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冉
睡美人沒有和王子過上幸福的生活,而是變成了復仇女巫;丑小鴨沒有變成白天鵝,而是成為了婦人的盤中餐;阿拉丁沒有戰勝壞法師,而是背叛了當初的朋友……這些在網絡上流行的“黑童話”突然就火了起來,甚至公開出版。當厚黑之道已經成為成人世界不可言說的生存法則時,這股堪稱黑色的潮流也正悄悄向兒童世界蔓延。
童話一直是兒童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那些流傳深遠的經典童話故事中,作者發揮奇異的想象力,通過優美、通俗的文筆,向孩子傳遞類似“正義戰勝邪惡”的完美結局,其營造的單純、美好的世界讓未涉世的孩子對未來充滿信念和希望,給他們直面生活的勇氣,并感受到一種正能量。于是,這些經典童話便擁有了一份在污濁殘酷的現實世界中如蓮花般卓然獨立的美好。
黑童話的出現則完全顛覆了傳統經典童話的故事情節,轉而將人性的惡劣赤裸裸地暴露在孩子面前。作品中的世界表面上看似美好,實則暗流涌動。小紅帽和她的媽媽為獲得遺產合謀毒害她的外婆,王子功利地守著唾手可得的幸福,凡此種種,成人世界的物質和精神迷失滲透其中。在一定意義上,這些黑童話和熒屏上泛濫的宮斗劇并無二致。而就在這斗計斗術之間,人性的善良、信任早已被無情的現實腐蝕得不值一文。不知昔日的安徒生們看到自己的作品在另一個國度遭遇今天的改編命運會做出什么表示,也許就像網友所說“被氣活過來”也不一定,但可想而知的是,這類作品會給孩子幼小的心靈帶來刺痛和傷害,影響他們健康價值觀的形成。
在黑童話的創作者和支持者看來,現實本就如此不堪,早點將這些陰暗面呈現給孩子,能讓他們在日后少走彎路。筆者認為,這種觀點無異于打著“一切為了孩子好”的大旗進行自我安慰。根據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的“凈化說”,悲劇能夠凈化一個人的心靈。但對于年幼的兒童來說,悲劇往往太沉重,他們辨別和思考能力不足,并不足以擔負,況且很多惡俗的黑童話離高質量的悲劇藝術還很遠。
與其先給孩子打社會黑暗、人性陰險的“心理預防針”,還不如先給他們灌輸溫馨、美好的價值觀。孩子以后會成長,成長中的艱辛、挫折他們會一一經歷,而在親身見證后,他們自然會從中吸取教訓,進行自己的價值判斷,并用內心一直以來存有的信念與社會的陰暗面進行抗爭。相反,若過早地把美好打碎,將污濁呈現給孩子,相信很多孩子都會發出“感覺永遠不會再愛了”的失望和哀嘆心聲。
素材解讀:當原本單純的童話領域遭遇了黑童話的“襲擊”,孩子們又無處可逃,這是不是意味著我們的孩子將更快地學會成人的世故和圓滑?是不是孩子的童年就這樣被“黑”了?還是給孩子留一片精神圣地吧,當他們在現實生活的奮斗過程中感到疲憊時,至少還可以回味起記憶里童話世界里的善良和美好。
適用話題:凈土 污染 精神垃圾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