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惠寧 (廣西民族師范學院 廣西崇左 532200)
借花鳥筆墨之法畫現代寫意人物
王惠寧 (廣西民族師范學院 廣西崇左 532200)
中國傳統花鳥畫在長期發展中形成了豐富而獨特的筆墨語言,而寫意人物畫傳統積淀比較薄弱。到了近代,寫意人物畫在融入西方寫實造型之后,又借鑒吸收了寫意花鳥畫的點染、點厾、潑墨等表現技法,豐富和發展了現代寫意人物畫,并使現代寫意人物畫朝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
現代寫意;人物畫;花鳥畫;筆墨技法;借鑒
在原始社會的巖畫中,人物的形象與山水、動物的形象沒有明顯的界限。魏晉時期,顧愷之的《洛神賦圖》主要以神話題材為主,作品中的花鳥形象主要起到穿針引線的作用,同時這些形象也給予了畫家更多的筆墨發揮空間。在宋代,很多人物畫家借助豐富的花鳥畫題材去拓展新的疆城,如畫家蘇漢臣和馬遠,他們十分自覺地將寓意特征比較明顯的花鳥畫元素融入人物畫里。到明代晚期,筆墨書寫性和表現性使花鳥畫得到了迅速的發展,表現出了強烈的主觀特點。徐渭的人物畫其的勾畫點染主要是從他的寫意花鳥畫技法里延伸出來的,在明代之前,畫家的作品中極少出現這樣的借鑒手法,如他在《山水冊頁》中的刻畫,看似不經意間,以花鳥畫的技法描繪人物的帽子、頭發等,不需著力刻畫就將神韻現于畫面,而蓑衣的撇橫也使觀者找到花鳥畫的感覺,這也為后世人物畫的創作提供一種新的范本。到了近現代,以潘天壽為代表的中國畫家堅持在傳統筆墨的基礎上以“借古開今”的方法,繼續將傳統的行草書技法與花鳥畫筆墨的“寫形”方法引入寫意人物畫。才出現了像周昌谷、虞世南等為代表的人物畫家,他們的作品即代表了以傳統中國筆墨“寫行”的方法,同時也體現了他們與中國人物畫的淵源聯系。
中國傳統花鳥畫在長期發展中形成了豐富而獨特的筆墨技法語言。主要的表現技法有點染法、點垛法、點厾法、潑墨法、潑墨法、沒骨法、勾勒法等。如果能把這些技法新穎、變化豐富、表現力強的花鳥畫技法運用到現代寫意人物畫上,將會進一步豐富和發展現代寫意人物畫的表現技法的。
寫意花鳥畫中最基礎的借鑒方式就是點染法,這種方式要去畫者用毛筆直接蘸墨或點染而成,要求在下筆之前就成竹胸前,落筆準確、大膽,在一氣呵成中注重筆法與氣勢的銜接。周昌谷是一位比較善于用寫意花鳥畫的點染法的畫家, 在作品《叢花圖》中的背景處理上,吸收吳昌碩畫花鳥的方法直接以毛筆蘸取顏色來描繪牡丹,從畫面上我們可以看得出這是畫家平時生活的觀察,然后“寫”出來的;人物處理方面,直接用飽滿的色及水分以大寫意方式來描寫人物的動態和帽子的形狀,畫面輕松但不隨意、明艷但不艷俗。在整體的表現上,強化了傳統的筆墨精神。
點厾法這種方式見于清代朱象賢在他的《聞見偶錄?沒骨法》中寫到:點厾法是吳門畫家中刻畫花卉的兩種方式之一,以隨意點抹的方式,成花葉的形狀。要求單純中求豐富。其后周昌谷在《筆墨創新有否標準——意筆人物畫技法雜談》中談到“側、勒、努、趯、策、掠、啄、磔。”在這八法中側和啄是最接近寫意花鳥畫中的點厾法。這種筆法表現了筆與紙接觸時間最短的過程,而啄更短。“啄”從其字面意思解釋為像鳥之啄食。1“厾”是輕快隨意,而“啄”是急速有力的意思,如鳥啄食。如果恰當借鑒吸收前人在人物畫上沒有用過的技法,是可以接受應用或者進行探索發展的。在他中后期的作品中,他將這種方式在不同的刻畫對象中不斷的嘗試,最終他認為在邊陲的少數民族中的女性以及南方這種的水光彌漫的環境中更適合這種方式,因而他將這種手法融合到了人物畫的創作中。在作品《采藥圖》中,人物頭頂的草帽、頭巾的畫法主要是先表現淡色或者淡漠的地方,然后待畫面干后,將筆尖著以濃墨,在運筆是以臥倒的側前方推進。用筆八法中的“掠”,是點厾法發展變化而來的。
“潑墨法是寫意花鳥常用的技法,又稱大潑墨,具體做法是把墨水直接潑灑在紙上,然后根據潑灑效果再適當點畫。”2潑墨法在寫意花鳥畫中最適于表現山石、荷葉、芭蕉等題材。潑墨法表現的是畫家內心氣勢磅礴的心境,生動活潑的墨色為中國畫的創作營造了無限的情趣,特別能夠得到欣賞者的喜愛,但技法不易掌握,潑墨主要是應用在人物畫上,尤其是人物的衣服上。當代人物畫家李世南在他的作品中,大都取法于狂放潑墨風格的梁楷、徐渭等人的畫風。在作品《開采光明的人》中,他試圖將現行的方法與傳統的方式結合起來,如他在畫人物的服飾時,運用花鳥畫中的潑墨,使得畫面濃淡相宜,而又虛實相生。另外一件作品《三老圖》中描寫了花間的三個高士及端著桃子的書童。在整幅作品中,高士被賦予花葉的形態,以大筆淋漓的揮灑出人物的服裝,而手部以及五官的部分以寫意的方式被點出來,同時人物筆墨又與周圍的環境相融合,整個畫面給人以統一、一致的感覺。因此這幅作品在表現人物的方式上運用大寫意花鳥的手法,將人物和花鳥的繪畫手法放置于一個空間,透露出人文內涵的同時又帶有狂放的畫風。
總之,擁有豐富而又完備的技法理論的花鳥畫是中國繪畫史上的寶貴財富。盡管我們無法斷言寫意人物畫借鑒花鳥畫的筆墨技法的審美取向是否是寫意人物畫發展的最終歸宿,但毫無疑問的是,這種方式將為現代人物畫創作提供了新的思維方式,并把它推向一個更具有挑戰性的高度。
注釋:
1.盧炘.浙派人物畫文獻集[M].杭州: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2006.
2.郭怡孮.花鳥畫技法[M].北京: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
王惠寧(1985-),女,廣西崇左市人,碩士,就職于廣西民族師范學院,研究方向:中國畫理論與創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