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賽 (哈爾濱師范大學美術學院 黑龍江哈爾濱 150000)
旅游工藝品作為旅游活動中的物化象征,是人們重溫旅游記憶的間接載體,代表著旅游活動的再繼續,提升了旅游活動的意義。從本質上來講,旅游工藝品涵蓋著地區或國家文化藝術以及工藝技巧,是物質資源與藝術有機結合的產物,能最大限度地滿足游客購物以及審美要求,融合了地方性、藝術性以及紀念性,有助于弘揚當地文化藝術,強化國際文化交流,提升旅游業地位。立足于當前藝術設計角度,色彩、平面與立體應用廣泛,構成藝術形式美已經成為了創造美的關鍵載體。
旅游工藝品作為新型旅游商品,地域文化特色濃厚,通常涵蓋了鑲嵌類、織繡類、編織類、陶瓷類、雕刻類以及其他民間工藝品,是旅游商品的獨特表現形式,地方性、紀念性、民族性等特征表現得淋漓盡致。在旅游市場上,工藝品設計水平參差不齊,無法滿足當前消費需求。為了滿足市場需要,遵循現代人審美取向,帶動地方文化產業發展,必須要提升工藝品設計水平。具體而言,在設計過程中,要綜合人性化、地域文化等因素,結合現代造型設計手段,豐富工藝品造型思維,從而設計出國際化、現代化、地域化水平均高的旅游商品,提高市場競爭力。
立足于現代藝術設計領域,構成強調視覺造型要素的重組,運用理性思維模式,采用形態材料,遵循形式美法則,精簡視覺與空間形態,營造視覺效果。具體而言,構成藝術運用了圖案設計、書籍裝幀設計、室內裝飾設計、裝潢設計以及手工藝品造型設計,已經成為了現代經濟發展的關鍵利用手段。
構成藝術與旅游工藝品設計有所區別,又相互關聯,旅游工藝品設計是構成藝術實踐表現,于構成藝術中孕育造型,彰顯視覺美感。構成藝術與旅游工藝品設計設計思維要求具有一致性,兩者兼具感性與感性,強化觸覺感知材料,用抽象思維去組合元素,采用形象思維去表達工藝品形態,彰顯藝術意境。
在創造美的過程中,總結、概括美的形式規律的經驗即為形式美。形式美法則代表著人們對形式美的敏感度,有助于人們創造美的事物。基于把握形式美法則條件下,促使人們應用美的原理表現美,促其內容與形式的統一。旅游工藝品極具地方性、藝術性以及紀念性,要想表現其獨特藝術價值,必須要執行形式美法則,堅持比例與尺度、對比與調和、對稱與均衡、節奏和韻律。隨著人們審美要求的不斷提升,形式美還要兼備意境、聯想與輕巧等特征,完善造型工藝技術,結合文化內涵,進而創造出獨具一格的工藝品。
平面構成主要是指在二維平面上遵循一定秩序而創造出的一種全新視覺形象,其構成形式表現為特異、發射、漸變、重復、近似等。具體而言,在旅游工藝品設計中的應用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第一,重復,將基本形重復進行構成,廣泛用于紀念章、壁掛飾品以及編織物品等設計中。將形式重復構成,積極營造秩序感與節奏感,使其造型具備動感,張揚韻律美;第二,漸變,賦予基本形構成規律變化,譬如大小、方圓等變化。依據一定比例關系,將設計元素單元形進行有序排列,展示面積或者方向等變化,提升工藝品造型藝術形式美感;第三,近似,賦予基本形形似規律變化,如形態、大小、材料等方面的近似,增強產品對稱與均衡視覺感、對比與調和統一性。
色彩構成作為突出色彩表現形式的一種創造性思維方法,將復雜視覺表面現象進行還原處理,展現其基本要素,結合色彩、心理以及生理等特征,采用色彩調和、對比以及統一等方法,實現色彩的完美協調,完善色彩表現效果,是藝術設計構成體系的關鍵內容。旅游工藝品色彩形式美能吸引消費者眼球,提高產品市場競爭力。在色彩設計過程中,要賦予產品審美性、實用性以及紀念性,實現色彩的高度協調與統一。具體而言,色彩對比、調和設計要遵循產品地域性規律,結合當地的環境、文化內涵以及消費群體,賦予產品形態和諧色彩,達成色彩內在調和目的,顯示其地域性特征。
遵循美的形式法則,將各種材料進行有機結合,進而合成全新的三維造型,即為立體構成。從本質上來講,旅游工藝品設計即為三維立體造型活動。相較于色彩構成與平面構成而言,立體構成強調工藝品設計實體,于構成訓練中促使相關設計人員了解構成方法以及構成形式,提升立體形式美規律認知水平,完善造型感覺以及判斷力。此外,基于構成練習條件下,設計人員能夠充分認識點、線、面、體的構成方法,進而完善旅游工藝品最終藝術形態,豐富其造型樣式。例如就廣西坭興陶茶而言,借助侗族木構架建筑造型技巧,作為產品創意思維,運用立體構成形體切割方法以及形體組合段,設計雙層套杯,呈四方形,杯蓋的設計借鑒風雨橋頂部建筑形態,概括其造型設計要素,將套杯置入茶壺側,組合茶杯、底座、茶壺,形似風雨橋,遠觀具有高低起伏之感,節奏、層次與韻律感強烈,充分展現了侗族建筑造型藝術的美感,其榫卯組合構成方法值得肯定。
物體表面組織紋理結構即為肌理,通常表現為高低不平、縱橫交錯、粗糙平滑,在工藝品設計過程中,肌理形態與材質、工藝手法具有莫大的關聯。不同的材質以及工藝表現手法能夠創造出不同的外在造型形式。通常在旅游工藝品設計過程中,為了強化觸覺手感、視覺與聽覺效果,設計人員往往創新工藝制作,加工各種材質,突出工藝產品肌理效果,給人美的享受。一般創新創造包括平面肌理、色彩肌理以及立體肌理,平面肌理通過剪貼、拓印、薰、彈、壓等表現手法,于物體二維平面上進行創造,色彩肌理創造突出物體的組織結構,立體肌理表現時通常應用同種材料設計。例如針對銀器工藝品而言,設計人員大膽采用銀材料,進行竹編器具與針織布料的模擬,表現其材料的肌理,給金屬工藝品贈予天然手工藝品質感,豐富了其視覺效果與文化內涵。
綜上所述,在旅游工藝品設計過程中,要積極了解本土文化特征,掌握工藝技術,遵循當前構成藝術形式美法則,從而形成藝術與技術的有機調和,提升特色旅游產品整體藝術形象,實現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
[1]姚菊敏.經營巧妙 創造個性—談旅游工藝品設計[J].蘇州教育學院學報,2011(06).
[2]孫琳.從工業設計中的仿生談旅游工藝品設計的造型創意[J].大眾科技,2012(05).
[3]韋劍華,孫琳.旅游工藝品設計中的構成藝術形式美[J].旅游論壇,2012(03).
[4]孫琳.旅游工藝品設計中的仿生造型藝術[J].設計,2013(02).
[5]孫琳.構成藝術的肌理在旅游工藝品造型設計中的應用[J].機械設計,2013(04).
[6]牟彪,李鐘國.基于室內陳設的旅游工藝品設計[J].旅游論壇,2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