二條規定獎勵的對象是:“體育系統各級優秀運動隊的運動員、教練員以及各類體校的教練員”,也就是我們說的體制內的運動員、教練員。
不僅如此,第一條還明確規定,該《辦法》的制定依據了《國務院關于機關和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工資制度改革問題的通知》,以及國家體委《關于印發〈體育運動員、教練員貫徹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工資制度改革方案〉的實施意見的通知》。這都明確說明,應該是給代表國家比賽的、享受事業編制的、定期拿工資的運動員的成績獎勵。
不僅國家層面的法律法規針對的是“體制內運動員”,地方的相關法規政策也基本如此。
那么,李娜作為脫離舉國體制、著名的“單飛”運動員,是眾所周知的事實,要靠自己去掙獎金、拉贊助。她和團隊里的外籍教練、體能師、丈夫等肯定不是我國體育系統里的事業編。
不過湖北在“省領導指示”下,有專門針對李娜這類運動員的獎勵政策
前面說到針對運動員的獎勵政策主要限于“體制內”,但湖北對體制外的運動員有特別的規定。
湖北省政府在2012年制定了《湖北省激勵和保障競技體育拔尖人才的政策規定》。根據該《規定》第二條:“本規定所稱競技體育拔尖人才專指自本辦法實施后,在奧運會、奧運會項目世界錦標賽和世界杯賽、全運會上獲得金牌的湖北省隊運動員,比賽成績認定執行國家體育總局相關規定。其他特別優秀且作出突出貢獻的湖北省運動員經省體育局、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認定,報省政府批準后,可納入拔尖人才范圍。”
也就是說李娜這樣的運動員如果被納入“拔尖人才范圍”,仍可獲得獎勵。而且湖北體育局還配套出臺了《湖北省優秀運動員參加國際國內比賽關懷激勵工作實施細則》,為具體如何獎勵李娜這類運動員提供路徑。
那么湖北為何要出臺這些“規定”、“細則”呢?湖北體育局的文件中指出是為了“認真落實李鴻忠書記關于‘建立李娜等知名運動員關懷激勵長效機制的指示精神”。
然而按國際慣例, 代表個人參賽的職業運動員只會獲得名譽獎勵
政府用金錢獎勵代表國家參賽的優秀運動員,并非中國獨有
2012年倫敦奧運會,東道主英國,運動員奪得一枚金牌是沒有任何金錢獎勵的。但是,并沒有幾個參賽國家像英國這樣,只有精神激勵沒有物質獎勵。以倫敦奧運會為例,奪得冠軍,新加坡獎勵100萬新元(時值500萬元人民幣),格魯吉亞獎勵50萬歐元(時值400萬元人民幣),菲律賓獎勵1500萬比索(時值225萬元人民幣),馬來西亞獎勵100萬林吉特(時值200萬元人民幣),意大利獎勵11.6萬英鎊(時值115萬元人民幣),南非獎勵40萬蘭特(時值30萬元人民幣)。
從統計數據來看,體育小國為尋求突破,慷納稅人之慨,而一些體育大國則相對摳門(中國除外)??傊?,大的區別在于獎勵現金的多寡,而不是有無。這很容易理解,畢竟是代表國家參賽,贏了是要升國旗唱國歌的,最后的獎牌榜也是按國家來排名,可以說是一種國家榮譽。
但對于代表個人,參加高度市場化的職業賽事運動員,各國政府沒有用金錢獎勵的慣例
受雇于某個俱樂部(或就是個體),把參加比賽作為職業,以取得個人收入的運動員,叫職業運動員。李娜就是職業運動員,這個“職業”,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國家隊專業運動員,而是依靠自己賺得的收入,來養活經濟人、團隊。與國家隊的“專業”運動員最大區別是,她不靠財政撥款過活。
目前職業化較高的運動項目有:高爾夫球、足球、橄欖球、網球、籃球、臺球、拳擊、板球、壁球等。高度職業化和國際化的個人項目,如果有實力超群的常勝選手,其個人財富的積累是驚人的。因為受眾對整個賽事的關注度,更集中在頂尖明星身上,從而促使其比賽獎金超高,代言廣告等營銷收入一路攀升。對于職業賽事運動員,你來自哪里并不重要,因為你代表的是個人。
國際上,各國政府沒有用現金獎勵職業賽事運動員的慣例,往往是給予榮譽稱號。以當今足壇著名運動員C羅為例,今年1月13日,C羅獲得個人職業生涯第二個金球獎,在此之前的1月7日,C羅先得到了葡萄牙的國家最高榮譽。葡萄牙政府決定,向C羅頒發大十字勛章,但并沒有現金獎勵。
不僅沒有金錢獎勵,別的國家還存在著雙重扣稅的現象
李娜這次奪冠澳網,獎金約合人民幣1400萬。但這筆錢李娜沒法全部帶走,因為她必須要先在澳洲上稅。雖然稅率根據主辦國所在地的不同有所區別,但一般的WTA和ATP巡回賽,獎金稅率通常在30%左右,網球大滿貫由于獎金額更高,冠軍獎金在250萬美元左右,所以稅率也更高,法網就是40%,而溫網則達到了50%。如果以法網作為參照,李娜雖然這次稅前獎金高達1400萬,但是她實際能得到的僅有60%,即840萬人民幣。
李娜回國后,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第四條第一款的規定,外國組織、國際組織頒發的體育獎金,可以免繳個人所得稅。也就是說,李娜回國后只要出示澳洲的繳稅證明,這筆錢在中國國內就是免稅的了。
而其他國家職業運動員,則沒這么幸運。在比賽舉辦地交稅后,回國后要“再被痛宰一次”,國外對高收入運動員稅收力度大,回國交稅稅率也不一樣,比如英國稅率為50%,法國為40%、比利時為30%,波蘭只需要繳納19%。換句話說,如果拉德萬斯卡和穆雷都在今年澳網奪冠,穆雷最后到手的只有不到80萬澳元,而波蘭美女最終到手的會有130萬澳元。
人大對李娜這筆資金有沒有把關?
對于“行政給付”,人大有兩次把關的權力。第一次把關,是對相關行政法規能否出臺的把關;第二次把關,是對具體的財政資金支出使用的把關。也就是說,政府想獎勵李娜,可以制訂法規,但法規能不能通過要由人大說了算。而政府在動用資金時,其預算決算也都需要經過人大審查。
目前湖北政府對李娜的獎勵和人民群眾的呼聲嚴重背離,所以代表人民群眾行使權力的人大,應該解釋下自己是如何把關的。
質疑獎勵李娜,說明民眾對財政資金如何使用更加敏感,說明民眾的意識在進步。那么相關政府部門的觀念是不是也該與時俱進了?
摘編自騰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