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凡


孫佩蒼是誰?即便是熟悉中國近現代藝術史的人對這個名字也會覺得很陌生。由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油畫院主辦的“青青子佩——民國美術史的再發現:孫佩蒼及其收藏”展為我們揭曉了答案。此次展覽由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油畫院主辦,北京文物公司、北京翰海拍賣有限公司協辦,旨在通過歷史的追蹤探討關于孫佩蒼的傳奇及其中西、古今藏品文脈的延續。
據介紹,孫佩蒼(1890年至1942年)又名孫沛蒼, 籍貫遼寧沈陽,曾任駐法公使、東北大學教授、中法大學校長、西南聯合大學教授等職,被聘為國民參政會第一、二屆參政員。
此次展覽分為文獻與藏品兩大部分,前者以孫佩蒼之孫孫元先生所著《尋找孫佩蒼》一書為內在脈絡,匯聚其歷經五載、走訪各地所收集的有關孫佩蒼的歷史文獻,以及在諸多專家學者幫助下拼湊復原的歷史片段,為我們撥開歷史迷霧、逐漸還原一個在民國美術史中極為重要而又并非清晰的“孫佩蒼”形象:他既是國民黨的高級官員,又是留法“天狗會”團體中的“軍師”,還是多所大學的教授與校長;他既收藏西方油畫經典原作,試圖寫作《世界美術史》一書,又與民國當時重要中西畫家相交往,收集不少中國古代繪畫與當時名家作品,尤其是徐悲鴻為其繪贈五幅油畫作品,實屬罕見。
藏品部分則將孫佩蒼家屬保留的藏品遺存匯集一堂,分為三個小的板塊:藏品之徐悲鴻、吳作人部分共計8件;藏品之西畫部分包括至今尚存的德拉克羅瓦、亨利·埃米利安·盧梭、迪亞茲、勞倫斯等等西方至18世紀以來的諸多名家之作,既有浪漫主義畫風,也有東方主義畫家,還有巴比松畫派大將以及學院派、象征主義等多種藝術流派和風格類型,加之散佚的普桑、庫爾貝、列賓等大家作品,共同勾勒出西方油畫從古典形態向現代形態演變的基本脈絡。
與此同時,此次展覽的藏品中之中國畫部分主要集中于明清和近現代。除虛谷、任熊、任伯年等海上大家作品外,張大千、謝稚柳、汪亞塵等均與其有信件及作品往來,從所署孫佩蒼上款可見孫氏與當時書畫名家交往關系之一斑。
有研究學者認為,對于民國美術界來說,孫佩蒼收藏西方油畫的世界視野和譜系研究,無疑在中西藝術交流中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從作品的流轉、收藏層面而言,稱其為“西畫東漸”第一人并不為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