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廣南縣人民醫院,云南 廣南 663300
為進一步探究骨科大手術后防止下肢靜脈血栓形成的護理措施,筆者選取我院收治的100例行骨科大手術患者進行分析研究,具體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資料來源于我院自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00例骨科大手術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0例,觀察組男31例,女19例,年齡在24~76歲,其中人工股骨頭置換26例,全髖關節置換24例;對照組男30例,女20例,年齡在25~77歲,其中人工股骨頭置換27例,全髖關節置換23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手術方式等一般資料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包括必要的用藥護理、環境護理、輸液護理等基礎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采用全面護理方式,具體方法如下:①心理護理:由于很多患者經過骨科大手術后,存在一定的生理疼痛和心理問題,且很多患者對術后康復存在一定的疑慮,甚至短時間內喪失生活能力,需要別人照顧[1]。所以護理人員要根據患者的心理狀態對患者進行必要的心理護理,及時向患者解釋術后會出現的癥狀,解釋患者的疑問,并做好術前心理宣導和健康知識教育,使患者有一定的心理準備。同時與患者家屬進行溝通,使患者家屬配合護理工作,一起安慰患者心理焦慮。②預防措施:患者在骨科大手術后,應將患肢抬高30°,以幫助靜脈血液回流,避免血液在下肢發生聚集;輔助指導患者進行腿部運動,比如進行膝關節、踝關節的運動,并且在病情允許的前提下鼓勵患者下床活動,患者下床活動時,護理人員要幫助患者進行行走,防止跌倒;患者臥床時間越長發生下肢靜脈血栓的可能性越大[2],因此,要鼓勵患者盡早下床活動,并進行康復訓練,促進腿部血液循環;護理人員要密切關注患者患肢皮膚顏色、溫度、血液循環情況、靜脈是否有擴張等,如發現異常及時通知醫生,必要時要做下肢血管B超,以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3];切忌在患肢靜脈進行靜脈滴注,防止靜脈阻塞,同時當懷疑有深靜脈血栓形成時,要禁止進行局部按摩,防止血栓脫落[4]。③體位護理:護理人員要定時幫助患者進行翻身動作,并鼓勵支持其進行自主動作,避免患肢由于長期不活動發生肢體無力或靜脈炎等。另外,對于長期臥床或意識不清醒的患者,護理人員要幫助患者進行咳嗽或吸痰,防止患者由于呼吸不暢導致墜積性肺炎。④飲食護理:患者手術后食物選擇應低脂、低鹽,多食用含有豐富維生素和膳食纖維的清淡食物。低鹽食物可以有效改善血管壁的通透性,減輕組織水腫,而低脂食物則可以降低血液黏稠度,保證血液流通正常,富含維生素的清淡食物可以有利于患者消化,減少因長期臥床導致的消化不良,防止便秘。并且,要鼓勵患者多飲水,增加排泄量,防止發生膀胱炎。⑤戒煙:相關研究證明,吸煙會引起靜脈收縮和血液黏稠度增,因此應勸導長期吸煙或吸煙成癮患者進行戒煙。⑥機械康復護理:長腿彈力襪法:在患者術前2h,給患者穿上有分級壓力階差的防血栓的長腿彈力襪,并一直穿到出院康復。其主要作用在于可以促使下肢靜脈血流加速,阻礙深靜脈發生擴張,從而保護靜脈血管和靜脈內膜不被破壞[5],同時,由于彈力襪對患者不同部位所產生的壓力不同,因此,可以對不同部位產生不同壓力,從而促使靜脈血回流,可以有效防止下肢靜脈血栓的形成。下肢靜脈泵法:下肢靜脈泵法是在手術后當天使用,通過間歇性充氣的長筒靴,使得小腿由遠至近受到壓力,從而促進下肢靜脈加速血流,以減少下肢靜脈血栓的形成。藥物預防:臨床上通常采用抗凝療法對下肢靜脈血栓進行預防,低分子肝素的半衰期較長,且利用度較高,進行皮下注射的危險性也較小,被認為是預防下肢靜脈血栓的首選藥物[6]。在術前12h對患者進行常規劑量低分子肝素的皮下注射,或在術后4~6h內開始對患者進行常規劑量的一半低分子肝素的皮下注射,次日再增加至常規劑量。并在術后持續用藥2周。在進行低分子肝素的皮下注射時,要防止進針過深,且注射后不宜進行熱敷,防止血管發生擴張,引起出血。另外,在用藥期間,護理人員要密切關注患者的皮膚顏色、是否有出血點,是否伴有牙齦出血、消化道出血等。在對患者進行椎管內麻醉時,護理人員應幫助醫生將患者的體位擺放正確,患者采取側臥位,取左側或右側臥位,兩手抱膝,大腿貼近腹壁,頭盡量向胸部屈曲,使腰背部向后弓成弧形。棘突間隙張開,便于操作,同時麻醉過程中要對患者進行固定,防止因患者動作而影響麻醉效果。⑦出院指導:患者在出院時,護理人員要對患者進行必要的出院指導,叮囑患者出院后避免長時間坐臥,避免交叉雙腿,同時應加強訓練活動,定時進行下肢活動和按摩,促進血液循環。并且叮囑患者定期回院復診,避免跌傷、損傷等。同時護理人員要每周對患者進行健康回訪,在電話中及時對患者的疑問進行解答。
1.3 觀察指標 ①對兩組患者都進行下肢靜脈CT檢查,觀察兩組患者下肢靜脈血栓形成情況;②兩組患者填寫調查表。采用我院自制患者心理情況調查表,分為疼痛、抑郁、焦慮三個層次,每個層次中包含20個小項目,滿分為10分,分數越高,說明其心理問題越嚴重。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疼痛、抑郁、焦慮指數變化。

2.1 發生下肢靜脈血栓的情況對比 觀察組患者中僅2例患者發生下肢靜脈血栓,對照組患者中有9例患者發生下肢靜脈血栓,兩組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發生下肢靜脈血栓情況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疼痛、抑郁、焦慮指數對比 兩組患者治療后,其疼痛指數、抑郁指數、焦慮指數都較治療前有明顯改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改善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差異亦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結果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疼痛、抑郁、焦慮指數比較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治療后,與對照組比較,☆P<0.05。
在進行骨科大手術后下肢靜脈血栓的防治過程中,要堅持全面的護理原則,從多方面對患者進行護理,從而提高護理效果,減輕患者痛苦,防止下肢靜脈血栓的形成。
全面護理方式是從術前、術中、術后三個方面對患者的心理、生理、社會需求等給予專業的、全面的、規范的護理,通過護理,護理人員可以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和生理狀態,從而根據患者的不同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護理,并且,通過這些護理,來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減輕患者治療過程中的痛苦。本研究中,采用全面護理方式能更好的減輕患者術后疼痛,緩解患者抑郁和焦慮的情緒,同時下肢血栓形成也明顯降低。
綜上所述,對骨科大手術后患者采用全面護理能有效提高護理效果,防止下肢靜脈血栓形成,減輕患者痛苦,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呂梅葉.骨科大手術后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預防護理進展[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1,18(14):117-119.
[2]陳嫣紅,陳偉蓮,劉偉瓊.骨科大手術下肢深靜脈血栓的預防及護理[J].當代醫學,2011,17(27):4-6.
[3]王彩莉.骨科大手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的預防及護理[J].吉林醫學,2012,24(27):5975-5976.
[4]張倩.骨科大手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預防與護理[J].中國傷殘醫學,2012,18(9):81-82.
[5]張紅梅.骨科大手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的預防96例護理措施探討[J].當代醫學,2009,9(16):114-115.
[6]馮嫻,韓軼梅.骨科大手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循證護理[J].家庭護士,2012,16(33):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