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代
(武漢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 湖北 武漢 430072)
我國企業年金始于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期,以2000年底《關于完善城鎮社會保障體系的試點方案》的頒布到2013年底財政部、人社部、國稅總局聯合發布的《關于企業年金職業年金個人所得稅有關問題的通知》為界,至今經歷了三個階段,即企業補充養老保險階段、企業年金試點階段和企業年金規范發展階段。
1991—2000年是我國企業年金的探索階段,屬于非正規的企業年金實踐。在該階段明確提出了中國養老保險改革的目標、原則和建立多層次養老保險制度的框架,并且鼓勵各企業實行補充養老保險制度。
2000—2004年為我國企業年金發展完善的試點階段,以“國務院42號”文件的頒布為標志。在該階段正式使用了“企業年金”的概念并規定其實行市場化管理,但對企業年金具體的投資運營的方式、基金管理和資產配置等均沒有任何強制性的規定和細則。
2004年5月1日正式開始實施的《企業年金試行辦法》和《企業年金基金管理試行辦法》對我國企業建立企業年金的基本條件、投資運營、監督管理等提出了明確的規范。2011年5月1日開始實施的《企業年金基金管理辦法》標志著我國企業年金制度開始走上規范化發展階段。
2014年1月1日開始實施的由財政部、人社部、國稅總局聯合發布的《關于企業年金職業年金個人所得稅有關問題的通知》,進一步明確了企業和個人參加企業年金的稅收優惠政策,也標志著我國開始采取措施,大力推進作為養老保險第二支柱的企業年金制度。
一是企業年金基金積累量沒有達到預期,積累量少,占GDP比重小。截至2010年底全國的企業年金積累量只有2809億,占我國養老金總資產比例僅為10.5%,與有關部門對企業年金發展趨勢進行預測的1.5萬億相差甚遠。二是企業年金的覆蓋范圍狹窄。我國建立年金計劃的企業都是國有大中型企業,幾乎沒有中小型企業。這種情況使得企業年金成為少數優勢企業和行業的特權,這不符合社會養老保險的廣覆蓋、多層次的原則。而中小型企業占比超過企業總數的99%,創造了GNP60%的份額,沒有中小型企業參與的企業年金是不可能取得突破進展的。
稅收政策是國家宏觀調控的重要手段和國家促進某些產業發展的政策內容,會對企業年金的發展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但同時可能也會導致財政收入即期減少以及高收入人群利用稅收優惠政策避稅,使稅收再分配功能失效。因此,根據國情設計一個既能促進企業年金發展,又能避免高收入人群鉆政策漏洞的稅收優惠政策,對于我國企業年金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從操作流程來看,企業年金制度是一個基金管理、資金運行和待遇領取的不同環節綜合發展的補充養老保險制度。根據國際慣例,我們通常將企業年金整個過程分為三個階段,分別是繳費階段、基金累積階段和待遇領取階段,每個階段都會受到稅收政策的影響。國際上,針對這三個環節是否征稅,將企業年金稅收制度分為8種。而這8種稅制中,EEE稅制對企業年金參與者最有利,但是不利于社會公平,導致國家稅收大量流失。最嚴格的是TTT稅制,每個環節都要征稅,會打擊企業和個人參與企業年金積極性。從目前世界各國的實踐經驗來看,EET稅制是世界企業年金的主流稅制,如美國401K計劃就是典型的EET稅制。該稅制就允許企業和個人在稅前收入中扣除繳費部分,并對年金基金投資運營取得的收益免征稅收,只是在個人領取年金養老金時,按照應納稅收入進行征稅。這樣,不僅保證政府稅收不會流失,也會對企業年金發展起到鼓勵作用。
是否有納稅優惠是企業和員工在面對企業年金時最關心的問題,也是影響企業年金快速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一直以來,我國企業年金稅收優惠政策都在不斷發展和調整中,而且各地的優惠標準也不統一,直到2013年底發布的《關于企業年金職業年金個人所得稅有關問題的通知》在稅收優惠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新政策的出臺能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繳費者的稅負,極大增強了現行企業年金制度的吸引力。

表1 2014年1月1日前后我國稅收優惠政策對比
從表1可以看出,在借鑒其他發達國家成功經驗的基礎上,2014年1月1日之后我國開始實施最新的稅收優惠政策,即企業年金個人所得稅遞延納稅優惠政策,這項政策被業內人士稱之為中國版的401K。從稅收優惠設置的環節來看,我國現行企業年金稅收制度也與世界接軌,采用世界主流的EET稅制。
我國企業年金制度是企業在國家政策的指導下,根據自身的經濟實力和經濟狀況建立的。與強制性的社會養老保險不同,建立企業年金是自愿性的。是否建立企業年金,除了需要一定的經濟實力,更重要的決定因素是企業年金主體——企業和個人參與企業年金的意愿。而影響有經濟實力企業建立企業年金的一大因素是稅收優惠。政府對企業年金的稅收優惠舉措不外乎稅收減免和延遲納稅兩種。稅收減免就是國家為了某些特定政策目標的實現,政府通過放棄一部分稅收收入,對某些納稅人和一些納稅項目給予照顧,不征或少征一部分應納稅款。延遲稅收即允許企業與職工從稅前收入中扣除一定比例的年金繳費額,在領取養老金時再征收個人所得稅。這兩個方面均能刺激企業和個人建立企業年金的積極性。
對于企業員工來說,延遲納稅的政策優惠很吸引人。目前,世界各國均出于社會公平,緩解貧富差距的需要,而對個人所得采取超額累進稅率,隨著個人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所對應的稅率也會逐漸提高。企業年金的延遲納稅安排,可以有效地減少企業員工繳納的稅收。
首先,員工在工作期間如果沒有企業年金計劃或者有企業年金計劃卻沒有稅收優惠,有比較高收入的就會按照較高的邊際稅率繳納個人所得稅,但如果有了延遲納稅的優惠政策,收入中用于繳納企業年金的部分在退休后才進行交稅,而員工在退休期收入水平整體大幅度下降,則領取的年金適用邊際稅率也會大大降低,前后的稅率差會為員工節省一筆不小的開支。
其次,由于參加企業年金,員工需要從收入中拿出一部分繳入年金賬戶中,不僅僅節省了繳費部分的稅收,還直接減少了員工當期的應稅收入。同時,由于按等級征收稅制,很有可能由于繳納了企業年金后,員工的應稅收入的稅收等級也降低了,從而間接獲得節稅收益。
此外,對企業年金個人賬戶資金收益采取遞延稅收,也是年金計劃的一個吸引點。
首先,企業年金繳費階段,對企業繳納企業年金的部分比例可以列入企業成本。一方面可以減少企業需要繳納的稅收,另一方面能減少企業人工成本,加大企業建立年金計劃的積極性。
其次,對企業來說,企業年金不僅“熨平”了員工的收入水平,還將員工年輕時期的高收入和退休時期的低收入之間進行了重新分配調節。由于目前政府采用累進制稅率,可以采用平均稅率來反映稅負的高低。這里采用T1表示沒有企業年金計劃的稅率,T2表示需要繳納企業年金的稅率,累進稅率的存在,使得T1>T2。當延期繳稅安排將員工的平均稅率由T1降到T2時,因為市場競爭機制使得企業需要支付的工資成本也會下降。同時,由于稅收優惠使得員工的稅收負擔降低,反映到勞動力市場上就是企業工資成本的降低,企業工資成本的降低就意味著利潤的增加??梢?,企業年金的稅收優惠政策能降低企業經營成本、增加利潤的效應,可以鼓勵更多企業積極建立企業年金計劃。
[1]楊長漢:企業年金基金管理[M].經濟管理出版社,2011.
[2]劉云龍:企業年金-模式探索與國際比較[M].中國金融出版社,2004.
[3]楊燕綏:企業年金理論與實務[M].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3.
[4]李連友:企業年金基金運行論[M].湖南大學出版社,2006.
[5]劉洪:稅收優惠政策或解年金之困[N].經濟信息時代,2013-12-25.
[6]徐文新、陳樹文、王剛義:企業年金與管理[M].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2004.
[7]陳偉誠、胡宏偉:企業年金計劃的正外部性與稅收優惠[J].資本縱橫,2004(12).
[8]朱青:企業補充養老保險稅收問題探討[J].稅務研究,2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