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光武
國美贏利與蘇寧虧損,并不意味著電商渠道的價值與贏利能力值得懷疑,理由是:1.電商渠道還處于成長期,贏利潛力還未充分釋放。傳統的線下店面零售業態已進入成熟期乃至衰退期,而線上電商業務卻處于成長期。現今的電商渠道,吸引的主要還是不夠富足的年輕“互聯網一代”,商品的購買檔次整體比線下業務偏低,因此影響了電商渠道的贏利能力。隨著互聯網到達率的提高及人們消費購買習慣的進一步變化,今后不僅線上交易的規模、份額會快速提升,而且人群構成、商品檔次也將與線下業務拉近。線下業務與線上電商的平衡,是企業的現在與未來的抉擇,任何顧此失彼的舉措都是不恰當的。活不過今天就不可能享受美好的明天,但也決不可“今朝有酒今朝醉”。2.某些企業的電商業務可能是穿新鞋走老路。某些企業電商業務的現實贏利能力不佳,一則可能是上述的生命周期原因,二則可能是策略不當。雖然電商業務也需要線下的實體店做體驗配合,但對實體店面的位置、數量依賴度較低,因而合理運用可以極大地降低運營成本與運營投入,從而在較低毛利率的情況下獲得更大的投資回報率。但是,如果在大力發展電商業務的情況下,不對線下過度投入的實體店面做整合,讓電商業務去背負歷史形成的線下沒落實體店面的巨大投資與費用包袱,最后只能哀嘆“電商業務不賺錢”。
我個人認為,國美當前贏利狀況改善,不能證明電商業務缺乏贏利前景,而是因為對過度競爭、過度投資的傳統業務進行了恰當的修正。一旦三、四線市場的傳統線下業務也全面進入過度競爭與衰退局面,屆時勢必要重新思考業務轉型與電商策略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