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工程承包是一項風險極大的經濟活動,工程建設全過程伴隨著眾多的風險因素。隨著“走出去”發展戰略的實施,我國在國際工程承包市場迎來了極大的發展機遇,但也面臨嚴峻的挑戰。本文對國際工程承包項目風險進行分析,指出了風險存在的必然性。
目前國際工程承包市場正處于較快的發展時期。據商務部統計,2012年我國對外承包工程業務完成營業額1166億美元,同比增長12.7%,新簽合同額1565.3億美元,同比增長10%,經營范圍遍布各個行業。承包工程項目的規模越來越大,工程模式也越來越多樣化,EP、EC、EPC、EPCM等模式廣泛應用,這使得承包商在工程項目中承擔的風險大大增加,我國企業在“走出去”的過程中面臨著更大的挑戰。因此,提高風險管理意識,增強風險識別能力,建立有效的風險管理機制是境外承包工程企業走向國際的必修課。
目前,我國對外工程承包企業面臨的風險主要有以下三種。
對外工程承包項目因所處國家、地域不同,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外部環境風險對其影響很大。
因項目周期長、不確定因素多,各風險因素之間相互作用產生影響,也使得情況更加復雜。
1.政治風險
政治風險是新進一個國家必須首先考慮的因素之一,因為一個國家的政治環境是影響國際承包的重要前提。政治風險主要表現在:
政府更迭,政局不穩。一個國家選出了新政府,可能會有重大的人事變動、政策變動、法規變動。隨之帶來的影響可能會使上一任政府的項目被暫停或取消或項目的前期投入以及應收工程款無法收回,承包商蒙受損失。
政策多變。有些國家為了保護本國的市場和資源會出臺一些新的法律法規,如對礦產法,國外勞動力限制法案、各種稅收的增加等。甚至一些國家通過修改本國法律法規將原屬于外國直接投資者所有的財產的全部或部分采取強制性手段收歸轉移到本國政府手中,使得項目投資方以及承包方蒙受重大損失。
主權債務。2009年11月迪拜世界對外宣布延遲6個月償還債務,而迪拜政府隨即宣布對此不承擔責任。經濟條件一度優越的阿聯酋也深深陷入了債務危機。迪拜世界是迪拜政府控股公司,是迪拜政府在全球投資的旗手,迪拜世界的這一危機,使得其旗下的眾多項目都蒙上資金鏈斷裂的陰影,而在阿聯酋有大量承包業務的中國公司也都或多或少地受到牽連。
戰爭內亂。
2.社會、治安風險
一個嶄新國度的社會環境和文化差異對我們也會構成風險:
宗教信仰、風俗習慣。我們應當充分尊重當地人的宗教信仰和風俗習慣,應對項目成員進行深入的環境教育,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誤解和糾紛。當地風俗習慣也是項目運作無法回避的。例如,阿拉伯國家每年都有齋月,在整個齋月期間,白天基本不工作或工作效率低下,很可能因此拖延項目進度。
恐怖主義、種族沖突以及動亂。保障人身安全是國際工程承包的前提,也是我們做國際工程承包必須高度關注的風險之一。

有組織的犯罪活動。近年來,由于當地政府打擊犯罪不力,有組織的武裝犯罪活動呈現日益加劇的勢態,中國的企業和人員被盜、被搶劫、被綁架甚至被殺害的事件日漸增多,境外安全問題已經成為需要引起我國境外工程承包企業高度重視的首要問題。
社會人文環境。社會人文環境包括當地社會服務條件、基礎設施情況、人文民風等。當地行政機構的辦事程序和辦事效率會直接影響項目的進度,如在中東和印度,行政機構辦事節奏緩慢拖沓,而且當地的公休制度與我國不同,可能會導致項目部辦事效率較低,進而造成工期延誤。
3.政策和法律風險
國家政策和法律是企業必須遵循的,政策法規對市場的穩定和發展起到主導和調節作用。在境外工程中,承包商同時受到本國和項目所在國兩國的政策和法律的制約。政府在稅收、進出口、外匯管理等方面政策的調整可能給承包商帶來風險。例如,我國政府在2012年對部分鋼材產品、礦產品等開征關稅,使一些項目憑空增加了一筆很大的開支,承包企業倍感壓力。各國的國情不同也導致法律法規的差異,當地環境保護法規和勞工政策也使承包商在當地的生產經營活動受限,如果沒有充分重視和了解,違規后果還是要由承包商自己承擔。
4.經濟和市場風險
經濟和市場風險源于經濟環境和市場環境的變化,如匯率和利率的變化,物價上漲等。匯率風險對工程的影響在近兩年尤為突出。對大型承包工程項目來說,由于付款金額大,付款時間晚一個月就可能給企業帶來幾百萬乃至上千萬的損失,極大地損害了企業的經濟效益。利率變動的風險主要是貸款利率上浮使項目貸款成本增加,給企業的經營活動帶來一定的壓力。有關物價上漲因素使工程轉盈為虧的例子也屢見不鮮,使得很多項目成本大大增加。
5.自然風險
自然風險是針對具體項目而言比較大的風險,主要包括:
地理環境。即項目所在地的地理位置,在國外為了實施項目可能要先伐樹、先清淤、先修路、先架橋、甚至先修碼頭的情況也時有發生。
氣候、水文條件。不同的國家地區氣候條件有著顯著差異,例如,在寒冷地區承建工程項目,如果在工期預算時沒有考慮到氣候因素,必定無法在規定的時間內完工。而在中東國家,由于夏季炎熱,需要在混凝土里加冰降溫;地處中非熱帶雨林帶的剛果布,全年有三分之二的時間在下雨;而在拉丁美洲島國巴哈馬施工必須要有防颶風措施等。因此不同的氣候條件也要求我們有不同的應對措施。
地質風險。地質風險是必須高度關注的風險。有的項目是軟土地基,基層為流動的淤泥層,處理不好會造成整個項目的沉降;有的項目地下有溶洞或大的裂隙,而如果溶洞或裂隙又與海相鄰,則降水和地基處理都會產生較大困難;有的項目地下巖石為六類以上巖層,這種項目最好不要采用開挖方案,費時費力。地基處理是承包工程中對工期和成本影響較大的一步,礦山的井下工程對地質條件要求更高。很多嚴重拖期和成本超支的項目都是沒有充分預見到地質風險。
水源電源。一些國家使用的電壓和頻率與國內不同,因此,國內的施工機械使用就必須先轉換電壓和頻率。此外,許多國家項目所在地不通市政水電,或者市政水電非常不穩定,經常停水停電,那么我們就必須考慮自備發電機供電。水源可采用打井取水,如果打井取水則需配備水車到指定地點拉水,中東地區水比油貴也因此而來。
6.技術風險
技術風險是做國際承包工程必須提前面對和認真解決的風險。
有的使用英標(BS)或德國標準(DIN),有的是歐標(ES),有的規定則同時采用上述兩種以上的規范,當出現歧義的時候以更高更嚴的標準執行。因此,熟悉國際通用的工程規范,了解上述不同規范標準之間的差異,是我們做國際工程承包前應認真學習的功課。
技術規范。項目業主一般會針對不同的項目提供專門的技術規范,技術規范中除了會引用項目所使用的規范編號外,還會對具體的施工工藝、材料要求以及驗收標準等進行更加詳細的規定,這本技術規范是我們現場工作的“圣經”,必須嚴格遵守。
慣例做法。當地的慣例做法也不容忽視。例如,我們國家常用的耐熱材料石棉在很多國家是禁止使用的,必須用巖棉來代替。
材料標準。中國的材料物美價廉,已得到全世界的認可,事實上,我國大量材料的各項指標已經能夠滿足美標和歐標的要求,只是缺少一份美標和歐標的認證證書,而國內這種經認可的認證機構卻非常有限。同時,發達國家還有包括綠色標志等眾多的技術壁壘,因此中國材料進入發達國家任重道遠。
7.知識產權風險
工藝、專有技術、發明、創新、商標、專利、商業秘密等知識產權已被視為企業利益沖突的焦點,成為企業糾紛的導火線。有效識別和控制知識產權風險是企業市場競爭制勝的保證。
8.環境保護風險
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人們對生態環境的破壞日益加劇。人類的各種活動對環境的破壞主要表現在土壤污染、水體污染、大氣污染、固體廢棄物污染、噪音污染和新增其他類污染。值得提出的是,環境問題已經不是哪個國家應該關心的事,而是每個國家每個人都關心的全球性的敏感問題。
國際承包工程中,合約風險是一個項目承包商所直接面臨的風險。有的國家和政府部門的項目會使用自己專用的合同文件,有的項目則采用FIDIC、ICE、JCT、AIA等國際標準合同文件,并做相應的改動。因此熟悉這些合同文件,認真分析合同條款是發現識別合約風險的唯一途徑。以下舉例說明一些需重點關注的合約風險。
1.合同價格
目前,在承包工程中大多數業主傾向于采用固定總價合同,這種合同使承包商承擔了全部的價格風險,報價中不可預見風險的費用較高。這就要求承包商的報價完整準確,計算錯誤和錯報漏報都會造成直接損失,同時還必須考慮到匯率利率以及物價上漲因素。合同計價貨幣存在嚴重的匯率風險;或合同貨幣是當地幣,且工程所在國有嚴格的外匯管制,這些合同條款都需要格外警惕。如果合同貨幣不是自由流通貨幣,則必須平衡好當地幣和外匯的使用。
2.保函風險
除了把握銀行保函的期限,擔保額度和生效條件等要素風險之外,還要考慮到無條件索償和轉開保函等風險。
3.付款條件
有的項目業主付款條件較差,承包商需要直接或間接融資,或墊付流動資金。國際工程的風險較大,出現糾紛需要通過國際仲裁或訴訟解決,耗時費力。遇到這種情況必須慎重對待,除了考慮自身企業的資金實力外,還要認真評估業主資信,業主是否提供付款擔保,承包商是否能按時收回工程款。合同價款的支付比例是否合理,結算方式的選擇也是控制支付風險的重要環節。
4.合同工期
工期是國際工程承包中關鍵性的條款,在工期承諾前也必須認真評估。如合同中規定了項目的關門日期,承包商沒有任何理由申請延期的;或合同對承包商的誤期罰款沒有上限的;或如果由于工期拖延承包商需賠償業主間接損失的;或業主有權利無限期延長缺陷責任期的等等。這些關于工期的條款都必須注意。
5.業主權益
業主的權益一般也會構成承包商的責任,因此也必須重點關注。如果合同中有業主可以單方面終止合同且不對承包商賠償的;或者業主可不經承包商同意而轉讓合同的;或業主不對提供給承包商的各項數據、資料負責,而由承包商負責的;或要求承包商對現場不可預見的物質條件承擔全部責任的等等。這些條款也都屬于風險較大的條款。
6.不可抗力
中國法律明確規定了不可抗力的定義,但各國適用法律對不可抗力的定義會有區別,因此,就需要我們認真閱讀合同文件中不可抗力的條款,詳細列舉可能發生的不可抗力的事件,以免發生后產生爭議。
7.違約罰款風險
風險在于對合同違約罰款的規定是否合理,包括罰款的基數、限額,涉及的直接責任和間接責任。例如,某合同規定,承包商工作范圍內任何部分的工期延誤都要在合同總額的基礎上對承包商進行罰款,這意味著承包商必須杜絕自身引起的工期延誤,否則將承擔巨額罰款。
上面只列舉了一些需要重點關注的合同風險,合同文件必須反復閱讀,認真分析,字斟句酌。
承包商內部風險包括承包商的融資風險、分包風險、采購質量和儲運風險,以及人員管理風險等。
1.融資風險
境外工程項目一般按照工程進度付款,承包商在工程初期需要墊付部分資金用于設備前期采購,項目前期費用以及開立銀行保函的擔保。
2.分包風險
在總承包商選擇分包商時必須綜合考慮分包商的資質能力、類似工程經驗、項目管理人員水平、資源、投入以及價格等各方面的因素。如果分包商不能很好地完成其承擔的工作任務,最大的損失最終將由總承包商來承擔。
3.采購和儲運風險
采購的設備和材料能否及時到位是項目進度控制的重要環節,即使承包商對供貨商罰款,也不足以補償承包商因工期延誤須承受的罰款。設備和材料的質量是否合格對整個工程建設的質量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關鍵設備的缺陷或損壞可能導致整個工廠停止運轉。貨物在倉儲或運輸時發生損壞或滅失,風險和損失也都由承包商來承擔。
4.人員管理風險
人員管理風險主要是項目管理人員風險及現場人員風險。項目經營管理者的素質和能力直接關系到項目的成敗,經營不善、決策失誤、行為疏忽、徇私舞弊必然造成經濟損失,甚至虧損。對勞務人員的妥善安排和管理也是項目順利實施的必要條件。由于勞務管理不到位,中國勞工在項目所在地罷工的案例屢屢發生。
5.施工過程中意外事故和人身傷害風險
由于自然或人為的原因,在建筑安裝過程中發生意外事故,可能造成經濟損失或人身意外傷害。交通事故也是常見事故。
6.責任成本考核監督不到位,效益低下
目前,有些國有施工企業沒有真正對項目實行責任成本考核,沒有具體的操作性強的項目經營預算和成本分析,即使有了成本分析,但具體執行過程中一般流于形式,效益好當然積極性就高,反之,就我行我素,收入與成本無法匹配,更達不到成本分析。
7.項目管理滋生腐敗
暗箱操作現象普遍存在于施工行業,施工企業尤其是項目管理環節漏洞較多,如采購環節、分包招標、合同簽訂、債務支付、打通關系等各個環節。企業管理存在的腐敗問題嚴重影響著項目成本,造成大量浪費。
8.資金訴訟風險
由于合同簽訂比較隨意,債權債務居高不下,多年的應收債權清理難度很大,資金訴訟風險難以控制。建筑施工企業不論是任務飽滿不飽滿,被拖欠工程款的問題始終沒有解決。由于拖欠工程款,施工企業資金嚴重不足,不得不向銀行貸款,償還高額利息。拖欠工程款已經嚴重影響施工企業的生存和發展。
海外巨大的工程承包市場給企業發展提供了廣闊的舞臺,有利潤的地方就有風險,只有正確的看待風險,加強風險管理不放松,才能最大限度地把風險和損失降到最低,甚至于化風險為收益,推動企業境外承包工程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