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文生
【摘 要】我們教師在傳授給學生數學知識的同時,要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應用意識,更要教給學生解決問題的策略。“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讓學生能綜合運用所學知識,靈活采取解決問題的策略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讓知識和能力同步發展!
【關鍵詞】培養;提高;解決;能力
現在好多學生的“高分低能”、“眼高手低”,應該是“重知識、輕能力”的教學結果。以分數論英雄的時代應該是過去式了。在這科技日新月異的時代,滿腦子的理論,生搬硬套,沒有自己的理解、無法把理論轉化成實踐,是無法在社會立足的。那些“去殺豬的清華大學生”,雖然受的是“精英”的教育,但是無法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沒有解決問題能力,只能被摒棄在“精英”之外。因此我們教師應改變教學觀念,不但要讓學生掌握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首先要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發明千千萬,起點在一問”。有問才有思,有思才有答。因此,要想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們在教學時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1.教師要鼓勵學生多問。對學生的提問要有耐心,哪怕是我們認為沒有價值的問題。很多教師都會發現一種現象:低年級的學生問題很多,隨著年級的增加,問題越來越少直至沒有問題。我想這種現象應該跟教師、家長對待孩子的提問態度有一定的關系。由于我們的不耐煩、甚至粗暴的對待,扼殺了孩子的好奇心及求知欲。2.要精心創設問題情境激勵學生問。“學起于思,思起于疑”。問題情境的創設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因此情境的創設要貼進學生的生活、趣味性濃、富于啟發,為學生發現問題和探究問題創造條件。比如在教學《比的認識》時,創設了學生感興趣的福爾摩斯探案的故事情境:某天,一家珠寶商店遭到搶劫,請著名偵探家福爾摩斯破案。在觀察案發現場時,福爾摩斯發現了一個腳印,這個腳印的長是25厘米,他馬上斷定這名搶劫犯身高大約是1.75米。這樣學生馬上就會產生疑問:腳印的長與身高有什么樣的關系呢?從而引發學生的探求的欲望。
二、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
《課程標準》在課程目標中指出:要使學生“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增強應用意識,提高實踐能力”。因此,我們教師在教學中應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把提高學生的應用意識貫穿在教學的始終。1.把數學知識放在生活場景中呈現。從生活場景中讓學生發現數學問題,把數學知識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聯系起來。比如在教學小數乘整數時就是把知識放在購買風箏這個學生熟悉的購物情境中,讓學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去學習、去探究,體會數學的實用性、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2.讓學生在操作中體驗數學的實用性。利用直觀的教具,通過動手操作、探究、得出知識,加深了學生的對知識的理解,增強學生的應用意識。比如在教學長方體、正方體這部份知識時,無論是形體的認識,還是表面積、體積等知識,都要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這樣既增強了學生的應用意識也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3.讓學生經歷、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增強學生的應用意識。實踐證明,學生自己通過實踐調查、收集資料而獲得的結論,會讓學生印象深刻,并能真正納入學生的知識結構,更利于應用。比如在教學利息這部分知識時,課前讓學生到各銀行去調查、收集有關本金、利息、利率、稅率等知識,把這些枯燥、深奧的概念放在生活場景中去理解,這樣讓學生容易接受,也培養了學生的實踐能力。所以我們在教學中要讓知識與實踐相結合,放手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去操作、去經歷、去體驗,讓數學知識植根于生活,提升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
三、教給學生解決問題的策略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認為,“一個真正的教師指點給他們的學生們的,不是現成的高樓大廈,而是教他建筑。”教是為了不教,是為了能運用所學知識去靈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并能創造性地把所學知識發揚光大。因此我們教師要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就要加強解決問題策略的指導。數學中常用的解決問題的策略有:列表法、畫圖法、一一列舉法、倒推法、假設和置換、轉化策略等。這些策略是在數學知識的學習和應用中逐步形成和積累的,更需要學生在學習中進行內化,從而靈活運用。比如轉化策略,這種策略主要適用于解決把新問題轉化成已經解決的問題、把復雜的問題轉化成比較簡單的問題的一種策略。轉化在小學的數學學習中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轉化方法主要有:數的轉化、式的轉化、形的轉化。這個策略運用的關鍵是抓住新舊知識間的聯系,找到解決問題的突破點,從而達到問題的解決。在運用的過程中,轉化的方式和所采取的具體方法是靈活多樣的,應根據實際問題的內容和特點,以及學生的認知結構,靈活使用。
當然,在解決問題時,并不是單一的使用某一種策略,而是各種策略的綜合運用。而有些問題的解決運用不同的策略也可以達到相同的結果。所以我們在教學中,要把這些策略先一一講清,讓學生理解這些常用策略的本質、把握每種策略的運用范圍和要點,然后才能夠把各種策略融會貫通、靈活自如地使用。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時一定要讓數學知識植根于生活,讓學生明確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能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生活,并從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能綜合運用數學知識,靈活采取有效的策略,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張翠琴.對于小學數學解決問題方法多樣化的研究[J].新課程:小學,2014(8)
[2]汪水平.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解決問題”教學的實效性[J].試題與研究,201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