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噴泉》(漢文版第3期)
作者:金仁順(朝鮮族)
獲獎評語:作者通過巧妙的結構與斂約的敘事,賦予了作品以耐人尋味的意義空間,使之成為一個精致、蘊藉、深沉的小說文本,使我們看到了生活與人性的復雜樣相。
作品:《追捕》(漢文版第8期)
作者:山哈(畬族)
獲獎評語:小說在緊張的故事氛圍中描述獄政科長的種種境,人物內心深處人性的光輝感動人心,特別是小說結尾處逃犯雷根發的一跪更具有催人淚下的藝術效果。
作品:《長河》(漢文版第9期)
作者:馬金蓮(回族)
獲獎評語:就當代女性敘事價值而言,這篇小說可以說是一部當代的《呼蘭河傳》,馬金蓮和蕭紅一樣寫出了家鄉父老鄉親的苦難中的人性美,寫出了死亡的潔凈和生命的尊嚴。作品在平淡敘述中蘊藏著一股力量,這種力量來自信仰,來自優美而質樸的語言,也來自對人性、對自然、對靈魂的無限關懷。
作品:《雙拇指姑娘》(哈薩克文版第6期)
作者:江阿古麗·哈代(哈薩克族)
獲獎評語:作品講述了一個哈薩克的現代愛情故事,在傳統與現代的交融中表現作者對人性、對愛情及對社會的多重思考,敘述精煉,充滿溫情,富有哲理思考。
作品:《老王》(朝鮮文版第3期)
作者:崔國哲(朝鮮族)
獲獎評語:作者成功地挖掘了底層人物“老王”身上的善良、質樸、耿直及骨子里的親情大義,生動反映了延邊地區民族間水乳交融的生活現狀,充滿濃郁的生活氣息和獨特的民族文化韻味。
作品:《我只是找我的羊》(漢文版第6期)
作者:小七(哈薩克族)
獲獎評語:作品以簡練的形式呈現復雜深沉的問題,讓我們聯想到近年來頗受歡迎的伊朗電影。作者通過平凡的日常生活,透過樸實、真誠的眼睛,觀察生命,真正走進現實內部和生活深處,并作出了富有趣味和無限詩意的表達。
作品:《綏中,我的長城之旅》(漢文版第8期)
作者:巴音博羅(滿族)
獲獎評語:作者飽含對自然、對中華歷史文化的敬畏之情,以一個旅行者個體的視角切入,表達了行走在大地的思考,視野開闊,見解深邃,為我們打開了一條獨特且富有情趣的感知歷史的通道。
作品:《天邊,遙遠的月光》(蒙古文版第2期)
作者:葉爾達(蒙古族)
獲獎評語:作品穿越二百多年前的蒼茫歷史,解讀歷史人物阿穆爾薩納的人生悲劇,沉思準噶爾汗國滅亡的經驗教訓,是新世紀蒙古文歷史文化散文的典范之作。
作品:《隱形人》(維吾爾文版第5期)
作者:拜格買提·玉蘇甫(維吾爾族)
獲獎評語:《隱形人》通過對社會人文風情的生動描寫表達深切的家國情懷,呼吁人們珍惜和平穩定的現實生活,給人強烈的閱讀感受。
作品:《怒江》(漢文版第10期)
作者:李貴明(傈僳族)
評語:詩人以濃烈的激情抒寫了怒江的壯麗景觀,塑造了怒江獨特的藝術形象,還深刻地寫出了怒江的內核,一個民族的精神史詩。和怒江對稱的是高黎貢山的形象塑造,山水相依,江峰對映,詩情一瀉如注,具有強烈的沖擊力和感染力。
作品:《拉薩的黃昏》(藏文版第1期)
作者:夏吾才旦(藏族)
獲獎評語:青年詩人夏吾才旦的詩作《拉薩的黃昏》把拉薩深厚的生活和詩人豐富的情感濃縮在黃昏這個點上,傳達了現代都市拉薩給人們帶來的清新、明快、多彩的感受,詩意盎然。
作品:《鏈條是可以砍斷的么》(小說·漢文版第8期)
作者:許連順(朝鮮族) 譯者:金蓮蘭(朝鮮族)
獲獎評語:小說以一個小人物的生活為主線,用似乎瑣碎的生活編織故事,表現了人類延續發展的自然規律。一代一代薪火相傳,像鏈條一樣不可砍斷。人對上要孝,對下要愛——作者的告誡。令人思索。
作品:《收獲季節》(小說·漢文版第10期)
作者:祖拉古麗·阿不都瓦依提(維吾爾族) 譯者:蘇永成(回族)
獲獎評語:作品不僅描述了在城鎮化進程中不可避免的矛盾,農民對土地的依戀和難以割舍的情感,也寫出了在這個進程中底層農民的命運、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的變化,為我們提出了一個發人深省的社會問題。
作品:《老人與海》(小說·蒙古文版第4、5期)
作者:【美國】歐內斯特·海明威 譯者:多蘭(蒙古族)
獲獎評語:多蘭是國內第一個將海明威的小說《老人與海》直接從英文翻譯成蒙古文的翻譯家,譯作語言準確順暢,完美地詮釋出海明威小說的藝術風格,為蒙古族文學界直接翻譯世界文學名著樹立了成功的榜樣。
作品:《唱晚亭》(小說·蒙古文版第4期)
作者:葉廣芩(滿族) 譯者:魯布桑東日布(蒙古族)
獲獎評語:魯布桑東日布的譯文優美流暢,在冷靜客觀的敘述中表現人物命運的跌宕起伏,折射人性的冷暖,生動表現了原作的思想內涵與藝術境界。
作品:透明的紅蘿卜(小說·藏文版第2期)
作者:莫言(漢族) 譯者:南色(藏族)
獲獎評語:南色依靠其深厚的文學功底,以信、達、雅為準則,在語言轉換中將原著的內容、形式等藝術魅力生動地展現出來。
作品:伊斯坦布爾:一座城市的記憶(散文·藏文版第2期)
作者:【土耳其】奧爾罕·帕慕克 譯者:香周(藏族)
獲獎評語:香周的譯作語言明快流暢,不但保留了原文的思想內容,還把異域的生活內涵生動地表達出來,達到了文學翻譯的精美藝術境界。
作品:《抗旱記憶,一九六五……》(小說·維吾爾文版第4期)
作者:阿云嘎(蒙古族) 譯者:阿不都拉·阿帕爾(維吾爾族)
獲獎評語:阿不都拉·阿帕爾翻譯的小說生動再現了一個時代人們奮起抗災的艱辛和創造中國夢的熱忱,內容厚重,震撼人心。
作品:《穿過時間的河流》(詩歌·維吾爾文版第5期)
作者:吉狄馬加(彝族) 譯者:烏買爾·買買提依明(維吾爾族)
獲獎評語:烏買爾·買買提依明充分發揮其作為詩人的藝術素養,賦予譯作鮮明的維吾爾文現代詩歌特色,富于韻味與美感,動人心弦。
作品:《路遙何日還鄉》(小說·哈薩克文版第2期)
作者:趙德發(漢族) 譯者:加依爾別克·木合買提汗(哈薩克族)
獲獎評語:加依爾別克·木合買提汗運用生動準確的哈薩克語詮釋出原作的獨特創作方式和敘事風格,文采飛揚,意蘊無窮。
作品:《協噶爾村的央宗》(小說·哈薩克文版第3期)
作者:尼瑪潘多(藏族) 譯者:拉扎提·吾拉孜汗(哈薩克族)
獲獎評語:拉扎提·吾拉孜汗是哈薩克族詞匯豐富、語言優美的女翻譯家。譯作文筆細膩,語言優雅流暢,內涵豐富,充滿女性敘事之美。
作品:《玫瑰莊園的七個夜晚》(小說·朝鮮文版第2期)
作者:葉梅(土家族) 譯者:張春植(朝鮮族)
獲獎評語:作品通過農民工馬松在玫瑰莊園度過的七個夜晚,生動描述底層弱勢群體卑微的命運和可貴的道德堅守。譯者兼具創作與研究之長,譯作語意表達準確,意蘊悠長。
翻譯作品:《路遙何日還鄉》(小說·朝鮮文版第3期)
作者:趙德發(漢族) 譯者:金聲宇(朝鮮族)
獲獎評語:譯者克服了文化差異帶來的翻譯難度,以自然流暢、準確靈動的語言充分傳達出原作的思想內涵與藝術特色,傳達出對民族文化與世道人心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