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肖, 苗瑩瑩, 劉 敏
(中國農業大學煙臺研究院,山東煙臺 264000)
黨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中央新領導集體對“三農”問題尤其重視,提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必須解決“三農”問題。尤其是農民的保障問題,我國城鎮社會保障制度起步早,城鎮社會保障制度已趨于完善,但農村社會保障制度還處于初級階段,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就是在這種背景下為了解決農民的“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而提出的一項社會保障制度。
新型農村醫療合作是由政府指導、引導和支持,農民自愿參加,個人、集體和政府等多方集資,以大病統籌為主的農民醫療互助共濟制度。從2003年全面試點以來,新型村醫療合作社在實際運作中不斷完善,截止到2013年底,覆蓋率達98%以上。2013年,新農合全國人均籌資達到340元,其中各級政府補助增加到人均280元,新農合總籌資額可達到2 700億元[1]。
山東省臨清市金爐店村共有613戶,平均每戶有4人,在2004年開始試點,以“黨員強制參加,村民自愿參加”為指導政策,起初參加共有275戶參加,平均每戶參加1.5人,參合率44.9%。于2013年在該村發放問卷800份,采用分層抽樣的方法,收回有效問卷787份,回收率88.5%,共參加新農合的人數有708人,其中60歲以上的有85人,還有重大疾病而不能正常工作的有28人,主要是慢性疾病(如高血壓、先天性心臟病)或者由于某些原因癱瘓在床(如腦溢血等)。
2.1不同分類下參加新農合的情況介紹
2.1.1性別分類。本次調查可知男性參加新農合的占54.5%,女性參加新農合的占45.5%。男女比例相差不大,這也表明了“男尊女卑”封建觀念已經改變了。
2.1.2年齡分類。本次調查20歲以下的只占3.7%,這個年齡的大多數在外地讀書,所以參加新農合的比例較少。比例最大的年齡段是30~50這個年齡段,約占45.6%,這個年齡段的農民多數在家務農,認識到新農合政策的收益,是參合率最大的人群。
2.1.3收入分類。人均月收入在500~1 000元左右所占的比例較大,但是花費在醫療上的費用人均600元左右,約60%,可以推出醫療費用在家庭中所占的比例較大,對農民的生活質量影響較大。
2.1.4文化程度分類。文化程度是衡量一個地區受教育的程度,直接影響著對新農合政策的認識,該村文盲人數較少,主要是60歲以上的女性老年人,初中比例較大,文化程度較低,對新農合的理解力較弱,所以對新農合政策的宣傳要求比較高。
2.2調查對象就醫醫院選擇情況介紹就醫層次也是衡量新農合政策的一個重要指標,是影響新農合政策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表1)。
表1 居民參加新農合前后生病時首選醫院情況
由表1知,居民的就醫層次明顯改善,由該村的居民參加新型農村合作社前后的就醫地點情況來看,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社前后人們選擇看病的地點發生了顯著的變化,參加前的“村診所”由62.5%降到了35.9%,選擇到縣醫院和地區級以上醫院就醫的由以前的6.2%到之后的14.6%,尤其以老年人居多。由此可見,參加新農合后就醫地點逐步向環境良好,設備齊全的醫院轉變, 這也促進了農村醫療事業的發展。
農民都是理性的,收入是有限的,所以農民會盡最大的努力使自己有限的收入獲得最大的收益,對于是否會參加新農合而言,農民會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對成本和收益進行比較分析,然后做出決策。筆者從居民收入、文化水平、自身的健康狀況等因素展開調查分析,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分析結果如下表2。
表2不同居民收入、文化水平、健康狀況對新農合的認可程度情況分析
Levene’sTest forEquality ofVariancesFsigt-test for Equality of MeanstdfSig(2-Tailed)人均 0.1620.007-0.8857070.227收入-0.8747070.109文化水平1.5610.212-0.9787070.015-0.9667070.014身體5.6870.198 -0.877 7070.027狀況 -0.886 7070.109
觀察上表,取顯著性水平為0.05,由P值可知,文化程度和身體狀況是影響新農合參加醫院的主要原因,收入水平對新農合的參與沒有顯著的影響。
分析原因可知,文化程度高的對新農合政策的認知程度也高,只有全面認識到新農合政策的好處,將自己的實際情況與所獲得的收益相衡量,才有參加新農合的行為。身體狀況也是影響新農合參與的一個因素,據調查,由于身體狀況而無法正常工作的大都是45歲以上的,需要定期到醫院檢查或住院,為了緩解看病難的問題,減輕經濟負擔,所以愿意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由于居民的生活來源相似,所以收入水平相差不大,即收入水平對于參加新農合的行為沒有較大的影響。
為了解農民對新農合的整體滿意程度,問卷中以“對新農合的滿意度”這一問題的回答來評價,評級是采用五分制,1分為十分不滿意,2分為比較不滿意,3分為一般,4分為比較滿意,5分為十分滿意,統計分析表明,均值為3.35,方差為1.148,眾數為4,說明農民對新農合對新農合的評價較為集中和穩定,介于一般滿意和比較滿意之間,極端評價較少,由此可見多數農民對于新農合的是肯定態度,但也存在著否定,說明新農合在實施過程中還存在著不容忽視的問題。
4.1居民滿意度各影響因素分析通過調查分析,結果如圖1所示。
圖1 不滿意因素原因
可知影響農民不滿意的因素主要有三個方面:宣傳方式、政府補貼、報銷比例。
4.1.1宣傳方式。對政策的了解是制約農民參與的一個重要因素,因此宣傳方式是衡量農民滿意度的一個重要指標,有19.1%的居民認為加強宣傳方式,在調查中發現了宣傳方式的幾個弊端:1,語言太過正式,農村居民的文化程度有限,語言太過官方,對農民理解有一定的難度,尤其是對文盲的村民。2,宣傳內容有待改進,當問及新農合起付標準和最高限額時,有相當一部分村民選擇不知道。所以宣傳內容上也有待提高。
4.1.2政府補貼。根據調查,有36%的居民對政府的補貼不滿意,2004年新農合在該村試點時,每人上交的費用是60元,政府補貼每人補貼150元左右,現在平均每人上交費用100元,政府補貼還是150元左右。所以村民認為政府應根據實際情況,提高對每個人的補貼,減輕居民的經濟負擔。
4.1.3報銷比例。有42.7%的人認為報銷比例不合理,據了解,如果不是住院治療,每人每年的報銷最大額為100元,還有一部分藥物不給予報銷,在報銷醫院的選擇上也是有限制的。那些有慢性疾病每天都需要吃藥的居民在藥物上的費用仍然是家里很大的經濟負擔,所以村民認為報銷比例和報銷政策應該有所改進。
4.2回歸方程的擬合優度檢驗根據上述調查的結果,用1~5分讓村民給每個不滿意的原因打分。用線性回歸對自變量進行檢驗,自變量逐步進入,排除自變量宣傳方式,政府補貼和報銷比例可以根據表3得出回歸方程y=0.053+0.453x1+0.269x2,即報銷比例每提高一個單位的滿意度,總體滿意度可提高0.453個單位,政府補貼每提高一個單位,總體滿意度可提高0.269個單位。
表3 回歸方程系數分析結果
5.1進一步提高鄉鎮醫院就醫報銷比例,提升鄉鎮衛生醫療水平村衛生室等基層醫療機構已經得到農民的廣泛認可,為進一步鞏固基層醫療機構的地位,發揮鄉鎮衛生院基礎性作用,應提高報銷比例和優化服務質量,提高封頂線,對于一些需要常年靠藥物維持的村民,應該對其提高報銷額,減少農民到縣醫院或地區以上醫院就醫的負擔。同時還有提高對合作醫療定點單位尤其是村級合作醫療單位的補貼,提高基層醫療人員的素質。
5.2適當提高政府的補貼,及時調整補償標準政府應加大補貼,在新農合基金結余控制的范圍內,提高報銷比例,減少農民自己繳費金額,著力提高對弱勢群體的醫療救助力度,擴大受益面,把農民留在新農合保障體系內,增加新農合的可持續性。
5.3加強農村教育建設,擴大宣傳力度農民對新農合的參與行為受文化程度影響十分明顯,隨著受教育年限的延長,其參與意愿顯著增強,所以加強農村教育事業,有利于促進新農合制度的建設、提高農戶參與率,擴大宣傳力度,使農民更好的理解新農合制度,更好地參與其中。
5.4對五保戶和特貧戶應給與特殊對待該村新農合對于五保戶和特貧戶的待遇是一樣的,五保戶和特貧戶的經濟來源本來就很少,所以新農合的政策應根據村民實際的經濟狀況給與報銷的標準,對五保戶和特貧戶應給與特殊的對待。
[1] 閆志,周靜.安徽省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實施現狀調查分析[J].實用全科醫學,2008(3):292-293.
[2] 張杰.以農民的醫療需要為視角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問題研究[D].北京:中國農業大學,2009.
[3] 李燕凌,李立清.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農戶參與行為分析——基于Probit模型的半參數估計[J].中國農村經濟,2009(9):6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