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西溪醫院病理科,浙江 杭州 310023
隨著社會、生活的不斷變化和發展,腫瘤的發生率呈現明顯增高的趨勢。胃癌作為消化系統常見的惡性腫瘤,其發生率也逐年增高[1]。胃癌的及早診斷、準確診斷,為臨床治療提供了可靠的理論依據[2]。選擇合適的診斷方法,為指導臨床治療提供診斷依據,是目前研究的熱點問題。本研究現對我院疑似胃癌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分析,現將結果匯報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我院2011年2月至2013年4月病理科診斷的疑似胃癌患者30例臨床資料進行整理分析,其中男性12例,女性18例,年齡30~78歲,平均年齡(60.5±14.6)歲,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上腹部不適、疼痛、包塊及上消化道出血等癥狀來我院就診。患者均無手術史,此次病理診斷胃癌均為首次,并且無遠處轉移。發病部位:胃體8例,賁門小彎側12例,十二指腸球部8例,胃角部1例,胃底部1例。30例患者均通過胃鏡檢查和病理學診斷。
1.2 方法
1.2.1 胃鏡檢查 采用GIFTYPEV2胃鏡(武漢卓爾醫療設備有限公司)對胃病變部位進行取材,在頂部和基底部四周分別取4~6塊黏膜組織,對于潰瘍性病變組織,在周圍和接近病變內部取4~6塊黏膜組織,對于較為平坦型的病變組織可以選取周圍和中央4~6塊的黏膜組織進行送檢,所采集的標本采用10%甲醛進行固定,進行石蠟包埋,制成切片之后,通過蘇木精-伊紅染色。在顯微鏡下觀察病變組織的病理分型、浸潤程度和淋巴結轉移情況。
胃癌的分期標準主要是參照美國腫瘤研究聯合委員會制定的標準[3],將胃癌患者分為管狀腺癌、黏液腺癌、乳頭狀腺癌、印戒細胞癌、低分化腺癌及其他特殊類型。
1.3 觀察指標 觀察30例患者胃鏡檢查結果和手術病理檢查結果。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19.0建立數據庫,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通過卡方檢驗分析,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0例患者胃鏡檢查結果和手術病理檢查結果見表1。

表1 30例患者胃鏡檢查結果和手術病理檢查結果[例(%)]
注:與胃鏡檢查比較,*P<0.05。
胃癌是在多種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由正常的胃黏膜逐步發展成為胃癌,其中細胞發生了增殖和分化等根本性的變化[3]。胃鏡檢查是外科手術術前對胃癌診斷的常用方法,胃鏡活檢的病理學診斷準確率相對較高,但是胃鏡的取材也有其相對的主觀性,可能無法將胃部的病變組織采集周全,胃鏡的活檢診斷只是對于采集的標本有一定的診斷價值,但是無法和手術后病理結果準確率相比。通過胃鏡觀察,胃癌的腺體往往呈現浸潤性生長,細胞異型性和腺體結構異型性較高,其中細胞異型性主要是細胞核的異常增大,形狀不規則,細胞核核質比例較高,核仁較大,深染[4]。胃癌的分型主要包括管狀腺癌、黏液腺癌、乳頭狀腺癌、印戒細胞癌、低分化腺癌等類型。高分化和中分化的管狀腺癌、乳頭狀腺癌屬于分化型胃癌,而低分化型腺癌、印戒細胞癌、黏液腺癌屬于分化不良型的胃癌。管狀腺癌的組織內可以見到不規則腺腔和實性細胞條索,細胞的異型性較為明顯。黏液腺癌的癌細胞核異型性明顯,核仁大,核分裂像易見,分化低,異型性高。乳頭狀囊腺癌(papillary cystadenocarcinoma)是以囊腔及其內乳頭狀突起為特征的涎腺惡性腫瘤,被覆囊壁或腔面的瘤細胞呈立方狀或低柱狀,體積大小不等。細胞質嗜酸性印戒細胞癌的核被推到細胞膜,從而形成了印戒樣腫瘤細胞形態,其胞質呈球形,透亮,彌漫性癌細胞核位于細胞的中央部位,類似于組織細胞,有少量的核分裂像,呈現強嗜伊紅染色。本研究通過分析我院病理科診斷的疑似胃癌患者30例臨床資料,均通過胃鏡檢查和病理學診斷。結果表明,外科病理診斷管狀腺癌、黏液腺癌、乳頭狀腺癌、印戒細胞癌、低分化腺癌準確率均明顯高于胃鏡活檢,提示胃鏡活檢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對胃癌做出微創性、快速性的診斷,但是由于其取材仍然有一定的局限性,對于判斷胃癌的病變范圍和診斷有一定的誤差,臨床上需要注意。
綜上所述,胃鏡活檢對于胃癌的診斷有較高的臨床價值,但是對于不同類型胃癌的診斷仍然有一定的局限性。
[1] 董梓.胃鏡活檢病理診斷胃癌 75 例分析[J].中國社區醫師,2012,14(311):262-263.
[2] 李軍.胃鏡活檢與外科病理檢查對早期胃癌診斷價值的比較[J].當代醫學,2011,17(33):60.
[3] 郭麗梅,郭江川,耿昌友,等.51例早期胃癌的胃鏡分析[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1,20(3):311-312.
[4] 鄧志勇,李海,徐松,等.67例早期胃癌臨床病理特征及預后分析[J].現代腫瘤醫學,2010,18(6):1179-1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