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丹,周曉勇 (松滋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科,湖北 荊州434200)
根據 《湖北省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健康教育項目效果評估調查方案》的相關要求,2012年松滋市疾控中心健康教育所組織市愛衛辦、市健教所及被抽查單位公共衛生科健教人員,對隨機抽取的劉家場鎮、洈水鎮兩個鄉鎮100名村民及新江口鎮2個社區100名居民進行基本公衛問卷調查,探尋拓展基層健康教育工作的舉措。
本次調查隨機抽取城區組 (新江口鎮2個社區)和鄉鎮組 (劉家場鎮、洈水鎮兩個鄉鎮)對象各有100人,共200人。兩組男女比例相對均衡。城區組輕、中、老年人均有,各年齡段相對平均;鄉鎮組以40歲以上中老年人居多。在文化程度上,城區以初、高中以上學歷為主,鄉鎮以初中、高中學歷為主。
對所有調查對象進行入戶走訪,采用個人訪談不記名的形式,填寫調查問卷。問卷內容為 “湖北省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健康教育效果評估調查問卷”。調查活動由市健康教育所專業人員進行技術指導,問卷復核合格后錄入數據,有效調查表采用SPSS軟件進行統計分析。
對 “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內容”、“關于戒煙的正確說法”以及 “避免肥胖的最好辦法”等基本的健康知識知曉率,城鄉之間均存在明顯差異,城區均較鄉鎮知曉率高;而 “蚊子、蒼蠅、老鼠和蟑螂分別能傳播的疾病”和 “農藥可以經哪種途徑進入人體”等農村接觸較多的鄉鎮居民比城區居民知曉率高。綜合表1數據,松滋市城區居民的健康知識知曉率為77.6%,鄉鎮居民的健康知識知曉率為76.4%。見表1。

表1 調查對象健康知識知曉情況
對 “當需要緊急救治病人時,應撥打什么電話”、“關于駕車的正確說法”城鄉居民了解程度均高。對 “被狗、貓抓傷、咬傷后-怎么辦”,鄉村居民比城區居民認同率偏低。對于調查對象健康行為形成情況,城鄉之間各健康行為形成情況均有差異。綜合表2數據,松滋市城區居民的健康行為形成率為90.8%,鄉鎮居民的健康行為形成率為87.2%。見表2。

表2 調查對象健康行為形成情況
2012年,松滋市城區居民的健康知識知曉率和健康行為形成率分別為77.6%、90.8,鄉鎮居民則分別為76.4%、87.2%,城區居民和農村居民健康知識知曉率和健康行為形成率已經比較接近。與2011年健康教育問卷調查結果對比可以看出,松滋市城區居民健康知識知曉率與健康行為形成率略有上升,農村居民健康知識知曉率和健康行為形成率上升幅度較大,分別上升了13.5%和20.1%。見表3。

表3 2011年和2012年健康知識知曉率和健康行為形成率比較
近年來,松滋市全面實施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健康教育項目工作,通過廣播、電視、網絡、視頻播放、健教櫥窗、展板、講座、公眾咨詢活動等大眾傳播方式,對各類重點疾病防治、健康生活方式、“公民健康素養66條”等健康知識進行了廣泛傳播,全市各地通過適時開展各種健康活動引導和轉變受教群眾的健康行為。2012年全市城鄉發放 “居民健康素養66條”宣傳折頁48萬余份;更新健康教育宣傳欄共計1806塊;開展健康知識講座1800余次;開展公眾健康咨詢活動186次;工作人員通過門診就診、上門訪視等隨時隨地開展個體化健康知識傳播,以及采取其它形式開展健康教育工作。從近年問卷調查結果分析可以得出,通過實施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健康教育項目工作,全市城鄉廣大居民健康知識的擁有程度得到很大提高,健康行為在逐步增強。特別是在過去健康教育相對比較薄弱的農村地區,從過去較少得到或者比較單一渠道得到健康知識,到現在能從較多方面獲得健康知識,農村居民健康知識量在逐年增長,健康意識得到轉變,與城區居民健康意識的差距在逐步縮小。同時,我們也看到,廣大農村地區居民健康觀念與健康意識還有很大的提高空間,隨著城鄉家庭經濟能力的提高,老百姓的健康需求也逐步從單純的得病治病向預防保健方面轉變,他們期盼得到更多更全面的健康教育服務,以保障身體素質,改善生活質量,健康教育服務工作在今后有著更強烈更迫切的現實需要。這是基層健康教育工作者的責任和義務,如何夯實已有健康教育成果,拓展健康教育服務范圍,需要我們進一步的努力和探索。
健康教育是面向全民、解決當前幾乎所有衛生服務問題的重要對策,當今世界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健康教育。基本公共衛生各項任務的落實,《規劃目標》中各項指標的實現,都有賴于健康教育的普及。如何在基層開展好健康教育工作,將基本公衛健康教育服務落到實處有待探討。
1)明確基本公衛健康教育服務項目作用和目的。通過健康教育增強群眾的健康意識,提高自我保健能力。通過健康教育,增強群眾的衛生知識,養成衛生行為,提高衛生水平。通過健康教育,動員群眾參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項目活動,加速 《規劃目標》的實現。從而整體提升民眾的健康知識、健康意識和健康水平。
2)建立健全基層健康教育服務網絡,建立一支穩定的健康教育專業隊伍。①成立縣市級健康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由市政府和相關部門單位分管領導組成,各鄉鎮相應成立鄉鎮各部門單位參加的健康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協調指揮全市健康教育工作;成立健康教育所,協助愛衛辦組織和技術指導全市健康教育工作;成立縣市級健康教育專家庫,主要由長期進行健康教育工作和研究的衛生醫療專業人員構成,積極開展健康教育技術和課題的科學研究,探討和推廣實用的健康教育新方法;建立全市健康教育工作三級服務網絡,市愛衛辦和健康教育所為一級,制定全市健康教育工作計劃,督導全市健康教育工作,市直醫療衛生單位、鄉鎮衛生院健康教育人員為二級,完成本級健康教育工作任務,指導轄區內健康教育工作,社區衛生服務站、村衛生室健康教育人員為三級,面向基層群眾,廣泛開展健康知識傳播活動。②加強隊伍建設和培訓,提高健康教育技術水平。各級醫療衛生單位均應配備專 (兼)職相對固定的健康教育人員,創設必要的工作條件和設備。全市組織開展經常性的技能培訓,開展健康教育實用技術的探討,以增強整體服務能力和水平。
3)針對問題,制定計劃,強化督導。在城區或農村存在著各種各樣的與健康有關的衛生問題,如環境污染、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發病率增加、傳染病流行、性傳播疾病發病率上升、地方性疾病等等,開展健康教育工作不可能面面俱到,根據每年開展的問卷調查結果和入戶走訪分析,找出當地群眾最關心、對老百姓影響較大的衛生問題,以及老百姓健康知識的薄弱環節,集中有限資源,優勢出擊。我們應以基本公衛為主線,結合本地實際,制定出有針對性的基本公衛健康教育服務項目實施方案和考核方案,落實工作時間、進度、步驟,制定單項任務分解表;各單位也要相應制定轄區內健康教育年度工作計劃。健康教育所要協助愛衛辦開展經常性工作督導,提供技術指導,督促完成任務。
4)把握基層健康教育工作特點,多渠道全方位地拓展健康教育服務。開展健康教育的形式多種多樣,在社區和農村進行健康知識傳播要把握以下要點:要有針對性;要有科學性;要有實用性;要具有通俗性;要有可操作性;要有趣味性。群眾獲得健康知識的基本模式是:傳播者-信息-媒介-受傳者-效果,在有傳播者 (工作網絡、組織計劃)和受傳者 (群眾、特定人群)的前提下,傳播材料和傳播媒介的選擇和運用尤為重要。健康教育材料的形式可分為兩大類:印刷類和電子類。印刷類有很多具體形式,如報紙、雜志、書籍、小冊子、折頁、宣傳畫、圖片、展版和其它印刷品,這些印刷資料可以直接觀看、閱讀。在基本公衛服務中,印制統一內容的健康知識折頁,是項目中的具體要求,除此之外,農村地區還可印制宣傳單、處方、墻體標語等,這類宣傳品價格低廉,傳播廣泛,方便宜行;電子類有VCD、錄音帶、錄相帶、磁盤及信息庫等形式,這些材料必須使用一定的電子器材,如VCD機、電視機、放像機、放音機、電腦,顯示出聲像文字才能看或聽。在條件好的社區衛生服務站,可以適時播放健康知識光碟,播放健康知識電視節目,并可通過網絡、短信、電子屏、廣播、電視、電影等電子平臺播報健康知識;而農村地區最常見實用的電子產品還是村村通的廣播,傳播范圍廣,也不用刻意組織和招集人員;同時也可運用手機短信、網絡、微信等較現代的傳播媒介,也可以在開展講座、就診和公眾健康咨詢活動時播放健康知識光碟等。健康信息和知識通過哪些途徑讓老百姓知道是我們要了解的,一般通過廣播、電視、網絡、宣傳畫、宣傳欄、墻報、標語、小冊子、錄像帶以及開會、培訓班、隨診教育、入戶訪視、健康教育處方、交談、學校教育、婚前教育等,這些都是健康教育的傳播媒介[1]。在社區由于緊靠城鎮,傳播媒介多種多樣,一般常用的有專欄、印刷品、電視、電影、網絡、講座、培訓、組織體檢、健康活動、文藝演出、戶外廣告、健康長廊等等,因此,社區居民健康知識接受面廣、渠道豐富。農村地區獲得健康知識的媒介較少、也較單一,因此我們需要加大在農村地區健康教育經費投入,開展健康傳播的研究和探索,擴大覆蓋面。加強橫向聯系,向鎮村領導宣傳衛生政策,爭取地方領導對農村衛生工作的重視;多開展一些村級的健康知識講座;利用健教網絡多發放物美價廉的健教資料;定期更新宣傳欄內容;組織開展健康主題的咨詢活動;門診醫生、公衛人員及村醫在門診就診、上門訪視、入戶調查時均應適時開展健康知識傳播;與教育部門聯合督促農村中小學校開設健康教育課程,加大學生健康知識的傳播力度;上級應為基層健康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盡可能地提供全面的技術支撐,除了農村居民喜聞樂見的墻報、專欄、傳單、標語、廣播等,還應積極探索和創設新的傳播媒介,比如有線電視、手機短信、墻體標語、網絡傳播、多媒體播放、文藝演出活動、居民健康檢查、健康知識巡回展出等花錢少、容易辦、效果好的維護健康的新方法。每一種具體的健康教育材料和媒介都有適宜的使用對象和使用方法,最核心的應用技巧是要有針對性,有的放矢,物盡其用減少浪費。
5)注重特定人群健康知識的傳播。通過問卷調查得知,農村地區青壯年外出務工和城鎮流動人口較多,我們要加大對農民工的健康宣傳力度,利用春節前后農民工返鄉時期,突擊開展性病、艾滋病、乙肝等重點疾病及職業防護知識的傳播;加大對城鎮流動人口主要衛生安全問題的經常性健康宣傳,同時也要加大對吸毒者、娛樂場所從業人員、工礦企業務工者、飲食從業人員等特定人群相對應的健康教育與促進工作。
6)及時了解健康傳播的效果。可以通過入戶訪談、開會和設計調查問卷進行抽樣調查,來了解老百姓健康知識的知曉程度,離我們的目標還有多遠,同時還要了解傳播的信息目標人群是否容易接受,選擇的傳播渠道是否適合等,這些信息的收集和反饋,便于我們及時發現和分析問題,及時調整和改進我們的計劃和工作,以達到傳播的目標和最佳傳播效果。
全民健康教育是一項任重道遠的系統工程,松滋市的基層健康教育工作要繼續按照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規范》嚴格執行,并結合當地實際,努力探索健康教育新方法,拓展服務范圍,使老百姓真實地感受到健康教育服務帶來的益處。
[1]何正全 .仙桃市實施健康教育項目工作初探 [J].內蒙古中醫藥,2014(2):12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