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安翔 (湖北范學院美術學院 湖北黃石 435000)
淺談素描教學
范安翔 (湖北范學院美術學院 湖北黃石 435000)
素描寫生課是造型訓練中的基礎教學內容,有其自身的重要性與必要性。但是它不應只是停留在造型基礎上的訓練,使學生被動地接受一些基礎知識,導致學生在整個訓練過程中喪失了去探索與創新的勇氣。教師應根據學生現有的繪畫基礎,鼓勵學生最大限度發揮自己的想象,從自我的感受出發給自己的想法探索出最好的表現形式。
素描;自我感受;創新
素描寫生課是所有造型訓練中最基礎的一項教學內容,也是每個學生在每一學年度的必修課程之一,這也說明了素描寫生課程重要性。因授課內容所要面對的是二年級的學生,基本都具備一定的造型能力,因而在一些基本的造型基礎功課上勿須過多強調,更為重要的是應該偏重于每個學生自我創作能力的培養與發掘。個人認為此階段的寫生課程安排不應僅僅停留在基本的造型要求上,而更應著力于挖掘每個學生自身的探索與創新的潛力,無論是在審美上、技術上、形式上或是思想上都應著力去引導與挖掘。素描寫生課程在學院里有它自身的規律:要經過生活感受——創作欲望——構思選擇——提練升華——制作展示一系列簡單而又復雜的過程。教師在這一過程中是啟發,引導學生去自我發現,起到助動的作用1。在整個造型訓練過程中強調學生的自我感受與創新能力的培養,使學生不僅在表現手法上有所嘗試與探索,并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長處,在畫面中把自我的感受釋放出來,而不是以往經驗的重復。
課題:靜物素描
授課時間:4周
授課教師:
授課班級:11級油畫
寫生對象:不同的三組靜物
教學要求:在教室不同位置上同時擺放的三組不同內容的靜物, 不同的光線、不同的器物的組合給學生帶來的感受也不一樣,使得學生有更多的感受、判斷、分析和選擇,讓學生在不同的靜物之間自由觀察并作出選擇。選擇的過程本身也體現了學生對物象的感受和認知,并根據不同的角度、視點、意圖畫多幅小稿進行構思選擇,最后完成三幅比較完整的素描。
教學目的:逐步引導學生改變已有的高考的思維方式和觀察方法,逐步培養學生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啟發學生努力嘗試以一種不同于以往經驗的方式或角度去觀察對象,引導他們從自身的感受來表達對象。鼓勵學生嘗試不同的材料與表現手法,感受不同的材質和視點所帶來新的視覺經驗,從而產生不同的表達方式。
課程的設置
素描教學作為最基礎的造型訓練方式有其自身的發展規律,從最基本的單體訓練到組合訓練,甚至是更為復雜的日常局部場景寫生都體現著素描教學對再現寫實能力的培養。但是作為本科二年級這一階段的造型訓練不僅僅是培養學生的最基本的再現寫實能力,更為重要的是要注重培養學生自身對物象的感知能力與創新能力。傳統的寫實能力的培養有其必要性,這種能力訓練讓學生從物象的形體、明暗、空間的遠近以及色調的變化上來研究塑造物體的基本規律,但是過分強調這種基本造型訓練往往容易導致學生在寫生過程中處于一種被動的接受狀態,容易在教學過程中產生學生的想法流于表面、表現手法趨于單一。在西方美術教育體系中基本造型能力的培養只是作為技術層面上的培養,更多的是注重于對學生感知能力與創作能力的培養,而在國內素描教學體系中往往都偏重于對客觀寫實能力的培養,從側重學生長遠發展的角度來說,我們應更多的注重學生自身創造能力的培養。
在寫生對象的安排上有意識地引入一些日常生活中不被人所注意,甚至是一些與工業或建筑有關的雜物為主的靜物組合,主觀改變其以往的空間位置,改變其呈現方式,改變了學生對對象已有的經驗,促使學生重新認識和思考。進行多視點,多角度的觀察并做出恰當的選擇,選擇的本身就體現了學生自己對物象的審美與理解,安排三組靜物使得學生有了更多的選擇與判斷,構圖與組合,最后形成較完整的表現。對象的選擇與重新組合能促進學生在一定的時間內做出各自不同的判斷與選擇。過去的靜物課程比較注重物體體積和空間的變化,不同以往經驗的對象和空間的選擇能促進學生不得不重新思考怎樣去經營與表現,而不僅僅是流于表面上的形和體積上做文章。
在教學內容設置上我們有意識設置了一直沒有引入課堂教學的一些日常用品,啟發學生改變已有的日常經驗,重新審視這些日常用品。雖然他們是二年級的學生,之前已接受過不同的基礎美術教育,已有的經驗和思考方式可能會對學生挖掘自身的創新能力帶來一定的影響。有些經驗和思考方式可能會阻礙了學生對新的事物的認知與感受,并且逐漸形成了他們自己或者在他人經驗影響下的審美觀,也可以說這種審美習慣帶有一些普遍性和盲從,這既不利于教學也不利于學生自身的發展,因此有必要在教學的過程中側重培養學生自主創新能力,逐漸培養學生自己的觀察方式和思維方式。
在課程安排上,分兩個階段進行啟發式:一是側重局部訓練,重點訓練學生的主觀選擇與判斷的能力并呈現于畫面,強調畫面的造型布局與造勢,鼓勵學生盡量去表達自我的感受與思考,啟發學生對不同表現技法的嘗試與對不同材料的選擇;二是側重整體的訓練,這一過程著重訓練學生對整個畫面的布局,控制與氛圍的營造,從而達到從寫生的基礎層面上升到創作的層面上來。強調學生對多種材料的選擇與運用,增強學生自我視覺的感受能力;強調學生主動去經營畫面,營造畫面氛圍,從而最終訴諸于情感的表達。訓練的過程中以日常用品為主,強調學生要注重自我的感受,從不同角度觀察、比較,并畫出多幅不同構圖的小稿;在繪畫材料上的選擇上也應有新的嘗試,從而達到比較訓練的效果;在表現手法上盡量嘗試不同的表現技法,要能充分表達出學生自身的情緒與感受能力。整個訓練過程要強調學生的自我感受能力,并將這種感覺訴諸于畫面,學生發現問題的同時去主動解決問題,讓學生逐漸意識到素描訓練不僅僅是解決形體和明暗層次關系,應該有著更為廣泛的個人的感受與理解。
在造型的處理上強調學生主動去嘗試不同的技法,寫實與表現、細膩與粗獷等等語言特征,讓學生通過畫面對主觀感受能力加深理解與認識,從而認識到素描語言的多元化。要學會在造型的基礎上把自我的認知與感受帶到畫面中去,從而形成自己獨特認識與理解,也從另外一方面提供了一種創新的可能性。不同的學生由于性格、興趣的差異,相同的物象在他們眼中產生的感受是不同的,在訓練過程中我們應重視這種差異性的存在,并鼓勵學生各自的自我主張與表達,從而達到每個學生對物象的再認識與再創造。對象提供的視覺形象,學生可以自由地控制畫面形象的比例及結構安排,從各個方面,比如畫面的尺寸、質感、視點選擇的多角度,整體或者局部以及情緒對產生畫面形象結構的直接影響,使學生認識到影響形象創造的各種因素及相互關系。我們的教學目的就是從素描的形象問題入手,讓學生感受到它的范圍的廣泛與可發展性,而不是把其概念限定在傳統的理解上,由此引出對素描基礎問題的多樣性的研究,使學生產生出濃厚的興趣2。
總之,素描教學對藝術類的學生來說是十分重要的,也是一個長期的循序漸進的過程。尤其是階段性訓練的經驗與方法最終會影響到學生的思維方式和審美習慣,也因此能激發學生對素描的熱愛,也許這也是我們所應教授的重要一課。
注釋:
1.大衛·L.費伯著,《素描指南》,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2.德博拉·A.羅克曼《教素描的藝術》,上海書畫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