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 睿
對合并重組企業質量管理體系監督的對策
■ 胡 睿
針對企業合并重組給生產組織和質量管理帶來的不利因素,可通過在提高質量管理體系監督的針對性、規范性和有效性等方面,采取適宜的方法和措施,來促進企業平穩過渡,順利完成體系建立,最終達到確保產品質量的目的。
合并重組、質量管理體系、監督、軍代表
近年來,為了更好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裝備發展的要求,各軍工集團紛紛對所屬研究所、企業進行合并重組。這種合并重組必然帶來質量管理體系的重新建設,對軍品生產組織和質量控制造成一定影響。如何有效地對質量管理體系進行監督檢查,促進企業新舊質量管理體系的平穩過渡,持續改進質量管理體系的適宜性和有效性,提升產品實物質量,值得深入研究。下面,就如何做好企業合并重組這一特殊時期的質量管理體系監督工作作一探討。
當前,軍工企業進行有效整合重組是適應經濟體制改革和自身良性發展的需要。其中既有同類型研究所與企業之間的整合重組,又有區域性不同行業的企業之間聯合重組,形成了協同優勢和集群力量,優化了資源管理,強化了專業優勢,使企業的長遠發展呈現出良好態勢。但無論哪種類型的合并重組,均涉及資源的重新整合、分配和管理,其質量管理體系也必須隨之進行整合、過渡。以某軍工企業為例,合并重組前的A、B企業均為某種整機產品生產廠,且相互配套,合并后生產的產品品種不變。兩企業原有質量管理體系完備,運行狀況有效,各類資源均無較大變化。鑒于上述原因,經與認證中心協商,重組后的企業以質量管理體系運行狀況較好的A企業為基礎,綜合B企業質量管理的優點,重新建立質量管理體系,進行重大變更審核。由于企業處于新舊兩種質量管理體系過渡這一特殊時期,給生產組織和質量管理工作帶來了較大的困難和壓力:
(1)企業新的質量管理體系的建立過程滯后于產品的生產組織,使產品生產處于新體系尚未完全建立、內部職責分工尚未徹底理順的狀態之下,給生產組織、質量管理帶來極大不便和影響。
(2)企業合并重組工作進展緩慢造成職工思想動蕩,技術、管理人員流失,加之工作崗位更新、業務不熟悉和崗位技能水平差異等因素,致使整體質量責任意識和質量管理水平下降,給產品質量控制帶來不利影響。
(3)新質量管理體系在策劃、建立和試運行過程中暴露出一些新情況、新問題,比如,管理職責界定不清、管理制度不完善、程序文件可操作性差等,不同程度上影響了生產組織和產品質量。
2.1 把握重點,提高質量管理體系監督的針對性
2.1.1 狠抓質量獎懲制度落實,強化人員質量責任意識
針對企業合并重組造成職工思想波動,質量責任意識下降的問題,要監督企業建立完善的、量化的、便于操作的、與質量掛鉤的績效評估考核機制。可督促工廠修改原有質量獎懲制度,加大考核的范圍、頻次和力度,科學合理地確定考核項目、內容和指標,設立質量指標考核獎、質量監督獎及質量管理體系運行審核獎和質量工作獎等,完全覆蓋質量管理的全過程;細化質量控制過程,量化分解質量指標,調整考核評比頻次,便于考核操作。
2.1.2 強化生產準備狀態檢查,保證生產條件完備
針對企業合并重組前后出現的影響產品質量和進度的問題,會同企業研究確定質量預防控制措施,監督企業逐條抓好落實,進一步完善生產的基本條件。從人、機、料、法、環等方面,檢查工藝文件、作業指導書,做到正確規范齊全、可操作性強;檢查重點工裝設備、場地設施,做到生產、試驗、檢測等設備儀器齊套、合格,設施場地滿足生產需要;檢查技術文件資料,做到正確無誤、齊套完整、更改歸零;檢查技術力量保證情況、關重特崗位人員培訓及“三定”情況,做到技術管理人員和操作人員在數量和業務水平上滿足產品需求;檢查外購器材的采購文件、質量狀態,做到質量合格、滿足生產要求。
2.1.3 注重發揮督導幫促作用,確保企業技術管理水平穩定
針對技術管理人員和關重特崗位操作人員流失問題,督促企業完善各級人員選拔任用制度,并在企業整合階段組織機構調整和人員任用的過程中,從質量管理體系變更監督的角度,以顧客反饋信息和監督管理評審的方式,提出了生產、技術、質量等關鍵部門職責劃分和人員任用的建議,監督企業保留專業技術人才和管理骨干,確保技術人員隊伍穩定;在一線重要崗位操作人員的確定中,嚴格監督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督促工廠保留關鍵崗位和有資質的技術工人,加強崗位所需技能的培訓和考核,保證工廠技術能力水平不下降。
2.1.4 理順職責分工,促進工作順利開展
針對企業重組過程中出現的職責劃分不清、分工不明確,影響生產組織和質量控制等問題,加大介入范圍和力度,監督分析企業機構設置及職責分工上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合理調整機構設置和職責分工,理順工作關系,確保工作有序開展。
2.2 注重細節,提高質量管理體系監督的規范性
2.2.1 嚴格監督質量體系的管理評審,狠抓評審輸入輸出,提高體系適宜性、充分性
要監督企業做好管理評審的策劃。監督企業評審必須由最高管理層負責,親自組織、參與評審過程;監督企業正確把握評審時機,針對組織機構調整、職責重新劃分、出現質量問題等時機,開展管理評審,及時進行整改完善。要監督評審過程,審查評審輸入要求的充分性和準確性,必須涵蓋內外部審核結果、顧客反饋信息、過程的業績、預防和糾正措施的狀況、以往管理評審跟蹤措施的實施情況、可能影響質量管理體系的變更,以及有關體系、過程和產品改進的建議等全部內容。評審結束后,還要督促企業嚴格落實評審輸出的決定和措施,以保證管理評審的規范性。
2.2.2 嚴格監督質量管理體系的內審,強化工作程序,提高內審的質量和效果
要審核程序文件的符合性,保證其滿足審核要求。要監督內審核實施的有效性,重點檢查審核計劃的準備是否充分、審核表內容是否詳盡、審核的過程是否客觀等。要監督發現問題的整改落實,避免對出現的問題避重就輕,造成隱患,產生區域性、系統性問題;要審查糾正措施是否完善、嚴格落實,并舉一反三;糾正措施的制定應有完成期限,應避免問題得不到及時解決,造成問題重復發生。
2.2.3 嚴格監督質量管理體系的建立,規范工作過程,提高體系運行質量
要監督體系建立過程的規范性,即監督企業做好前期準備、體系策劃、體系建立和體系試運行等環節。要監督體系文件形成的規范性,以程序文件和質量記錄為例進行說明。要監督企業根據產品的復雜程度和人員素質來確定程序文件的詳略程度,把實施步驟細節按順序排列出來,并形成統一的記錄;同時,要認真梳理近一階段技術管理上存在的問題,視其情況,將解決和預防措施及要求納入程序文件,進一步規范工作過程。要監督企業科學編制質量記錄,合理確定哪些環節需要質量記錄,以保證質量記錄的充分性和有效性。
2.3 狠抓落實,提高質量管理體系監督的有效性
2.3.1 監督企業整改落實不符合項,持續改進質量管理體系運行的有效性
要監督企業嚴格評審不符合項,對于偶然發生的不符合——以后不可能再次發生的情況,及時進行糾正、處置;而對于那些如果不查清產生原因,不符合會再次發生的問題,要督促企業認真分析產生不符合的原因,找出不符合產生的原因和機理,并進行證實或復現。要監督企業制定落實糾正措施,同時,要舉一反三,切實堵塞管理漏洞,確保不符合不再發生。要監督企業對糾正措施的落實進行跟蹤,如實記錄實施情況及結果,并對落實的效果進行評價或評審。無效的或效果不明顯的,要監督企業重新進行分析和采取糾正措施。
2.3.2 監督企業提升規章制度的執行力,為質量管理體系有效運行提供保障
要督促會同企業進行思想教育,使職工牢固樹立執行規章制度是責任、是義務的自覺意識,在潛移默化中將執行力變成企業的一種文化,變成職工的自覺行為。同時,督促企業建立健全相應的制度機制,加強制度執行的監督檢查,把制度內容轉化為檢查表,定期或不定期檢查制度的落實情況。另外,還要形成制定制度、執行制度、檢查制度三權分立,并落實相應的獎懲制度,不斷提升企業的執行力,為質量管理體系有效運行提供必要保障。
2.3.3 督促企業有效開展分析評估,提高產品的實物質量
要監督會同企業對批生產的原材料使用情況、各工序的廢品率、質量問題的記載等數據進行匯總分析。通過多批次的統計分析,找到該種產品的生產規律和特點,特別是對產品質量問題容易發點和報廢率較高的工序給予足夠的關注,并會同企業研究解決辦法,不斷進行改進提高。另外,數據的分析評估,有助于找準質量監督方向和重點,通過在影響產品質量的關鍵處設置風險控制線,對質量波動實施必要的干預和控制,有利于提高體系的運行效率,達到最終提高產品實物質量的目的。
對企業質量管理體系和質量保證能力實施監督是法規條例賦予軍事代表的一項職責和權力。由于企業合并重組的形式和自身質量管理的基礎不同,所以影響質量管理體系建立與運行所面臨的困難和問題也不盡相同,軍事代表在實施監督的過程中,應注重研究新情況、新問題、新規律,把握特點,主動作為,在研究自身監督方法上下功夫,在督導企業抓體系運行效率上下功夫,促使合并重組企業平穩過渡,順利完成質量管理體系建立,最終達到確保產品質量的目的。
(作者單位:裝備學院研究生院)
中南裝備鑿巖鉆車喜獲批量訂單
4月8日,中南裝備公司一次簽訂了30臺ZCLL115和 ZCLH90兩種型號的全液壓鑿巖鉆車合同,這是公司研發全液壓鑿巖鉆車產品推向市場以來首次獲得的批量訂單。
近年來,中南裝備公司在產業結構調整中將研發高新、高端、優勢產品與高難制造、復雜制造、特藝制造相結合,向著“兩高一優”和“三個制造”的產品技術開發方向發展。以改變過去低端產品“技術易復制、工藝易偷學、門檻設定低、人人都可干、競爭無秩序”的被動局面,不斷提高產品技術含量,不斷推進產品的工藝鏈由簡單向復雜發展,使產品從單一功能向多功能、從單一形體向復雜形體發展,由零部件配套向整機裝配發展。實施結構調整以來,公司調集能工巧匠匯聚在高新、高端、優勢產品生產線上,最棒的技術尖子頂在最難的技術開發點上。三年的攻關終于得到了回報,轉型升級取得了重大突破,高端、高新、高精產品在經營總量上的比重逐年提升,2013年分別達到14%、37%和31%,產品的贏利能力、市場競爭力大大增強,發展空間進一步改善。這次合同的簽訂,標志著公司研發的第一個整機產品全液壓鑿巖鉆車開始形成了批量銷售。(楊躍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