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曉昂+于杰
2012年,東風汽車推出了企業社會責任(CSR)“潤”計劃,在運行僅僅一年后,東風汽車就拿到了“2013年中國企業社會責任公益案例卓越獎”。能夠把幾十家上百家企業及其運行了幾年十幾年的項目PK下去,“潤”計劃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它建構了一個完整統一的履責平臺,相比一些有項目沒計劃的車企,東風汽車的社會責任計劃更體現了其戰略性。
談及對企業社會責任的理解,東風汽車公司辦公廳副主任、東風公益基金會秘書長郭濤對《汽車縱橫》記者直言,CSR與企業經營是能夠結合,并且成為常態的。這體現了一種互利的觀念,有人認為它不夠單純,但是只有這樣,企業與社會責任的關系才能夠維持長久。
在采訪中,郭濤表示東風的“潤”戰略完全覆蓋了CSR的廣義內容范疇,它包含了汽車企業對消費者應當承擔的最基本的產品責任,包含了與企業利益相聯系的利益相關者責任,也包含了汽車企業對環境負有的責任。除此之外,像很多企業一樣,公益責任和文化責任也被囊括其中,這個履責平臺的構建內容幾乎可以涵蓋企業行為的任何一個方面。這個系統性、制度化的平臺構建,體現了郭濤所說的,“一個好的企業社會責任的履行應該從‘反應性到‘戰略性轉變”。但是,“潤”計劃的五個內容是否能夠在內部融匯統一起來,還需要時間去協調和使其漸漸成熟,畢竟這個計劃才剛剛起步。
《汽車縱橫》:您是如何理解“汽車企業的社會責任”的?
郭濤:近幾年,企業社會責任一詞在各大企業簡介中隨處可見。我們認為一個好的企業社會責任的履行,應該從“反應性”到“戰略性”轉變。具體來說,應該深入研究和挖掘社會責任的履行與企業實現利潤相結合的無限潛力,以具體的、細微的、持續的行動加以常態化。作為車企,生產符合國家各項標準和消費者需求的產品是企業應盡的義務,這是企業社會責任最基礎的部分。
《汽車縱橫》:東風的企業社會責任戰略是否包含了產品責任這些對車企來說最基本的內容?
郭濤:當然。2012年我們發布了“潤”計劃,將汽車企業的基本社會責任分為三個部分:經濟責任、利益相關者責任和環境責任。首要的經濟責任就是汽車產品在滿足市場和客戶需求方面的責任,要不斷對產品進行升級,保證穩健的經營質量,全面達成國資委考核指標等。第二個是利益相關者責任。因為我們希望在公司發展過程中照顧到股東、員工、客戶和供應商這些相關者的利益,實現共贏的局面。具體措施包括發揮民主管理的優勢,建立健全員工保障體系,積極履行行業協會會員義務等等。第三個是環境責任。這也是狹義上的企業社會責任內容。除了積極研發新能源車型,我們還摸索出了實現自愿減排的“碳平衡”方式,即通過投入一定基礎資源,扶持農戶種植經濟林并以其吸碳作用抵沖工廠碳排放,最終實現完全碳中和的減排方式。
東風“碳平衡”生態林由東風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于2012年捐資始建,也是東風公司打造的首個“碳平衡”生態林。2013年,該項目完成了第二批4000畝油茶林與1000畝核桃林的種植工作,至此,1萬畝生態經濟林全部種植完成。東風“碳平衡”生態林使當地生態環境得到改善的同時,還可實現工廠碳排放的自我沖抵,也促進了當地農民就業和收入水平的提高。這種“以工補農”的方式,實現了企業、地方和農民三方的多贏。
《汽車縱橫》:“潤”計劃在去年獲得了中國企業社會責任公益案例卓越獎,能否具體介紹一下這個計劃?
郭濤:2008年, 東風汽車公司發布第一份社會責任報告。至今,東風汽車公司已連續發布了五份社會責任報告。2012年6月,我們結合自己的企業文化提出了“東風化雨,潤澤四方”的履責理念,并在社會責任大會上,面向全社會正式發布了《東風汽車公司社會責任中期行動計劃》,命名為“潤”計劃,取“東風化雨,潤澤四方”之意,表達了東風汽車公司承擔社會責任的認知和態度。同時,經國家民政部批準,我們還籌建成立了“東風公益基金會”,原始注資金額5000萬元人民幣,主要為“潤”計劃中公益項目的實施提供執行平臺和資金支持。
具體地講,這個計劃包括五個方面的內容和責任:其中三個是我剛才談到的基本社會責任:經濟責任、利益相關者責任和環境責任,第四個是社會公益責任,第五個是文化責任。后兩個內容應該是比較狹義的企業社會責任的內容。
在社會公益責任方面,我們開展了四項“支持”工作:支持地區發展,支持災后重建,支持教育事業,支持衛生醫療事業。每一項工作中又有若干小項目,主要以捐款、捐物和開展各種形式的活動為主,項目繁多。
在文化責任方面,我們通過持續開展安全駕駛訓練營項目、“綠色出行,低碳環保”兒童環境保護家庭教育系列活動,分別從普及公民安全駕駛知識,強化安全駕駛意識,建立正確的道路價值觀,和培育孩子養成良好的節能減排和安全出行的習慣入手,以求營造更加安全無憂的和諧汽車社會。
《汽車縱橫》:為什么會選擇這五個內容?
郭濤:“潤”字可以形象解讀我們五大責任之間的關系,左邊的三點水,代表著企業社會責任經典理論中的三重底線,提醒我們必須履行最基本的經濟責任、環境責任和社會公益責任;而右邊的“門”字里面的“王”字,代表著中國傳統的儒家思想中的“王道”在現代企業社會責任中的意義,提醒我們重“德”、重“仁”、重“和諧”。五項責任是一個不可拆分的整體,缺一不可。
《汽車縱橫》:從某種程度上講,大刀闊斧地改善環境與企業利益是相矛盾的。對于這些問題,作為企業如何看待?
郭濤:環境投資與企業經濟利益之間的博弈是一直存在的問題,但是現實告訴我們,環境問題關系到國計民生,只有改善環境,才能推進社會可持續發展,企業作為社會一份子,才能獲得生存發展空間。
《汽車縱橫》:作為中國品牌汽車企業,目前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和挑戰,談“社會責任”是否顯得有些奢侈?
郭濤:一個企業的成功在于為最多的人做最好的事,同時帶來最少的傷害。將短期的企業收益最大化既不是首要也不是最重要的目的。企業要做的是投資市場,衡量所有股東、雇員、客戶、供應商、社會團地和全球的價值,從而為包括股東在內的各方帶來長期的、最大的收益。企業還得同樣地關心和尊重它的客戶,比如毫不動搖地承諾生產優質的產品,并公平合理地給產品定價。一家出色的企業也必須認真地對它服務的社會負以長期的責任,因為這些資源是企業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源泉。
因此企業要想成功,必須把社會責任提高到企業戰略高度。企業踐行企業社會責任的同時也打造了品牌,推動企業戰略發展,同時也獲得了百姓的信任,贏得潛在消費者。
《汽車縱橫》:“獲得百姓的信任,贏得潛在消費者”。有時候企業推廣CSR項目給人以一種“作秀”的感覺,您怎么看?
郭濤:東風并非為作秀,首先,作為國內行業領先的汽車企業,東風汽車公司在企業社會責任領域確實做了很多扎實的工作,但是相較于其他企業而言,特別是外資汽車企業,東風與公眾的溝通做的較少,加強傳播工作,就是希望能跟公眾及利益相關者進行深度溝通;其次,東風汽車公司作為一家行業領先的央企,響應國家打造“責任央企”的號召、拉近央企與社會之間的距離,是我們開展社會責任傳播工作的另一個重要原因。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