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光忠
(湖北省第二地質大隊,湖北恩施 445000)
生物遺傳資源是指具有實用或潛在實用價值的任何含有遺傳功能的材料,包括動物、植物、微生物的DNA、基因、基因組、細胞、組織、器官等遺傳材料及相關信息[1]。農業遺傳資源是農業知識產權的重要組成部分[2],是經過數代人甚至更長時間而產生的,并依存于當地生態環境,與當地土著和地方社區的生活方式、習慣做法和實踐密切相關[3]。因此,農業遺傳資源知識產權保護問題受到各界高度重視[4-6]。畜牧遺傳資源是生物多樣性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生態系統的有機組成,畜牧遺傳資源保護是關系到畜牧業可持續發展和生物多樣性的重大問題。
武陵山片區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轄恩施、利川2個縣級市和巴東、來鳳、咸豐、建始、鶴峰、宣恩6個縣,屬于云貴高原與東部低山丘陵的過渡區域,擁有恩施黃牛、恩施黑豬、恩施馬頭羊、景陽雞、恩施土蜂、桑蠶等重要的畜牧遺傳資源。該州硒資源極為豐富,其含量居世界之首,被公認為“世界硒都”[7],是天然富硒畜牧產品的最佳產地。恩施市的大山頂、利川市的齊岳山、鶴峰縣的中營、宣恩縣茅壩塘等草場成片集中,優質牧草巴東紅三葉注冊了國家地理標志商標,恩施州具有發展畜牧產業(尤其是天然富硒畜牧產業)的資源優勢,恩施黃牛肉、恩施黑豬肉、宣恩火腿、景陽雞等已成為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其中,宣恩火腿沿用中式火腿傳統工藝,結合土家苗寨腌臘技術精制而成,選料考究,工藝獨特,質量上乘,歷史悠久,與浙江金華火腿、江蘇如皋火腿、云南宣威火腿并稱為“中國四大名腿”。畜牧產業已成為恩施自治州優勢支柱產業,2013年該自治州啟動畜牧等六大產業鏈建設,推進特色產業發展。基于此,筆者研究了世界硒都恩施自治州畜牧遺傳資源保護與產業發展對策。
1.1恩施黃牛遺傳資源為了對原產自我國的珍貴、稀有、瀕危的畜禽遺傳資源實行重點保護,農業部制定并于2006年6月2日公布了《國家級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名錄》,確定138個畜禽品種為首批國家級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品種。其中,牛品種有巫陵牛(湘西牛)等21個。
巫陵牛分布于湖南、湖北、貴州三省交界處[8]。該產區境內多大山峽谷,地勢高低懸殊,地形復雜,海拔800~1 400 m,最高達2 000 m以上,最低在100 m以下,有高山、中山、低山、丘陵之分。由于產區境內地形復雜,地勢高低不一,形成小氣候。產區草場遼闊,牧草繁茂,有養牛所需的放牧地和豐富的飼草資源,為我國南方黃牛的重要產區之一。
巫陵牛主要特性有:被毛黃色最多,粟色、黑色次之;角形不一;公肩峰肥厚,高出背線6~8 cm,母肩峰不明顯;尻斜,肢長中等,四肢強健,后肢飛節內靠,蹄形端正,蹄質堅實,尾較長。該品種牛具有體質結實、肢蹄強健、行動靈活、善于爬山、耐勞、耐旱、抗濕及耐粗等特性。
與湘西牛相比,恩施黃牛[9]也屬于首批國家級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品種巫陵牛中一個小的地方品種,但恩施黃牛目前尚未列入《國家級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名錄》。
恩施黃牛肉是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其肌間脂肪含量≥6%,硒含量≥0.05 mg/kg。
1.2恩施黑豬遺傳資源恩施黑豬[10](也稱“中型豬”或“二眉豬”)全身體毛黑色、結構勻稱、四肢健壯、頭型稍長、額部有橫行皺紋(有似眼眉的兩道深皺),正是這兩道明顯的深皺。恩施黑豬耳朵中等、軟而下垂、皮膚褶皺較少,頸下少見垂肉,背腰比較平直,腹大而不拖地;后軀較弱,略高于前驅。
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宣恩火腿對豬種及其養殖條件的要求是:圈養的恩施黑豬,養殖時間8~10個月。恩施黑豬肉是國家地理標志產品。恩施黑豬肉質好、色澤鮮紅、細嫩多汁、大理石紋較為明顯、脂肪品質好、色白有光澤、晶瑩剔透,胴體瘦肉率46%左右。
恩施黑豬,與長陽豬、鄖陽黑豬等湖北省西部山區南型黑豬總稱為鄂西黑豬[11]。鄂西黑豬具有適應山區生態環境條件、耐粗飼和其肉、脂肪適于加工火腿、熏臘肉等特性。鄂西黑豬主產于鄂西23個縣(市),其中目前以中等體型的恩施黑豬數量最多,質量最優。
恩施黑豬,與首批國家級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品種湘西黑豬的品種特征和品種性能十分相似,不應列為“湖川地豬”的組成部分,應該與湘西黑豬一起列入“武陵黑豬”,進入第二批《國家級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名錄》。
恩施黑豬肉是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其對感官特色的要求:肌肉有光澤,呈櫻桃紅色,大理石花紋明顯;脂肪呈乳白色;外表微干或有風干膜,不粘手;指壓后的凹陷立即恢復;香味濃郁。理化指標:瘦肉中蛋白質含量≥21%,肌間脂肪含量≥5%,硒含量≥0.08 mg/kg。
1.3恩施馬頭羊遺傳資源馬頭羊分布于湖北省和湖南省,主要產自湖北省的鄖西縣、恩施州、湖南省的芷江、石門、新晃等縣[12]。馬頭羊適應性廣、合群性強、易于管理,丘陵山地、河灘湖坡、農家庭院、草地均可牧養。武陵山片區等地區引種牧養,表現良好,經濟效益顯著。
馬頭羊體型高大,軀體較長,胸部深厚,胸圍肥大,行走似馬,是全國畜禽新發掘的優良肉用型山羊品種,馬頭羊屠宰率高,母羊出肉率為49.3%,羯羊出肉率可達53.3%,且脂肪分布均勻,肉質細嫩,味道鮮美,膻味小,蛋白質含量高,脂肪和膽固醇含量很低,是滋陰壯陽的佳品,藥用價值極高,有“中國羊后”之稱。馬頭羊卷羊肉是我國出口創匯的拳頭產品,在國際市場上享有較高聲譽,遠銷伊拉克、敘利亞、黎巴嫩和科威特等國家。馬頭羊皮張質地柔軟,皮質潔白、韌性強、張幅面積大、用途廣、經濟價值較高。
《國家級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名錄》中有21個羊品種,但馬頭羊尚未列入。鄖西馬頭山羊登記了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注冊了國家地理標志商標,對石門馬頭山羊實施了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然而,基于馬頭羊品種優勢、天然富硒農業地質環境等地理標志自然因素,恩施馬頭羊應當實施國家地理標志保護。
1.4景陽雞遺傳資源《國家級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名錄》中有23個雞種,其中大型雞種有九斤黃雞、浦東雞、溧陽雞。九斤黃雞是我國著名的肥肉雞,多為棕黃色,背部寬,胸部肥厚,臀部發達,雄雞體重可達4.5 kg,雌雞可達3.5~4.0 kg,通稱“九斤黃”。 九斤黃雞目前在華北、北京等地區已經基本絕跡。
景陽雞是一個體型較大的肉用型地方品種[13],成年公雞體重雞大多在4.5 kg以上,是國內稀有的肉用型地方品種資源與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俗稱為“九斤雞”或“景陽九斤雞”。據《建始縣地名志》記載:“景陽雞個體大、肉質好,是全省內聞名的地方品種”。因為主產于湖北省建始縣景陽河(清江中游)沿岸,因此取名“景陽雞”。2004年被正式載入《湖北省家畜家禽品種志》,命名為“景陽雞”。
景陽雞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營養價值高,并具有滋補保健作用。對景陽雞胸肌、腿肌混合后進行檢測,蛋白質含量達25%,肌間脂肪含量達4%,氨基酸總量大于21%,特別硒含量達到1.43 mg/kg,屬于高富硒產品,營養成分含量高于土雞、烏骨雞、華青雞等其他品種。
1.5恩施土蜂遺傳資源恩施土蜂屬于中華蜜蜂(ApisceranaceranaFabricius)。中華蜜蜂又稱為中華蜂、中蜂、土蜂,為國家級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品種[14],是東方蜜蜂(ApisceranaFabricius)的一個亞種,是我國獨有的蜜蜂品種,是以雜木樹為主的森林群落及傳統農業的主要傳粉昆蟲,有利用零星蜜源植物、采集力強、利用率較高、采蜜期長以及適應性強、抗螨抗病能力強、消耗飼料少等意大利蜂所無法比擬的優點,非常適合在我國山區定點飼養[15]。中華蜜蜂還能夠抵抗胡蜂的攻擊,與胡蜂處于共存的平衡狀態,其工蜂嗅覺靈敏度較高,易發現分散、零星開花的低灌木和草本植物,如十字花科、薔蔽料、漆樹科、山茶科、五加科、唇形科、菊科、葫蘆科等,并在氣溫7 ℃左右能夠正常進行采集活動,危害中華蜜蜂遺傳資源的天敵主要有胡蜂、如意大利蜂(ApismelliferaligusticaSpinola)、喀尼阿蘭蜂(ApismelliferaCarnicaPollmann)等。
恩施土蜂養殖歷史悠久,恩施土蜂種群更能適應恩施州山區環境,生產的蜂產品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和食用價值。
1.6桑蠶遺傳資源桑蠶(BombyxmoriLinnaeus),又稱為家蠶或習稱蠶,是一種具有較高經濟價值的吐絲昆蟲。桑蠶起源于我國,由古代棲息于桑樹的原始蠶馴化而來,與我國現今食害桑樹的野桑蠶同源,染色體數均為28對。桑蠶屬于寡食性昆蟲,除喜食桑葉外,也能吃柘葉、榆葉、鴉蔥、蒲公英和萵苣葉等。
恩施州養蠶歷史悠久,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施州城址”的重要組成部分西瓜碑,鐫刻于南宋咸淳庚午年(1270年),碑文主要記載了南宋施州郡守秦將軍在此種桑養蠶等的歷史。恩施州長期的桑蠶養殖形成了一些桑蠶地方品種。
1.7畜牧產業我國地理標志保護現有3種體系[16-17]。國家地理標志恩施州畜牧類產品中恩施黃牛肉、恩施黑豬肉、宣恩火腿、景陽雞已成為國家地理標志產品(表1)。巴東紅三葉適宜中性偏酸土壤,是耐酸性強的品種[18],為全國著名的優質牧草,營養價值高,適于飼養各種畜禽和加工制成各種飼料,并具有醫用價值。巴東縣牧工商技術服務中心注冊了國家地理標志商標“巴東紅三葉”,該州其他畜牧產品均沒有國家地理標志商標。恩施州畜牧業中目前尚無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
恩施州有6家龍頭企業的9種畜牧產品是湖北名牌產品,其對應的商標有6件(表2)。另外,有1個恩施州畜牧業產品(含深加工產品)有湖北省著名商標6件:“夢三峽”、“思樂”、“勤牧”、“Anpulo”、“發夏”、“大派”(表2)。另外,有1個湖北優秀農產品(表2)。然而,恩施州畜牧業相關產品中沒有中國名牌產品、中國馳名商標、中國名牌農產品、中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湖北十大農產品品牌。
表1 恩施州畜牧類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除了形成湖北省思樂牧業集團有限公司等龍頭企業外,恩施州畜牧業發展還形成了一些畜牧業生產基地。恩施市盛家壩鄉利用優質畜牧資源大力發展“恩施黃牛”產業,全力打造“恩施州黃牛第一鄉”。咸豐縣于2011年4月初啟動恩施黑豬“萬戶百頭”工程,大力發展恩施黑豬產業,由武漢豐澤農牧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咸豐縣政府和養殖戶共同出資組建生豬養殖專業合作社,建設50個年出欄黑豬1萬頭的專業村。巴東縣加強恩施黑豬、恩施黃牛、恩施馬頭羊等本地特色資源建設。建始縣景陽鎮景陽雞特色產業抓選優、提純復壯工作;抓養雞示范大戶,帶動農戶養雞;成立景陽雞專業生產合作社,負責收購保種戶生產的種蛋,孵化雞苗,并提供疫病防治服務,組織產品銷售。利川中蜂良種養殖有限公司、來鳳縣尚風寨蜜蜂養殖專業合作社等,致力于恩施土蜂養殖。巴東縣抓住了東桑西移發展機遇,全力扶持東瀼口鎮、官渡口鎮等桑蠶產業基地建設。
表2 恩施州畜牧業相關的湖北名牌產品、湖北省著名商標和湖北優秀農產品
為了有效保障畜產品質量安全、增強養殖業風險防御能力、提高畜產品市場競爭力,推進畜牧產業鏈建設,打造現代畜牧業升級版,2010年以來恩施州畜牧獸醫局積極宣傳、動員、組織畜禽養殖場(戶),依據國家統一標準,開展“四級聯創”(國家、省、州、縣4級聯合創建畜禽標準化規模養殖示范場),取得了顯著成效。根據《恩施州州級標準化規模養殖示范場評分標準》,經過畜牧獸醫專家現場檢查驗收,4年共有617家畜禽規模養殖場達到了標準,成為州級示范場。
據恩施州畜牧獸醫局預測,2013年全州生豬出欄數可達500萬頭,全年家禽出籠數量可達1 300萬只,2013年年全州畜牧業綜合產值可實現95~100億元。
2.1爭取恩施黃牛、恩施黑豬、恩施馬頭羊、景陽雞等下次列入《國家級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名錄》 加強恩施黃牛、恩施黑豬、恩施馬頭羊、景陽雞、恩施土蜂、桑蠶等畜牧遺傳資源調查與研究,從基因、基因組、細胞、組織、器官等層次研究其遺傳信息與品種特征,加強與相關的國家級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品種的對比分析,并爭取恩施黃牛、恩施黑豬、恩施馬頭羊、景陽雞等下次列入《國家級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名錄》。
2.2建立恩施黃牛、恩施黑豬、恩施馬頭羊、景陽雞、恩施土蜂、桑蠶等的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區按照《畜禽遺傳資源保種場保護區和基因庫管理辦法》和國家級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區的標準,在重點區域建立恩施黃牛、恩施黑豬、恩施馬頭羊、景陽雞、恩施土蜂、桑蠶等的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區,為今后創建國家級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區奠定基礎。其中,恩施黃牛的遺傳資源保護區應設在恩施市盛家壩鄉,恩施黑豬的保護區應設在恩施市、宣恩縣、咸豐縣,景陽雞的保護區應設在建始縣景陽鎮,恩施土蜂的遺傳資源保護區應設在星斗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七姊妹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木林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咸豐縣坪壩營國家森林公園、巴東縣格子河省級森林公園、巴東縣巴山省級森林公園、恩施市鳳凰山省級森林公園、恩施市銅盆水省級森林公園、鶴峰縣八峰省級森林公園、咸豐縣城郊青龍山省級森林公園、利川市佛寶山森林公園、利川市甘溪山森林公園、來鳳縣胡家坪森林公園等。桑蠶的遺傳資源保護區應設在巴東縣東瀼口鎮、官渡口鎮。
2.3扶植恩施黃牛、恩施黑豬、恩施馬頭羊、景陽雞等的畜禽遺傳資源保種場保護恩施地方畜禽品種,按照《畜禽遺傳資源保種場保護區和基因庫管理辦法》和國家級畜禽遺傳資源保種場的標準,在重點區域建立恩施黃牛、恩施黑豬、恩施馬頭羊、景陽雞等的畜禽遺傳資源保種場,為今后創建國家級畜禽遺傳資源保種場做好準備。
2.4充分開發恩施黑豬等遺傳資源將恩施黑豬與杜洛克、大白豬、長白豬、華中兩頭烏豬、榮昌豬、漢江黑豬等優良家豬品種雜交育種,并采用A×(B×C)繁育計劃(A為終端公豬,B為母系父本,C為母系母本),開發有恩施黑豬參與的、由3個品種雜交出來的三元豬。加強恩施黑豬與野豬雜交的試驗研究[19-21],培育新的豬品種。
2.5重點發展具有畜牧遺傳資源優勢的畜牧產業加強畜牧產品的深加工,延伸與整合產業鏈,并利用恩施黃牛、恩施黑豬、恩施馬頭羊、景陽雞、恩施土蜂、桑蠶等遺傳資源優勢,大力開發恩施黃牛牛肉干、恩施黑豬豬肉干、火腿、熏臘肉、香腸、火腿腸、恩施馬頭羊肉干、肉松、景陽雞扒雞、臘雞、恩施土蜂蜂蜜、蜂蛹、蜂蠟、蜂王漿、蜂花粉、蜂毒、蜂膠、蠶蛹、絲綢等產品,重點發展具有遺傳資源優勢與恩施地方特色的畜牧產業。
2.6調查重要畜牧基地的富硒農業地質環境恩施州為“世界硒都”,是天然富硒畜牧產品的最佳產地。然而,恩施富硒農業地質環境復雜,受基巖類型(孤峰組等黑色巖系、龍潭組等煤系地層)、地形地貌等控制明顯,環境橫向變化大。因此,需要對重要畜牧基地進行1∶10 000生態農業地質調查,揭示富硒農業地質環境,為天然富硒畜牧產品開發提供更詳細的科學依據。
2.7加強牧草、飼料、肉與肉制品、蜂蜜產品等的硒含量檢測利用恩施國家富硒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加強牧草、飼料、肉與肉制品、蜂蜜產品等的硒含量檢測,確保天然富硒畜牧產品的聲譽。
2.8統一制定天然富硒畜牧產品的生產技術要求與標準全州統一制定恩施黃牛、恩施黑豬、恩施馬頭羊、景陽雞、恩施土蜂、蠶蛹等天然富硒畜牧產品的生產技術要求,出臺有含硒要求的標準,在主要富硒帶建立一批標準化規模養殖示范場,推行天然富硒畜牧產品的標準化規模生產。
2.9加強地理標志知識產權保護保護現有的國家地理標志產品恩施黃牛肉、恩施黑豬肉、宣恩火腿、景陽雞、國家地理標志商標巴東紅三葉,加強畜牧產品(尤其是深加工產品、富硒產品)的地理標志知識產權保護,尤其是國家地理標志商標注冊,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
2.10挖掘畜牧產品傳統加工技藝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非物質文化遺產分為十大類,其中一類為傳統技藝(傳統手工技藝)[22]。宣恩火腿傳統加工技藝、土家族臘肉傳統加工技藝等都是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其中后者還屬于民族文化遺產[23]。因此,挖掘與整理畜牧產品傳統加工技藝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增加產品的文化內涵與附加值,并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
2.11打造恩施黃牛、恩施黑豬、恩施馬頭羊、恩施土蜂等中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組建全州的恩施黃牛、恩施黑豬、恩施馬頭羊、恩施土蜂等的農民專業合作社,鼓勵專業大戶、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龍頭企業等農業新型經營主體使用恩施黃牛、恩施黑豬、恩施馬頭羊、恩施土蜂品牌,并力爭將這些品牌打造成中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
2.12發展品牌畜牧業基于畜牧遺傳資源優勢與富硒農業地質環境優勢,構建畜牧業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相結合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全面加強品牌化管理,重點培育恩施黃牛肉、恩施黑豬肉、宣恩火腿、景陽雞、恩施馬頭羊、恩施土蜂、恩施桑蠶等全州或縣域公用品牌,并以相關專業合作社的名義申報這些公用品牌的湖北名牌產品、湖北省著名商標、湖北十大農產品品牌,并力爭將這些品牌打造中國名牌產品、中國馳名商標、中國名牌農產品、中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發展恩施州品牌畜牧業。
恩施州是“世界硒都”,是天然富硒畜牧產品的最佳產地。該州擁有恩施黃牛、恩施黑豬、恩施馬頭羊、景陽雞、恩施土蜂、桑蠶等重要的畜牧遺傳資源,現有國家地理標志產品恩施黃牛肉、恩施黑豬肉、宣恩火腿、景陽雞、國家地理標志商標巴東紅三葉。全州有9種湖北名牌產品、6件湖北省著名商標、1種湖北優秀農產品,有617家州級畜禽規模養殖示范場,2013年年全州畜牧業綜合產值預計可實現95~100億元。
分析恩施州畜牧遺傳資源保護與產業發展對策,并建議:①爭取恩施黃牛、恩施黑豬、恩施馬頭羊、景陽雞等下次列入《國家級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名錄》;②建立恩施黃牛、恩施黑豬、恩施馬頭羊、景陽雞、恩施土蜂、桑蠶等的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區;③扶植恩施黃牛、恩施黑豬、恩施馬頭羊、景陽雞等的畜禽遺傳資源保種場;④充分開發恩施黑豬等遺傳資源;⑤重點發展具有畜牧遺傳資源的畜牧產業;⑥調查重要畜牧基地的農業地質環境;⑦加強牧草、飼料、肉與肉制品、蜂蜜產品等的硒含量檢測;⑧統一制定天然富硒畜牧產品的生產技術要求與標準;⑨加強地理標志知識產權保護;⑩挖掘畜牧產品傳統加工技藝類非物質文化遺產;打造恩施黃牛、恩施黑豬、恩施馬頭羊、恩施土蜂等中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發展品牌畜牧業。
[1] 薛達元.中國生物遺傳資源現狀與保護[M].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5.
[2] 宋敏.農業知識產權[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0.
[3] 薛達元.民族地區遺傳資源獲取與惠益分享案例研究[M].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9.
[4] 韓敏,俞金香.我國農業遺傳資源知識產權法律保護模式研究[J].西部法學評論,2013(1):95-98.
[5] 俞金香.農業遺傳資源權的確立——以“三農”問題為背景[J].安徽農業科學,2012,40(25):12742-12744.
[6] 劉旭霞,胡小偉.知識產權視野下農業遺傳資源產權化進程分析[J].知識產權,2009,19(3):63-68.
[7] 彭祚全,黃劍鋒.世界硒都恩施硒資源研究概述[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2.
[8] 劉瑩瑩,肖兵南,田科雄.湘西黃牛的保種與開發利用[J].中國畜禽種業,2008,4(19):15-17.
[9] 劉臣華,魯修瓊.恩施黃牛的保種與開發利用[J].中國草食動物,2007,27(1):57-59.
[10] 冉凱.“恩施黑豬”地方豬種保護與利用初探[J].中國畜禽種業,2013,9(7):49-50.
[11] 王文麗,易志恩,高本安.鄂西黑豬生產性能及選育保種技術措施[J].中國畜禽種業,2010,6(1):35-38.
[12] 熊金洲,趙本弟,聞群英,等.對鄖西縣馬頭山羊保種及雜交改良工作的思考與建議[J].養殖與飼料,2007(5):82-85.
[13] 陳寬維.新發現的我國家禽地方品種大觀(三)[J].中國家禽,2013,35(7):31-35.
[14] 王鳳鶴,楊甫,耿金虎,等.北京中華蜜蜂的保護與利用[J].昆蟲知識,2007,44(6):923-927.
[15] 余林生,鄒運鼎,曹義鋒,等.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與中華蜜蜂(Apis cerana ceraca)的生態位比較[J].生態學報,2008,28(9):4575-4581.
[16] 孫志國,鐘儒剛,劉之楊,等.武陵山片區特產資源的地理標志保護與特色產業扶貧對策[J].山東農業科學,2012,44(12):119-124.
[17] 孫志國,楊春艷,定光平,等.板橋黨參的地理標志特征研究[J].山東農業科學,2012,44(11):81-83,102.
[18] 洪學瓊.怎樣選擇牧草品種[J].中國種業,2003(7):39.
[19] 倪心,程澤信,殷裕斌,等.野豬家豬雜交組合與家豬組合的繁殖性能對比[J].湖北農業科學,2006,45(6):799-800.
[20] 程澤信,唐登華,殷裕斌,等.野豬(♂)與鄂西黑豬(♀)雜交的試驗研究[J].黑龍江畜牧獸醫,2006(7):100-101.
[21] 程澤信,殷裕斌,蔣祥新,等.野公豬與鄂西黑母豬雜交一代豬與2種家豬生長性能比較[J].長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3(1):152-153.
[22] 孫志國,鐘儒剛,劉之楊,等.武陵山片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文化產業發展[J].江西農業學報,2012,24(10):160-165.
[23] 孫志國,鐘儒剛,劉之楊,等.武陵山片區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J].重慶與世界(學術版),2012,29(9):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