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改
呼吸功能鍛煉對心胸外科手術患者的影響
張紅改①
目的:探討呼吸功能鍛煉對心胸外科手術患者并發癥的影響。方法:選取2012年2月-2014年2月在本院心胸外科住院的128例開胸手術患者,將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64例,對實驗組患者術前、術后進行呼吸肌評估、指導鍛煉,觀察術后患者肺部并發癥的發生情況。結果:實驗組患者在鍛煉后,動脈血氣氧分壓、肺活量、每分鐘最大通氣量、血氧飽和度等與對照組相比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肺部并發癥也顯著減少。結論:心胸外科開胸手術患者進行呼吸肌功能評估及呼吸功能鍛煉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減少術后并發癥。
呼吸功能鍛煉; 心胸外科手術; 影響
心胸外科手術是治療許多疾病的重要方法,但因胸部手術創傷大、時間長,手術中為擴大手術視野,常擠壓肺葉,在游離食管時常刺傷或刺激肺門及支氣管,加上氣管插管等侵入性操作,反射性地引起呼吸道分泌物增加,且術后膈肌損傷,胃膨脹,不可避免地造成呼吸肌功能減損,使有效呼吸面積減少,術后極易發生呼吸道感染和肺部并發癥。其中肺炎、肺不張和急性呼吸衰竭是胸部術后常見并發癥和死亡原因之一,有資料報告,胸部大手術后肺部并發癥的發生率在30%左右,而這些并發癥的發生主要與患者的呼吸功能及能否有效排痰有關[1]。因此,護理人員在術前術后對患者的呼吸功能進行正確評估,指導患者進行有效的呼吸功能訓練,可改善患者肺功能,增加呼吸肌力,有利于手術后排痰,促進肺復張,縮短胸管留置時間,減少術后并發癥的發生[2]。同時,可提高手術成功率,縮短住院時間,減少醫療費用。筆者對2012年2月-2014年2月在本科住院行開胸手術的患者進行呼吸功能鍛煉與指導,效果滿意。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2年2月-2014年2月本科行開胸手術的患者128例,男80例,女48例;年齡34~79歲,平均59.4歲;食管癌85例,肺大泡10例,肺癌19例;冠狀動脈搭橋手術10例;瓣膜置換手術2例;縱隔腫瘤2例;將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64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手術種類等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入院后給予常規咳嗽訓練和術后康復指導。實驗組:在此基礎上,重點做好系統的呼吸功能鍛煉和早期的康復鍛煉。首先對患者的呼吸肌進行評估,引起呼吸運動的肌肉為呼吸肌,呼吸機分為吸氣肌、呼氣肌和輔助呼吸機,吸氣肌以膈肌和肋間外肌為主。呼吸功能的評估包括主觀癥狀和客觀檢查兩大類,主觀癥狀分為6級,通常以有無出現氣短、氣促癥狀為標準;客觀檢查有肺活量、通氣量、時間肺活量等。術前的正確評估便于對患者有針對性地進行呼吸功能訓練和指導,具體訓練有:(1)有氧耐力訓練,步行40~60 min,術前每日循序漸進進行;(2)腹式深呼吸訓練,囑患者全身放松,避免上胸部活動,左手放于胸部,右手放于上腹部,閉嘴時用鼻深吸氣,此時腹肌放松,腹部的手有上抬的感覺,使腹部慢慢膨隆;呼氣時腹肌收縮,從口呼氣,盡量將肺內氣體呼出。訓練時靜息呼吸,經鼻吸氣,從口呼氣,而胸部保持最小活動幅度或不變,3~5次/d,一般每2~3小時訓練一次;(3)人工阻力呼吸訓練:選合適的氣球,盡力吹氣球,2~4 min/次,2~3次/d。(4)呼吸操練習:以縮唇呼氣配合肢體動作,用鼻吸氣,用嘴呼氣。(5)上肢肌力訓練。使用上肢拉力器訓練,重量0.5~1.5 kg,連續拉12~20次[4]。訓練時,要配合呼吸進行,上舉呼氣,放松吸氣。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術前1 d的血氣分析指標:血液酸堿度(pH)、二氧化碳分壓(PaCO2)、動脈血氧分壓(PaO2)、動脈血氧飽和度(SaO2)、肺功能指標(最大通氣量、肺活量)進行比較。比較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處理 數據采用PEMS 3.1軟件進行統計與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 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實驗組患者在鍛煉后,動脈血氣氧分壓、肺活量、每分鐘最大通氣量、血氧飽和度等與對照組相比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肺部并發癥也顯著減少(P<0.05)。兩組患者術前1 d的最大通氣量、肺活量、動脈血氧分壓及指脈氧飽和度見表1。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見表2。術后恢復情況見表3。
表1 兩組患者最大通氣量、指脈氧飽和度、氧分壓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最大通氣量、指脈氧飽和度、氧分壓比較(±s)
組別 最大通氣量(L)指脈氧飽和度(%)動脈血氧分壓(mm Hg)對照組(n=64) 80.05±5.04 93±1.57 80±3.54實驗組(n=64) 84.03±7.18 98±1.24 88±4.63 t值 2.04 2.86 4.25 P值 <0.05 <0.01 <0.05

表2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例(%)

表3 兩組患者術后胸管留置時間、術后出院時間情況比較 d
3.1 呼吸功能鍛煉可改善肺功能,促進氣體交換 心胸外科手術由于患者本身疾病的影響,再加上氣管插管的刺激、麻醉時間長、麻醉藥物的影響、術中呼吸控制、手術創傷等,使分泌物易于滯留,咳痰費力,術后發生肺部感染、肺不張等并發癥的幾率很高。因此,術前術后呼吸功能鍛煉就尤為重要,它是改善患者肺功能,降低術后并發癥的有效方法之一。通過術前正確評估呼吸機功能,針對個體進行有效的呼吸功能鍛煉,使患者自主支配不同部位的呼吸機活動,以改善呼吸肌肌力,手術后的訓練能主動配合,能克服傷口疼痛,提高呼吸運動的效率,縮唇呼吸可產生呼吸末正壓,防止細支氣管在呼氣相由于失去放射牽引和胸內負壓而塌陷,可預防術后肺泡萎陷,促進氣體交換,增加氧氣彌撒,提高通氣血流比值,改善肺功能,提高肺容量,有利于促進術后呼吸功能恢復[8-11]。
3.2 呼吸功能鍛煉能有效地降低術后并發癥 胸部術后的患者由于創傷大、手術后身上引流管多以及胸腔引流管刺激胸膜導致的疼痛引起患者呼吸淺快,肺容量減少,呼吸肌肌力降低,患者多不能進行有效的呼吸和咳嗽排痰,使肺內分泌物難以排出,積留于體內,促進細菌繁殖,使肺不張和肺部感染發生率明顯增加,由表2可見,對照組肺部感染率為22.0%,肺不張發生率為3.1%,實驗組分別為3.1%和0。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反映術前術后呼吸功能鍛煉有利于增強呼吸機肌力,改善呼吸機的收縮和舒張功能,從而提高肺通氣功能,增加潮氣量,改善肺功能,減少肺部并發癥。呼吸功能鍛煉還能使患者掌握有效的咳嗽、咳痰方法,使患者咳嗽有力,提高肺活量和腹肌力量,促進痰液及時排出,有效清理呼吸道的分泌物,保持氣道通暢,從而有效地降低胸部術后并發癥的發生[12-13]。
3.3 通過有效的呼吸功能訓練可縮短患者手術后胸管的留置時間。通過術后給患者濕化氣道、指導患者深呼吸、有效地咳嗽、叩擊背部振動痰液等措施,促進胸腔內的積氣或積液及時排除,利于肺的復張,及時拔除胸腔引流管,減輕患者的痛苦,促進患者早日康復。
3.4 通過有效的呼吸功能訓練可縮短患者的平均住院時間 因呼吸功能訓練大大地降低了術后的并發癥,患者身上的各種管子也盡早拔除,術后體力恢復快,患者順利康復出院,從而縮短了患者的住院時間,同時也為患者減少了住院費用,住院患者的平均總費用減少了3000元左右。
[1] 錦賢.胸部手術對肺功能的影響[J].醫學綜述,2007,15(4):309-311.
[2] 邵劍, 張馨, 黃璜, 等. 術前呼吸功能鍛煉對胸心外科手術病人肺功能的影響[ J] . 中華護理雜志, 2004, 39(6) : 401.
[3]林世紅,韋成信,戴艷萍.健康教育和呼吸功能訓練在心胸外科病人圍術期綜合應用的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08,14(2):142.
[4]孟凡芹, 劉學梅, 任秀芳.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呼吸訓練方法對比觀察[ J] . 護理學雜志, 2003, 18( 3) : 171-172.
[5]邱燕,王金玲.呼吸功能訓練對開胸手術病人肺功能的影響[J].第四軍醫大學學報,2005,17(8):686.
[6] 陳培穎, 徐小娟. 護理干預預防全麻術后呼吸道感染的效果觀察[J] .護理學雜志, 2003, 18( 3) : 175-176.
[7]張洪,金紅霞.胸科手術的呼吸康復[J].中國保健,2006,24(24):2310.
[8]張淑敏. 術前呼吸功能訓練對胸外科患者的效果觀察及分析[J] .中國實用護理雜志, 2004, 20(9) : 32-33.
[9] 李艷麗 .營養支持與呼吸操鍛煉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存質量的探討[J].中國臨床康復,2002,6(9):52-53.
[10] 季維麗 .呼吸操對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氣及肺功能的效果觀察[J]. 中國醫藥指南, 2012,10(12):91-93.
[11] 王錫英,王耀勇,凌春梅,等. 呼吸操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效果觀察[J]. 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 2005,14(12):19-21.
[12] 宋東升,周慶偉.益肺呼吸操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康復的影響[J]. 河南中醫,2011,31(2):82-84.
[13] 楊孝軍,張惠勇,薛鴻浩 .呼吸鍛煉在COPD患者肺康復中的應用[J]. 醫藥前沿, 2014,4(7):45-47.
The Influence of Respiratory Function Exercise on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and Thoracic Surgery/
ZHANG Hong-gai.//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4,11(26):136-138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impact of the respiratory function exercise on the complications of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and thoracic surgery.Method:128 cases of open heart surgery who hospitalized in our hospital cardiothoracic surgery were chosen from February 2012 to February 2014, th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experimental group(n=64) and the control group (n=64).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given respiratory muscle evaluation, exercise guidance pre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the pulmonary complications were observed.Result:After exercise,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arterial blood gas oxygen partial pressure, lung capacity, the chase volume per minute, blood oxygen saturation, etc.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had a different degree of increase, pulmonary complications were significantly reduce ( χ2=4.66,P<0.05).Conclusion:Respiratory muscle evaluation and respiratory function exercise in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and thoracic open surgery, can improve the patient‘s lung function, reduce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Function exercise; Cardiothoracic surgery; Affect
10.3969/j.issn.1674-4985.2014.26.048
2014-03-23) (本文編輯:陳丹云)
①河南省洛陽市第三人民醫院 河南 洛陽 471002
張紅改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Third People’s Hospital of Luoyang City,Luoyang 471002,China