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萍
【摘 要】現代社會中,經常需要對大量繁雜的信息作出合理的篩選與判斷。為適應這一要求,《數學課程標準》就統計知識的教學特別提出了“發展統計觀念”的教學目標。統計與人們的日常工作和社會生活密切相關,生活已經先于數學課程將統計推到了學生的面前。
【關鍵詞】生活;現實;經歷;解決
但在以往,我們廣大教師往往認為,統計就是計算統計量、制作統計圖表。而從“統計即信息處理”的觀點來看,計算統計量、制作統計圖表只是統計活動的一個方面(描述數據),遠不是統計活動的核心。以往的統計教學把這個環節從信息處理的全過程中摳出來作為教學重點。學生經過學習得到的只能是技能技巧方面的提高,而毫無發展性可言。為改變這種狀況,真正地把培養學生的統計能力落在實處,在教學中應注意以下三個方面。
一、呈現具有現實背景的統計素材
統計學源于人類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種統計實踐活動。我們完全可以也應該給統計教學賦予鮮明的現實生活色彩,像統計孩子們的生日、脈搏、身高、零花錢、喜愛的水果、課外活動的方式、感興趣的科目等等。可以想象,當孩子們面對這些來自于他們身邊的統計素材時,是多么容易產生求知的欲望;又會感到多么的親切。另一方面,現實背景的統計素材不僅僅局限于孩子們的生活,還應該來自于豐富多彩的世界。像貓頭鷹、啄木鳥消滅害蟲的情況,樹木吸收二氧化碳的數據,地球上資源可利用的情況,人口多少與福利分配的情況,吸煙與疾病率的分析,居民住房的擴大,彩電、冰箱熱銷的情況等等。每道例題、習題都應該是一個展示我們周圍豐富多彩世界的窗口。
二、引導學生經歷統計活動的過程
統計教學定位于發展學生的統計觀念。觀念是思維活動的結果,由主體在親身經歷的基礎上培養出來的觀念更是難能可貴。統計觀念的要義是能自覺地想到運用統計的方法解決有關的問題。此外,我們還應該看到,在小學數學中學習統計是學生由“確定性數學”進入到“隨機性數學”的重要臺階。在以往的教學中,我們常常把隨機問題的有關數據采集以后,作為已知條件列在例題或習題中,教師借助這些數據直接進行教學,由于學生沒有經歷數據的收集過程,學生無從體會統計思想方法的價值。要改變這些,就必須創設原始的隨機情境,突出活動性,讓學生直接面對實際問題,親自調查、收集數據,先體會隨機數據的不確定、雜亂無章,而后組織學生經歷數據的分類整理,顯現隨機數據的特點。在這樣的教學中,學生方能體會到統計方法確實很有用。例如同學們喜歡哪種課外活動?讓孩子們收集數據,其間他們能感受到各人的回答互不影響,毫無規律,但數據經分類整理后,就呈現出了分布的特點,據此便能判斷出同學們喜愛的課外方式。
數據處理中的技能技巧往往沒有唯一的樣式,因此,引導學生經歷數據處理過程的教學具有很強的探索性。像教學身高數據的分類整理,先組織學生收集本班學生的身高數據,之后放手讓學生分組嘗試探索數據分組的方法。學生在嘗試中,能體會到:組距過小(例如每2厘米為一段),數據分布較分散,看不出有什么規律;組距過大(例如每20厘米為一段),數據分布較集中,也看不出有什么規律。而至于合適的分段只要能描述清楚本班學生的身高狀況,每5厘米為一段可以,每6厘米一段也是可以的。精彩的教學,應讓學生得到個性化的學習結果,感受到數學創造的快樂。
三、把統計作為解決問題的重要策略
計算統計量、制作統計圖表是統計活動必不可少的環節,但不是統計活動的核心。作統計更重要的是分析數據作判斷、估計、預測,解決實際問題。因此,教學中要著力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從整體上看,應用統計的策略。
解決問題,一般應經歷以下四個階段:
1.引導學生形成和理解問題。有意義的實際問題首先應來自于學生的生活,如同伴們最喜歡的電視節目,學校周圍的交通狀況等等。隨著年齡的增長,還可以逐步引導學生關心一些社會問題,如瀕臨滅絕的物種數量,居住地附近地區
的環境污染情況等等。適當的時候,也可以設計一些“小課題研究”,如看電視時間的長短與患近視眼之間的關系,性別與喜愛的課外活動方式有無聯系等等。一開始問題可以由教師直接給出,但應逐步過渡到由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問題出現后,要引導學生思考為解決問題需要收集哪些信息以及如何收集信息。
2.幫助學生經歷數據的收集過程。收集、記錄數據的方式不是唯一的,應允許學生用自己的方法去實踐,不必硬性規定。此外,應有意識地組織學生分工協作,共享信息,培養合作精神。
3.指導學生用恰當的統計圖表描述數據。
4.分析和解釋數據。為突出問題的解決,要緊密聯系生活實際作圖表的分析、解釋,而不能只局限于圖表的制作。像分析“圖書館少兒閱覽室閱覽人數統計表”,不能只停留在“什么數據最多?”,“什么數據最少?”上,還應引導學生判斷:“哪種少兒圖書最受歡迎?”引導學生做決策:圖書館想添置一些新書,你認為應首先考慮添置哪種少兒圖書?等等。這些問題可能數學味較淡,但正是這些問題將數學和生活、教學和應用結合在一起,讓學生看到了統計的應用價值。統計提供了一種在信息社會中普遍適用的、強有力的思維方式。
統計教學應致力于實際問題的解決,幫助學生逐步積累決策經驗,引導學生樹立從統計的角度思考問題的意義,從而真正提高運用統計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作者單位:江蘇省鹽城市阜寧縣郭墅中心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