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迪 (江蘇師范大學音樂學院 江蘇徐州 221006)
如何制定幼師音樂課堂教學計劃
劉曉迪 (江蘇師范大學音樂學院 江蘇徐州 221006)
文章通過作者一段時期,從事幼師音樂基礎教學實踐的摸索,總結出一套音樂課堂教學計劃制定的方法,達到了良好的教學目的與效果。
制定;幼師音樂教育;課堂教學;計劃目標
近年來,本人受聘于徐州幼兒高等師范院??茖W校,從事音樂基本樂理教育工作。通過一段時間的實踐與摸索,本人認為:搞好幼師音樂教育,必須要有一套切實可行并符合當前幼師教育特點的教學計劃目標,而認真地制定音樂課堂教學計劃是做好音樂教育工作的基礎和前提。音樂課堂教學計劃主要包括音樂知識、音樂技能、思想品德等三大方面的內容。
音樂知識是掌握和了解音樂學全部內涵的前提條件。以前,中學里的音樂課曾被命名為“樂歌”課或是“唱歌”課,每堂課音樂教師與學生共同唱會一首歌,任務就算完成了。這是一種很原始的教學方法,如今已一去不復返了?,F在的音樂課就不是這么簡單了,它既需要唱歌,也需要講樂理、學視唱、學樂器技能、進行音樂欣賞等;課外還要組織合唱隊、樂隊、排練娛樂,進行各種音樂活動。音樂教師必須有廣泛的音樂知識、技能和一定的工作能力,才能完成這些工作。制定完善、周密的音樂知識計劃目標,顯得尤為重要。它對于學生感性了解作品的由來過程,尤其是準確地把握、完整地表達作品內涵,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和意義。確定此類計劃,主要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是要盡可能使之與音樂能力目標融合在一起,起到雙重作用。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可運用多種手段啟發學生產生聯想與想象。因此,生動形象的教學語言、故事、詩歌、美麗而富情感色彩的圖畫、幻燈、錄像等,通過聯想形成一個完整的故事。如琵琶協奏曲《草原小姐妹》,作者將我國傳統民族樂器琵琶作為主奏樂器并巧妙地與西洋管弦樂隊結合,給我們生動地展現了蒙古族孩子龍梅和玉榮在暴風雨中保護羊群的動人事跡;再如合唱曲《黃河大合唱》就是表現了在抗日戰爭年代里,中國人民的苦難與頑強斗爭,也表現了我們民族的偉大精神和不可戰勝的力量,每當唱到這里就會使我想到,我們偉大民族的發源地——黃河為背景,展示了黃河兩岸曾經發生過的事情,想象出氣勢磅礴的黃河水,激蕩起中華民族奮勇抗戰,保衛黃河、保衛華北和保衛全中國的決心;而欣賞貝多芬《第五(命運)交響曲》,想象到一個人要做生活的強者,要用拼搏的精神主宰自已的生活道路,通過不斷的斗爭而實現自已的理想……三種方式中,前兩種比較淺易,也容易收到效果。第三種方式則需要有豐富的生活經驗及相當的歷史文學基礎和音樂鑒賞能力,可根據學生的愛好、興趣和不同的文學素養,循序漸進加以引導。二是要內容具體完整,做到有稽可查。知識目標的實現應該是能夠檢查到的,是能夠做出實現與否以及實驗得到如何的評估的。通過兩個目標的實現,努力達到四個方面的目的:一是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愛好,養成欣賞音樂的習慣;二是發展學生的音樂感受能力:三是提高學生對音樂審美能力:四是開闊音樂視野,增長音樂知識。
一般來說,在制定幼師音樂能力計劃時,應著重抓住“三個突出”。一是突出“教材”特點。在教學和編制計劃過程中,應本著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原則,分課編排教學內容。理論闡述力求準確簡明,著重澄清一些容易混淆概念,深入淺出地介紹一些解答樂理問題的方法。二是突出“師范”特點。師范生學習樂理,不僅要為演唱、演奏及作曲理論等課程的學習做好準備,還要為他們未來的樂理教學打下基礎。為了擴大學生的知識視野,提高他們的音樂理論修養,應考慮增加象《五線譜沿革》《律制》《中古調式》《簡譜及其五線譜的互譯》等類似的閱讀資料以及許多介紹不同學術見解的資料,開闊視野,豐富內涵。三是突出“實踐”環節。幼師教學的特點,不僅是讓學生準確地了解普通的樂理知識,更重要的是要熟練地掌握1—2項較強的器樂操作技能。譬如在具體的學習中,學生不但要透徹地弄懂教程中闡述的理論問題,還要結合鍵盤練習和視唱練耳,認真做好每一課的書面作業。在習題的選取和編制上,應注意習題類型的多樣性和趣味性,題后附有“習題選答”供自學者答題時參考。另外,還應注意選題、教學內容的一致性和聯貫性,閱讀資料及注釋的內容一般可略去不講,由學生根據個人興趣自學。如“和聲學”是其后繼課程,則“和弦”部分亦可略去。
我國當前的教育目的是“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熱愛社會主義祖國和社會主義事業,具有獻身精神和科學求實精神社會主義建設者”。音樂課的學習也應以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為主線,傳播和弘揚社會正能量為重點,引導和激發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意識和觀念。但是一個人的思想品德優劣難以用切實具體的語言表述,更不容易在短期內進行檢驗、判斷,所以要盡可能指出其特定內涵,引導學生通過音樂教學的理論及內在故事,教育學生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因此在制定思想品德計劃時,應側重抓好幾下幾點:一是注重選擇正確的教學題材?,F在的學生都在青春的朦朧時期,加之社會環境影響復雜,所以在制定和選擇題材時,一定要注意內容健康、旋律動聽、節奏明快、激人奮進音樂和歌曲;二是注意曲目語言詞匯的引領作用。如在同等曲目的選擇中,優先擇取歌詞健康、故事完整、能弘揚社會正能量的內容,如《故鄉》《延安頌》《黃河大合唱》等等;三是適當布置課后作業,鍛煉和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和自行完成作業的積極性;四是定期組織健康有益的娛樂活動??梢岳霉澣栈蚩梢岳玫拇笮驼巍⑸鐣顒樱故緦W生的聲樂才華,檢驗學生的日常學習成果,提高學生的業余學習興趣,對樹立良好學風,陶冶情操會起到積極的引領作用。五是適當增加難度。尤其針對部分具備音樂才華的“優等生”,可以利用課堂或業余時間布置課外作業,豐富業余文化生活,并及時予以指導,同時也能從中鍛煉學生開動腦筋,刻苦鉆研的學習毅志,學會用音樂開闊胸懷,用音樂消除煩惱,用音樂提高情趣,用音樂促進其它學科的提高。
綜上所述,制定音樂課堂教學計劃,應注意三個方面:一是要具體,即用能見于實際行動的語言來表述,切忌籠統空泛;二是要符合音樂學科的性質和特點,尤其對于幼師教育,目標與計劃要全面,不能偏向于某一方面或某一層次,否則就會出現“事倍功半”的效果;三是要切合實際,學生能夠接受并便于實施,同時還要易于考核、檢驗,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和效果。
劉曉迪(1988-),女,漢族,江蘇徐州人,碩士研究生 ,主要從事音樂教育與表演方面的學習與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