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嫻嫻 (浙江師范大學初陽學院 浙江金華 321004)
《中國合伙人》的劇情賞析
陳嫻嫻 (浙江師范大學初陽學院 浙江金華 321004)
本文從一波三折的情節架構和細心雕琢的精彩片段對電影《中國合伙人》進行了文本細讀,詮釋了影片關于夢想和幸福的深層含義。
中國合伙人;情節;精彩片段
《中國合伙人》(陳可辛,2013)講述由20世紀80年代至21世紀初,大時代下三個年輕人從學生年代相遇、相識,擁有同樣的夢想至一起打拼事業,共同創辦英語培訓學校,最后功成名就實現夢想的勵志故事。80年代的年輕人之前深厚的友誼以及為實現夢想不懈努力,最終實現夢想的過程振奮與感動了我們這一代人。關于幸福、夢想,從影片中,我們讀出了更深的體會。
故事情節:一波三折的情節架構
這部影片有三位主人公。一位是佟大為飾演的浪漫主義青年王明,一位是鄧超飾演的三代留美富有滿腔熱情的夢想青年曉駿,一位是黃曉明飾演的窮書生成冬青。王明最初滿懷熱情,渴望愛情,與洋妞結下情緣而放棄留美的機會。然而通過時間的摧殘,洋妞一心回國,王明卻未能通過簽證被硬生生留在現實世界中,品味失戀之苦。而曉駿飾演的夢想青年一開始披荊斬棘直奔美國,卻遇到重重考驗,從喂小白鼠吃東西的飼養員苦逼地淪落為餐館兒不能收小費的最低級服務員。而成東青飾演的窮書生,卻愛上了燕京大學同樣刻苦學習的校花,屢次失敗的求愛經歷,最終他勇往直前強吻了臥在病床上得了肺炎的校花而結下情緣,然而自己卻患上了肺結核。
影片一開頭的角色交代非常清晰,原以為這三個人就這樣踏上三條不同的道路,各自逍遙,然而命運卻給彼此開了一個玩笑。
曉駿忍受不住在國外被人踐踏自尊的生活,違背了自己“再不回國”的諾言,回到了北京。為愛奮不顧身的成東青,為了給自己心愛的女生買超級貴的托福書在外兼職被開除公職。而王明一直過著萎靡的生活,一天天地混日子。窮書生和詩人合伙兒辦起了英語輔導班兒,回來跟著他們兩個人,憑著一句“成東青,我跟你混!”這句經典臺詞,這樣的三個人在不同的境遇下重逢走到一起成為了“中國合伙人”。
這一路,憑借著詩人的英文水平,孟曉駿的開闊眼界以及成東青的全力支撐,“新夢想”業績一路飆升,逐漸成為了中國第一的英語培訓機構。
原以為到此,影片抵達高潮可以成為絕響的時候,劇情卻急轉直下,成東青和孟曉駿因為“公司是否上市”互相抵制甚至吵架打斗,王明手足無措,卻在亂中舉行了婚禮。在婚禮上,鐵三角解散,成東青依舊不贊成上市,孟曉駿投奔了另外的公司,而王明卻意味深長地說“這些年因為你們倆我才撐到現在”。如今“你倆”分了,我也不想再玩下去。于是,大家各走各路。
讓人恍然大悟,此時,影片才逐漸走向高潮。“新夢想”涉嫌盜竊EES的試題而走向危機,此時,正在成東青手足無措,希望請孟曉駿幫助自己,又不想失自己的顏面時,王明走進他的家,對他說,你不是沒去過沒過么——孟曉駿走進銀幕。這一刻,宣告著鐵三角再度組成,歲月流逝,大家都增添了一分滄桑,但是不變的,卻是那份兄弟的情誼,我們可以稱之為“中國合伙人”的情誼。
這時,終于迎來了影片的高潮。孟曉駿的夢想在成東青面前傾瀉而出,這份尊嚴,終于激發了成東青,鐵三角攻陷了美國。
也許有人說,這個成東青這一人物的生平與當下俞敏洪非常相似,而影片中的新夢想,其實就是現實中大家熟知的新東方。但是,正因為這一人物與現實中的人有相似度,而那一年代又是現今青年渴望知道更多的年代,因此這部電影,也成為了大家更加期待更加喜歡而且更加顯得真實貼近人生活的影片。
這樣的故事情節,不僅帶著真實的背景,而且一波三折的故事,不僅吊足了大家的胃口,而且不能忘記的是,和夢想有關,會對年輕一代的朋友更多的感悟和影響,也許成就夢想的道路真的需要的是面對,努力,還有,合伙的友誼。在這里,中國合伙人這部電影,詮釋得淋漓盡致的是關于夢想和追求的東西。
敘述手段:細心雕琢的精彩片段
有人說,成東青在爬桿跳河的追求都失敗了之后去醫院看蘇梅,蘇梅喊你滾,成東青撲上去笨拙而蠻力的吻她,在掙扎了一會兒她徹底的被俘虜,這女孩心態上微妙的變化瞬間擊中了我。在這一幕中,成東青的演繹達到了極致。窮苦農民出身的他,經歷了三次高考,高考的錢都是母親向鄉親們拼湊借來的。而到了大學,衣衫略顯破舊的成東青卻因為夜晚在圖書館的偶遇,愛上了學校里的校花。于是展開了他非常大膽、非常豪邁的追逐情節,其中不乏爬電線桿等等“奮不顧身 ”的橋段。在校花感染風寒,孤獨地坐在病榻上時,成東青此時抹了抹模糊的鏡片,竟然猛地撲上去強吻她,經過了掙扎之后,她徹底被他俘獲,也許那時的愛情,就是這樣,只要你足夠堅持,足夠用力,心愛的人可以和你在一起。
影片中,孟曉駿即將登機去美國時意氣風發,在登機入口處,曉駿驕傲地和倆哥們兒說,他要打破前邊兩代人的“出美留學歸來”,他要成為改變者,他堅定地和倆哥們兒說“我不回來了!”這一刻,我們看到了倆哥們兒心碎的表情,看到了他們眼睜睜地看著摯友離去不愿歸來的落寞,從他們眼中我們絲毫看不出現代人口中的“羨慕嫉妒恨”,而是真摯而樸實的不舍與留戀。
然而此時孟曉駿卻眼神無比的堅定與傲氣,正在大家覺得他是那個天地不怕,而且一心只有自己前途夢的青年時,他一轉身,卻非常傷感地、大聲地哭嚎。這一個慢鏡頭,感動了無數的觀眾。也許,在那個時刻曉駿的心中,藏著無比的疼痛,然而,卻不想要這倆傻哥們兒看見。于是,曉駿這個表面冷酷、滿口出國夢的年輕人的形象轉眼升級成為了大家心疼的、懷揣夢想一心向前的少年的形象。也許電影從這里開始,已經為他出國后吃盡苦頭的生活有了預兆。
有人說,王明最后娶了那個做飯極好吃的胖妞,他在婚禮上說我現在知道幸福是在平平淡淡中來的,一點兒也不折騰,他極致爆發的演技徹底演繹了那種最后跟生活妥協跟自己握手言和的所謂幸福表情,擊中了我。其實,王明在影片中的戲份比其他兩個人都要少,但是這位大膽、癡情、凡事無所謂的青年依舊在觀眾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還記得他最初與洋妞一起的時候,在激情似火的前一秒,他曾今停下來非常嚴重地說了一句“這個,違反了校規!”但是,說完,他還是按捺不住自己的激情,霍得扔掉了眼鏡,揮灑了自己的激情。空閑時刻,他還會吟唱幾首著名詩人的情詩,生活過得高調而滋潤。然而,洋妞的回國無疑給了他一記響亮的耳光,將他從理想中拍回現實,而失戀的他整日萎靡,終于他選擇了理發,重現開始向前。
然而這個向前,并不貼近大家意義上的向前,沒有重整意氣好好學習,沒有痛改前非,有的,只是心情稍微豁達地跟著成東青。
最后,其實他已經成為了一個很有錢的青年創業者,但是,這位浪漫主義詩人,卻娶了那位能給他燒最好吃的飯的肥妞,這到底是理想與現實距離太遙遠,連詩人也愛現實;還是,這位浪子回了頭,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在此,將這一哲學問題,拋給了觀眾。
也許,“夢想”當然沒有貴賤之分,好像成東青的“夢想”其實就是踏實賺錢,王明的“夢想”就是踏實過日子,而孟曉駿經常把“改變世界”掛在嘴邊,但在成東青看來,這不過是曉駿基于家族傳承的需要,以至于到他們一起開公司后倆人有了沖突,成東青想到和解的辦法還是給他買一套300平米的房子,但曉駿說這根本不是他想要的。
那他到底想要啥?
電影的結尾給了答案,當曉駿知道好朋友成東青砸了一筆錢將實驗室以他命名后,他喜極而泣,嘴里還傲嬌似地說出“土鱉”二字,當然,導演說這些其實和錢沒關系,他給出了一個解釋,說這部電影的三個主人公其實是有共識的,他們的“中國夢”其實是“尊嚴”!
什么是夢想,什么是幸福,十個人會有是個不同的答案。在中國合伙人里面,就詮釋了不同的三種。然而無論如何,在我們這個年代,信奉的是成功。只要你成功了,無論你之前是什么,你就可以擁有回擊那些曾今看不起你的人,你就可以重獲尊嚴。而這一夢想也是最為樸素和真實的。影片將其表現得淋漓盡致。此外,在影片中,同樣感人的還有這三人的友情,朋友有難的兩肋插刀,這樣的情誼也是我們這個時代彌足珍貴的。
指導老師:黃寶富。
陳嫻嫻,浙江師范大學初陽學院2011級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