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小軍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英語學院/商務英語與跨文化研究中心,北京 100029)
論商務英語詞匯學
石小軍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英語學院/商務英語與跨文化研究中心,北京 100029)
商務英語詞匯學屬于英語詞匯學和特殊用途英語的一個交集范疇。在這兩個集合所構成的學科體系理論背景之上,本文基于普通英語詞匯學所涵蓋的詞匯學(狹義)、詞匯語義學和詞典學的理論框架,探討了商務英語詞匯在其中所表現出的特點和性質;同時也依據上述理論設置,將學者們目前還處于分散狀態的各類相關研究成果進行歸類并加以系統總結,力圖展示出商務英語詞匯學的體系輪廓,并指出商務英語詞匯學具有廣闊的研究前景。
商務英語;詞匯學;特殊用途英語
商務英語詞匯學在學科定位上屬于英語詞匯學和特殊用途英語(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以下簡稱ESP)的一個交集范疇,這兩個集合也因此成為商務英語詞匯學的學科理論基礎和體系。The Year'sWork in English Studies(2012)在對普通英語語言學的最新界定中,將(廣義)詞匯學又細分為(狹義)詞匯學(Lexicology)、詞匯語義學(Lexical Semantics)和詞典學(Lexicography)三個次分支;而Gram ley(2001:232-239)也指出,ESP具有與普通英語大致相同的語言體系,只是在具體到各個分支,比如詞匯學時,前者由于特定的使用領域和人群,相比較于后者有著自身更為清晰顯著的傾向和特點。
長期以來,Leech(1966)、Quirk(1986)、Pickett (1989)、Goddard(2002)、Koester(2004)、Harley (2006)、Nelson(2006)、Cheng(2009)和Booij(2010)等大批學者都先后遵循英語詞匯學(狹義)、詞匯語義學和詞典學這三個框架,探討了商務英語詞匯在其中所表現出的一些鮮明特點,但完整的商務英語詞匯學的學科體系有待完善。本文依據上述理論設置,將相關先行研究進行系統歸類和總結,力圖展示出商務英語詞匯學的體系輪廓。
傳統的狹義英語詞匯學以詞匯形態為研究焦點,一般涵蓋詞匯定義、單詞構成和詞源等方面。筆者從這些基礎研究和理論出發,探討商務英語詞匯基本特征和本質。
2.1 研究對象
英語的詞匯(vocabulary或lexicon)是一個指代所有英語單詞(word)的集合概念。而對于單詞的具體界定,學界仍有很多爭議。由于本文僅僅聚焦于在商務領域中使用的一類專門單詞,因此沒有必要在此將“單詞”的界定過于復雜化,而是選取學者們普遍認可的一個折衷釋義,即“詞是最小的、能獨立運用的、有語義的語言單位”(Bloom field,1935: 178)。Oxford Dictionary of Business English等商務英語專門詞典最新版中所收錄的單詞是本章最為直接的研究對象(見表1)。

表1 不同時期商務英語詞典的收詞數量統計表
據Oxford Business English Dictionary:For Learners of English(2005)的劃定,這類單詞的內容涉及到會計(accounting)、商務(commerce)、電子商務(E-commerce)、經濟(economics)、金融(finance)、人力資源(human resources)、保險(insurance)、IT(information technology)、法律(law)、制造加工材料設備(manufacturing,materials and equipment)、市場(marketing)、制造供應管理(production)、房地產(property)、證券交易(Stock Exchange)、專門技術(technical)、貿易(trade)和物流運輸(transport)等17個行業范圍。最新出版的Collins Cobuild International Business English Dictionary(2011)所收錄的商務英語單詞及短語數量已達30,000多個,而在1982年版的Longman Dictionary of Business English中,僅記載有6,000多個詞。前后三十年間,這類特殊用途單詞的數量又增至四倍(參見圖1)。

圖1 不同時期商務英語詞典的收詞數量統計圖
2.2 單詞構成
由一個獨立詞素組成(如cheque、profit、sale)的簡單詞(simp le word),在英語總詞匯量中所占比重較少。本文對Oxford Business English Dictionary:For Learners of English(2005)所列出的1,000個最常用單詞考察時發現,在這類商務英語詞匯中,簡單詞的數量雖在五分之一左右,但卻是該類單詞構成的基礎。面對不斷出現的新事物,簡單詞一方面本身不斷擴大內涵、產生新義;另一方面作為自由詞根,它還可以和其它自由詞根相組合而構成新的復合詞(compound),也可以使其它非獨立詞素的粘附詞根和派生詞綴依附于它,從而又產生新的派生詞(derivative),以完成語言跟進認識和反映現實社會的任務。比如簡單詞floor,其已從最初的“樓層、地板”又延伸至“工廠、商店和證券交易所等場所中具體進行生產、陳列出售和交易的空間”和“最低價”等多種內容;同時它還能與 broker、limit、manager、plan、trade等單詞連用,又構成floor broker(證券交易員)等一系列新的復合詞。
在單詞的具體構成過程和方法上,學者們雖然存在一定程度的認識差別,但基本觀點都達成了一致。本節引用Gram ley(2001)和Plag(2003)的分類方法,將構詞法界定為復合法(compounding/composition)、派生法(derivation)、零派生法或轉化法(zero-derivation或conversion/transmutation)、混成法(blending)、縮略法(abbreviation)、逆生法(backformation)和擬聲法(onomatopoeia)等七大類。商務英語單詞本身作為普通英語詞匯的一部分,一方面,其形態的構成自然也可從這七類普遍構成法中找到依據和根源;但同時另一方面,由于其特定應用領域、所具有的更為突出的傳遞溝通功能、以及一定程度的實用性、規范性和職業性,其形態較為清晰,構成過程也相對簡單。因此這類單詞的構成法則也遠沒有普通詞匯的情況復雜,為本節對其構成法的討論提供了便利條件。
2.2.1 復合法
據Longman Business English Dictionary(2007)統計,在商務英語單詞中,復合詞組的比重接近半數,以彌補簡單詞無力囊括的不斷增加的各種釋義。該詞典將復合詞組進一步定義為“兩個或兩個以上獨立的單詞結合在一起所構成的形式穩定且有特定含義的新詞”,“其中一個詞表達基本和總括語義(通常是這一集合中的最后一詞),而其它一個或若干個詞則起到對總括概念的特指和縮小作用”(2007:vi)。所有在詞法和句法理論上允許能夠互相修飾和搭配的成分,都同樣可以繼續在復合詞組中連用搭配。由于構成規則和判斷標準都比較簡單,所以這些復合詞組的語義都相對容易把握或推測,有利于商務溝通的順利進行。比如一些復合形容詞則經常會出現在廣告宣傳等商業場合,如brand-conscious、cross-media、large-sized、ready-made、Net-centric和well placed等。
2.2.2 派生法
Oxford Business English Dictionary:For Learners of English(2005)所給出的派生詞定義簡單直接——“在中心詞詞干加上前綴或后綴之后形成的詞,最常見的后綴有-ly和-ness等”(2005:616)?!靶碌恼Z義一般就是詞干和詞綴二者語義的疊加”(Longman Business English Dictionary,2007:vii)。因為規律性較強、判斷標準簡單、便于理解和掌握,派生詞在商務英語詞匯中也較為普遍。在上述1,000個最常用的商務英語單詞中,該類詞有300多個,僅次于復合詞的數量。在Longman Business English Dictionary(2007)中,de-、di-、dis-、im-、in-、pre-和re-等前綴的使用率最為頻繁;后綴的-able、-ance、-ment、-tion、-er、-or、-ism、-ize、-ly和-ness等也都很常見,且后綴的添加更易改變原詞干的詞性。
2.2.3 轉化法、混成法和縮略法
在商務英語詞匯中,通過此三類渠道所生成單詞的數量相對較少,Gram ley(2001:93)甚至將這三種構詞法并在一起做了統一考察。他定義轉化法為一種零派生現象——“在沒有對單詞進行任何添加刪減移動以及改變其內部任何元素的條件下,單詞的詞性發生了變化,并且又有了新的語用和句法功能。這種隱形派生法在名詞變為動詞的轉化中尤其常見”。比如e-mail、message、text、fax和phone等名詞在很多場合,都直接同行為主體項和接受涉及項連用,轉化為很明顯的謂語動詞。這一類新詞一般能夠省去動詞+名詞(如send an e-mail)的繁瑣表達,但又不會影響到意思傳遞或產生歧義,因此在重視準確高效溝通的商務流程中尤為通行。混成法和縮略法在化繁趨簡和方便交流的本質上都與轉化法相同。前者是一種“提取兩個不同單詞的部分元素而精簡捏合成一個新詞的造詞法”(Gram ley,2001: 97),比如表示“不易被旁人認可的、特立獨行的IT界年輕大款”這一含義的bobo一詞,即是分別刪減bourgeois和bohem ian這兩個詞的部分成分,但又完全保留各自原意混合而成的結果;后者則是一種直接針對一個詞或詞組的音節加以省略和簡化的約定俗成的方法,非常普遍地運用在世界社會政治經濟貿易生活中。如Expo(世博會)就是exposition縮略后的結果。另外在網絡商務溝通中所產生的縮略語也急劇增加,如FAQ。
2.2.4 其它
逆生法和擬聲法在商務英語單詞中也有一定體現。前者是一種將錯就錯地由派生反推回原形的構詞結果。比如復合動詞deep-freeze,是在先有了被命名為deep freezer的這個人類新發明后,才通過“一種錯誤類比”造出的(Skousen,1995:224)。逆生法造詞簡單方便,且詞義易于推導,實用性強。在不斷需要和產生新詞匯的商務領域中有較強的應用前景。擬聲法在商務英語詞匯中較為少見,但由此生成的擬聲詞往往都有著極強的表達傳遞效果。比如在實際洗滌時所自然發出的聲音和f,v和sh等摩擦音相似,所以這些音素也就經常出現在家用洗滌劑的商品名稱當中,如Flash,Frish和Vim等家喻戶曉的廚廁產品,以強化和增進其宣傳效果。
2.3 詞源
學界普遍認為,在公元450年盎格魯-撒克遜人于不列顛群島發足英語之后,由外而來的三次入侵(公元八、九世紀北歐海盜的入侵,1066年的諾曼征服,以及自十四世紀起歐洲文藝復興運動的長期文化浸染),由內而發的兩次革命(十七十八世紀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和工業革命),加之當今世界范圍內的空前頻繁往來等三個因素實質性地沖擊和豐富了英語語言整體體系和內容。在這種語言發展變化中,又尤以詞匯部分表現最為明顯,大量北歐語(Old Norse)、法語、拉丁語、希臘語乃至世界各國的詞匯和相應的各種構詞方法在不同歷史時期先后融入英語。特定領域內使用的商務詞匯的變遷,是整體英語詞匯發展歷程中的一個局部組成,局部與整體之間協調一致,因此以上幾個英語詞匯的重要來源,對于這一類專門詞匯也不例外。而且相比較普通詞匯,它們甚至會對其中某一種或幾種語源更為依賴。
在早期英語詞匯中,同clothes、seed、hunt、shoot、meat、house、run和walk等反映衣食住行的本族詞匯一樣,trade、buy、sell、borrow、lend、business、cheap、shop和down等另外一些本族詞匯則反映了當時人類的又一項最基本活動內容——簡單的商品交易。之后,人類隨著活動內容范圍的逐漸豐富擴大,一方面通過對這些早期本族詞匯的自身形態和內涵加以調整擴充、以及本族語之間的相互組合等多種手段來跟進捕捉新的活動內容,但另一方面則更多的是直接從帶來這種新內容的外部勢力中找出新詞來記載這些新事物,這也是一種比較方便省力、符合常理的方法。筆者通過對Historical Thesaurus of the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2009)中“03.Society;10.Occupation/work;13.Trade and commerce”部分的考察和大致統計發現,北歐語的bank、score、raise、call、link、law、hit,法語的change、exchange、company、market、account、profit,以及數量相對較少的拉丁語,例如contract、pound、ounce、subscribe、enterprise、machine等商務英語詞匯在中古英語和近代英語的不同時期加入到英語語匯之中,而且還及時捕捉到了不同時期的英國經濟貿易活動的具體發展和變化。W right(1994,1996,2011)甚至進一步證明英國史上的這些經濟發展變化都與這些詞匯的輸出國家和地區密切相關。英國經濟貿易發展史的課題,通過理論語言學中的詞源學這一角度,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決,同時也說明了各學科之間往往所存在的相關性和某種必然聯系。
從嚴格的角度講,詞匯意義的分析和研究是一個在本質上屬于詞匯學,但又同語義學(Semantics)有緊密聯系的范疇;在廣義詞匯學被細化的研究內容和體系中,它被明確定位為詞匯語義學。而語義學又是一門研究包括語素、詞匯、短語、句子和話語篇章在內的一系列由小到大語言單位語義的復雜科學。這里只討論與語義學中有交叉的、涉及英語詞匯語義、特別是商務英語的詞匯語義。
3.1 詞義構成
綜合Leech(1981)、Cruse(1986)、汪榕培和盧曉娟(1997)、以及Saeed(2003)等學者的先行研究,本小節將針對性較強且特定使用于商務場合的這部分英語詞匯的意義劃分為核心意義(conceptual meaning)和關聯意義(associative meaning)。前者較為單一,指詞典中的單詞定義。如business man這個復合詞在Oxford Business English Dictionary:For Learners of English(2005)中的釋義為“從事商務工作的人,且尤指高層人士”和“精通并善于解決商務金融事務的人”;而后者內容多樣,是指詞匯核心內容之外、帶有一定主觀人為性的附加意義,又可再分內涵意義(connotative meaning)、文體意義(stylistic meaning)和搭配意義(collocative meaning)等三個小類:其中,內涵意義表示詞匯核心意義的屬性,一般產生于經驗、常識和特定場合。如business man,經常會帶有“精明、靈活、體面和富裕”等附加色彩。在特定環境和時代背景中,可能還會有“奸詐、狡猾、無情和唯利是圖”等貶義;文體意義是對詞匯在不同場合具體使用的一種建議和約束。在商業場合,往往就需要更為正規慎重的措詞;搭配意義是指在句子或篇章中,詞與詞之間的搭配使用除去語法規則的束縛外,另一種帶有習慣性質的約定俗成。Leech(1966)在對英國印刷廣告的觀察中發現,某個形容詞往往傾向于同某些類的名詞搭配使用。比如形容詞new可以搭配使用的名詞就很廣,形容詞good、better和best卻只與食品和煙草類名詞搭配使用,而fresh、delicious、crisp和rich卻在實際運用中更是僅限于同表示食品的名詞搭配。由于有了這樣固定的形容詞+名詞搭配表現,一定程度上使商品在消費群體中逐漸建立了區別性特征和穩定的形象。此外詞匯搭配意義的有效實現還需考慮包括語言篇章內的上下文部分,以及篇章外諸如時間、地點、語言傳遞和接收雙方或多方的具體文化背景等語境因素。這是一個較為復雜的又涉及到語言學中話語分析學科的課題,由此清晰可見,語言學各分支之間絕非完全獨立關系,而是有著各種相互補足、相互促進的有機聯系,這是由語言學各分支都是以解析和研究語言本質為最終目標這一共性實質所決定的。
3.2 詞義關系
詞義關系是指在整個詞匯系統和詞匯的實際運用過程中,相關單詞所包含意思之間所發生的各種聯系,涉及內容復雜,因此本小節集中于商務英語詞匯之間較為常見的近義(部分同義)、反義和下義分類這三種詞義關系。在被限制于特殊領域和人群中的這類英語詞匯中,盡管單詞自身蘊含的各類意思眾多,但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單詞在核心和各種關聯意義上均全部重合,即絕對同義(perfect synonyms)的實例極少。即使有詞義絕對相同的若干詞,基于由繁入簡的語言自身生存和發展規律,也必會有單詞在具體使用過程中因各種不便而被淘汰,或作詞義上的調整,實現意思錯位,轉換成為近義關系。例如accommodation和room均有相同的“住宿場所”的核心意義,但在各種正式的商務接待邀請函中,前者的使用頻率很明顯遠高于后者,反映出因文體意義不同而形成的近義關系(partial synonyms);詞義之間的反義關系則會存在絕對的不容(contradictory terms),如在談判中的agree vs.disagree和accept vs.reject。在需要明確表達各自利益和態度的商務場合,反義詞的運用非常普遍;下義分類關系相當于單詞詞義之間的一種分總關系,直接反映了一個整體行業、體系、機制和方案內的有機安排、結構以及一種有序狀態。例如,car和 Toyota、Mitsubishi、Benz和Ford等汽車品牌,就形成了一種下義分類關系(hyponymy-taxonomy)。
3.3 詞義變化
詞義發生變化既有來自不斷發展的社會的外部原因,同時也是語言自身需要發展生存所導致的必然現象。詞義發生變化的方式和途徑主要有三種,其一,詞義的擴大縮小,即指以詞義的核心意義為基準,通過調節其外延的大和小來改變詞義。詞義的擴大(expansion ofmeaning)一般指從特定意義延伸為普遍意義,變化結果往往是新義大于舊義,在商業場合尤為常見。比如walkman原為日本索尼公司的一款便攜錄音機產品的商標名,借助產品的優良品質和成功的市場運作,在今天已上位為所有隨身聽的代名詞;與擴大相反,詞義的縮小(restriction ofmeaning)是指從原來的普遍意義收縮至特定意義,變化的結果是詞義的新義小于舊義,但又并不意味詞匯使用范圍的縮小。如business在古英語中的原義是“忙于做的事情”,來自 busy+ness(Hoad,1986)。后來隨著社會發展和人類活動內容的增加,才又多了一層商務范圍內的限制,同時原詞義仍然被保留。其二,詞義的升降,具體表現為向褒義和貶義兩個方向的發展。例如,現在很多較為高檔的酒店甚至寫字樓都被冠以 Inn之稱,如連鎖旅館Holiday Inn、7-day Inn和北京Inn等,而Inn最初在14世紀喬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中,甚至之后的好幾個世紀,僅表示設備簡陋的小客棧而已,此即為典型的詞義升格(elevation of meaning);而商務往來時,在以和為貴和面子原則等的多種約定俗成中,委婉用語(euphem ism)的使用就經常被認為是詞匯降格(degradation ofmeaning)的一個巧妙運用。其三,詞義的轉移(semantic shift),具體指詞匯從字面意義轉移到了比喻意義。這種演變方式一般又分為隱喻(metaphor)、轉喻(metonymy)和提喻(synecdoche)三種。之中,轉喻是指兩個事物名稱的相互代替。如漢語中就用證券交易所交易員的著裝“紅馬甲”來表示本人和這個職業,為典型的轉喻應用。但英語中卻沒有類似的對應詞匯,仍舊是an exchange broker/member。這是因為同中國的交易現場不同,歐美證券交易員一般均著普通工作裝,并沒有明顯的著裝特征。這也再次反映出外界社會因素在詞義的變化中所起的作用。
詞典在廣義上是指語言里所有詞匯按照一定順序被整理記錄的一個集合和工具性指南(Béjoint,1994:6)。由于詞典的主要任務就是收集、定義單詞和短語組合,因此研究詞典編纂和具體特點性質的詞典學(lexicography:lexico-詞匯 + -graphy記錄)也被歸類于廣義的詞匯學范疇。由于詞典學是一門集難度深度廣度于一體的獨立學科,本節僅限于其基本理論在編著商務英語詞典實踐中具體應用的介紹。
學界對詞典的類別界定和評估也已形成一定共識,其中包括詞典分類、單詞定義、資料查找利用和例句選取等多方面的評判指標(Béjoint,1994;Plag,2003;Harley,2006)。近二十年來,高科技計算機技術給詞典學領域帶來了巨大影響。先進的科學技術使語言原始資料的收錄、保存和整理等均能通過電子載體來進行,催生了以語料庫為基礎(corpusbased)的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一系列高效便捷的工作方法,極大提高了工作速度和效率,并最終導致詞典在本身容量、內容和載體形式等方面都發生了重大變革。
商務英語詞典屬于英語詞典中的專門詞典(specialized dictionary),具有很強的專業性和實用性。牛津大學Bod leian圖書館館藏中最早的現代商務英語詞典為1852年在印度出版的A Dictionary,Telugu and English:Explaining the Colloquial Style Used in Business and the Poetical Dialect,with Explanations in English and in Telugu。之后的一個多世紀中,順應社會時代的需求,各種現代商務英語詞典又大量問世。截至2012年,Bodleian圖書館收藏有近500部此類專門詞典:其中商務英漢詞典有5部,如姚棟華、張增強(1999)編著的《英漢商業法律詞典》;最新的一部商務英語詞典為Collins Pocket Business Dictionary(2012)。據筆者對相關館藏的粗略統計發現,在全部商務英語詞典中,超過300部是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至今的三十年間出版的,而這當中又有一半是集中在二十一世紀的前十二年間。本文已經在上表1中羅列出了這三十年以來被公認為最具權威性的Longman Dictionary of Business English(1982)等七部商務英語專門詞典。其中近年出版的Oxford Business English Dictionary:For Learners of English(2005)、Longman Business English Dictionary(2007)和Collins Cobuild International Business English Dictionary(2011)三部詞典更是集傳統理念作風和高科技手段于一體的最新結果。一方面,它們從各自所依賴的語料庫中提取與商務相關的最新語言表現,保證詞典的時效性和實用性。例如Collins CobuildInternationalBusinessEnglishDictionary(2011)的詞匯選取范圍和空間是容納有40億單詞、且每月都有更新的Collins語料庫;同時另一方面,這些詞典仍舊注重遵循詞典學的基本規律和要求,保證詞典的工具性、嚴謹規范性和教育功能。比如Longman Business English Dictionary(2007)中,解釋每個單詞所用的具體文字都出自Longman系列所規定的2,000個常用單詞,以確保內容的易懂清晰。
綜上所述,在宏觀上,商務英語詞匯學的跨學科特性十分鮮明,不僅同語義學、句法學、修辭學和話語分析等理論語言學的其它傳統分支有諸多交叉,同時還與經濟學、金融學、心理學甚至歷史學等多個人文社會學科緊密聯系,展示出其前景性的研究空間和價值;在微觀上,商務英語詞匯學中的商務英語的詞匯、商務英語詞義和商務英語詞典等每個具體分支雖然都可以從現有詞匯學研究的分散成果中找到一定支撐依據,但具體理論體系框架乃至內容還有待充實,其中特別是商務英語詞匯語源、商務英語詞匯的產生途徑及具體發展現狀、商務英語詞典編寫等方面都是急待深入展開和跟進的研究課題。
[1]Adam,J.H.(ed.).Longman Dictionary of Business English[Z].Harlow:Longman,1982.
[2]Adam,J.H.(ed.).Longman Concise Dictionary of Business English[Z].Harlow:Longman,1985.
[3]Adam,J.H.&D.Amold(eds.).Longman Dictionary of Business English(2nd ed.)[Z].Harlow:Longman,1989.
[4]Béjoint,H.Tradition and Innovation in Modern English Dictionaries[M].Oxford:Clarendon Press,1994.
[5]Bloom field,L.Language[M].London:George Allen&Unwin,1935.
[6]Booij,G.The Grammar of Words:An Introduction to Linguistic Morphology(Second edition)[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10.
[7]Brookes,I.et.al(eds.).Collins Cobuild International Business English Dictionary[Z].London:Collins COBUILD,2011.
[8]Cheng,W.Future horizons:Asia[A].In F.Bargiela-Chiappini(ed.).The Handbook of Business Discourse[C].Edinburgh: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2009.25-72.
[9]Collins Pocket Business Dictionary[Z].London: Collins COBUILD,2012.
[10]Cruse,A.D.Lexical Semantic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6.
[11]Goddard,A.The Language of Advertising:Written Texts[M].London:Routledge,2002.
[12]Gram ley,S.The Vocabulary of World English[M].London:Arnold,2001.
[13]Harley,H.English Words:A Linguistic Introduction[M].Oxford:Blackwell Publishing,2006.
[14]Hoad,T.(ed.).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English Etymology[Z].Oxford:The Clarendon Press,1986.
[15]Kay,C.et al(eds.).Historical Thesaurus of the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Z].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9.
[16]Koester,A.The Language of Work[M].Oxford:Routledge,2004.
[17]Leech,G.N.English in Advertising:A Linguistic Study of Advertising in Great Britain[M].London:Longman,1966.
[18]Leech,G.N.Semantics(2nd ed)[M].Harmondsworth:Penguin,1981.
[19]Longman Business English Dictionary[Z].Harlow:Longman,2000.
[20]Longman Business English Dictionary(New edition)[Z].Harlow:Longman,2007.
[21]Nelson,M.Semantic associations in Business English:A corpus-based analysis[J].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2006,(25):217-234.
[22]Parkinson,D.&J.Noble(eds.).Oxford Business English Dictionary:For Learners of English[Z].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5.
[23]Pickett,D.The sleeping giant:Investigations in Business English[J].Language International,1989,(1):5-11.
[24]Plag,I.Word-Formation in English[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3.
[25]Quirk,R.Words at Work:Lectures on Textual Structure[M]. Singapore: KIN KEONG PRINTING,1986.
[26]Saeed,J.I.Semantics(2nd ed)[M].Oxford: Blackwell,2003.
[27]Skousen,R.Analogy:A non-rule alternative to neural networks[J].Rivista di Linguistica,1995,(2):213-231.
[28]The Year'sWork in English Studies(volume91)[Z].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12.
[29]Tuck,A.&M.Ashby(eds.).Oxford Dictionary of Business English[Z].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3.
[30]W right,L.Early Modern London Business English[A].In D.Kastovsky(ed.).Studies in Early Modern English[C].Berlin:Mouton de Gruyter,1994.449-465.
[31]W right,L.Source of London English:Medieval Thames Vocabulary[M].Clarend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6.
[32]W right,L.On variation in medieval m ixed-language business writing[A].In H.Schend l&L.W right(eds.).Code-switching in Early English[C].Berlin: Mouton de Gruyter,2011.191-218.
[33]汪榕培,盧曉娟.英語詞匯學教程[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7.
[34]姚棟華,張增強.英漢商業法律詞典[Z].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
On Business English Lexicology
SHIXiao-jun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the Research Centre for Business English and Cross-Cultural Studies,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Economics,Beijing 100029,China)
Business English lexicology is an intersection of English lexicology and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On the basis of the discipline systems and theoretical foundations of the two fields,this paper especially focuses on the features and natures of Business English Lexicology in the perspectives of Lexicology(narrowed meaning),Lexical Semantics and Lexicography contained by the general English Lexicology.In addition,it summarizes and classifies the relevant previous studieswhich seemed to be sporadic and disordered,and attempts to conceptualize Business English Lexicology.It further indicates the broad prospect of this study.
Business English;Lexicology;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H03
A
1002-2643(2014)03-0014-06
2014-01-15
石小軍(1971-),男,漢族,上海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語言學、版本目錄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