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碧芳 (荊州市中心血站,湖北 荊州434000)
王榮庭 (荊州市婦幼保健院,湖北 荊州434020)
自從我國1985年首次報告艾滋病病例以來[1],艾滋病的傳播經歷了三個時期:傳入期 (1985~1988年)、播散期 (1989~1993年)和增長期 (1994~現在),目前全國艾滋病感染率呈急劇上升趨勢。艾滋病是一種由免疫缺陷病毒 (HIV)引起的傳染性疾病,血液途徑是HIV的主要傳播方式之一。為進一步加強采供血管理,保證臨床輸血安全,最大限度地降低通過血液傳播HIV的概率,我們對荊州市2007至2011年間215007例無償獻血者的HIV進行檢測和分析如下。
2007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荊州市215007例無償獻血者,年齡18~55周歲。
試劑:一種國產ELISA試劑 (北京萬泰)和一種進口ELISA試劑 (法國BIO-RAD),質控血清由衛生部臨床檢驗中心提供,所有試劑均批檢合格且在有效期內使用,嚴格按說明書操作;儀器:Uranus全自動酶免儀 (深圳愛康)。
采用兩種ELISA試劑由實驗室的不同人員對所有無償獻血者所獻的血液標本同時檢測,對任何一種有陽性反應者的,標本應重新取樣進行雙孔復試,復試陽性者應按 《全國艾滋病檢測技術規范》送疾控中心用蛋白免疫印跡法 (WB)作抗-HIV確認試驗。
采用SPSS13.0軟件中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見表1。

表1 2007至2011年無償獻血者抗-HIV檢測結果
此次調查可見,荊州市2007至2011年無償獻血者確認為抗-HIV陽性有14例,占0.006%,比武漢市[2](0.002%)的感染率高,低于衛生部2009年底報告的全國 HIV 感染率 (0.0569%)[3]。抗-HIV陽性中男性多于女性,這可能與男性不潔性行為,尤其是近兩年來男男性行為接觸感染明顯上升,男性吸毒比女性嚴重有關。不同年齡組中以40歲以下為主,其中18~30歲年齡段感染人數逐年增加,有低年化發展趨勢,且從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擴散,其原因可能與近年來普通人群中的青年性觀念淡薄、性交錯亂有關。
本檢測結果顯示,陽性病例率在確認結果 (14例)中比初篩結果 (304例)偏低,假陽率占4.6%,這可能與試劑的靈敏度較高有關。鄭艷麗等[4]報道初篩實驗有一定的假陽性出現,須最終通過WB確認才能得出準確結果。假陽性結果會造成部分寶貴的合格血液報廢,給獻血者帶來了嚴重的心理負擔,也給HIV檢測及其相關防治工作帶來很多困難和實際問題。
目前我國HIV感染進入了增長期,因此血液安全問題日趨突出,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加強HIV防治知識的宣傳和血液的檢測:①在招募獻血者時認真把好第一道質量關,切實做好獻血前咨詢工作[5],提高獻血者自我排查能力,盡量杜絕高危人群獻血。②加強對獻血者的健康教育,采取各種形式把無償獻血及艾滋病防治知識帶到農村、走進學校,對其宣傳,提高他們對HIV的防范排查意識,這對保障血液安全很重要。③提高實驗室血液檢測水平,盡可能選擇并使用高靈敏度和高特異性試劑,在人力許可的條件下,增加核酸檢測,縮短HIV病毒的 “窗口期”,提高檢出率,確保血液安全。
[1]曾全 .畢節地區無償獻血者中HIV感染的狀況分析 [J].檢驗預防,2010,4(3):94.
[2]孫立平,張慶武,李俊,等 .武漢地區獻血人群HIV感染現狀分析 [J].中國輸血雜志,2007,20(3):232-233.
[3]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 .衛生部介紹中國艾滋病疫情現狀 [EB/OL].www.moh.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2009-11-30[2011-06-20].
[4]鄭艷麗,夏銀祥,張曉琪,等 .初篩HIV1+2陽性而確認陰性標本的分析 [J].中國衛生檢驗雜志,2007,11(17):2020-2021.
[5]覃軍 .柳州市2006~2009年無償獻血者艾滋病抗體的檢測結果分析 [J].廣西醫學,2010,32(11):1418-1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