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星 (揚州大學藝術學院 江蘇揚州 225009)
現代重彩畫家丁紹光研究綜述
高 星 (揚州大學藝術學院 江蘇揚州 225009)
本文對30年來對現代重彩畫家丁紹光研究的主要觀點及研究動態進行簡要的綜述,從五個方面系統梳理了研究成果:一是早期的基礎性工作,二是成長之路的研究;三是繪畫作品的研究;四是藝術思想的研究。
丁紹光;現代重彩畫;綜述
從20世紀80年代后期開始,畫家丁紹光以其匠心獨妙的現代重彩畫成為國際藝術界的一個奇跡,其繪畫藝術無疑成為當代中西藝術界的學術熱點。因此本文主要就近30年來對丁紹光研究的主要觀點及研究動態進行簡要綜述,主要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早期的研究資料主要是一些作品集中對丁紹光線描作品的收錄,如上個世紀70年代末云南人民出版社陸續出版了《云南寫生集》和《西雙版納白描寫生集》,其中前者收錄了丁紹光早期珍貴的的工筆線描稿“傣家少女”“傣族老波淘”等,后者為丁紹光以西雙版納大族自治州的山水風光、傣家風情為對象的白描寫生集,共40幅作品。80年代初由康詩緯編著的《速寫》收錄了丁紹光的線描稿西雙版納風光、西盟瓦族姑娘、收獲季節、秋實、傣族老人等作品。早期的學術性文章并不是很多,但是對丁紹光初期藝術作品的收納和整理,多個側面支撐和補充了系統的研究。
在90年代初較早出現評論丁紹光成長之路的文章有舒遠的《神奇彩筆繪新畫—丁紹光的藝術之路》,對丁紹光1993年以前取得的成就做了系統的總結,類似的文章有周志新的《為自然立傳——丁紹光及其藝術》,但是都并沒有做有深度的探討和研究。早期論丁紹光其人、其生平的文章還出現于《袁運甫悟藝集》之中,張仃教授曾在評論丁紹光裝飾畫時說“世濟其美,意氣如云”,袁運甫便以此為題名,作了一篇評論丁紹光為人及其藝術的文章。
敘述丁紹光生平事跡,講述丁紹光的童年、求學以及在云南、在美國的經歷的文章也不在少數,有胡笳等人撰寫的《丁紹光:從云南走向世界》等,同時陸續出現了人物傳記類的著作,如謝榮,丁黎著的《丁紹光:心靈的微笑》,對丁紹光的成長之路的探討尤為細致,能夠對系統研究提供較為詳盡的依據。本世紀初,出現了《天堂鳥——丁紹光的繪畫與情愛》《丁紹光生活與藝術》等人物傳記,其中《天堂鳥——丁紹光的繪畫與情愛》一書附印著丁紹光從1986年開始步入創作輝煌時期的38幅彩色作品和80幅作品目錄,書后還附有丁紹光創作年表及簡歷,在一定程度上為研究的深入做了基礎性工作。
研究丁紹光現代重彩畫的論著在所有研究丁紹光的著作中所占比例是最大的。尤其是90年代后期至今,具有深度的文章不斷出現,如楊永善的《在傳統基礎上拓展——丁紹光繪畫散論》,論者就丁紹光在用線、用色、構圖、造型諸方面如何在傳統基礎上拓展進行了分析,分析了張光宇“大美術”思想對丁紹光的影響,從而透徹探索了丁紹光作品藝術風格形成。李卉的《中西融合開新風 工筆重彩繪永恒——解讀丁紹光的繪畫》從東西融合,技法表現,主題選擇三個層面剖析了丁紹光的繪畫。魏鴻飛的《淺析丁紹光的裝飾畫藝術》,論者主要從抽象性、民族性、點線面、色彩、圖形造型五個方面分析了丁紹光裝飾畫的藝術性。較近的論述有丁敏《丁紹光現代重彩畫的藝術語言》從線條,色彩,圖形上的表現分析丁紹光的藝術風格。有直接以色彩為切入點的張琳《丁紹光作品的色彩語言分析》,論者闡釋了丁紹光裝飾畫色彩的主觀性,色彩的對比與調和,色彩的文化內涵三個方面。
較為有深度的周克庸《丁紹光繪畫的藝術語匯與美學理念》,較為全面剖析了丁紹光藝術風格,從丁紹光繪畫的線條和色彩著手,詳細的分析了其作品中人物造型的方法,是一篇從專業角度評述丁紹光的佳作。還有魏繪的《愛與美的升華—觀丁紹光的話有感》從民族風情、鐵線描繪、變形手法、色彩效果四個方面專業分析了丁紹光裝飾畫的藝術性。提及丁紹光現代重彩畫的民族性,研究的較好的有尹雯,先后發表了《丁紹光重彩畫民族審美意識之源流及其嬗變》《試論丁紹光重彩畫的民族審美意識》《丁紹光繪畫成功的契機和啟示》《丁紹光重彩畫的民族審美意識特征》四篇文章,就丁紹光繪畫風格的形成及成熟的多方面因素進行分析,著重闡述自然環境、少數民族文化對丁紹光繪畫藝術的影響。具有一定的理論研究價值,將丁紹光的現代重彩畫研究推向了一個新的階段。
此方面的探討在所有研究中屬于薄弱環節,除了之前提到的《在傳統基礎上拓展——丁紹光繪畫散論》一文,分析了張光宇“大美術”思想對丁紹光的影響,在大美術、東西方融會等對丁紹光影響頗深的觀念問題上展開了論述。其他有價值的論著較少。其實依據丁紹光2011年受上海市政府的邀請所作的最新作品《生命之源》,不難看出丁紹光在張光宇“大美術”思想上進一步升華,逐步形成了其特有的“大藝術”思想:打破某一個藝術門類,把音樂、戲劇等其他能表現的東西用現代技術結合起來,形成一種藝術通感,用來增加當代藝術的沖擊力。而對這種丁紹光理念的具有研究價值的文章還未出現。
綜上所述,近三十幾年對丁紹光的研究無論是生平、藝術作品、還是藝術成就的分析,都取得了一些成績。相比較而言,研究的薄弱環節是對其近期藝術作品的分析和藝術思想方面的研究。然而,有所取得的成績作為基礎,加上未來學著更為扎實的治學精神和現代更科學的研究方法,相信21世紀的丁紹光研究將會出現更為長足的進步,出現有深度,有價值,有突破的文論和論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