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文軒
音樂與健康系列(二十四)人體部位的音樂奧秘(一)
文/王文軒
美國百老匯的“人體音樂藝術”晚會上,一名特藝演員在舞臺上亮相后,就開始連續抖動他那全身渾厚而又剛健的肌肉,隨著那一塊塊健美肌肉的凸現跳動,與人體連接的組合音響設備悠揚地奏起了優美動聽的《藍色多瑙河》樂曲,傳出的聲樂如同木琴般的音調,新奇流暢,親切悅耳,使觀眾們陶醉于其中。
音樂是聲調與節奏的奇妙結合。人體除了生理運動效能外,還有行為效能、意識效能和生物電磁效能等等。一些身懷絕技的藝術大師和民間藝人會獨創演奏一曲曲新奇的拍臍音樂、摑臉音樂、磕指音樂和母親心樂、眼睛音樂、骨骼音樂等等。
人的心臟是每個人生命的要害部位。用手捂住胸口,就會感到心臟有節奏地跳動,有人就是利用心的跳動奏出悅耳的音樂,讓每個人聽到自己的“心聲”。
那么,心臟是怎么演奏出動聽的“心樂”呢?原來,心臟本身能發出一種低頻電振波和生物磁脈沖。一些專家利用電子計算機記錄了這種振動波和脈沖信號,再把這些信號輸入電子計算機,便寫出了心臟奏鳴曲。結果,“心樂”很受觀眾們關注,在音樂會上大獲成功。
多少年來,包括醫生及一般人都有這樣的想法,如果能讓煩躁不安的嬰幼兒聽聽媽媽心臟和臉部的聲音,他們會不會因此而安靜下來呢?最近,美國有人就錄制成一種名為《Transitions》的心臟撫兒音樂,它是錄自母體胎盤內的血流聲,再配合母親心臟搏動聲和大自然的水流聲,運用電子合成技術錄制完成的一種“心樂”。
根據臨床實驗,對象為一些處于躁動狀態的早產兒,在播放母親“心樂”的最初20分鐘內,這些早產兒出現了氧氣飽和度上升、心跳和血壓下降至正常指數等數種奇妙的現象,嬰兒躺在搖籃里,聽著媽媽的“心樂”,便會很快進入夢鄉。
眼睛,心靈的窗口,卻也能“吹奏”出渾厚優美的樂曲。這是日本爵士隊隊員杰士加的特異技藝,他可以用眼睛“吹奏”喇叭進行奏樂表演,因此成為樂隊活招牌,吸引了不少樂迷。
杰士加6歲學喇叭,直至27歲,有一次,他想看看喇叭內是否因落地而弄污了,于是把喇叭放到自己的左眼上觀察。但一接觸,左眼竟然立即跳動,令喇叭發出聲響。杰士加在驚異之余,才發現自己左眼有吹奏喇叭的功能,于是靈機一動,刻意訓練左眼吹奏喇叭。現在,他已練到能用眼睛吹奏幾支曲子,表演時很是受寵。
目前,杰士加在一般表演中不僅用左眼吹喇叭,同時用口講笑話或吹號角、角笛等。“當音樂聲一起,我的眼睛就出現彩虹色彩,一接觸到喇叭口,就可不停地跳動吹奏。”杰士加說。
另外,美國有一項人體音樂研究課題,也能使眼睛“吹奏”出清脆的笛聲。專家們說,用帶電極的導線連接在眼皮上,節奏和諧地眨眼時,人的眼神經生物電脈沖和眼皮動作信號輸入電子計算機后,便會合成譯奏出奇妙的樂曲。通過藝術地控制眨眼時變換速率和頻率,就能演奏出一首優美動聽的音樂。
無奇不有的是,人的下氣(肛門放屁)也能演奏出清脆悅耳的樂曲。下氣是人體的一種生理現象,然而德國漢堡“盧娜 · 盧娜”游樂場的特藝師瓦爾德哈爾卻使之成為一門奇趣的藝術。
“一個控制自如的屁蘊藏著無數音樂術語,絲毫不遜色任何一種樂器。”瓦爾德哈爾說。肛門發音機構和古典吹奏樂器十分相似。一個藝術性強的屁會輕盈地從腸子中涌出,連綿不斷地發出清脆動人的聲音,猶如浪珠,然后在肛門奏出復調或旋律。
許多人認為,瓦爾德哈爾的下氣之所以源源不斷是因為多食洋蔥。其實恰恰相反,米飯和蔬菜才能產生大量腸氣而有益于連續放屁,這是下氣藝術家的一大秘訣。另一方面,瓦爾德哈爾舉行音樂會需要更多的下氣時,還會選擇性吸進空氣,以特殊技巧壓入腹腔,然后加以控制,有節奏地排出體外,于是成為抑揚動聽且旋律優美的樂曲。
進行“下氣音樂”表演時,往往由小提琴伴奏,瓦爾德哈爾經過諧趣的亮相后,便開始打屁表演樂曲。人們一開始就會聽到一種聲音從腸子里發出,接著悠然響起貝多芬《命運交響曲》第一主題的變奏,令觀眾驚奇不已,唏噓歡呼。表演中,伴奏的小提琴手不時地停止演奏,因為這位下氣藝術家需要換氣調息以延續旋律,同時調整屁樂節拍和音調,使人們嘆為觀止。
瓦爾德哈爾還有一大藝術訣竅。他介紹,要使下氣成為一門藝術,必須熟練控制橫膈膜、收縮肌和大腸,并且要掌握一般樂器的演奏法,通過心理活動再進行控制,才能奏出美妙的旋律。
(責任編輯 張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