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蓉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文學院音樂系 266580)
高校音樂教育是國民基礎教育的基石,是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收購要任務,對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有關鍵性的意義。音樂欣賞課是當前普通高校開設的素質教育課程中重要的課程之一。學生通過學習中外的音樂經典作品,有利于提升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但是,當前的音樂欣賞課程的教學過程中還存在很多問題,阻礙了音樂進一步的發展。所以,應如何在課程的教學方法、形式上以及課程的內容上進行教學改革是當前音樂教育工作的中心。
高校開設音樂欣賞是培養大學生藝術鑒賞能力的一門重要課程,音樂欣賞課程可以豐富大學生的校園精神文化生活,從而減輕了其他專業課程中帶來的壓力,可以說通過音樂欣賞課程可以陶冶大學生的情操,促進大學生間的情感,這對于完善大學生的個性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1對于非音樂專業的學生來講,音樂藝術可以影響學生的邏輯思維,很大程度上拓展了學生思維領域,使他們敢于想、敢于創造,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音樂教育不僅使得學生增長知識,還促進了學生智力的開發,因此有助于科學研究獲得成功。良好的音樂素質對于整個社會的發展有著重要的聯系,藝術的先進決定了一個民族的興盛,音樂在古代教育中就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可見在現代高校中開設音樂欣賞課是非常有必要的。
音樂欣賞課程的開設是提高各大高校大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形式,然而,大部分的高校音樂欣賞僅僅是在形式上存在著,同時高校的設施十分落后,由于資金以及人才的投入不夠充足,從而導致音樂欣賞課程的教學質量普遍不高。音樂欣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普遍只懂得一些在基礎的用音樂知識,局限性較大。
現在大部分高校的音樂欣賞課主要是以中外古典音樂中的經典作品欣賞作為最主要的教學內容,這種講授形式是遠遠不夠的,其會導致整個教學過程的氛圍活躍不起來,教學的效率相對偏低,從而很難達到最初制定的教學目的。大部分學生的音樂欣賞水平僅僅局限于對音樂表面以及娛樂化的認識,并沒有更深入的了解音樂。2此時,音樂欣賞教師只是對音樂作品做一個簡單的介紹,然后給學生聽,學生而是被動的按教師的說法做。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很難從音樂中體會到更深層次的知識和體會,更談不上思想上的升華。
在當下各種音樂盛行的情況下,大學生對音樂的欣賞也呈多樣化,流行歌曲是當下大部分大學生對音樂的定義,流行音樂在內容上比較空洞,格調相對低俗,然而有著歷史傳承的民族音樂以及交響樂卻是無人問津的。這種現狀的發生充分表明大學生對音樂的審美水平不高,沒有受到藝術教育的熏陶而導致的。通常情況下學生缺乏對歌曲內容上的深層次分析,僅僅是評價歌曲好不好聽,這表明學生嚴重缺乏對藝術音樂的鑒賞的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培養學生對學習音樂欣賞課程的興趣,激發興趣的途徑和方式有多樣性,新的教學理念要面向學生,從學生的興趣出發,在充分研究學生興趣的基礎上,教師進行反向思維的創新教學是有必要的,教師的主要職責是在引導和點撥。同時,在指導學生唱歌時,要先讓學生來主動研究和評價學生的表演,最后教師做最后的總結,因此通過這些方式有利于激發學生對學習音樂的興趣。
應當轉變往常傳統意義上的教學模式,大力提倡以學生為中心的新型教學模式,從而充分體現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通常情況下,學生的性格往往是各不相同的,老師可以根據性格對學生進行鼓勵式的引導,特別是對那些性格內向的學生要不失時機的進行鼓勵。此外,教師還應該注重群體鼓勵,這樣有利于激發高校學生的學習興趣。
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需要加強師生間的交流。3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時不時的穿插一些音樂故事,并提出與音樂相關的問題以期促進師生間內的交流,使得課堂氛圍更為融洽,也拉近了師生間的心理距離,最重要的是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成效。
音樂欣賞課程是一門知識性強的課程,數字化教學方式是十分必要的,在這個信息大爆炸的時代,現代媒體信息技術為音樂教學提供了有利的條件。一般情況下,在大量音樂欣賞時間活動中,視聽覺審美的功效同樣是值得進行考慮的,視聽相結合具有非常高的感染力,從另一層面來講也是更深層次對音樂欣賞方式。比如通過看音樂劇、欣賞電影、制作相關音樂故事等形式,都能進一步加深高校學生對舞臺音樂劇的了解。
綜上所述,高校音樂課程為當代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發揮著不可或缺的重要性,然而傳統的音樂課程的教學工作存在很多缺陷,通過結合近年來在音樂教學工作中總結的方法和實踐,將促進該課程進一步提高和升華。
注釋:
1.方明生,范艷佳,葉勤,張瑞瑤.創新教學組織形式,深化課程開發理論與實踐[J].現代基礎教育研究.2013(02)
2.劉宇紅.淺談高校音樂欣賞課教學[J].通俗歌曲.2013(05)
3.王進.談高校音樂欣賞課教學改革[J].音樂時空(理論版).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