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爵齒德中孟子分權與抗衡的邏輯

2014-03-11 02:54:37魯建輝陳學凱
云南社會科學 2014年2期
關鍵詞:思想

魯建輝 陳學凱

先秦諸子對爵位、年齒、德行都非常重視,提出了大量可貴的看法。孟子首唱“天下有達尊三:爵一,齒一,德一”[1](P244),三者屬于一個體系,是社會秩序的原點,既不能割裂分離,也不能獨尊其一。

一、爵齒德觀念的提出與交互關系

爵,是名位的稱號,與祿緊密相連。在朝堂、會盟、祭祀等政治軍事場合,爵位用來排定人員的尊卑次序。單襄公講“制朝以序成”[2](P76),朝廷政事成功以爵位次序井然為標志。魯大夫孟文子也講“夫位,政之建也”[2](P162),位即爵位。春秋以前,舍去爵位是非常罕見的情況,以至于凡有舍爵之人,必然受到廣泛關注和傳頌,如殷之伯夷、叔齊,周之泰伯、仲雍。此外,很少有人能擺脫爵位制度。春秋時,人們對待爵位的態度有了很大變化,雖然官爵對一些人的吸引力還是很大,但是官爵對另一些人來講,神圣性逐漸消失,如鄭大夫原繁反對厲公用官爵作為賄賂收買人心,說“莊公之子猶有八人,若皆以官爵行賂勸貳”[3](P246)云云。爵位除了世襲以外,還增加了新的獲得途徑,如齊“莊公為勇爵”[3](P556)。舊的爵位制度在新的生產方式沖擊下,被大規模地改造。爵位已經從一個有百利而無一害的神圣之物,轉變為有利有害的事物。對君王而言,搞不好則“索為匹夫不可得也”[4](P137),如桀紂、齊湣、宋偃。同樣,社會下層的人也會因趨利避害而放棄爵位,齊懿公的兩個臣仆“謀弒懿公,納諸竹中。歸,舍爵而行”[3](P388)。

齒,《禮記》載周文王言,“古者謂‘年齡’,齒亦齡也”[5](P827)。其實,齒反映心性的成熟度,是一種自然秩序,從老至少,一體適用。先秦文獻中,與齒直接相關的概念有“老”。齊景公老邁,諸大夫言“君之齒長矣”[3](P854)云云。齒與老受到重視的根本原因在于,年齡越大,心性越成熟,生活經驗也越豐富。國人很早就進入了農牧生活模式,呈現為一種超穩定的自然循環狀態,經驗對未來生活能夠起到重要的指導作用。只要不是經常處于戰爭狀態,老年人在群體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農牧生活模式基本是集體勞動,有豐富經驗指導,往往會獲得事半功倍的收益。經驗增多帶來的好處遠遠大于體力下降而產生的損失,久而久之,年老但生活經驗豐富的人,在群體中就會受到一種自然的尊重,稱之為齒尊。齒尊的基礎是能夠為大家帶來豐厚的物質與精神產品的利益,只要這種利益不消失,齒尊就會長久有效。另一方面,齒尊產生在社會神經的末梢,處理的都是細致入微且轉瞬即逝的事情,爵尊通常難以觸及,所以不可替代。在齒尊之上,國人發展出了更為細致復雜的文化觀念。如齒尊為父子、君臣、先王等觀念提供了理性與合法的基礎。值得注意的是,齒尊在同姓氏族中效力明顯,在異姓氏族中則會大大減弱。

德,從殷代開始,便專屬于帝王。盤庚反復強調,一切施德積德,“不敢動用非德”[6](P209)。到了西周,周公總結紂王失敗的原因,“弗惟德馨香,祀登聞於天”[6](P326),認為其德不配天,提出周人要以德配天和“明德慎罰”[6](P309),形成了周初的基本政治觀念和治國方針。同時,德概念開始出現具體的條目,如“三德:一曰正直,二曰剛克,三曰柔克”[6](P261),并且有了相應的內容,如敬祖、保民、無逸、親親、庸勳、尊賢等等。從個人來說,有德與否是能否得到天助的依據和主觀條件,天則依德給予政治、壽夭、富貴等的賞賜,這種思想類似于宗教理性。從社會來講,德既是一種理想的秩序準則,又是一種對實踐的規范、指導。更為重要的是,德在春秋戰國時期完成了由上而下、再由下返上的互動循環的兩個階段。在社會運動中,民眾與士人的力量得到展現,使得認識上的爵齒德三分有了現實基礎,這是一條新的思維邏輯之路。第一階段,德作為觀念符號,有一個從專屬到泛化的過程,即從天子到子男的逐漸下移。在春秋中期前,五等爵之下的人不能稱德。中期時,德的稱述對象有了重大變化,五等爵之下的陪臣卿大夫也開始稱用,來表達賢能。如秦穆公不因殽山之敗而廢孟明視,稱“孤之過也。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3](P346)。甚至有罪而廢為庶民的人,也稱其德。晉國冀缺和妻子在田間勞動,相敬如賓,胥臣稱“敬,德之聚也。能敬,必有德”[3](P347)。到末期,德在日常生活中大量應用,對象已經泛化,孔子講“德不孤,必有鄰”[1](P74),德就含有最高的抽象意義。又講“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民鮮久矣”[1](P91),認為民也應該有中庸這樣的至德。孔門弟子稱德于世,“德行: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1](P124)。連鄉愿和小人都稱德,前者“德之賊也”[1](P180),后者德如草[1](P139)。甚至以千里馬為比喻,“驥不稱其力,稱其德也”[1](P158)。德觀念在下行的過程中,不斷地向上反饋,由下而上的第二階段也同步進行。這兩個階段的完成,其重要意義在于:為所有人構建了一個共同的道德平臺,“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德者本也”[1](P4,11)。借助這個平臺,孟子提出的達尊“德”便有了堅實的思想基礎。要之,孟子的“德”是體道之德,它是道在人倫與社會中的實現。德尊的威信來自于有德之人的賢能和功業。它與爵尊、齒尊最大的區別在于,它更取決于主體后天的努力程度,完全不同于世襲的爵尊和既定的齒尊。進而,孟子把爵齒德視為三元共在。德、爵對等,是后世“道”“君”二分、“從道不從君”[4](P178)的原型。

爵齒德之間的交互關系,古人多有論及。爵與齒,孟子認為齒尊對于爵尊有著非凡的意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於掌”[1](P209)。二者結合可扭轉政局,衛國公子州吁弒其兄自立,老大夫石碏使人告于陳國,“衛國褊小,老夫耄矣,無能為也。此二人者,實弒寡君,敢即圖之”[3](P195),陳人非常敬重石碏,幫助衛國消除了國難?!洱R語》有“鄉不越長,朝不越爵”[2](P227),是不同場合人員次序的判定依據。但是,當爵與齒交互時,爵尊會突入齒尊的領域,破壞原有次序,展示特權。《禮記》有“壹命齒於鄉里,再命齒於族,三命不齒。族有七十者,弗敢先”[5](P1857),“命”指來自國君或天子的任命,次數越多,則爵位越高,三命則為列國之卿。唯獨齒尊最高者,七十歲以上的同族老人,尚微尊于列卿。爵與德,在春秋以前二者合而為一,“宗廟之中,以爵為位,崇德也”[5](P862)。事實上,貴族只要出現驕奢淫逸、害于德性的行為,爵與德就會分離。但作為階層和整體意義上的爵德分離,發生在春秋舊貴族全面衰落以后。在戰國初年的人看來,爵位與德行有互相支配和否定的情況。如孟子講有尊位的魯繆公不可與有尊德的子思成為朋友[1](P328)?!吨杏埂分v“非天子,不議禮,不制度,不考文……雖有其位,茍無其德,不敢作禮樂焉;雖有其德,茍無其位,亦不敢作禮樂焉”[1](P37),強調了爵與德的互相分離、促成和否定。在現實中,二者與不同主體結合會出現對峙關系,如君主與士人。魏文侯評論自己與段干木之間的關系,講“勢不若德尊,財不若義高”[7](P1326)。君主們迫于形勢,重道而尊士,甚至與士人“分庭抗禮”,表現出德、爵的分權抗衡。吊詭的是,君主雖因重道而屈勢,但會轉化成美德,如此爵、德共附于君,君主更加地具有權威。齒與德,在古人那里,兩者往往是相互正面促進。齒尊、德尊的思想與力量源自于重民思潮的涌動。

爵齒德三者之序,諸子非常重視。《中庸》曰:“序爵,所以辨貴賤也;序事,所以辨賢也……燕毛,所以序齒也”[1](P27),在祭祀祖先的活動中有三者的展現。三者哪一個為先,往往根據不同的場合來確定。如在喪祭的場合,尊神第一。周人按宗族嫡子制度活動,《禮記》“大夫之庶子為大夫,則為其父母服大夫服,其位與未為大夫者齒”,鄭注“雖庶子,得服其服,尚德也。使齒於士,不可不宗適”[5](P1585)。嫡子實際是以國家意志確定下來的一種無冕的爵位,可稱為宗爵。嫡子代表一家之主,他的宗爵來自祖先神的授予,已超越了官爵和齒德的序列。這是周人建立的一種特權,與天子君王超越所有齒德的尊權相同。在朝廷之上,則按照官爵為先的原則。此外,通常情況下,諸子推崇德尊至上的序列原則。魯大夫叔孫豹引用臧文仲的話“‘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m久不廢,此之謂不朽……祿之大者,不可謂不朽”[3](P567),直接將爵祿置于德能之后。晉大夫叔向也講“厎祿以德,德鈞以年,年同以尊”[3](P645),德在年先,以德定祿。《中庸》視德為決定性因素,“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壽”[1](P26),當然這只是一種愿望或理念而非現實。

二、爵尊獨斷與反對獨尊的分權抗衡

孟子提出三達尊時,齊國已取代了魏國的霸主地位。秦在商鞅變法后,迅速強大,形成與齊國爭衡天下的東西格局。韓國在申不害變法后,實力也不可小覷。要之,商鞅、申不害、慎到三位法家巨擘推出了君主集權專制的政治主張,爵尊獨斷一切的思想已經產生。其中商鞅倡導君主集權最徹底,秦國的君主專制制度最完備。韓、齊兩國由于地處山東,受中原文化牽絆較大,君主專制雖然已露雛形,但遠不如秦。另外,齊國稷下學宮的思想也非常活躍和多元。因此孟子的三達尊理念有了正反兩面的材料。達尊,其實就是通行的權力。尊,在本質上是一種權。尊是祭物,有崇重的意思。權即“稱錘”,可“知輕重”。天下的三種達尊就是社會中最有力的三類權力,即爵權、齒權、德權。春秋戰國,天下雖然紛亂,但是從思想到現實歸于一統的趨勢已逐漸形成。齊宣王有治理中國的“大欲”[1](P210)。孟子也高舉“行仁政而王”[1](P229)的旗幟,答梁王天下將“定於一”[1](P206)。但是天下以什么方式統一卻存在著重大爭議。孟子未至秦國,但他敏銳地感受到天下有君主專制、爵權獨尊的趨勢,以罕見的識力明確提出了分權抗衡思想。盡管諸子大多不贊成帝王獨尊,擔心爵權成為天下的唯一秩序原則,現實卻是王權壟斷一切,沖垮和淹沒所有阻礙和抗衡的力量,形成了君主專制制度。分權抗衡的吶喊在秦后的兩千年里杳無聲息。于是,孟子稀薄的分權抗衡思想則顯得彌足珍貴。

孟子講“朝廷莫如爵,鄉黨莫如齒,輔世長民莫如德”[1](P244~245),明確指出三種尊權的行使主體和適用領域。爵權的主體是君王及其臣僚,適用于朝廷等政治經濟領域,最高代表是王,以爵祿大小為尊卑秩序。齒權的主體是鄉老,適用領域在鄉間田里,最高代表是老。德權的主體為士師,適用領域在思想和能力培養方面,最高代表是圣人。三領域互有交叉,三主體或有兼為但差別顯著。朝廷中,祿位高低反映著爵權大小,它以國家機器的強力為后盾,是一種外部硬約束。鄉間生活領域,心性成熟與長幼年齡標志著齒權的大小,它以自然人性為保證,是一種外內結合、軟硬兼具的約束。在精神觀念與才能領域,德行厚薄體現著德權的大小,它以理義、學識為保證,是一種內在的軟約束。借此區分,孟子反對獨尊,“惡得有其一,以慢其二哉?”[1](P245)君王不能借爵權輕慢老者和有德者。實際上,三者都不可獨尊。爵獨尊,即官本位,自以為是,高高在上,凌下必甚,使人嫌惡。單襄公講“夫人性,陵上者也,不可蓋也。求蓋人,其抑下滋甚,故圣人貴讓。且諺曰:‘獸惡其網,民惡其上’”[2](P75)。老獨尊,則倚老賣老,為老不尊,同樣不行。連孔子這樣倡言孝道的人,對于老而無善之輩,也嚴加痛斥“老而不死,是為賊”[1](P161)。德獨尊,則處處賣德,喋喋不休,空言無實。孔子也非常厭惡空德無實之人,斥責鄉愿是德之賊?!独献印吩啤跋碌虏皇У?,是以無德”[8](P150),德若獨尊,恰恰無德。孟子不愿答禮滕更,強調“挾貴而問,挾賢而問,挾長而問,挾有勳勞而問,挾故而問,皆所不答也”[1](P370),其中貴屬爵,賢、勳屬德,長、故屬齒,告誡人們不可挾尊。孟子認為分權能防止挾尊現象的發生。一方面,三種尊權各有適用領域,也各有無能為力之處。分權的基礎在于社會分工,孟子講“且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為備”[1](P262),所以社會分工必不可少。不僅如此,孟子還講“今有璞玉於此,雖萬鎰,必使玉人雕琢之。至於治國家”[1](P222)云云,強調無論雕刻玉器,還是治理國務,都必須由專人來做,將分工從生活領域擴展到政治領域,以分工來類比三達尊的分權關系。另一方面,分權的實質內容是分“利、欲”于民。君與民的利益能夠平衡,可以保障尊權特別是君權的正常延續。雖然從總體上講,君主們的利益與民眾的利益是一體的,但在具體的歷史現實中,社會利益總量有限,君民必然二分,在利益分配上是對立的,君富則民窮,民富則君寡。

分權必有抗衡。爵齒德三種尊權間有矛盾性,相分則互相批判。如果某種權特別是爵權獨尊,害及它權,那么必然招致它權的反抗,所以三權應該是一種相互調整的抗衡關系。在孟子的思想中,首先,爵權有自我調節的平衡功能。在一個組織中,存在著大大小小的爵位,即便是最高位的君王,也會受到臣下的制約。其次,爵權的自然秩序是上級指揮下級,下級通常不能單獨運用爵權來反制上級,往往需要聯合德權與齒權。孟子提出了四種情況:“去之”、“易位”、“放逐”、“放伐”。第一,異姓之卿“君有過則諫,反復之而不聽,則去”[1](P330),認為異姓大臣對宗姓江山不負無限責任,君主不堪其位,諫言不聽,則異姓大臣可以棄位而去。第二,因為“貴戚之卿”以同姓為主,對宗姓江山負有無限責任,所以必須“君有大過則諫,反復之而不聽,則易位”[1](P329)。同姓大臣可以配合德權、齒權,更換現任有亡國之行的君主。第三,“放逐”君王。爵齒德三權合于一身的大臣,如伊尹放逐了不堪帝位、失德年少的太甲。后來太甲改過自新,又重登帝位[1](P365)。第四,對于那些德行敗壞,卻握有重權,無法改變,無法和平放逐的君王,如桀紂,那么時之大賢,如湯采用武力驅逐夏桀,武王甚至誅斬商紂。孟子認為惡君非君,只是一夫,從名義上取消了惡君存在的合理性,釜底抽薪,蕩滌了惡君的名義光環。“聞誅一夫紂矣,未聞弒君也”[1](P222)。最后,孟子提出“有天爵者,有人爵者。仁義忠信,樂善不倦,此天爵也;公卿大夫,此人爵也”[1](P342)?,F實爵位數量少,授予不盡合理,大德者往往沒有實際的官職,即人爵,孟子提出人人有天爵。這是起點的平等,無論天子庶人。實際上,孟子的天爵就是德行與年齒。孟子用天爵打通了爵齒德之間的現實鴻溝。天爵平等說就是道德、心性平等說,它是孟子分權抗衡思想的理論平臺和底氣來源。孟子顛覆了人們通常的爵祿觀念,只把人爵作為尊爵中的一種,而且其重要性低于天爵。人爵之尊與齒尊、德尊比較,又是更下一層,這里面有一個雙重規制人爵的安排。以便平衡王權,反對權力獨占。提倡分權抗衡,人們要意識到和爭取自身的權力。在批判思潮洶涌澎湃的戰國時代,有如此強烈的保衛權力的思想,以至于諸子從來不把現實中的某王視為圣王,諸王也無人敢自居圣王。齊宣王大臣陳賈曾問“王自以為與周公,孰仁且智?”宣王趕忙斥其非問,“惡!是何言也?”[1](P249),甚至不敢自比周公。

分權亦有合作。爵齒德也有統一性,三者相合,則互補互助,相互轉換,促進各自的有效性、穩定性。其一,爵權借助齒權來證明自身合情合理。例如,把君主臣民之間的對抗關系柔化類比為父母子女關系?!渡袝吩疲骸疤熳幼髅窀改?,以為天下王?!盵6](P261)自國人有史以來,就已經形成了這樣的觀念。其二,德權借助尊老養老,即齒權的支持,來提升德權的威望。如伯夷、太公“聞西伯善養老者”[1](P288),“天下之父”歸于善德著名的文王,天下之子何能不從。其三,爵權獨斷,霸占性、德,證明爵權至高無上。擁有爵位的人直接宣布與性、德合一,將其據為己有。秦始皇在天下一統后,就宣布自己“體道行德”[9](P168),這是三權一體化的現實事例。其四,帝王以爵位頒賜眾人,號稱養老、尚德,從而反襯出帝王全性大德,以爵顯性、德,以性、德保爵。帝王借助爵位實現大全,進而烘托出自己的神圣性,鞏固了帝位。其五,爵齒德三者主動合一。“先王之道”概念是具體表現?!暗馈斌w現德權,“先”體現齒權,“王”代表爵權。它自產生以來,便擁有無可置疑、至高無上的權威,是最高精神的代表。有子講“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1](P51),已表現出獨斷一切的態勢。孟子多次講到“先王之法”、“先王之樂”、“先王之心”,總之要“守先王之道”[1](P271)。雖然孟子期待有道之王,認為“五百年必有王者興”[1](P252),但他更多的是冷靜地懷疑與批判。

三、分權抗衡思想的意義

孟子倡言分權抗衡,就是為了喚醒人們的懷疑與批判精神。在宏觀上,分權抗衡機制能保障社會運行系統的均衡與良性循環,防止一權獨尊造成的僵化與惡性循環。具體的目標很明確:約束君主,限制爵權。孟子引用曾子的話,“出乎爾者,反乎爾者也”[1](P224),告誡統治者,如果只顧自己享樂,不顧百姓死活,那么,百姓也會用同樣的態度對待他們。前人將孟子的分權思想歸納為“以德抗位”[10](P70),其實就是以德權抵御不合理的爵權侵擾,但是只說出了分權抗衡思想的一部分。更為普遍的情況是,爵權往往惡性膨脹,只手遮天,侵占齒權、德權所對應的領域和事務。如何抑制爵權,發揮齒權、德權的各自作用,是解決爵權獨尊的關鍵。分權抗衡的思想若能為民眾熟悉領會,運用于自身權利的爭取,那么對于濫用權力者是一個極大的限制。教育民眾、官僚、知識分子知權、行權,明白具體內容和相應領域的界限則非常重要。對于民眾而言,行權保利可以安情適生。民眾、知識分子,要變被動行權為主動行權,被動行權往往陷于虛弱消極而失權,或者久郁爆發后而濫權。民眾權力意識和行權能力的釋放則為重中之重,同時也是限制官僚過度行權的根本保障。對于官僚而言,一方面要變過度行權為正當行權,過度行權必然造成民眾的失權。另一方面,雖然把官僚的權力關進籠子里非常重要,但是不作區別,一味限制權力又會造成不作為。

孟子的分權抗衡思想有五個特殊之點。第一,肯定君的存在,贊成君主制,但反對君主專制。尊君是戰國時代的通識。孟子在尊君的同時,更強調懷疑與批判。孟子有條件的尊君和他人盲目順從君主,最大的區別是講不講分權抗衡。孟子發揚了孔子所強調的“以道事君”[1](P130),細化了具體的態度,講“責難於君謂之恭,陳善閉邪謂之敬,吾君不能謂之賊”[1](P282)。這里暗含著一個前提,即君主必然有犯錯和邪性的地方,從根本上破除了君王圣德無上的理論幻想。相比較而言,春秋戰國時期,盛行在臣下之間的是絕對盲從。自古“君命無二”[3](P315),“君命,天也”[3](P817),“委質為臣、無有二心”[2](P445)是普遍的意識和強勢輿論,很多人用性命做了證明。自梁惠王與齊威王徐州相王,具有專制性質的王權開始登上歷史舞臺。王權的力量來自上天,《老子》講“道大,天大,地大,王大”[8](P102),把王視為與道、天、地并列的存在。相比較而言,孟子質疑君王至上,強調“格君心之非”[1](P291),“未聞以道殉乎人者也”[1](P370),反對順君喪道,完成了有史以來君臣之間主奴關系的第一次褪毛。第二,去除天子的神圣光環。一般認為,天子在五等爵制度安排之外,是神而不是人,是至高無上的存在,不容懷疑、認識和思考,但是孟子最先提出“天子為五等爵之首”的思想,認為爵權的頂點是天子,是最高一級的爵。他講“天子一位……子、男同一位,凡五等也”[1](P321)。這在當時乃至其后兩千余年,都可以說是振聾發聵的。反觀《禮記》“王者之制祿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5](P449),非常明確地把天子安排到了五等爵祿之外。到了明朝,皇帝“奉天承運”這種專用套語的出現,把天子神化到人們的潛意識中。第三,推動了分權抗衡和追求平等在思想上的互動循環。事實上,孟子的“道”是一種“帶有等級性質”的道,即承認社會中的人與人之間存在的等級關系,這在當時社會歷史條件下不可避免。孟子的可貴之處是,在人格和精神方面,提出以分權抗衡追求道德平等的問題。雖然,這些思想的幼苗不能立刻解決戰國社會中的人身依附與等級關系,但是,畢竟邁出了走向“平等道”的一步,打開了士階層對主體精神自由追求的大門,培養出推動平等、承上啟下的力量。第四,倡導“民為貴”、“君為輕”[1](P375)理念。雖然單個的民眾根本不會被君王放在眼里,但是民眾的合力已經反反復復得到彰顯。后人記孔子言“夫君臣之與百姓,轉相為本,如循環無端”[11](P59),比起“率土之濱,莫非王臣”[12](P463)的人人為君主所有的思想,就前進了一大步。史墨評論魯君失民,季氏得民為政,“民不知君,何以得國?”[3](P804)昭示出得民之助就能為君。孟子則說“得乎丘民而為天子”[1](P375),君權來自于民眾,完全顛覆了君權神授的邏輯。這些思想為分權抗衡和“民為貴”理念的出現鋪平了道路。若君權來自神授,那么必然導致君主只對祖先神負責,實際是君權獨尊,君主專制就是不二選擇。第五,孟子提出人皆可以為君和特殊情境中可以無君的假設,解放了人們的思想。前者,堯舜乃人君,“人皆可以為堯舜”[1](P345)在邏輯上能推出人皆可以為君。當然,孟子更多的是從道德追求上講的,但是在消解君王的神秘性上,功不可沒。后者,即使是明君,不能給民眾帶來福利,避免災禍,那么,無君可也。孟子講周人去邠遷往岐山,借太王之口犀利地說“二三子何患乎無君”[1](P226),道出了后世絕大多數人不想說、也不敢說的一個真理,君王不是不可或缺的。這個觀點與《呂氏春秋》中“置天子非以阿天子也”[13](P546)的思想相通。相反,董仲舒講臣民“不可一日無君”[14](P31),宋人李覯反對“孟子之道人皆可以為君也”,贊同“無王道可也,不可無天子”[15](P512,518),沒了天子則如喪考妣。

孟子沒有意識到戰國時代興起的“圣王”觀念的負面作用,在圣王面前,分權抗衡思想完全無力,所以說孟子的分權抗衡思想并不徹底。孟子雖然重民,但是還沒把分權抗衡的智慧之火傳遞給百姓,民眾的力量遠遠沒有被激發出來。這就決定了分權抗衡的力量雖然彰顯但是遠遠不足。歷史現實中,絕大多數人“從君不從道”。根本原因就在于君王爵齒德三合一,控制著一切生活、生命所需要的東西。社會的物質生產狀況,不支持撇開君王的思想和生命的存在。孟子身上散發的光芒是他敢于擔當和孜孜不倦倡導“民為貴”、“制民之產”,激越昂揚的懷疑與批判。總之,《詩》云“伐柯伐柯,其則不遠”[12](P399),孟子分權抗衡的理念,雖然與現實中的體制一直相去甚遠,但是其為后人借鑒的意義永遠存在。

猜你喜歡
思想
轉化思想的應用
思想之光照耀奮進之路
華人時刊(2022年7期)2022-06-05 07:33:26
聚焦補集思想的應用
思想與“劍”
當代陜西(2021年13期)2021-08-06 09:24:34
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思想永遠不能丟
人大建設(2019年4期)2019-07-13 05:43:08
“思想是什么”
當代陜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0
遞推思想及其應用
中等數學(2018年3期)2018-08-01 06:42:02
學思想 悟思想 用思想
中國鹽業(2018年21期)2018-03-05 08:06:10
把握轉化三要素 有效滲透轉化思想
聚焦補集思想的應用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一级片一区| 国产一线在线| 国产日本欧美在线观看| 先锋资源久久|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女同| 国产凹凸一区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中文字幕国产av| 中文字幕2区| 热久久综合这里只有精品电影| 99久久精品国产麻豆婷婷| 亚洲天堂日韩在线| www.av男人.com| 中文字幕亚洲精品2页| 国产中文一区a级毛片视频 | 国产亚洲高清视频| 无码AV动漫| 久久中文字幕不卡一二区| 精品1区2区3区| 亚洲无码高清免费视频亚洲| 欧美第九页| 91小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99国产综合精品女同| 国产色爱av资源综合区| 久久亚洲AⅤ无码精品午夜麻豆| 亚洲日韩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人| 992Tv视频国产精品| 亚洲日韩图片专区第1页| 日本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内射视频| 在线观看欧美精品二区| 国产青榴视频| 麻豆国产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日韩美毛片| 黄片在线永久| 欧美a在线| 午夜成人在线视频| 亚洲一级毛片在线观| 青青草原偷拍视频| 97se亚洲| 91九色国产在线| 国产亚洲视频中文字幕视频| 影音先锋丝袜制服| 狠狠色狠狠综合久久| 黑人巨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区| 国产美女主播一级成人毛片| 999精品色在线观看| 午夜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精品自拍| 青青草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无遮挡AV| 精品色综合| 天天综合网站| 伊人AV天堂| 日韩av手机在线| 女人18毛片久久| 中日韩欧亚无码视频| 强乱中文字幕在线播放不卡| 人妻无码中文字幕第一区| 麻豆精品在线视频| 国产91麻豆视频| 尤物亚洲最大AV无码网站| 亚洲免费成人网| 国产va在线观看| 91午夜福利在线观看精品| 亚洲一区波多野结衣二区三区| 亚洲成人www| 亚洲国产中文综合专区在| Jizz国产色系免费| 国产情精品嫩草影院88av| 国产福利大秀91| 国产亚洲日韩av在线| 1024你懂的国产精品| 手机在线免费不卡一区二| 久久人人妻人人爽人人卡片av| 欧美一区二区福利视频| www.99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中文字幕精品视频| 久久久久无码精品| 亚洲乱强伦| 国产在线第二页| 欧美精品二区| 亚洲国产日韩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