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 杰,金永科,廖升萬,楊文竹
(1. 黔西南煙草公司興義市分公司,貴州 興義 562400;2. 貴州大學農學院,貴州 貴陽 550025)
煙葉栽植地區氣候、煙葉品種、種植土壤、施肥方法、大田管理方式、煙葉成熟采收方式、烘烤方法等因素,對煙葉的產量和質量都會起到一定的制約作用[1-4]。在同樣的栽植氣候生態環境下,品種對煙葉的產量、質量起著主導作用,不同的品種具有不同的特性。另外,不同品種對生態因素包括氣候和土壤的要求也存在較大的差異[5]。目前,烤煙生產發展的重要方向就是生產特色優質煙葉,因此品種問題已成為制約黔西南州特色煙生產的主要因素。積極篩選、研究、推廣特色突出的優良品種,對于煙葉質量和產量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6-7]。
研究于2012年在黔西南州興義市白碗窯基地單元海子村大寨門口進行,供試地塊平坦、向陽、不漬水,無根莖性病害史,土壤為黃壤,前作小麥。
供試驗品種(系):紅花大金元2、中煙104、GY0802、中煙9203、云煙201、GY8、云煙203、中煙103、云煙98、興煙1號和云煙97(CK)共11份。
每個供試烤煙品種(系)為1個處理,共11個處理,每處理3次重復,共33個小區,完全隨機區組排列。第Ⅰ、Ⅱ重復每小區植煙60株(小區面積為33 m2),第Ⅲ重復每小區植煙40株(小區面積為22 m2);四周設置設保護行和邊溝,保護行為當地主栽品種。
煙苗于2012年5月8日移栽,行距110 cm,株距50 cm,基肥為農家肥450 kg/667m2,菜籽枯粉15 kg/667m2,復合肥30 kg/667m2;6月5日施用追肥,為N:K2O=12:33復混肥15 kg/667m2,同時,開溝培土上高廂;50%中心花開放后采用化學抑芽封頂抹杈,成熟煙葉按小區分別采收,編桿標記烘烤,烤后煙葉分小區按照烤煙國家標準(GB-2635-92)42級進行分級計產。其余田間管理措施按試驗方案要求和當地優質特色煙葉栽培技術要求進行。
1.3.1 田間形態特征及農藝性狀 定期觀測記錄各品種(系)的田間形態特征,每小區選取具有代表性的10株煙,進行農藝性狀調查分析,其中各品種(系)的株高、莖圍、節距在采完成熟煙葉后測量,腰葉(第12葉位)的葉長和葉寬以及頂葉(第16片葉)葉長和葉寬在即將采收前測量。具體參照煙草農藝性狀調查方法(YC142—1998)進行。
1.3.2 主要經濟性狀 各小區成熟煙葉單獨采收,單獨標記烘烤,烤后煙葉按照烤煙國家標準(GB-2635-92)42級進行分級稱重計產。根據各小區的有效株數統計出產量、產值、均價、級指、上等煙比例、中等煙比例,其中級指=均價/C1F價格。
1.3.3 病蟲害情況 在各重復各小區中分別調查花葉病、黑脛病、青枯病、赤星病、氣候斑等常見病害的發病株數,計算出3個重復的平均值即為各病害的發病率。
1.3.4 統計分析 試驗采用SPSS統計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
供試品種田間形態特征觀察結果見表1。從表1中看出,所有品種(系)的株型均為橄欖型;中煙9203葉形為橢圓,中煙103和中煙104葉形寬橢圓,其余品種的葉形為長橢圓;云煙203、云煙98和中煙103的葉尖為鈍尖,其余為漸尖;紅大2的葉耳較小,云煙201、云煙203、中煙104和對照的葉耳較大,其余品種的葉耳為中等;云煙98、中煙103、紅大2的葉面較皺,其余品種(系)的葉面皺折;參試品種(系)的葉緣均為波折,主脈粗細均為適中,葉肉厚薄均為中等;紅大2的田間生長勢弱,其余品種(系)的田間生長勢表現為中或強;紅大2的田間整齊度表現為不整齊,其余品種(系)均表現較整齊。
從供試品種主要農藝性狀指標(表2)中看出,株高以云煙201最高(81.36 cm),紅大2最矮(44.07 cm),CK與紅大2和中煙9203存在顯著差異;自然葉數CK最多(21.47片),與GY0802(17片)、中煙9203(16.73片)、中煙103和紅大2(16.5片)存在有顯著差異;有效葉數云煙203最多(20.07片),除紅大2(14.8片)外,其他品種均大于CK,且除GY0802、中煙103、中煙9203外,其余品種均與CK差異顯著;莖圍GY8最大(8.42 cm),CK最小(7.5 cm),各品種間差異不顯著;節距CK最大(5 cm),云煙201、云煙203依次稍小,紅大2最小(3.29 cm),除云煙201和云煙203外,其余品種與CK的差異均有顯著性;腰葉長以中煙103最大(69.7 cm),云煙201次之,云煙98最小(59.19 cm),各品種間均無顯著性差異;腰葉寬中煙103最寬(30.04 cm),興煙1號最窄(20.21 cm),且CK與中煙103存在顯著性差異,頂葉長以云煙203最長(63.09 cm ),CK次之(61.94 cm),GY0802最小(50.72 cm),且均與CK的差異顯著。

表1 供試品種(系)的田間形態特征比較Table 1 Comparison of fi eld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mong experimental varieties (lines)

表2 供試品種(系)主要農藝性狀比較Table 2 Comparison of main agronomic traits among experimental varieties (lines)
供試品種主要經濟性狀分析結果(表3)顯示,產量以中煙104最高(212.24 kg/667 m2),其次是云煙203、中煙103、云煙201、云煙98、興煙1號和GY8,除中煙104與CK存在顯著性差異外,其余品種均與CK產量差異不顯著。產值以中煙104最高(4 072.15元/ 667 m2),其次依次是中煙103、云煙201、云203,其產值均高于CK但差異不顯著,紅大2產值最低且與CK的差異顯著;均價以CK最高(20.68元/ kg),其次依次是云煙
201、中煙103和中煙104但與CK均無顯著性差異;上等煙率CK(49.93%)高于中煙103、云煙201和中煙104,但差異不顯著,其余品種的上等煙率均比CK小,且差異顯著;中等煙率云煙203最大(77.25%),CK最小(43.28%),云煙203與CK有極顯著差異;云煙203青煙率最高(20.06%),且與CK(6.49%)有極顯著差異,紅大2次之,興煙1號最小(0.22%)。綜合各項指標,可以看出,經濟性狀表現最好的是中煙103,其次是中煙104,再者是云煙201、云煙203,其經濟性狀不同程度優于CK。
各品種(系)田間主要病害自然發病率調查結果表明(表4),對花葉病的抗性以CK最好(發病株率為0),GY8最差(38.30%),其余品種(系)均有發病現象;赤星病以中煙103發病株率最低(0.60%),抗性最好,興煙1號次之(1.70%),GY0803最高(17.30%),抗性最差,其余品種(系)發病株率和CK相當或差異不大;氣候斑點病以中煙104發病株率最低(7.80%),抗性最好,中煙9203次之(8.10%),其余品種(系)的發病株率均低于CK(28.60%);另外,中煙9203和CK還發現空莖病害,但發病株率均較低。

表3 供試品種(系)主要經濟性狀比較Table 3 Comparison of economic character among experimental varieties (lines)

表4 供試品種(系)的田間自然發病情況調查Table 4 Investigation of naturally diseased situations of experimental varieties (lines) in fi eld (%)
2012年,在試驗區域特定的生態氣候條件下,分析11個烤煙供試品種(系)的田間形態特征、主要農藝性狀、經濟性狀和抗病性,綜合來看,中煙103的主要農藝性狀表現適中,田間長勢整齊,長勢中等,赤星病的田間自然發病率較低,抗性較好,外觀質量表現最好,主要經濟性狀表現最突出;中煙104的綜合性狀表現次之,云煙201和云煙203再次之。另外,因2012年5、6月份的降水偏多,加上6月中下旬的持續高溫干旱達14 d,降水不均衡嚴重影響煙草正常生長,對部分優良品種(系)的特征特性和產質量也產生了一定影響,使其優良性狀和品質未能充分表現。
[1] 周金仙. 云南烤煙主要推廣品種適宜種植區域劃分[J]. 煙草科技,2007,(1):59-64.
[2] 周金仙. 云南烤煙主要推廣優良品種生態適應性分析[J]. 中國農學通報,2007,23(3):171-175.
[3] 劉國順. 煙草栽培學[M]. 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3. 203-223.
[4] 劉寶法,王華彬,周寶仁,等. 幾個烤煙新品種在內蒙古的引種試驗[J]. 中國煙草科學,2003,24(2):25-27.
[5] 邵 巖,宋春滿,鄧建華,等. 云南與津巴布韋烤煙致香物質的相似性分析[J]. 中國煙草學報,2007,13(4):19-25.
[6] 呂 芬,鄧盛斌,李卓膦. 烤煙品種小區比較試驗[J]. 西南農業學報,2005,18(6):724-727.
[7] 易建華,蒲文宣,張新要,等. 不同烤煙品種區域性試驗研究[J].作物栽培,2006,(6):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