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櫻桃
沙漠“萄”金的安恩達
李櫻桃

人物小傳:
安恩達,蒙古族,出生于1973年12月,民進會會員,內蒙古金沙苑生態工程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先后榮獲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職業經理人,阿拉善慈善人物、生態治理先進個人、勞動模范等。2012年被評為阿拉善道德模范;2013年被評為首屆感動阿拉善人物。
為響應國家政策,關閉苦心經營多年的焦化廠,重新踏上創業之路,并最終選擇一個與焦化完全沒有關系的產業——大漠深處的綠色生態農業,他就是安恩達,以治理沙漠、恢復生態環境為切入,變害為利,變廢為寶,大力發展以釀造葡萄酒作為中心的特色生態產業,創建葡萄種植、加工、貿易、科研為一體的生態加工企業。他把昔日縱橫肆虐的沙漠改造為高效綠色生態優勢產業基地,營造出了一串一串的綠色。
從阿拉善烏斯太鎮車行30公里,就是金沙苑生態綜合治沙基地。撲入眼簾的是一眼望不到邊的葡萄種植園。怎么也想不到,這竟是一片被烏蘭布和沙漠圍裹的蠻荒之地。正忙著修剪葡萄枝葉的基地負責人安恩達向我們介紹說:“目前,這里已經形成了種草種樹、產業化養殖、葡萄種植、葡萄酒釀造和銷售的產業化結局?!?/p>
安恩達出生于農民家庭。由于家庭貧寒,懂事的他初中畢業后就知道為父母分憂解難了,先后在巴彥淖爾市農機廠、巴盟農機軋鋼廠、烏海眾興煤炭公司、阿左旗明泰煤炭有限責任公司、內蒙古本泰煤焦有限責任公司工作過,一直從事煉焦行業,日子過得順風順水。2005年底,按照國家清理整頓焦化行業的要求,焦場因不符合國家環保政策而關閉。
在此后半年時間中,安恩達認真反思過去的創業之路,從16歲離開河套老家,就進入焦化產業,經過打拼,終于有了自己的焦場。但是,過去從事的煉焦是一種高污染的行業,既污染了環境,又浪費了資源。這讓本來就是一個農民兒子的安恩達心里很不好受。經過多方調研和思考,他決定選擇一條綠色環保的產業來回報社會,將焦化的補償資金用于阿拉善經濟開發區的治沙產業。
他了解到烏蘭布和沙漠北灘地處北緯39°,是全球最佳的葡萄種植地區,于是萌生了通過葡萄種植形成產業化的生態治沙模式,走沙產業發展道路的想法。在阿拉善經濟開發區的大力支持下,2006年,安恩達成立了內蒙古金沙苑生態工程有限責任公司,以土地流轉的形式承包了牧民15.8萬畝沙地,償付牧民土地承包費和養老費100多萬元,自此走上了艱辛曲折的產業化綜合治理沙漠之路。


上圖:沙漠開溝下圖:安恩達與工人吃住在工棚里,盯著漫天的黃沙,忍受難耐的干渴,每年推沙造田不止。
當安恩達帶著他的美好理想進入項目現場后,頻繁的沙塵暴與連綿不絕的沙丘讓人望而生畏,環境的惡劣常人難以想象。當地老百姓勸說:“這個地方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投資沙漠你等于拿著錢往黃沙里扔”。也有人說他傻,“拿著安穩錢,不知道過安穩日子”,“把投到沙漠里的錢放到銀行里,一輩子吃不完”。但安恩達卻以超乎常人的自信和頑強的毅力,開始了他的生態夢。他與工人吃住在工棚里,盯著漫天的黃沙,忍受難耐的干渴,每年推沙造田不止。
2008年初,一場50年不遇的罕見凍災,使安恩達種植的1000畝葡萄全部凍死,直接損失460萬元。這場凍災毀掉的不僅僅是葡萄,還是一個民營企業家的綠色生態夢。在安恩達的創業歷程中,經歷過無數個大溝大坎,但從來沒有遇到過像這樣慘重的損失。
望著一眼看不到邊的塑料棚,安恩達進行著激烈的思想斗爭:“這樣惡劣的環境,我是不是真的在拿錢往黃土里扔?”“在沙漠里種葡萄,真的沒有可能嗎?”“堅持還是放棄?”
隨后的幾天,安恩達從內蒙古輕工研究院、寧夏林學院請來專家,進一步對項目的可行性進行論證,結論是肯定的——烏蘭布和沙漠是全國最好的葡萄種植基地。專家的結論再次鼓起安恩達治理沙漠的信心。為了趕上葡萄補種季節,他從寧夏調入種苗重新種植。5月的烏蘭布和沙漠風沙肆虐,安恩達帶領工人埋頭苦干,并給每一株葡萄苗都套上了一個塑料桶,防止被風吹折。
不服輸的安恩達,再次踏上創業路。
走進位于烏蘭布和沙漠南緣的金沙苑生態工程有限公司,眼前展現一派生機盎然的醉人圖景,蔥蘢吐翠的萬畝葡萄園、歐陸風情的葡萄酒堡、牛羊歡叫的舍飼養殖基地、綠波蕩漾的牧草種植基地…….構成一幅融合西方風韻和中國古典美感的田園畫卷。
漫步在這片崛起于沙漠中的葡萄莊園,不禁讓人聯想到七年前一片黃沙漫漫的凄涼景象。有人說,安恩達在沙漠里種葡萄,圖的就是一個高收益。其實很多人不知道這其中的苦。七年的沙漠治理,安恩達受的苦和累,付出的心血是常人難以想象的。他和他的創業者們通過辛勤耕耘,克服了大自然的諸多艱難險阻,終于在沙海中打造出一片綠洲,鎖住了“黃龍”入海的咽喉。
從此,在烏蘭布和沙漠東緣的不毛之地,安恩達一手創辦的金沙苑公司于短短數年間,迅速躋身內蒙古農牧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內蒙古扶貧重點龍頭企業、全國第二批農產品示范加工基地行列。
經過幾年辛苦培育,赤霞珠、蛇龍珠、霞多麗等國際馳名的優良葡萄品種在這里安家落戶,種植規模達到兩萬多畝。此外,葡萄酒加工基地、畜牧業現代舍飼養殖基地、梭梭林嫁接蓯蓉基地、防風固沙生態林基地、優良牧草高效農業種植基地等等,在金沙園星羅棋布、次第展開。他還在這里規劃了葡萄酒文化藝術長廊,集中展示葡萄酒起源、發展到普及的歷程,透過圖片、實物讓人們更深刻地了解到葡萄酒文化。
秘境大漠,天堂草原。安恩達依托獨特的地緣優勢和地理環境,培育出了獨一無二的釀酒葡萄,釀造出了醇正的葡萄美酒,書寫著打造“西北葡萄酒都”的金色傳奇。由金沙苑公司釀造的臻尊蛇龍珠、臻尊赤霞珠、珍藏梅鹿輒等4類葡萄酒被列入第二屆中國國際林產業博覽會暨第四屆中國義烏森林產品博覽會參展林產品名錄,金沙臻堡干紅、白葡萄酒成為“神十”發射慶功酒。
安恩達的夢似乎更遠更高了,他還以2010年由國家水利部批準建設的海勃灣黃河水利樞紐工程正式實施為契機,科學規劃利用金岸區形成100平方公里的黃河庫區和美麗的沙湖道與景觀,以優質葡萄種植、葡萄酒釀造、葡萄酒文化旅游集群帶為基礎,大力發展生態觀光旅游,規劃實施大漠探秘、葡萄酒風情、葡萄酒莊、現代生態農牧業、高級度假酒店等一批獨具特色的觀光旅游項目。
安恩達,這位農民的兒子,有著與生俱來的樸實和樸素。耕耘不止,夢想不息。安恩達的夢是綠色的生態夢,是造福阿拉善的夢,是一個實業家無怨無悔的創業夢。他的夢,把愛深深植入到了烏蘭布和沙漠中,為阿拉善撐起了一片片濃濃的綠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