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龍峰
1990年,亞普為上海大眾桑塔納轎車獨家配套塑料油箱。然后,通過引進技術,利用先發優勢,先后開發出桑塔納、捷達、富康轎車塑料油箱,填補了國內空白,替代了進口,掘到創業的“第一桶金”。20多年的發展,目前亞普全球員工是2500人,有13個國內生產工廠,5個海外生產工廠。2012年油箱銷量為507萬只,銷售額38億元。預計2013年油箱銷量613萬只,銷售額為45億元。
全球同步的開發能力
亞普過去8年的快速增長,與自主創新之路是密不可分的。
隨著過去20年中國汽車市場的蓬勃發展,中國的汽車零部件行業也是從過去的較小規模,到現在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無論是內資,外資,還有合資零部件企業都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同時隨著中國整車市場規模的不斷擴大,主機廠之間的競爭不斷加劇。主機廠之間的新車導入速度,新技術的升級換代的速度也在不斷加快,有些車型全球同步開發,甚至是全國首發。這就要求零部件供應商具有全球同步的開發能力。
二次創業后的自主發展
在全球化競爭的局面下,企業應該如何生存、發展?結合亞普走過的道路,當前的市場形勢,以及對未來的思考。我們認為,只有通過自主創新,才能謀求發展。市場競爭的成敗,取決于科技創新的速度。
1998年亞普壟斷局面被打破,國內市場競爭局面開始形成。我們面臨著內憂和外患的雙重壓力。內憂體現在:一是老產品品牌單一,銷量、利潤同步下滑;二是管理效率低下,缺乏核心技術,新產品認可受阻;三是零部件“國產化”政策取消,定點配套消亡。外患,具體表現為國際競爭對手進入中國建立油箱工廠,構成現實威脅;合資主機廠外方把選擇配套商的繡球拋給了國外原供商;企業初嘗市場競爭的陣痛與艱辛,切身感受生存危機。
亞普經歷了第二次創業后,我們進行了研究判斷。我們認為危機的根源是依賴股東和市場保護,缺乏核心競爭能力。我們采取了一些舉措。2000年,亞普公司內部提出了二次創業。一是尋求技術支持;二是引入競爭機制;三是在尋求合作與技術支持的過程中,探索漸進式自主創新發展;四是精干主業,收縮投資,剝離在服務、金融、制造等行業獨資、控股、參股的近10個項目,降低運營成本,增強產品競爭力;五是進行管理改革;六是人事管理制度改革;七是在尋求合作與技術支持的過程中,探索漸進式自主發展。
亞普實現了二次創業的目標。在二次創業中,徹底扭轉了經營發展的被動局面,亞普開始走上了良性發展的道路。第一,亞普的新產品占銷售收入的比重達到了60%以上,保持了轎車塑料油箱市場50%的占有率;第二,我們治療了企業多年來形成的“人才匱乏,冗員嚴重”的痼疾,解決了干部隊伍年齡老化的問題;第三,質量保證體系、環境體系通過國際權威機構的第三方認證;第四,依靠自身的競爭實力獲取新產品項目。二次創業成功后,亞普確定了自主發展的道路。2005年,鑒于合資、合作不能提高企業的技術能力,股東、管理層、員工形成共識,否定合資的方案。我們提出新的發展方案:一是開放式合作,自主發展。致力于使亞普成為有自主開發能力和國際競爭力的全球供應商。二是確立了適合自身實際,能夠全球化發展的自主創新舉措。比如,投資1.2億元建設國內首家汽車燃油系統研發中心,集研究、設計、開發、生產、檢測和標準制定于一體,具有世界同行業先進水平;集中投入資金和人力資源,提高產品開發速度,適應客戶需求;在主機廠附近建設工廠,敏捷供貨,現場服務,反應速度超越競爭對手;采用國際一流的信息軟件,打造信息支撐平臺,依托信息化對組織結構和300多個管理流程進行再造和集中優化;國際化發展,以技術換市場。確立“出口、技術支持、海外建廠(并購、合資)三步走”戰略。
技術創新之路
科技進步,綠色智造,是亞普跨國經營,決勝21世紀經濟的關鍵。一是以技術中心為科技創新龍頭,實驗室為應用基礎研究基地,海外工程中心為行業科技信息溝通、交通的平臺,產學研為新技術、基礎理論研究的源頭。二是每年投入3000萬元?4000萬元,用于研發手段的更新、軟件的引進和實驗設備的完善。結束了過去產品認可實驗需要去歐洲驗證這一流程的歷史,自主驗證,縮短開發周期。三是研發了國際汽車燃油系統新一代核心前沿技術,并在中國、歐盟、北美等國家和地區進行了專利技術申請。掌握了制約行業發展的下一代關鍵核心技術,打破了技術壟斷,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四是YNTF新技術、(PHEV)燃油箱、選擇性催化還原系統(SCR)和替代性能源LPG/CNG系統滿足國際最高要求的蒸發排放標準要求 ,獲得了大眾、通用、福特等國際汽車巨頭的高度肯定。五是將在全球最新汽車平臺上應用。在不增加成本的基礎上,大幅降低了整車的蒸發排量。六是技術創新使亞普與國際對手在下一輪的競爭中處于同一起跑線,也使市場競爭重新洗牌,確保下一個10年的發展可持續。
技術創新發展,引領汽車燃油/燃料系統的技術發展趨勢。我們的單層技術氟化技術、多層燃油系統技術,都屬國內首創;新一代燃油箱系統技術、替代性LPG/CNG燃料系統技術、混合動力燃油箱系統技術走在國際最前沿。截止2013年10月,亞普公司擁有有效授權專利91項,其中發明專利12項,實用新型69項。亞普公司專利技術的轉化率超過85%,知識產權產品年銷售占企業銷售總額的90%以上,核心專利產品占40%以上。2012年,亞普公司新產品銷售收入211653萬元,新產品貢獻率達55.7%。
很多人都說自主汽車零部件企業——亞普的成功是不可能復制的。我們總結了一些發展經驗。亞普堅持全球一體化的市場競爭。自主發展,異軍突起;緊跟大客戶,使亞普有更多的機會接觸到國外先進的制造技術;使管理體系始終保持與世界同步的水平;使產品研發和生產技術不斷得到提升。
亞普成功的原因,我們認為是抓住了一個起點高,生命力強的好產品,先發優勢奠定基礎;企業的成長正值中國汽車工業持續、快速增長的“天時”;股東高瞻遠矚,鼎力支持企業發展;自主研發、規模化制造、管理創新;管理團隊敬業,員工隊伍忠誠;產品本土化適應了全球化競爭;成長性、延續性和前瞻性的合作,始終鞭策亞普,不進則退。
這些年的發展,我們也對自己的得與失進行了分析。我們認為,技術地位決定市場地位,市場地位決定企業地位;研發支撐信息管控;規模化運營抵成本運作;始終生產具有國際品質的產品;以一流的技術與服務滿足客戶的需求;管理文化與國際相近、相融、管理理念、做事方法、游戲規則與國際接軌。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秘書長董揚分享亞普成功的“三大秘訣”
以市場為主導
亞普當初給大眾汽車供油箱的時候,大眾汽車沒通過評審,這時候亞普做了一件事,他們不是找上汽集團領導,不是找機械部領導,更不是找上海市領導去壓外資,而是問大眾汽車“你說我怎么做才行”。然后大眾派了技術專家到亞普現場指導,大眾怎么說,亞普就怎么做。亞普服從采購商,努力改變使自己符合供貨商的要求,這使亞普獲得了成長意義上的“一桶金”。
拒絕合資
在外國零部件商紛紛進入中國,外資企業紛紛變成獨資企業的時候,亞普通過內部投票,把合資的發展戰略給否了,走自主創新之路。亞普發現任何事都不可能全是好事,如果當時亞普走合資之路,肯定對它的成長有很大好處,但同時失去自己發展的主動權,因此拒絕了合資道路。
技術創新
為適應“歐Ⅵ”要求,需要把油箱外的所有附件放到里面去,亞普確實開發出了這種技術——新一代燃油系統。
亞普知道電動汽車的發展趨勢,他們也知道混合動力汽車使用油箱。但混合動力汽車的油箱和普通油箱不一樣。他們有兩大區別,一是混合動力汽車油箱不常用,油箱壓力會增高;二是混動在低速的時候,發動機不轉,沒有發動機的轉聲。油箱內流動的聲音成為噪聲源,他們正在解決這一技術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