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國成,陳丁紅,潘建立,黃仨仨,李良華
(1.臨安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浙江臨安 311300;2.臨安市錦城街道農辦,浙江臨安 311300)
氮磷鉀配施對雷竹筍產量的影響
胡國成1,陳丁紅1,潘建立1,黃仨仨1,李良華2
(1.臨安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浙江臨安 311300;2.臨安市錦城街道農辦,浙江臨安 311300)
進行“3414”施肥試驗,結果表明,每667 m2雷竹筍的合理施肥量為N 45.0 kg,P2O57.5~15.0 kg,K2O 30 kg。
雷竹筍;肥料;配方施肥
雷竹是有一定營養價值和商品價值的筍用竹種,雷竹筍是人們喜愛的森林蔬菜[1]。目前臨安市雷竹種植面積約占全市竹產業總面積的50%,雷竹筍已成為臨安農村社會經濟發展的主要支柱產業。為摸索雷竹筍栽培適宜施肥水平和氮磷鉀用量,根據雷竹筍需肥特性和臨安農田土壤肥力狀況,特進行了雷竹筍“3414”施肥試驗。
1.1 供試材料
試驗在臨安市錦城街道孟家村李長法和趙寶佳倆農戶承包地中進行。試驗地地勢平坦、地力均勻,土壤代表性強。土壤有機質含量為37.9 g· kg-1,堿解氮161 mg·kg-1,有效磷38.2 mg· kg-1,速效鉀147.3 mg·kg-1,根據浙江省耕地質量評定與地力分等定級技術標準,綜合評價該試驗地地力水平為中等[2]。
試驗地種竹前為農業用地,所種作物主要為糧油作物。2013年試驗時雷竹林年齡為7年,每667 m2立竹量為0.1萬株。
供試肥料為尿素(N 46%),過磷酸鈣(P2O512%),硫酸鉀(K2O 50%)。
1.2 處理設計
試驗采用“3414”最優回歸設計,設氮(N)、磷(P)、鉀(K)3個因素,4種施肥水平,14個處理組合。N1-N4水平667m2N用量分別為0,22.5,45.0和67.5 kg;P1-P4水平667 m2P2O5用量分別為0,7.5,15.0和22.5 kg;K1-K4水平667m2K2O用量分別為0,15,30和45 kg。
小區面積35 m2,重復3次,隨機區組排列。各小區立地條件和竹林狀態基本一致,每小區間留2 m隔離帶[3]。
磷肥于6月7日一次性施入;氮肥按35%,15%,40%,10%于6月7日,8月30日,11月7日和次年2月7日4次施用;鉀肥按50%,50%于6月7日和11月7日2次施入。其他田間管理措施各處理保持一致。
1.3 竹筍收獲
2月27日至4月10日收獲竹筍,每隔2 d采挖約20 cm竹筍1次,各小區分別計產,其中趙寶佳戶記錄采挖的竹筍數量。
2.1 處理設計
從表1可以看出,小區產量最高是N3P2K3和N3P3K3處理組合,即每667m2施N 45.0 kg,P2O57.5 kg,K2O 30 kg和N 45.0 kg,P2O515.0 kg,K2O 30 kg,氮磷鉀三者比例為1∶0.17∶0.67和1∶0.33∶0.67;其次是N4P3K3,N3P4K3,N3P3K4和N3P1K3處理組合;再次為N3P2K2,N2P3K3,N3P3K2,N2P2K3,N3P3K1和N2P3K2處理組合;N1P3K3和N1P1K1處理組合產量較低。綜合分析表明,氮對產量影響最大,鉀次之,磷最小,不施氮肥處理組合與其余處理組合產量差異達極顯著水平;鉀比磷對產量影響要大(N3P3K1和N3P1K3處理組合間比),但其差異卻未達顯著水平。
將各處理667 m2的產量(Y)施肥量數據輸入“3414”試驗分析器,得出三元二次肥料效應方程:Y=521.460+24.469N+5.287P+18.511K+ 0.229NP-0.047NK+0.057PK-0.260N2-0.687P2-0.246K2。經檢驗,F=19.25**,r= 0.989**。表明竹筍產量與氮、磷、鉀施肥量之間有極顯著回歸關系。設定肥料成本純氮4.35元· kg-1(前3年平均值,下同),P2O56.25元·kg-1,K2O 4.65元·kg-1,竹筍5.00元· kg-1[4-5],應用三元二次方程算出667m2最大施肥量為N 49.93 kg,P2O513.61 kg,K2O 34.50 kg,三者比例為1∶0.27∶0.69,產量達1 488 kg;最佳施肥量為N 47.84 kg,P2O512.27 kg,K2O 32.65 kg,三者比例為1∶0.26∶0.68,產量為1 485 kg。

表1 各處理組合對雷竹筍產量的影響
2.2 經濟性狀
從表2看出,在P3K3前提下,出筍數依次為N3>N1>N2>N4,單筍重和產量依次為N3>N4>N2>N1。方差分析結果表明,氮肥施與不施產量差異為極顯著。N3水平處理組合與N2水平處理組合比,產量差異達顯著水平,但N4水平與N3水平處理組合比,其產量差異卻不顯著,說明N3水平處理氮用量比較合理。

表2 各處理組合對雷竹筍經濟性狀的影響
在N3K3前提下,出筍數依次為P2>P1>P3>P4,單筍重依次為P3>P4>P2>P1,但方差分析結果表明,P2,P3,P4水平處理組合的產量卻在同一水平,可見在P2條件下,再增施磷肥對提高產量的作用不明顯,產量依次為P2=P3>P4>P1。
在N3P3前提下,出筍數依次為K3>K4>K2> K1,單筍重依次為K3>K2>K4>K1,可見與氮磷配施后,K3水平處理組合比較合理,產量依次為K3>K4>K2>K1。
在本試驗條件下,以N3P2K3和N3P3K3處理組合產量為最高,即每667 m2施N 45.0 kg,P2O57.5 kg,K2O 30 kg和N 45.0 kg,P2O515.0 kg,K2O 30 kg,氮磷鉀三者比例為1∶0.17∶0.67和1∶0.33∶0.67。
通過三元二次綜合效應分析和一元二次單因素效應分析得出雷竹筍667 m2的最佳施肥量為N 47.8~46.4 kg,P2O512.3~11.9 kg,K2O 32.6~32.8 kg,氮磷鉀三者比例為1∶0.26∶0.68~0.71。
竹筍實行配方施肥,有利于產量提高。雷竹筍產量與氮、磷、鉀施用量呈顯著回歸關系。綜合試驗結果確定每667 m2雷竹筍合理的施肥量為N 45.0 kg,P2O57.5~15.0 kg,K2O 30 kg。
由于雷竹是多年生作物,其生長年齡、種植土壤和以往生產管理水平等因素,都會影響雷竹筍產量,因而本試驗結果確定的雷竹筍肥料用量,僅供竹農參考。
[1] 姜培坤,徐秋芳,周國模,等.雷竹林土壤質量及其演變趨勢[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9.
[2] 祝小祥,鄔奇峰,張科良,等.臨安市耕地土壤質量與配方施肥[M].北京: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2014.
[3] 劉日林,劉饒,周建青,等.施肥對刺方竹出筍影響試驗[J].浙江林業科技,2008,28(2):52-54.
[4] 陳丁紅,胡國成,周昌豪,等.氮磷鉀配施對西瓜科農9號產量和品質的影響[J].浙江農業科學,2012(7):975-976.
[5] 陳丁紅,胡國成,俞光榮,等.油菜浙油50氮磷鉀配比試驗[J].浙江農業科學,2013(12):1579-1581.
(責任編輯:吳益偉)

表1 浙薯13不同脫毒苗長勢與產量表現
試驗結果表明,與常規未脫毒苗比較,甘薯浙薯13一代脫毒苗的產量增130%,達到極顯著水平;二代脫毒苗增80.6%,達顯著水平;三代脫毒苗增17.5%。一代、二代甘薯脫毒苗應用到生產上所起的增產效果明顯,而種植3年后受病毒的再侵染而引起再退化現象也是必然的,因此,脫毒苗需要不斷更新才能確保穩定增產。至于如何延長脫毒苗的使用年限,有效防止病毒的再感染問題,還有待進一步研究。試驗結果也表明,甘薯脫毒后主蔓增長,分枝增多,莖葉增加,營養生長旺盛,地上部長勢明顯優于普通未脫毒苗,健壯的地上部為脫毒甘薯浙薯13的增產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參考文獻:
[1] 陸國權.甘薯脫毒苗的研究和應用[J].世界農業,1994(3):24-26.
[2] 劉偉明,彥柏霖,趙益福,等.甘薯浙薯13特征特性觀察試驗[J].浙江農業科學,2007(2):193-194.
[3] 賴小芳,唐興國,何玲玲,等.浙薯13脫毒快繁及移栽技術[J].浙江農業科學,2014(6):816-818.
(責任編輯:張才德)
S 644.2
B
0528-9017(2014)09-1355-03
2014-06-15
農業部測土配方施肥實施縣補貼項目(農財辦[2008]34號)
胡國成(1956-),男,浙江臨安人,高級農藝師,從事土壤肥料技術推廣工作。E-mail:huguocheng5732@163.com。
文獻著錄格式:胡國成,陳丁紅,潘建立,等.氮磷鉀配施對雷竹筍產量的影響[J].浙江農業科學,2014(9):1355-1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