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理工大學 魯美娟 趙雅慧
隨著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就業再就業工作取得明顯成效,但由于人口基數、就業機制、就業觀念等問題,我國就業壓力仍然很大,尤其表現在大學畢業生群體上,而見習經歷無疑是提高大學畢業生就業能力的一個重要途徑。2006年,人事部等六部門發布《關于建立高校畢業生就業見習制度的通知》。2009年4月,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教育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國資委等7部門聯合啟動三年百萬高校畢業生就業見習計劃,明確從2009年到2011年,組織100萬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參加就業見習[1]。這一系列的舉措意味著“見習制度”的建立意義深遠,那么到底什么是“見習制度”呢?高校畢業生就業見習是指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到地方政府確定的社會責任感強、管理規范的用人單位就業見習,見習期間由見習單位和地方政府提供基本生活補助[2]。見習制度是為了幫助尚未就業的高校畢業生提升就業能力,促進供需見面,疏通高校畢業生面向基層就業渠道以盡快實現就業的制度,是為了彌補高校畢業生在人力資源市場上缺乏工作經驗和閱歷的一種措施。
見習制度對高校畢業生意義重大,對于注重實踐的會計專業畢業生更是意義非凡。隨著近幾年注冊會計師認證深受社會各界人士的青睞,財會類人員數量的激增以及2006年我國頒布的與國際會計準則接軌、趨同的《企業會計準則》等都對財務會計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會計人才要具有國際視野、熟悉國際慣例、精通管理和業務,向國際化會計方向發展。這一系列的變化都促使許多公司對高級財務人員求賢若渴,然而缺乏經驗的會計專業應屆畢業生顯然難以勝任,遠不能滿足企業需求。
響應中央建立就業見習的號召,2009年,贛州市政府發布《贛州市大學畢業生就業創業見習基地管理辦法》,政府全額負擔見習生活補助每人每月600元以及意外傷害險[3]。2010年,重慶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發布《關于認真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見習基地補貼工作的通知》規定,“就業見習基地按月為每名見習人員發放不低于500元基本生活補助,市財政對符合規定的見習人員,按每人每月300元標準補貼給就業見習基地。見習期間,就業見習基地為每名見習人員一次性購買的50元人身意外傷害保險,由市財政給予補貼。就業見習基地可以上報申請補貼,補貼按季度發放。”[4]2010年1月22日,廣東省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六次會議通過《廣東省高等學校學生實習與畢業生就業見習條例》,第一次將就業見習提升到了地方法規的規范層次。
在贛州市政府下發的《贛州市大學畢業生就業創業見習基地管理辦法》文件中,政府全額負擔見習人員的生活補助以及意外傷害險費用,見習基地單位僅需提供相應的崗位。對于見習基地單位來說,這無疑是低成本的勞動力來源,相對于問卷調查中搜集的普通實習所擁有的補貼(工資補貼、過節補貼、交通補貼、餐補以及在最低工資標準之上)無異于九牛一毛。雖然,就業見習制度的建立主要是為了使未就業畢業生獲取實際的工作經驗,增強競爭力,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堂而皇之的勞動力剝削。對于補貼、福利的標準,政府應考慮適當上浮。否則,政策的漏洞易導致就業見習成為獲取廉價勞動力的途徑,且見習的質量也得不到保障。
畢業生見習期間,畢業生既不屬于學校管理也不完全由見習單位管理。然而在見習期間,工傷風險仍然存在,遭遇意外并不鮮見。目前,對于這一風險的防范,僅有意外傷害險。事實上意外傷害險的賠付也是有一定的條件的,究竟是否能夠得到賠付是無法確定的。中國勞動保障報社法律事務中心副主任、勞動關系專家魯志峰表示:“由于見習大學生沒有參加工傷保險,一旦出現工傷不能進入工傷認定程序,只能按照民事賠償來處理。而民事賠償的標準高于工傷保險,事實上也很難執行。所以,一般的做法是走民事賠償程序,同時參照工傷保險的待遇。企業將承擔全部的賠償責任。本來企業提供見習崗位就是為政府分憂,再讓他們完全承擔這樣的責任顯然也有失公平。”[5]企業難以承擔,政府也無從負責,這就導致了見習人員意外事故“無人買單”的風險存在。
《關于三年百萬高校就業計劃的通知》中規定:“見習單位提供的見習崗位,應具備一定的技術含量和業務內容,以確保不同專業的高校畢業生提高技能水平和工作能力。” 其中“一定”的概念太泛,沒有準確的評價標準去衡量,不能夠充分保證見習生能夠獲取相應的專業技能和經驗。同時,崗位的提供不能保證專業的對口,有效崗位的缺失導致見習生不能夠從中提高專業技能和競爭能力。
對于“見習期間,見習單位應指定專人加強對見習人員的工作指導,努力提高見習質量。”實際上并沒有有效的辦法去監督,即使監督也只是定期定點的監督。這一要求的實踐只能憑借見習單位的社會責任感自覺執行。
相對于較成熟的職業見習制度——德國的“雙元制”,我國的見習計劃本身并不完備。一個完備的見習計劃應該包括職前輔導、在崗實習、離崗培訓以及職業資格認證等方面[6]。除在崗實習以外,其他方面工作的缺失是制約見習計劃在我國不能快速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因此,只有這幾方面工作的共同保證,見習計劃才能達到滿意的效果。
除廣東省外,各地僅以通知、辦法、意見的方式實施“大學生見習計劃”,立法層次低,配套制度不健全。高校也缺乏對畢業生就業見習制度相應的配套規定。一些缺乏社會責任的企業,利用見習制度中存在的漏洞,不繳納意外傷害保險,不簽訂見習協議,“合理”地侵害高校畢業生的合法權益。
由于企業對財務信息的重視,在見習期間,企業往往不愿意讓財會類專業畢業生尤其是會計專業畢業生接觸其核心的財務信息,這在很大程度上,減少了財會類專業畢業生尤其是會計專業畢業生的見習機會,制約了見習質量的保證。
對于政府與見習基地的分工,筆者認為應該適當提高見習生的補貼,同時見習基地應適當負擔見習生生活補貼。政府可以幫助見習基地宣傳,節約見習單位人事招聘成本。對于幫助見習生就業有顯著成效的見習基地可以給予政策上的福利,如:優惠貸款、財政補貼、稅收優惠等。成效可以以見習生見習后找到工作的勞動合同為依據來衡量,這樣可以激起見習基地對見習生培養的重視。同時,政府還應致力于對見習生的約束,使得見習生正確認識就業見習的嚴肅性。
對于見習生意外事故的保障,筆者認為應將見習生納入工傷保險范圍。考慮到見習基地幫政府分憂這一特殊性,為保障企業的利益,政府也應適當承擔一部分。
各個見習基地和特定高校可以建立聯系。對于見習崗位的設置,不應完全由見習基地制定,各高校也應參與進來。根據雙方需求制定,才能夠有效地實現就業見習的意義。另一方面,高校可以在畢業生中廣泛宣傳就業見習這一制度,提供畢業生離校后尋找就業見習的聯系方式。
沒有法律的保障實施,既不能夠得到重視也不能夠得到約束,使得見習單位即使違反通知規定也不存在違法代價。《廣東省高等學校學生實習與畢業生就業見習條例》的實施是就業見習發展的一個重要里程碑,是提高就業見習立法層次的良好表率。各地方政府可以參考學習制定,促進地方就業見習發展,完善就業見習制度。
由于財務信息的重要性,企業往往不放心讓見習的會計專業畢業生接觸核心的信息,防止信息的泄露。為解決這一問題,需要各高校與企業建立一定的機制去約束泄露信息的行為,使企業放心。首先,各高校應為學生建立檔案約束即將畢業的學生,規定如果一旦違反保密義務應在學生檔案中詳細注明以警示;其次,在見習之前,學生與見習單位需簽訂保密協議,規定違反保密協議的賠償責任;另外,此項保密制度還需獲得相關部門的認可。
[1] 七部門聯合啟動三年百萬高校畢業生就業見習計劃[N].中國改革報,2009-5-5.
[2] 傅琳琳,袁潔,凌金玉,張春蘭.關于高校畢業生就業見習制度的利弊分析調查報告——基于南京市部分見習基地管理人員、見習生的訪談結果[J].出國與就業·就業,2010(8).
[3] 贛州市大學畢業生就業創業見習基地管理辦法[EB/OL].http://xxgk.ganzhou.gov.cn/bmgkxx/szfbgt/fgwj/qtygwj/200906/t20090623_95560.htm.
[4] 關于認真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見習基地補貼工作的通知[EB/OL].http://www.cqxsjy.com/showxw.aspx?xwid=11024.
[5] 就業見習亟待完善——四問見習制度[N].中國勞動保障報,2009.
[6] 德國的雙元制[EB/OL].http://teacher.yqedu.com.cn/tresearch/a/405356064ci d00048.
[7] 狄方馨.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工學結合、校企合作”教育模式的探討[J].大家,2012(14).
[8] 陳曉梅,李視友,龔麗.會計專業“3+1”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