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構式語法到底優在何處

2014-03-13 07:21:42侯國金
山東外語教學 2014年3期
關鍵詞:語義

侯國金

(四川外國語大學外國語文研究中心,重慶 400031)

構式語法到底優在何處

侯國金

(四川外國語大學外國語文研究中心,重慶 400031)

本文首先概括構式語法的優勢,其次分兩部分闡釋構式語法是如何拓展語法研究視野的。文中指出,運用構式語法能很好地解決老大難語法問題,如詞義歸屬問題、價位循環論證問題、存現句施事—受事問題、動賓和述賓的語義問題、詞類等語法標記問題。然后闡述了構式語法是如何為生成語言學等語言學研究提供補充的。為此,舉例說明了輕動詞解釋和“數量關系(構)式”解釋是如何互補的,還以Goldberg的“BE -to構式”研究為例,展示了構式語法研究路徑有別于詞匯語法、功能語法等的威力。

構式(語法);價位;詞類;數量關系(構)式;“BE-to構式”

1.0 概述

作為認知語言學最新也最強的研究板塊的“構式語法”(Construction Grammar),始源于對傳統和生成語言學的反思和批評,形成了四個流派:興趣在于習語構式/框架構式、構式的內部結構、句法關系和傳承等問題,“基于語符(的)模式”的“統一構式語法”,以Fillmore(1988)、Kay(1990)、Sag et al.(2012)等為代表;探索語義范疇和語義關系的“認知語法”,以Langacker(1987,2008,2009)等為代表;主要興趣在句法范疇和類型(學)共性的“激進構式語法”,以 Croft (2001)等為代表;主要興趣是構式之間的范疇化關系和論元結構的“認知構式語法”,以Lakoff(1987)等和Goldberg (1995,2006,2012)等為代表——后三種都是“基于用法(的)模式”的構式語法。構式語法已經不只是一種語法了,而是對語言和語言學的再思和新論,對各個語言學學科都有深遠的影響。撇開其弱點不談(見侯國金,2013),本文著重闡述構式語法到底優在何處。

2.0 構式語法之所能

構式語法,或者用Kay(1990)的說法,“構式(語法)途徑”(constructional approach),是認知語言學的最新視角,是橫跨句法、語義和語用三面的連續體語言學途徑(劉國輝,2008)。構式語法“是語言學、認知科學、人類學、哲學和計算機科學等學科的交叉研究”,使語言結構獲得了“充分描述和解釋”(劉國輝,2008)。

王寅(2011)認為,構式語法的創新點就在“構式、象征單位”的提出和論述。構式語法為認知語言學“形—義/功一體化”的“統一解釋”的宏偉目標提供了“切實可行的途徑”。構式語法否定了“把句法作為一個獨立層面”來處理語言問題的做法,對語言學的研究,尤其是對喬姆斯基語言學,提出了很多挑戰,對語言和語言學提出了很多值得深思和參考的看法。因此,Croft(2001:362)和Taylor(2002:22)說構式語法(也許)是真正意義的“句法表征最簡方案”(另見王寅,2006)。說得保守點,構式語法所倡導的“基于用法的動態加工模型”至少做到了“揭示詞匯投射法之不足”,“揭示轉換分析法之不足”,以及“擴大語法研究的范圍”,避免了句法分析的“循環論證”(王寅,2011)。石毓智(2004)從漢語語言現象的研究出發論述了認知語言學的八大優點(和七大缺點)。

的確,成型于上個世紀90年代的認知語言學,今天到了“發燒”甚至“發昏”的地步,自然有其學科優勢。假如認可石毓智(2004)所介紹的認知語言學的八個優勢,那么類屬于它的構式語法自然少不了上述優點。難怪?stman&Fried (2004)說“構式語法可能成為語法的普遍理論”,Lakoff (1987:467)則說,“沒有語法構式的語法理論,對任何語言的任何語法事實都不能做出圓滿的解釋”(分別轉引自王寅,2011:5,7,稍改)。

3.0 拓展了語法研究的視野

3.1 關于詞義是詞的還是構式所生的老大難

構式語法的優點之一是提出了“構式”和“構式語法”的概念,從而擴展了語法研究和語言學其他領域(如語義學)的視野(陸儉明,2008)。由于它“打破了詞匯和句法之間的界限”,“區分了構式義和詞義”,“指明了構式義與詞義的互動關系”,“強調對語言全息的解釋”(Boas,2008:113,117),等等,一些亦詞亦句,或者亦形亦義的疆界模糊的老大難問題就得以解決了,因為這里處理以“三合一”。例如,如嚴辰松(2006)所言,過去的一些漢語詞典在“有”字詞條之下所給的義項是:“表示所領有的某種事物(常為抽象的)多或大”。如“有錢/氣質/人緣(兒)”,意思是“很有錢/氣質/人緣(兒)”。根據嚴氏,不是“有”這個動詞具有上述詞義,而是“有+光桿名詞”構式賦予了它這個用法和相應的意義。也即,離開了該構式,“有”的這個意義就無從談起。“沒有+光桿名詞”的那個名詞有時也是傾向于大、多、高、強、好等褒義,被否定的也就是這個褒義。get和run的種種意義和用法也是如此,都離不開相應的構式,是這些構式賦予了它們這些意義和用法。

3.2 關于價位的循環論證老大難

陸儉明(2008)受到構式語法的啟發,改進他過去的句子意義模式,在“句子語段成分的意義”上加了“抽象的句式義”。他說,過去我們有人把語句的語氣歸于虛詞,如胡裕樹、范曉(1995)的論文集相關作者就錯誤地將“SVOV得R”構式(如“小張吃飯吃得飽極了”)的肯定語法意義歸功于虛詞“得”①。陸先生認為,應該算是整個句式的“功勞”。例如,運用構式語法對雙及物構式進行分析可以避免對下列語句(陸儉明,2008)的想當然分析或爭吵:

(1)他高。

(2)他人高。

(3)他高我一頭。

三例的“高”是俗稱之“謂語”。能否說(1)(2)(3)的“高”分別是“一價謂詞”、“二價謂詞”、“三價謂詞”?不合語感。單說(3)的“高”,不會是一價謂詞,因為它有“他”、“我”、“一頭”這三個論元呢。也不是二價謂詞。是三價謂詞么?賦予“高”不同的價位及其相關意義是不經濟的,也未必科學。“動詞配價觀”根據動詞在語句中跟多少個名詞共現就說有多少個論元或價位,于是稱之為多少價動詞,回頭又說,某動詞之所以在語句中需要多少論元,是因為該動詞為多少價動詞。此為蒼白無力的“循環論證”(王惠,2005)。如果借用構式語法雙及物構式的有關思想,那么,一個動詞的語義特征和論元要求的討論不是總能奏效,無法用論元改變(增減)來解釋,或者說不能解釋所謂的論元增減。其實,若解釋為構式使然,把(3)看作(有標記)雙及物構式,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3.3 存現句施事—受事老大難

運用構式語法的思想甚至可以解釋我們過去沒法或沒想到要解釋的語言現象。請看應晨錦(2004)的例子,以及我們的解釋(參考了陸儉明,2008):

(4)門口放著凳子。

(5)門口坐著人。

兩例中后面的名詞分別是受事和施事嗎?根據生成語言學論元結構理論的解釋,(4)的動詞是二元動詞,受事論元放在動詞后充當賓語,問題是為什么不(能)出現施事?難以解釋。(5)其動詞的施事是“域外論元”,因此應該置身于動詞之前,可(5)不是如此,難以解釋。“存現結構是作為現實世界客體或狀態的空間存在、出現或消失在語言中的映射”,生成語言學無法解釋它的奧秘(陸儉明,2008)。

若用構式語法思想來分析,例(4)和例(5)都是“方位(名詞/介賓短語)+存在動詞+著+存在物名詞”構式,就是典型的存現/存在構式,其語法意義就是說某處存在/存現著某物,其論元結構構式為[處所__存在物]。簡單地說就是“表(示)存在,表靜態”(陸儉明,2008)。因此,二例的“凳子、人”不分有靈或無靈,不分人或物,既然用于存現構式中的“存在物”,就無所謂受事或施事,一概可作“存在物”處理,因為構式突顯的正是此存在物。

3.4 動賓和述賓老大難

假設有幾個“動賓構式”或“述賓結構”,其賓語的語義角色不同,那么,其語法意義也就各異,如(改自陸儉明,2008):

(6)a.吃水餃(賓語是受事)

b.吃飯盒(賓語是工具)

c.吃食堂(賓語是處所/方式)

d.吃文化(賓語是目的)

e.吃爺爺(賓語是(經濟)來源)

f.吃兩碗(賓語是數量)

從(6a)到(6f),賓語的語義角色是一樣的,可是為何表達了不同的語法意義?構式語法研究者的解釋雖然不盡相同,但都不乏解釋力和魅力。例如,張建理(2008)將“吃”的語義和題元配置歸為三類:1)“(通過嘴)攝入”,如(6a);2)“攝入+使成條件”,如(6b,c);3)“接受、消滅”,如“吃苦頭”、“道林紙不吃墨水”、“吃你的馬”。他說第1)類是“吃”的典型詞義,第2)類的受事被替換為其他相關題元,如地點或工具,屬轉喻引申,第3)類的受事題元不變而其動詞義受到隱喻引申。他沒有涉及例(6d-f)。熊學亮(2011)則認為“EAT/吃”的內涵是一種語義拓撲,“核心部分具有跨語言的相似性,邊緣部分具有跨語言的相異性”。他認為用語義格和轉喻等解釋不如用“單向推理模型”更有解釋力。像(6c)那樣的“吃”構式的組合“有點乖戾”,熊氏認為可用其模型予以解釋,也即需要語用推理,該推理依賴“實時語境因素”,或者,因為長期的習慣使用而使“吃”產生“語義拓撲”。

3.5 關于詞類等語法標記的老大難

構式語法的語義抽象圖式和詞類意義的概括能夠使人很好地把握詞類的本質,如動詞和名詞的根本差別。根據Langacker,“名詞表征一個三維空間的離散個體”,“動詞表征一個一維空間的過程”(轉引自石毓智,2004)。這一解釋有助于解釋“名詞化”現象:動詞變為名詞其實就是消除其“時間過程”并使之投射到三維空間里去,變為“非時間性的離散個體”。我們認為這也是功能語言學所講的語法隱喻。例如,動名詞或名詞化就是隱喻地把動詞作為名詞來用,要么加名詞詞尾或-ing,要么進行原型轉類。

構式語法對語言共性的解釋是相當成功的,遠勝其他流派。例如,如石毓智(2004)所說,語法標記的形式和來源是喬姆斯基語言學的“盲點”,可是Langacker所代表的構式語法卻能成功地解釋。例如,世界上的語言其完成體的來源都是表示“領有”含義的動詞,如英語、西班牙語、法語、葡萄牙語、漢語(閩方言、客家話、普通話的完成體(尤其是否定式))等,因為完成體和領有動詞的“語義結構具有平行對應關系”。領有動詞表示過去某時擁有某物且現在仍具用途; (現在)完成體則表示過去某時發生了某動作且具有現時的相關性。

4.0 為生成語言學等研究提供了補充

4.1 輕動詞和“數量關系(構)式”的妥協

假如說喬姆斯基語言學具有劃時代意義,那么,構式語法以質疑為出發點,從狹義的“構式”入手,是對喬氏不充分解釋的充分補充。例如,關于“核心、邊緣”,兩者的解釋可以說是殊途同歸,即具有共同的合理內核。若能澄清兩者旨趣的混沌,保存并有機地結合其精華,就有望臻于更科學的語言認識。陸儉明(2008)舉例說明了構式語法解釋下面的一組例子比生成語言學更合理。

(7)a.張三吃了一鍋飯。(施+動+受)

b.* 一鍋飯吃了張三。(受+動+施)

c.一鍋飯吃了十個人。(受+動+施)

d.十個人吃了一鍋飯。(施+動+受)

為什么(7a,c)是合格語句,而(7b)不合格?蔡維天(2005)試圖運用喬姆斯基語言學解釋之:這三句話的動詞空殼結構的“輕動詞”是不同的。(7a,d)的輕動詞是DO (做),(7b,c)的輕動詞是PROVIDE(供用/提供/夠)。可問題遠沒有得到解決,而且,對同一構式怎么能隨意地選擇這個或那個輕動詞進行解釋呢?陸先生贊同張旺熹(1999)的看法,只有(7a)是“事件結構”或“動作結構”,而(7b-d)都是“非動態性”即靜態性的“數量關系(構)式”。也即,1) (7b-d)的動詞不表動態意義的動作或行為,即使用了動態動詞也要理解為相對靜態的完成動作或其產生的狀態,如吃飽的狀態;2)(7b-d)都是“容納量與被容納量的數量關系構式”,其語義配置總是“容納量+容納方式+被容納量”,這個“被容納量”一般意味著“數量名構式”,如“十個人”。這樣一來,主謂賓的位置稍有不同也不會根本改變其構式義。(7b)的“張三”不勝任“容納量”,因此該句不合格。再比較一組例子:

(8)a.* 門口站著張三。

b.門口站著張三一干人等。

(8a)的“張三”算不上“數量名構式”,是不合格的“被容納量”。但是,(8b)卻是隱含數量的“數量關系(構)式”,則未必不合格。(8a)在“站”字前面加上“僅(僅)”就算合格,因為它也是隱含的“數量名構式”。同樣,“容納量”換成“幾個人、一個人、三頭豬、五條狗”也都是合格的。

關于例(7)類構式,張旺熹(1999)認為它們表示“配比關系”,“動詞失去對它所聯系名詞的句法控制力,而只能起到表明配比方式的作用”。張建理、葉華(2009)稱(7)尤其是(7c,d)為“雙數量詞構式”。他們說,該構式是“含數量詞的名詞短語1+動詞+含數量詞的名詞短語2”,構式義為“量供求平衡,即可供給量大于或等于需求量,供求相抵,需求得到滿足”。當然,根據他們的論文,該構式的“量”是廣義的“量”,包括數量、數目、容量等,涵蓋一至三維的種種“量”概念:一維的長度(如繩子的長短)、二維的面積(如床的大小)、三維的體積(如箱子的容量)。他們把此類構式細分為6小類:表示“實物容納關系、數量持平、數量平衡相抵”等,有的含有隱喻引申的意味。

4.2 輕動詞和提升?傳承和互動?——以“BE-to

構式”為例

Goldberg(2012:2)以認知構式語法的方法考察了“BE-to構式”②,如(9),展示了構式觀的魅力。

(9)Thematch is to begin at11 pm.

Goldberg(2012:18)介紹說,按照生成語言學的分析(Kayne,2007a,2007b),該構式(當然不會使用該術語,而說“表達式”(expression)、“結構”(structure)類)是生成語法的句法問題。如同生成語法家給一個語句安置輕動詞一樣,Kayne給該構式安置了一個潛在的動詞(過去分詞)EXPECTED(被期待、被指望),而該構式的語義自然就被理解為相應的被動句式的語義了。這樣一來,(9)就等于(10),區別在于是否公開說出潛在的EXPECTED:

(10)Thematch is EXPECTED to begin at11 pm.

再如:

(11)a.She is to be home atmidnight.

b.She is EXPECTED to be home atmidnight.

Goldberg(2012)說,可惜假想的EXPECTED難以解釋該構式的句法/形式特征、語義特征和語用特征。先看其句法特征,上例若有by短語,也不是被動語態的by短語。請看其例:

(12)* She is to be home atmidnight byme/by her parents.

再者,該所謂的被動式是不能有時態特征的,請看(同上):

(13)She wanted to be expected to aim high.

(14)* She wanted to be to aim high.

Kayne除了假想一個虛擬的動詞EXPECTED,還假想了潛在的AND(而且)和FOR(為了),說它們在顯性的“BE-to構式”的兩端游移,旨在說明該構式的語義特征,并說明無需規定其時態特征(Goldberg,2012)。Goldberg(2012:19)說,假想FOR是不現實的,因為EXPECTED類被動式一般是不需要FOR短語的,如:

(15)* She was expected for(him)to leave.

她說,假想的EXPECTED并不能解釋該構式的語義。

(16)a.She was expected to become President in 2012.

b.She was to become President in 2012.

(17)a.She was expected to become President in 2012,

but Smith won.

b.* She was to become President in 2012,but Smith won.

Goldberg(2012)認為,(16a,b)是不等值的:(16a)的含義是她沒選上總統,(16b)的含義則是選上了。請比較(17)。至于該構式的語用特點(見下文)更是一般的被動式所不具備的,也不是假想EXPECTED的被動式所具備的。Goldberg(2012:19)還指出,Kayne所假想的EXPECTED對該構式的解釋不僅無助于兒童的語言習得還會有害,兒童會誤以為真的有這個EXPECTED,會以為形義配對的特殊屬性直接來源于表層結構/模式。

Goldberg(2012)從構式語法的視角給予“BE-to構式”以全新的討論。該構式的形式特征是:“[BEtense[VPto]]vp”,也即,該構式是動詞短語構式,是BE動詞加“to do”短語,在語句中接在主語后面,如上面例(9)所示。該構式的系(動)詞BE具有限定性,也即主謂語需要一致且受到時態的限制,如“she/he is/was...”,“we are/were...”等。該系(動)詞的功能像助動詞,例如,該構式可換為主助倒裝構式,如(18),也可后續否定詞進行句法否定,如(19):

(18)Is thematch to begin at 11 pm?

(19)Thematch is not to begin at11 pm.

根據Goldberg(2012:3)該構式的語義特征是:前面所添加的NP或主語應該理解為該構式的“小句”(lower clause)的邏輯主語(有時就是施事)。因此,例(9)可以理解為:

(20)Thematch begins at11 pm.

Goldberg(2012:4)說,該構式的“系(動)詞可以理解為‘主語提升'動詞,因為在語義上它不限制主語論元”,而且實際上是小句的動詞給予了此種限制。“語義上比較空虛的there可做該構式的主語可作為佐證”:

(21)‘There are to be no unlawful assemblies or disorderly demonstrations'③

根據Goldberg(2012),該構式的小句所表示的事件有如下語義:1)事先安排好了(prearranged)或人定性——個人或組織決定的;2)早就決定了(predetermined)或天定性——不知是何人或何組織決定的,是一種無形的更大的力量使然; 3)合適明智(suitable)或合適性、切當性、明智性等;4)整個構式可用來間接指令。表示“事先安排好了”的事件通常是官方的安排,事件要發生于參照點時間。現在時的參照點時間是現在,過去時的參照點時間是過去,所說時間要在該參照點時間之后不久發生,因此,過去時往往還有尚未發生的含義,如其例句:

(22)He was to be here by now.(含義是“他不在這里。”)

當然,過去時的視角還有一種語義,就是“天定性”,此乃未來事件的伏筆,言者從無所不知的隱身敘述者視角言及“早就決定了”的事件,如Goldberg的例句:

(23)‘Considering he was to become one of the two principal rules of the Empire in amatter ofmonths'

現在時也有此種語法:

(24)‘It is to rain tomorrow,’said the fortune teller.

Goldberg(2012:5)說,該構式的小句常常表達“合適明智”的語義,如改自她的例句:

(25)Some books are to be tasted,others(are)to be swallowed,and some few(are)to be chewed and digested.(Francis Bacon,Of Studies)

(26)‘Wilma is to be congratulated on her exemplary effort'

不難看出,例(26)(整個構式而非一個小句)同時表達了一種間接指令。該例若為Wilma的教練所言,就是間接指令大家鼓掌祝賀。她認為,間接指令的語義來源于上述的第一個用法即“人定性”。假如小句事件為言者自己所“指定、安排、命令”,全句就理應作為間接指令處理,再如她的例子:

(27)‘You are to be discharged from this jury'

到此為止,她討論了該構式的四種語義,實際上后面兩種完全是語用義。那么,該構式的實體構式即一個具體的語句到底是表達哪種語義或語用義呢?聽者何以知之?作者說得好,構式(意義的)多義性是十分正常的現象,而且多種或多重語義可能存在歷史先后或鏈條關系,甲意義可能是乙意義,或者是它的正常延伸,雖然作者無法提供一個正確的歷時考證,但她為上述四種語義提供了一種可能的關系紐帶/網絡。

“BE-to構式”的語義紐帶

如圖所示,該構式的四種語義是互相交叉的,雖然有語義模糊性,但其優先讀取的次序大概是從左到右,“天定性”優于“人定性”優于間接指令(性)優于合適明智性。另外,每兩種語義的交叉模糊地帶自然是難以明確定性。

(28)He was to win the award on Friday.(處于天定性和人定性之間)

(29)Your grandfather is to see the doctor next week.(處于人定性和間接指令(性)之間)

(30)Eggs are to be eaten with a fork,Son.(處于間接指令(性)和合適明智性之間)

在論及該構式的語用性時,Goldberg(2012:8)說到語域和“相對地位限制”(relative status restriction)。她說,由于該構式的上述四種語義,往往具有文味或古韻,多半適合長輩對晚輩或上級對下級。因此,小孩不會說,晚輩不會對長輩說,下級不會對上級說:

(31)* You are to stay away from my toys!

(32)* Candy gushers are to be eaten one at a time!

(33)*((成年)子女對父母)You are to arrive at the concert at9.(間接指令(性)解讀)

(34)*((成年)子女對父母)Cars are to drive on the right side of the street.(合適明智性解讀)

她說,該構式用作間接指令時不總如此,下例就是兒童對父母說的(例外):

(35)You're supposed to arrive at the concert at 9.

(36)((成年)學生對老師)Cars are supposed to drive on the right side of the street.(指向未來事件)

作者沒有解釋為什么,我們認為這不是什么例外。二例之所以可能,這是因為,就例(35)來說,當今的天下,不論是中國還是西方,父母和子女(尤其是獨生子女)的關系已經表現為一定的平等關系,尤其是在家庭小事和對父母而言是“受益”之事上。該例的小句所說的“9點到達演唱會會場”是父母受益,加上上述新的“平等”關系和子女模仿父母說話的腔調說話,就使得該例具有社會語用學的適當性或得體性。就例(36)而言,車子或停車的事也許跟受眾老師沒有關系,(成年)學生說該例也許是就事論事,或說別人該如何開車。若改cars為you就不得體。

Goldberg(2012:9)還補充說,言者的權威性高于受眾的這一制約(她用的象征符號是“>:--|”)對于該構式的“人定性”用法和“天定性”用法不起作用,如:

(37)Professor,my sister is to be on Oprah tomorrow.

是的,我們認為這也是因為上述的原因。首先,受眾接受與所說之事或小句(的事件)無關;其次,若算間接指令,威脅的是言者之姐姐(或妹妹)的負面面子——即言行自由受到干預;再次,由于言及自己家人的家事,自然不作“天定性”或合適明智性解讀;再再次,假如言者之姐姐(或妹妹)不在場,就不做間接指令解讀,而假如她在場,而該例是說給教授聽的,即使作間接指令解讀也具有了更大的間接性。

Goldberg后面討論了該構式的時間維度(2012:9-10)、形式和功能的理據性(2012:10-14)等問題。前者就是上述的以什么時間為參照點的問題。就后者,她認為,該構式傳承了系表構式、帶to的動詞不定式構式、情態動詞構式等,因此它和這些構式存在互動關系(2012:15-16)。除了提醒我們注意似非而是和似是而非的“BE-to構式”(略),她在結尾(2012:16-17)比較了“詞匯語法”(Word Grammar)和功能語法對“BE-to構式”的看法。“詞匯語法”限于詞匯本身的考察,不涉及構式。關于該構式,Sugayama(2005:81)站在“詞匯語法”的角度認為,它的構式(意)義決定于to的意義。Goldberg當然不贊同,因為上述四種語義(解讀)其實都不存在于to的任何用法里面。阿姆斯特丹功能語法學流派的Dik(1983)和Goossens(1992)也把該構式的構式(意)義歸功于to,因為有時to不定式并沒有什么BE。Goldberg認為,該例是因為語法的經濟性和“名后修飾語構式”所導致的BE省略。該構式的構式(意)義主要歸功于“BE+to”,以及其前的短語和其后的小句,也即歸功于整個“BE-to構式”。

總之,Goldberg(2012)是對一個具體的句式構式或語句構式的最新研究,為我們研究大于語詞和短語(含習語)構式的圖式或半圖式構式做出了一個絕好的榜樣。她闡述了該構式的形式、語義和應用特征,指出了四種語義(含語用(意)義),并比較了詞匯語法、功能語法和生成語法的相關論述,以其構式途徑的種種分析尤其是它和幾個相關構式的傳承和互動關系的論述,讓人信服地看到了該構式的本來面目以及構式語法的魅力。

5.0 結語

構式語法開辟了語言研究的新天地,“是對語言本質的一種嶄新的認識”(嚴辰松,2006)。筆者概括了構式語法的優勢和優點,分兩部分闡釋它是如何拓展語法研究視野的。運用構式語法的思想和方法,可以很好或更好地解決語法中的老大難問題,如詞義的歸屬問題,價位的循環論證問題,存現句施事—受事老大難問題,動賓和述賓構式語義老大難問題,詞類等語法標記老大難問題。我們也闡述了構式語法是如何為喬姆斯基語言學等語言學研究提供補充的。為此,我們舉例說明了輕動詞解釋和“數量關系(構)式”解釋是如何互補的,以及“BE-to構式”的多種解釋是如何互補的。

因篇幅所限我們沒有涉及構式語法的其他各種優勢(例如,優于格語法和框架語義學的五個方面,見劉宇紅,2011)。構式語法也有缺點和弱點(侯國金,2013),但瑕不掩瑜,期待更多的語言學者加入構式語法研究的行列,幫助它克服缺點,發揚優點,使之臻于完美。

注釋:

①他們說該構式的其他語法意義是“連接”和動作的“已然”(386-387頁)。

②她稱之為“is-to construction”。考慮到BE更有涵蓋性,故改之。

③這是Goldberg(2012:4)從語料庫里摘選的例句(有的沒有句號),斜體為筆者所加。下面例句若有少許改動不再說明。

[1]Boas,H.C.Determining the structure of lexical entries and grammatical constructions in construction grammar[J].Annual Review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2008,(6): 113-144.

[2]Croft,W.Radical Construction Grammar:Syntactic Theory in Typological Perspective[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1.

[3]Dik,S.D.Auxiliary and copula BE in a functional grammar of English[A].In F.Heny&B.Richards(eds.).Linguistic Categories:Auxiliariesand Related Puzzles.Vol.2.The Scope,Order and Distribution of English Auxiliary Forms[C].Dordrecht:Reidel,1983.121-43.

[4]Fillmore,C.J.The mechanisms of“Construction Grammar”[J].Bulletin of the Linguistic Society,1988,(14): 35-55.

[5]Goldberg,A.E.Constructions:AConstruction Approach to Argument Structure[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5.

[6]Goldberg,A.E.Constructions at Work:The Nature of Generalization in Language[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6.

[7]Goldberg,A.E.This is to count as a construction[J].Folia Linguistica,2012,(1):1-22.

[8]Goossens,L.Graded predicationality,semanticization and be in a functional grammar of English[J].Belgian Journal of Linguistics,1992,(7):53-73.

[9]Kay,P.Even.Linguistics and Philosophy 1990,(13):59 -111.

[10]Kayne,R.S.Lexical differences from a comparative syntax perspective[Z].Paper presented at the Freie Universit?t Berlin,2007a.

[11]Kayne,R.S.Some English auxiliaries[Z].Paper presented to the Jersey Syntax Circle,Princeton University,2007b.

[12]Lakoff,G.Women,Fire and Dangerous Things[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7.

[13]Langacker,R.W.Foundations of Cognitive Grammar.Vol.1.Theoretical Prerequisites[M].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87.

[14]Langacker,R.W.Cognitive Grammar:A Basic Introduction[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8.

[15]Langacker,R.W.Construction grammar:Cognitive,radical,and less so[J].Cognitive Linguistics,2009,(1):167-76.

[16]?stman,J.-O.&M.Fried.Historical and intellectual background of construction grammar[A].In M.Fried&J.-O.?stman(eds.).Constructional Approaches to Language.Vol.2.Construction Grammar in a Cross-Language Perspective[C].Amsterdam:John Benjamins,2004.1-10.

[17]Sag,I.et al.Introducing sign-based construction grammar[A].In H.C.Boas&I.A.Sag(eds.).Signbased Construction Grammar[C].Stanford:CSLI Publications,2012.1-29.

[18]Sugayama,K.The grammar of be to:From a word grammar point of view[A].In K.Sugoryama&R.A.Hudson(eds.).Word Grammar:New Perspectiveson a Theory of Language Structure[C].New York:Continuum,2005.67-82.

[19]Taylor,J.R.Cognitive Grammar[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2.

[20]蔡維天.生成語法理論系列演講[R].北京大學漢語語言學研究中心,2005.

[21]侯國金.對構式語法八大弱點的詬病[J].外語研究,2013,(3):1-12.

[22]胡裕樹,范曉.動詞研究[C].鄭州:河南大學出版社.1995.

[23]劉國輝.《語法構式:溯源》述評[J].當代語言學,2008,(1):73-77.

[24]劉宇紅.從格語法搭配框架語義學再到構式語法[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11,(1):5-9,62.

[25]陸儉明.構式語法理論的價值與局限[J].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學報,2008,(1):142-51.

[26]石毓智.認知語言學的“功”與“過”[J].外國語,2004,(2):21-24.

[27]王寅.國外構造語法研究的最新動態[J].現代外語,2006,(2):197-202.

[28]王寅.構式語法研究[M].(上).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1.

[29]王惠.從構式語法理論看漢語詞義研究[J].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and Chinese Language Processing,2005,(10):495-508.

[30]熊學亮.“EAT/吃+NP”表達的語義拓撲假設[J].天津外國語大學學報,2011,(6):1-7.

[31]嚴辰松.構式語法論要[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6,(4):6-11.

[32]應晨錦.構式語法評介[J].中文自學指導,2004,(3):46-49.

[33]張建理.單賓語句的認知構式語法研究[J].浙江大學學報(哲社版),2008,(4):182-189.

[34]張建理,葉華.漢語雙數量詞構式研究[J].浙江大學學報(哲社版),2009,(3):149-156.

[35]張旺熹.漢語特殊句法的語義研究[M].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1999.

W hat M akes the Strengths of Construction Grammar

HOU Guo-jin
(CLLCS,Sichu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Chongqing 400031,China)

The paper startswith a sketch of the strengths of Construction Grammar.Then it has two sections for illustration of how CG widens the scope of grammar studies,maintaining that CG helps solve hard grammar nuts like lexico-semantic attribution,verb valency(vicious circle),agentivity-patientivity issues with existential constructions,semantic issueswith VO constructions,parts of speech and so on.This is followed by elaboration of how CG replenishes other grammars(eg.Generative Grammar)which is exemplified by instances of complementation between interpretations by light verb and by“quantitative-relation construction”,and is also exemplified by the powerful“BE-to construction”analysis of Goldberg in contrast toWord Grammar and Functional Grammar among other things.

construction(grammar);valency;part of speech;quantitative-relation construction;“BE-to construction”

H04

A

1002-2643(2014)03-0033-07

2013-12-20

本文為國家社科項目“語用翻譯學:寓意言談翻譯研究”(12BYY017)及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詞匯—構式語用學:語用翻譯學的第一座橋”(12XJA740008)的部分成果。

侯國金(1963-),男,漢族,湖北大冶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語用學、翻譯學等。

猜你喜歡
語義
為什么字看久了就不認識了
語言與語義
“社會”一詞的語義流動與新陳代謝
“上”與“下”語義的不對稱性及其認知闡釋
現代語文(2016年21期)2016-05-25 13:13:44
“吃+NP”的語義生成機制研究
長江學術(2016年4期)2016-03-11 15:11:31
“V+了+NP1+NP2”中V的語義指向簡談
認知范疇模糊與語義模糊
“V+X+算+X”構式的語義功能及語義網絡——兼及與“V+X+是+X”構式的轉換
語言與翻譯(2014年2期)2014-07-12 15:49:25
“熊孩子”語義新探
語文知識(2014年2期)2014-02-28 21:59:18
“深+N季”組配的認知語義分析
當代修辭學(2011年6期)2011-01-29 02:49:50
主站蜘蛛池模板: 99久久99视频|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在线免费观看| 综合色88| 秋霞国产在线| 午夜天堂视频| 色吊丝av中文字幕| 国产特级毛片| 日韩无码白| 欧美97色| 亚洲永久色| 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播放| 波多野结衣无码AV在线| 孕妇高潮太爽了在线观看免费| 国产成人凹凸视频在线| 国产视频欧美| 国产精鲁鲁网在线视频| a亚洲天堂| 中国国语毛片免费观看视频| 一区二区三区国产| 97在线免费| 亚洲最新在线| 欧美视频二区|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不卡 | av在线无码浏览| 中文字幕免费在线视频| 欧美日本在线| 中文字幕1区2区| 国产精品视频免费网站| 人与鲁专区| 午夜小视频在线| 久久国产高潮流白浆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污污在线观看网站| 亚洲国产成人麻豆精品| 99久久精品美女高潮喷水| 免费a在线观看播放| 国产91丝袜在线播放动漫| 精品1区2区3区| 色AV色 综合网站| 欧美成人影院亚洲综合图| 亚洲精品国产综合99| 福利在线不卡| 999国内精品视频免费| 老司国产精品视频| 日韩无码白| 成人午夜天| 国产99免费视频| 国产麻豆永久视频|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一区二区| 欧美中出一区二区| 午夜不卡福利| 在线观看国产小视频| 国产精品污视频| 亚洲精品午夜无码电影网| 欧美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欧美v在线|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牲色| 强乱中文字幕在线播放不卡| 中文字幕 91| 热99re99首页精品亚洲五月天|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少妇| 五月丁香伊人啪啪手机免费观看| 国产在线精品人成导航|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人电影软件 | 亚洲欧美日韩成人在线| a毛片基地免费大全| 欧美成人免费午夜全| 1769国产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一级毛片免费观看不卡视频| 亚洲第一香蕉视频| 再看日本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青青久久91| 午夜毛片福利| 婷婷色在线视频| 久久精品只有这里有| 色国产视频| 97成人在线视频| 高清无码手机在线观看 | 丁香五月亚洲综合在线| 久久精品欧美一区二区| 欧美综合在线观看| 在线精品亚洲国产| 91在线视频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