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的設立對我國銅產業的發展將產生重要影響,我國銅企業應當抓住機遇贏得更大的發展,同時自貿區也應該加快創新,更好地發揮其服務功能。
2013年8月22日,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經國務院正式批準設立,2013年9月27日, 國務院印發了《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正式開啟了我國第三次改革開放的序幕。試驗區的使命是在新時期加快政府職能轉變、積極探索管理模式創新、促進貿易和投資便利化,為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探索新途徑、積累新經驗。
由于我國銅資源稀缺,無論是精煉銅還是銅精礦都需要大量貿易進口,而銅本身也是做貿易融資的重要載體,上海自貿區的設立對我國銅產業將產生重要影響。
2013年9月29日上午10時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正式掛牌開業。而自貿區第一票試點貨物就是一批從韓國蔚山進口的電解銅,貨值359萬美元,貨重499噸。上海海關在自貿試驗區試點實施“先入區、后報關”新型海關監管模式。目前已有越來越多的銅企業涌入自貿區。隨著2014年的到來,上海自貿區也被投注了更多的希望,我國銅企業也將在這片試驗田上贏得更多的發展機會。

1.豐富銅衍生品市場
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將在金融服務業方面擴大開放力度。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關于金融支持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的意見》,又稱“央行30條”中指出:“提供多樣化風險對沖手段。區內機構可按規定基于真實的幣種匹配及期限匹配管理需要在區內或境外開展風險對沖管理。允許符合條件的區內企業按規定開展境外證券投資和境外衍生品投資業務。試驗區分賬核算單元因向區內或境外機構提供本外幣自由匯兌產生的敞口頭寸,應在區內或境外市場上進行平盤對沖。試驗區分賬核算單元基于自身風險管理需要,可按規定參與國際金融市場衍生工具交易”。這將為銅相關進出口企業提供更多匯率對沖工具。
特別是隨著上海期貨交易所在自貿區設立原油交易所,試驗區內將引入境外投資者及境外機構,這將有助于中國期貨市場與世界投資者的連接。隨著保稅區內期貨市場的深入發展,銅期貨作為上海期貨交易所最為成熟的品種之一,將不排除其也可以將境外投資者引入,從而豐富我國銅期貨市場的投資者結構。
目前,“試驗區”內的洋山保稅港區已試點開展了與國際接軌的期貨保稅交割業務,并探索出與之相適應的海關管理模式,正培育和建立合理的商品定價機制,這對于國內提升銅的定價權來說無疑是一大助力。
另外,上海清算所及其他金融機構也在積極推進OTC市場的發展,在上海整個金融業都欲借助自貿區東風獲得創新發展的背景下,在不久的將來我國精煉銅或銅精礦OTC市場在實驗區獲得較快發展也是值得期待的。因此,自貿區的設立必然將促進銅衍生品市場的多樣化。
2.有望促進保值便利化
自貿區銅及匯率衍生品市場的豐富化也為我國銅產業鏈實體企業提供了更多保值的工具。而上海自貿區的確立也令上海本地金融機構創新加快,銅期權將在2014年中上市,我國銅產業保值工具將更加豐富。
自貿區的設立還會吸引更多的國外交易機構入駐,而一直以來LME都希望在保稅區設立自己的交割庫,盡管目前政府尚未準許,但自貿區設立的初衷以及LME港交所的背景將使得LME在自貿區設交割庫只是時間問題。LME是多種工業金屬的期貨交易中心,其旗下的銅等工業金屬品種有望率先納入試點。LME最近兩年的金屬交易量約在1.5億手左右,而銅是倫敦金屬交易所交易量最多的三種品種之一,交易量約占總量的26%。而上海是國內銅的最大貿易集散地,一旦自貿區設立這樣的平臺,LME銅的交易量預計每年將增加2%。若LME真能在上海自貿區設立交割倉庫,則有助于我國銅進口商保值、交割以及滬銅與倫銅套利的便利化,不僅對于交易商來說大大縮減成本,對上海有色金屬交易也將是一個重大突破。
自貿區OTC市場的發展以及區內金融機構的進一步豐富也將使企業獲得更多的專業服務。這也有助于通過倒逼的方式提高我國境內期貨機構服務企業的能力。
3.進一步發展銅貿易融資
《中國銀監會關于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銀行業監管有關問題的通知》中指出:“鼓勵開展跨境投融資服務。支持區內銀行業金融機構發展跨境融資業務,包括但不限于大宗商品貿易融資、全供應鏈貿易融資、離岸船舶融資、現代服務業金融支持、外保內貸、商業票據等。支持區內銀行業金融機構推進跨境投資金融服務,包括但不限于跨境并購貸款和項目貸款、內保外貸、跨境資產管理和財富管理業務、房地產信托投資基金等。”
自貿區內銅相關的貿易融資、內保外貸一直需求都比較大,隨著這些政策的落實,銅相關的貿易融資將獲得進一步發展。當然,外管局對于空轉的貿易融資核查越來越嚴格,這在一定程度上對融資需求有一定抑制作用。但內外息差及人民幣升值預期的客觀存在使得這種需求難以消除。這將促使企業通過合規的方式在區內通過銅等金屬載體進行融資。這可能催生一大批具有實體背景的貿易融資實體出現在保稅區。
我國設立的自貿區正引領新一輪改革開放,其對銅產業企業的影響也極為深遠。作為相關企業必須積極應對,以抓住機遇獲得更好的發展。
目前已有越來越多的銅企業涌入自貿區,包括金川集團聯手邁科金屬集團共同出資10億元成立的自貿區最大的大宗商品貿易類企業、銅陵有色金屬集團控股的上海金源期貨有限公司等。江西銅業也公開消息,為避免外匯管制、金融成本等各方面制約貿易的因素,將在中國(上海)自貿區設立子公司。
1.密切關注自貿區的新變化
自貿區的設立不僅僅會影響上海本地,其經驗的可復制性也將深刻地影響到區外經濟。所以,對于企業來講時刻關注自貿區各項政策及改革落實情況,密切關注改革效果及經驗,將有助于銅產業鏈企業快速復制經驗或投入相關業務,緩解當前行業的過度競爭導致的企業利潤薄弱甚至處在危機的狀況。
2.學習和應用新的保值工具
國內很多銅生產及相關企業在保值過程中還僅是使用銅期貨工具。對企業來說,較為緊迫的是了解除期貨外的期權、掉期等新的保值工具,學習新的保值工具的使用方法。隨著銅保值工具的日益豐富化,提前了解學習甚至應用相關工具有助于企業綜合評估各種保值工具的成本、效果,實現更加靈活有效的保值作用。
自貿區的一項重要工作是金融創新,就服務銅產業鏈而言,筆者建議應加快如下創新進程:
1.加快滬銅期貨交易引入境外投資者。上海期貨交易所可以借助原油期貨交易平臺引入滬銅期貨境外投資者,這將有助于增強國內期貨的全球認可度,進一步增大中國價格的影響力。
2.嘗試在自貿區內引入不含增值稅交易或者引入不含稅報價。這將為進口銅及精礦保值帶來方便,也有助于吸引貿易定價向滬銅轉移。
3.銀行加快融資便利化的創新。目前自貿區內銅貿易融資絕大多數仍是外資銀行在做,境內銀行在這方面仍顯保守。這主要是銀行系統總體對衍生品市場了解不夠,更多看到其風險性所致。但我們也看到一些國內銀行已經開始積極地與期貨公司合作,通過保值提高物品抵押融資率的工作。這些進展仍偏緩慢和保守,進一步加快創新和嘗試很有必要。境內銀行建立更多融資保稅區貿易流通領域,也有助于監管層全面了解區內情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