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辛欣 (南京理工大學 江蘇南京 214000)
情境構建法在用戶行為研究中的價值及應用
孫辛欣 (南京理工大學 江蘇南京 214000)
從用戶行為的研究出發,引入情境構建法。詳細論述了情境構建法的應用價值、操作方法,并對情境構建法的應用原則做了簡要評述。情境構建法是設計師深入理解用戶行為,挖掘用戶需求,并探索解決方案的一種具體有效方法。
情境構建法;用戶行為;交互設計;用戶體驗
人類產生行為的初衷源于不同的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人們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中無一不是由一定目的動作產生的系列行動,從而構成各種各樣的行為。目前尚未有關于用戶行為的比較規范的分類,根據研究和應用的側重點不同,可從多角度進行分類。例如從行為主體對象是否唯一的角度可分為:個體行為和群體行為;從用戶的心理層面,可將用戶行為分為有意識行為和無意識行為1。
交互設計天生具有場景性,它在特定的環境下解決特定的問題2。在交互設計系統中,系統圍繞PACT理論——人(People)、人的行為(Activity)、產品使用時的場景(Context)和技術(Technology)——其中隨著“以用戶為中心”設計理念的盛行,研究者及設計師逐漸并重視關注對用戶行為的研究。
在不同的生活場景下,行為往往是發生在一定情境中,不同的行為反映了用戶心理動機及需求的差異性。例如,媽媽會抱著啼哭的嬰兒并搖晃她,搖籃的出現為媽媽們解決了一道“難題”。設計師通過研究情境中的用戶行為,可以挖用戶的心理需求及情感訴求,設計更多貼心實用的產品來滿足用戶需要。
在設計學中,所謂的情境主要是指人與產品的交互系統所處的環境元素,它可以影響用戶的行為及產品的交互狀態?!皺C體離不開環境。有了環境這個概念,把心理活動看作是孤立存在于真空中的個體活動是不可能的。3”因此,情境是產品與人存在的載體。人與產品所處的情境不同,交互系統也會發生很大的改變。
在交互設計中,情境構建法是指設計師通過觀察用戶行為來獲得用戶需求,從而模擬構造一個故事情境來訴說產品的使用背景、特性及用戶的使用場景。它不僅利于人們展示已經存在的和面向未來的交互式系統的情境,更適合探索設計過程中的反復定義和求解問題的活動特征,設計基于用戶行為下適合情境的產品4。
情境模型是情境構建中的基本元素,其中包括“人—物—環境—活動”之間的關系結構。情境構建法,是探索情境模型中元素間的關系。在交互設計系統中,“人”是指用戶,多指用戶的行為特征;“物”指處在環境用戶操作的產品;“環境”指影響用戶與產品發生關系的使用情境;“活動”指人與產品的交互關系。四個元素之間相互關系,當其中的一部分發生改變后,其他部分都會隨之產生變化。
通常對于用戶行為的研究常常采用定性及定量分析,加之關注“以用戶為中心”的設計理念,側重于用戶本身,而情境構建法師將用戶行為基于合理的情境中,具有其特有的創新性。從產品的角度來看,情境構建法其實是一種策略。從產品最初的生產直到銷售給最終的用戶是一個互動溝通的整體過程,更是對以用戶為中心理念詮釋的過程。蘋果公司就是用類似這樣的方法構建產品的例子。
著名設計師沃尼奧曾說:“我們的使命就是對消費者講述一個有意義的故事。這個故事是有激情、有情感,給予產品以靈魂的。”好的設計帶給用戶的不僅僅是舒適性、美觀性的享受,同時也帶給用戶情感的記憶,訴說一段美好的故事。情境構建法將用戶與產品融入到情境中,通過從故事中體察用戶行為,關注用戶需求點。在情境故事中的用戶行為是真實的、生動的且富有情感的。例如,win7手機中的視覺設計采用大量公共場所的指示牌作為視覺元素來源,整體的圖標設計簡潔、識別性強,當用戶使用時真的感覺如同置身與各類公共場所中,引發用戶聯想。
從用戶心理層面來看,用戶行為具有有意識行為和無意識行為,而無意識行為是普遍存在于人的意識之中卻又是不容易被觀察到的,往往在一定情境中,無意識行為會自然流露。同時,無意識行為也是一種人協調自身與環境的方式。因此,通過情景構建法,可以有效關注用戶無意識行為,抓取無意識行為中自然流露的用戶隱性需求。
情境構建法的具體方法可以概括為以下三類:
方法一是,觀察特定情境下產品的使用狀態,發掘情境中的用戶需求,通過這種方法可以發現與用戶行為相關聯的環境下所表現出的隱性需求,設計出特定情境下的產品。比如,人們往往有找不到電視遙控器的煩惱,而深澤直人將遙控器設計得很像刷牙的藥膏的管的形狀。通過這種造型,人們不容易亂擱,而是將其立在桌上,便于找到。設計師通過對用戶行為在特定情境下的分析,發現用戶的隱性需求,對產品進行創意,使產品在情境中為用戶帶來親切的感受。
二是,具體分析情境模型中的具體元素,然后找到相關點并將其聯系在一起,從而發現新的設計契機。例如,用戶在操作完成一項任務時,往往非一個動作完成,而是幾個連續性動作,甚至在不同情境下會出現動作跳轉,通過分析動作之間的關聯性來挖掘用戶行為背后所隱藏的設計點。
三是,根據用戶特征,構想未來,編寫故事劇本。通過故事了解生活中的人物角色,了解產品在情境中的使用方法。設計師應走進生活,貼近用戶,觀察用戶的日常行為生活,分析用戶特征,并概括性的描述相關的情境故事,最后分析出具體的用戶需求及元素間的關系,構想出未來產品的使用情境。
情境構建法不是設計師憑空想象臆造情境,而是在基于前期合理的設計調查之上,對情境模型元素合理正確分析解碼之后進行的情境構建。因此,情境模型的構建需要大量的調研及合理論證才可以確保準確性、真實性、可信性,如果單純依靠設計師的主觀臆斷或是一時興起的想法,則缺少科學性。情境構建法是主觀與客觀相結合的方法,不僅僅依靠客觀的分析調研,也需要設計師豐富的想象力及準確的預測力,兩者相輔相成。同時,時間、空間、人物的變換對情境模型具有很大影響,變化性及不穩定性也是需要考慮的因素。
[1]李樂山著.工業設計心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92-96,221-234.
[2]周國梅,傅小蘭.分布式認知——種新的認知觀點[J].心理科學進展,2002.
[3]吳瓊.情境構建的設計方法[J].創新+設計+管理,清華國際設計管理大會論文集,2009.
[4]Saffer.D著,陳軍亮譯.交互設計指南[M]. 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0:109-110.
孫辛欣(1987-),女,山東濱州人,南京理工大學設計藝術與傳媒學院助教,主攻用戶行為研究和產品創新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