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忠良,沈忠明,鄭先芳,沈建利,金國林,趙獻民*
(1.海寧市袁花鎮農技水利服務中心,浙江海寧 314400;2.海寧市許村鎮農技水利服務中心,浙江海寧 314400;3.海寧市林業果樹技術服務站;浙江海寧 314400;4.海寧市袁化鎮錢江潮果樹園藝試驗場,浙江海寧 314400)
海寧市袁花鎮李品種引種試驗
韓忠良1,沈忠明2,鄭先芳3,沈建利4,金國林3,趙獻民3*
(1.海寧市袁花鎮農技水利服務中心,浙江海寧 314400;2.海寧市許村鎮農技水利服務中心,浙江海寧 314400;3.海寧市林業果樹技術服務站;浙江海寧 314400;4.海寧市袁化鎮錢江潮果樹園藝試驗場,浙江海寧 314400)
通過李子品種的多年引種試驗,重點對10個品種進行試驗栽培。本文主要對李子的品種特性、生態適應性、栽培表現及發展前景進行了相關分析和研究。
李子;新品種;引種;栽培;海寧
李(Prunus salicina Lindl.)為薔薇科李屬植物[1],其果實飽滿圓潤,形態美艷,口味甘甜,世界各地廣泛栽培。我國是中國李的原產地,品種資源豐富。中國李由日本轉引到歐美后,品種改良工作得到了巨大提升[2]。李子中含有多種營養成分,抗氧化劑含量很高,有促消化改善食欲、養顏美容、潤滑肌膚的作用,也是食品加工、藥用、油用的重要原料,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3]。
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一些地區開始大規模建設李生產基地,浙江省是我國著名的李產區之一,栽培歷史悠久,桐鄉的檇李至少有2 500年的栽培史[4],但我國李生產存在良種化、單產和果實品質低,以及病蟲害嚴重等[5]問題。本試驗旨在通過集中引種,篩選出適合海寧本地發展的優良品種,為李生產提供借鑒和參考,提高李產業的發展水平。
試驗地位于浙江省海寧市袁花鎮錢江潮果樹園藝試驗場,地理坐標120°45′51″E,30°21′42″N,試驗場常年3月26日終霜,11月13日初霜,平均無霜期231 d,年降雨量1 185.8 mm,年日照時數為2 039.4 h,氣候溫暖,光照充足,排灌條件良好,光、熱、水四季基本能被充分利用。
2001年春定植,試驗園面積6 hm2,栽植株行距3 m×4 m,南北行向。定植溝深40 cm以上,寬50 cm。每667 m2施用有機肥2 000~2 500 kg,施用鈣鎂磷肥100 kg,在基肥上覆20~30 cm土。開好排水溝,盡量做到深溝高畦。
檇李。屬薔薇科梅屬,是中國李的古老良種,嘉興桐鄉特產名果。在海寧引種表現為:2月中期萌芽,3月中下旬初花期,從初花到盛花末僅5~7 d;4月上旬萌芽出葉,花多色白。果實發育分3個時期,從正常受精至5月中旬硬核前為幼果期,5月中旬至6月上旬為果實核硬化期,6月上旬至下旬為果實肥大著色成熟期。結果率低,產量極低,大小年中等。果大色艷,果形扁圓,果皮紅紫色,果肉琥珀色,風味獨特,品質極佳,為群李之首,古時是獻給帝王的貢品珍果。平均單果重58 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4.9%。
遼香李。樹體開張,呈半圓形或杯狀形,以花束狀果枝結果為主;2月中旬萌芽,3月下旬初花期,4月上旬花期末,花蕾期時長7~10 d,授粉需要2 d左右時間,連續結果能力強,坐果率高,高產、穩產。果扁圓形,果頂鈍平,縫合線淺。果皮底色黃,表色紅,貯后變紫。果肉為不溶質,汁多肉脆,香味濃,果核小,離核。果實平均重50 g,最大74 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3.6%。
法國紅寶石。于2月中期萌芽,花蕾期為3月初期,3月中旬開花,下旬謝花,時長為8~12 d。苗木定植第2年可開花結果,第3年株產量15~20 kg,果實于6月上旬成熟。果實心臟形,大小較整齊。底色淺黃,果面深玫瑰紅色,成熟后易剝離。核小,粘液,早果性好,果皮較厚,果肉黃色,肉質致密細嫩,汁液豐富,酸甜適度,風味好,品質優。平均單果重63 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4.3%。
黑琥珀。美國引進品種。土壤環境適應性廣,抗旱、抗寒、耐瘠薄及抗病毒力強。花蕾期為3月初期,3月中旬開花,下旬結束,時長為8~10 d。7月中旬果實成熟,早實豐產性較好。果實扁圓或圓形,成熟果皮紫黑,果肉淡黃色,不溶質,質地細密、硬韌,汁液中多,風味香甜可口,品質上等。平均單果重102 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4%。
蛇李。原產地美國加州。經幾年試驗觀察,認為是一個品質優、豐產性好、適應性強、果實耐貯的優良中晚熟品種,7月中旬成熟。花蕾期為3月中旬,3月下旬開花,4月上旬結束,時長為8~10 d。果實7月上旬成熟,果圓球形,果皮鮮紅至紫紅色,光滑有果粉,果肉淡黃色,隨成熟度增加由外向內逐漸變紅,肉質疏松,細膩,不溶質,香味較濃,果核極小,粘核。單果重平均108 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5.2%。
恐龍蛋。原產地美國。該品種由李和杏雜交而成,分別占75%和25%的基因??剐詮?,病蟲害少。2004年引種,2006年開始少量結果。花蕾期為3月中旬,3月下旬開花,4月上旬結束,時長為8~11 d。成熟后果皮黃紅色且有斑點,果肉粉紅色,肉質脆,粘核,核極小。粗纖維少,汁液多,風味香甜,品質極佳,耐貯運,常溫下可貯藏15~30 d,2~5℃低溫可貯藏4—6月。單果重134 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9.0%。
紅美人。美國引進的特早熟布朗李新品種,在長江流域6月上旬即可成熟,市場競爭力極強?;ɡ倨跒?月上旬,3月中旬開花,下旬結束,時長為7~10 d。該品種非常穩產,即使花期遇低溫連陰雨天氣,仍能結果累累,獲得豐收。果實耐貯運,貨架期10~15 d;在0~3℃條件下,可貯藏30~50 d。適應性強,抗寒、抗旱、耐瘠、抗病,栽培管理簡單,適合各地推廣種植。果心臟形,果皮玫紅色,果肉淡黃色,細嫩,風味濃甜。平均單果重96 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3.6%。
皇家寶石。加利福尼亞州李重要栽培品種之一。引進幾年來,表現出適應性好,多抗耐瘠,早果豐產性好,一般種后第2年開花掛果,花蕾期為3月初期,3月中旬開花,下旬結束,時長為8~10 d。7月中旬成熟,果實球形,果粉厚,果面紫紅色,果肉黃色細嫩,不溶質,果實口感緊、硬,甜酸爽口,香味濃。一般單果重115 g,最大單果重135 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6%。
密思李。原產新西蘭,中國李和櫻桃李雜交育成。該品種植株生長中庸,樹姿開張,樹冠緊湊?;ɡ倨?月上中旬,3月下旬開花。果實于7月上旬成熟,果實近圓形,果頂圓;果皮呈紫紅色,果粉中多,果點小。果肉呈淡黃色,肉質細嫩,汁豐富,風味酸甜適中,香味較濃,品質上等。單果重62 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3.0%。
紅心李。美國品種。該品種適應性廣,易栽培,進入結果期早,抗旱力強,抗寒力中等,花期易遭晚霜為害。果實近扁圓形,果頂平圓或微凹;果皮中厚,果粉厚,灰白色,果面棕紅色,果肉血紅色,肉質細嫩,汁液多,味甘甜,香氣較濃,品質上等。單果重63 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0%。
以上10個李品種的生長習性和果實主要形狀分別見表1和2。

表1 不同李品種生長習性
試驗園李品種于2001年種植,栽植2年始花,3年掛果,2008年進入盛產期,多數品種667 m2產量達1 000 kg以上。按照高產優質栽培方法種植,經濟效益大小依次為檇李>皇家寶石>黑琥珀>法國紅寶石>紅美人>恐龍蛋>蛇李>遼香李>紅心李>密思李(表3)。

表2 李品種部分果實主要形狀

表3 李品種部分經濟效益指標
定植。栽植株行距(2~3)m×(3~5)m,最終定植株行距可為3 m×4 m或4 m×5 m。由于李多數品種自花不結實性強,宜配置不同品種作授粉樹。本試驗按株行距3 m×4 m進行定植,667 m2栽55株,如槜李45株,授粉樹10株,授粉樹為遼香李。授粉樹與檇李可混合栽植。
水肥管理。前期以氮肥為主,中期可氮磷配合,后期則磷鉀相加;重施有機肥,配合無機肥;氮磷鉀及微量元素合理搭配,固體液態交替使用。根際施肥為主,葉面追肥為輔,小苗量少勤施,大苗按期施足。結果樹采后施足基肥,以恢復樹勢,生長期特別是幼果期,可葉面噴施0.3%磷酸二氫鉀;成齡果園可進行生草栽培,夏秋干旱要進行灌水和覆蓋。
整形修剪。采用自然開心形,確保樹勢強弱適中。弱樹宜重短截,促進其生長勢,旺樹則剪疏刪,以緩和樹勢。夏季修剪以調正枝角、去梢、拉枝為主。
防止霜凍。晚霜為害是造成槜李落花落果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有寒流或霜凍的天氣預報,于3:00起熏煙防霜至5:30后,減少花和幼果凍害。采用大棚設施栽培,防止霜凍,可明顯提高坐果率。
病蟲害防治。夏季合理修剪,保持良好的通風透光條件,減少發病機率;冬季修剪后和萌芽前對果園進行消毒,可用3°~5°石硫合劑。細菌性穿孔病可用農用鏈霉素、代森鋅等藥劑防治;紅蜘蛛可用掃螨凈等藥劑,具體防治措施見表4。

表4 李品種主要病蟲害防治措施
通過多年試驗園種植觀察認為,檇李為歷史地方名優特產果,口感優良,但產量較低,大小年明顯;黑琥珀、法國紅寶石、紅美人和皇家寶石等在市場價格、產量、果實外觀、果實口感、貯藏時間上都較其他品種有較大優勢,適合本地栽培。但李生產需要較強的管理水平及高效栽培技術,才能保證果品、產量等穩定性。
通過對比試驗園和普通農戶部分李的種植產量可知,黑琥珀試驗園產量較普通農戶提高20%左右,商品李果產量較普通農戶提高13%。對比發現,按照優質豐產高效栽培技術,在整形修剪、水肥管理、疏花疏果、用藥時機上,試驗區種植水平要高于普通農戶,試驗區掛果率、果大小、果實外觀優于農戶。究其原因,李樹后期結果表現與前期樹體培育關系極大,通過整形修剪建立最佳的開心型樹體,充分利用光照;前期樹體水肥要足,保證樹體營養生長,培育健壯枝干;同時,栽植前4~5年,盡量使樹體少掛果。盛果期適當疏花疏果,適時水肥,及時施藥,可保證李品質提升。
[1] 鄭萬鈞.中國樹木志(第2卷)[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85:1150-1151.
[2] 王家喜,王金政,王常君.李引種觀察初報[J].中國果樹,1990(4):17-19.
[3] 浙江省地方李品種資源整理開發利用協作組.浙江省地方李品種資源評估和利用[J].果樹科學,1994,11(3):190-192.
[4] 《浙江效益農業百科全書》編輯委員會組.浙江效益農業百科全書:李[M].北京: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1-4.
[5] 孫山,王少敏,李華君,等.我國李生產中應注意的關鍵問題及其對策[J].中國南方果樹,2000,29(5):47-48.
(責任編輯:張瑞麟)

表6 引進中國櫻桃品種的結果習性表現
通過對引進的13個中國櫻桃品種的物候期、果實經濟性狀、生長習性和結果習性的比較認為,早大果、黑珍珠、葛家塢、烏皮、珠沙、短柄和雜交6號等7個品種在寧波地區為適栽品種,其次為火櫻桃和巴丹早紅,而新引1號、早櫻桃、青膚櫻和黑甜1號均不適宜寧波地區栽培。
參考文獻:
[1] 史洪琴,鄒陳,陳榮華.不同櫻桃品種果實性狀的比較研究[J].北方園藝,2010(11):24-27.
[2] 李素紅,宮慶濤,蔣恩順,等.聚乙烯醇在大櫻桃砧木吉塞拉組織培養中的作用[J].山西農業科學,2013,41(12):1307-1309.
[3] 戴桂林,楊曉華,聶國偉,等.甜櫻桃生物學特性研究初報[J].山西農業科學,2008,36(3):27-30.
[4] 傅麗娜,孫旭科,吳超,等.水楊酸處理對獼猴桃細胞壁的影響[J].山西農業科學,2012,40(7):712-715.
(責任編輯:張瑞麟)
S 662.3
B
0528-9017(2014)09-1381-04
2014-06-29
海寧市科技計劃項目(2010109)
韓忠良(1961-),男,農藝師,長期從事果樹栽培技術工作。E-mail:553177758@qq.com。
趙獻民。E-mail:xmzhao1986@163.com。
文獻著錄格式:韓忠良,沈忠明,鄭先芳,等.海寧市袁花鎮李品種引種試驗[J].浙江農業科學,2014(9):1381-1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